转眼又开学了,小朋友就读四年级,马上九岁啦~
回忆当年我还是四、五年级的时候在干什么呢?社会变迁,从中到澳,回忆一下非常有意思
那一年,上海杨浦大桥刚建成,浦东开发开放红红火火进行着,一周工作上学六天(双休日尚未实行)。小玫瑰就读于一所浦东最普通的公立小学,当年虎妈、牛娃等名词还未曾诞生,可各类补习班已经若春草冒出了尖尖头,打着奥数营、少年宫旗号零零星星散布各地,只有学校推荐(或考试通过才有资格上)。那时还未听说私营的补习班,80后婴儿潮独生子女,各所学校都被学生撑爆,班级不断增加,人数不断增加。那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届。
图片来源:维基和网络
评论
发心情版好啊
评论
分班
我所在的小学是一所非常不起眼的学校,每年除了有一个保送重点中学的名额之外(名额的多少是根据往年考入的学生和学校综合水平分配的),最多就一到两个幸运儿能自己考上重点初中的。我有两位表哥(就是很帅的那两位),他们比我高一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正因为我知道了上一届的情况,所以才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
四年级下学期,老师在家长会上通知会有一次分班考试,家长们都很迷茫,之前几届从未听说过有分班的,这是怎么一回事情?经解惑原来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又逢重点初中开始扩招,机遇就这样来了。校长下定决心要一反往年的颓势,要在我们这届身上试点,而分实验班就是试点的第一步。
四年级班主任每个人都严正以待,当年还未有绩效与成绩挂钩之说,我的两位小学教师都是非常资深,非常负责的老师,她们义务在课后晚托班时(本来只是做作业的)给全班的开小灶。经常开到傍晚五六点,这对于当年下课就到处闲逛玩耍,放假就打游戏机,有空就看闲书的小玫瑰来说,如同被施了紧箍咒。
当时除了正常的上午八点到下午三点半上课和晚托班之外,吃完晚饭还要赶紧做作业,争取在八点前完成,能赶上看八点钟电视剧(有时候连六点钟的动画片都来不及看了)。一天至少要做两小时作业,一周才有一天休息,如此半年,在期末迎来了分班考试,不负老师所托,我们班考入实验班的比其他班级要多20%左右。
当年的小学所在地,现在寸土寸金,唯有附近的筒仓依旧,变身艺术秀场,正可谓: 人面不知何处去, 筒仓依旧笑春风。
评论
谢谢提醒,先写了再说...看版主吧!
评论
奥数
20多年前有奥数么?我的记忆模糊了,但是当时有鼎鼎大名的华罗庚杯、希望杯和亚太杯。
只有学校推荐的学生才能去参加所谓的‘提高班’,那时额外的两小时课程,难度非常高,竞争非常激烈,也可谓高手云集。
凭着小学里数一数二数学成绩,我有幸参与其中,每周六下午背着硕大无比的书包步行半小时去另外一个学校上课,上课听得云里雾里,做题更是凭运气,又没有人指点(家里人放羊),回家也不练,纯属打酱油,体验了一把小虾米入江河湖海的感受。代表学校参加完各种竞赛,考完如同被脱了一层皮。都不好意思和老师说考试的情况。
经此一役,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位置和能力,发奋图强。聪明是老天赏赐的,但勤奋更不可少,至此我才安安心心开始认真学习,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评论
楼主泄漏了自己的年龄啦!当然,我不是魔都人,不知大桥哪年建成
评论
我已经到了能正视自己年龄的阶段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呢!
评论
楼主不会吧,这么年轻。。。
评论
哈哈,风华正茂是吧
评论
强帖留名
评论
楼主80后。 好年华
评论
勾起了回忆。。。。。
评论
楼主好年轻就生孩子了啊
评论
政策上还是属于晚婚晚育,但是在大城市和同龄人比确实算早的,没办法,谁叫我一毕业就遇到真爱了呢
评论
不是说14就遇到了,只不过后来扳了?
