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ken robinson的《脑洞大开》又读了《激情改变人生:找到你自己》,也看了他的几个ted talks.
Robinson 是英国利物浦穷苦家庭长大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他是英国教育的批判者,又是他所批判的以培养大学教授为目标的教育体系的优秀成果:自信,幽默,博闻强记,擅长自己的专业同时懂得创造性地联想。他让我想到高晓松,想到同样饱受批判又常常被赞扬的中国教育,如果这个英国骑士同我们的有着“优秀基因”的矮大紧有什么一样的话,他们读了很多书,他们兴趣广泛,他们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然而,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他们都是那个适合做大学教授的人,他们都长在那个大学毕业就有工作,不工作是因为个人的选择的年代。而我们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大学教授的料,追求学业成绩,考入好大学也许根本不是某些孩子能走通的路,他们也完全不必走这条路,因为等我们的孩子长大的时候,大学毕业证已经不是找到工作的通行证!
在澳洲的下一代,其实很幸运,前文《脑洞大开》之澳洲基础教育思考以及华人家庭教育的定位讲过,澳洲的主流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又面向未来的,以人为本又重视人和环境(自然,社区)的关系, 特别重视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让我们回顾一下澳洲的公立中小学情况:
让我们的孩子从公立小学得到更多
闲话悉尼中考我们在悉尼公立精英高中学什么(以悉尼女子高中为例)?
以上是本人以女儿的经历参考周围朋友(主要是华人)的情况总结的。澳洲小学以玩为主,音乐艺术体育占大多数课时。中学从重视academic的精英中学到普通中学,都开设戏剧,舞蹈,艺术等课程,甚至木工厨艺缝纫都有涉及,学生们也被鼓励学自己喜欢的课程。在我所知道的中学,戏剧,舞蹈,艺术体育等活动更是占了学校生活的大半部分。不但如此,考大学不是澳洲基础教育的唯一出路:有些学生选择在法律允许的10年级结束不再上学,他们可能直接去做学徒,也可能去tafe(职业学校)学习某些技能。11-21年级的高中毕业考试也包括可选的两类内容,既有智力学业含量较高的A类课程(也是我们华人熟知的);也有B类:包括旅游服务,零售服务,农业,汽车,机械等工业入