评论
怀着一颗八卦的心, 百度了一下上海杨浦大桥哪年建成的。那年我在浦西上初中了。
评论
机遇
虽说生于八十年代的大城市,但当时英语教育仍然不是小学必修科目(当年还摇摆在上课是否可以使用方言这个话题,普通话还在推广中)。
因为实验班,我有机会提前一年学习和接触英语(因为重点中学入学考试是各区独立出卷的,包含英语内容)。十岁那年,是我第一次和ABCD亲密接触,从零开始学习一种新的语言。上海的各所重点中学,非常重视英语教育,也集中了一些好的英语教师。在中考和高考中英语平均分往往比普通学校高出20-30分,由于挑选机制和资源倾斜,成绩上完全碾压普通中学。普通中学的出路90%都是中专技校职校大专,只有10%不到能上大学本科(大部分也是二本)。所谓上海人的精英中学情节可能就来源于这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到了95年左右,在上海又陆续出现一批私立中学(其实解放前就有不少,但后来都被公家没收了),一般依托于重点中学(用财力吸引人才),让那些考不上重点但家境较好的孩子能有一个出路。所谓上海人的私校情节可能来源于这个有钱出钱买教育的概念。
而后来去了大学后也反过来验证了这几点:
1.虽说是扩招,但上海高中升本科的比率还只有20%不到
2.985、211大学95%的本地学生来自于各重点中学,我们寝室是100%来自于重点中学的,普通中学几乎没有竞争力
3.上海学生的英语比外省的学生高出一个档次
我的小学五年级,是在紧张的‘备战’中度过的,我们没有任何课外任务,但是学校布置的课后作业非常繁重,每天晚上作业做到9-10点,偶尔还有到12点的情况(比如被罚抄课文)。除了完成作业和不能放弃的电视时间(我一哭二闹保住的权利)。我100%滴发挥了自己见缝插针的本领,化零为整,利用每一个间隔(放学路上,动画片/电视剧之前的广告时间,吃饭的饭歇,洗脚上厕所,钻在被窝里的时间等等)看闲书。
你若要问我这么小就这么苦读有没有压力,我可以很真诚地告诉你,我完全不记得当年感觉到任何压力,只觉得能上好学校的机会来了我要去抓住就这么简单。毫无背景的平凡人家,父母对我完全没有高的期望压力(也不会有任何助力),我唯一能有的就是靠自己。
当年万户空巷的电视剧——包青天和戏说乾隆
未完待续
评论
请留点面子给我孩子他爸...
评论
我也是一毕业就结婚了,不过我是硕士毕业结婚的,然后我等了7年才要孩子。。。
评论
为啥课内作业做到那么晚?难道学校上课到晚上12点?
评论
我有个同学话说考砸了,在我们高考大省连二本都不够,好在有上海户口,最后去了上海财大读会计。
评论
我也是有重点中学情节的 ,但说魔都考生英语更好,硬盘表示不服 ,开个玩笑。
评论
凭着小学里数一数二数学成绩,我有幸参与其中,每周六下午背着硕大无比的书包步行半小时去另外一个学校上课,上课听得云里雾里,做题更是凭运气,又没有人指点(家里人放羊),回家也不练,纯属打酱油,体验了一把小虾米入江河湖海的感受。
和我当年情况一样啊,只可惜我后来没坚持下来,一方面我父母对我太放羊,另一方面觉得每次上课都赶不上速度,最终辜负了老师对我的“厚望”。
唉,其实当年身在福中不知福,想想阿拉上海的教育质量世界上民列前茅的,连一课一练都有英文版了。
评论
不好意思楼主用词不当,是学校布置课后作业
评论
恩,上海有单独的上海卷,更注重广度而不是难度(和全国卷比),上海还有加试英语口语和综合卷的,我当年是试点,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灵活解题而不仅仅是扣难题。如果是外省的来考上海卷(我不清楚当年有上海户口是怎么操作的)应该会觉得简单。
高考大省入本科可能是百里挑一,上海是20%,那位省里二本不到的同学可能也是前3%了,大家智商差不多情况下,拿大省的前3%左右的水平和上海的前20%比意义不大。
入大学后,虽说外省考入的都是高分(理论上学术水平比上海本地考入的高),但是最后在学校学生干部,党员,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等,还是本地人多。
一句话上海本地人确实资源多,但关于地域就不深入讨论了。
评论
我小时候教材是标准的伦敦音呢...
上海学生接触英语时间早,接触机会多是肯定的,上海人也重视英语学习,说平均英语水平高于内地应该不是问题
这是中国教育网说的....
http://www.jyb.cn/china/gnsd/201611/t20161129_685650.html
不过从个体来看,好多论坛上的同学(非上海人)英语比我好多了
评论
我想说这几年下来,我感觉澳洲更好....
就回到20年前,我的作业量至少是小A的两倍
现在上海的小学生作业量至少是他的三倍啊
我觉得西方‘反智主义’太极端,中国‘矫枉过正’也不好,澳洲大城市丰俭随意比较好
评论
上海的教育资源还是好,我硕士在上海念的,同学里很多上海人,里面就我一个没过六级。我记得上海的同学把请家教叫做背小猪。
评论
是的,基本上四级没有不过的,而且大部分女生都能过六级
我毕业的时候还流行学中级/高级口译,新东方的雅思托福和GRE的教室都坐满
评论
虽然我们都从中国来,但因为年代和地域不一样,经历差别还蛮大的。我在我女儿这个年龄比澳洲local的孩子还放养。从不写作业,家里也不管,我周围大部分孩子都这样。即使在考大学前,我也是8点下晚自习,准时回宿舍睡觉。上课还要偷看个小说,打个盹,做个小动作。我老公跟我一样,他说他从来都是该上课上课,下了晚自习回宿舍睡觉,从不加班学习。不同的是我老公一直是学霸。中考地区第一名,念的是全省最好的重点高中。
相对来讲我们对孩子学习还是放养式的,每周拿出一天做学校功课,一般放在白天做。晚饭后从来没有任何学习。家里买了个台灯,被我用了。我女儿K-2时候功课都是中等偏下,记得一年级report拿回来,英语3项里有2项都是below,我跟孩子爸爸好像都没去在意一样。总觉得孩子太小了,我们在她这个年纪,还不知道学习是啥呢?
相比较我,我们孩子现在都学的太多了。:)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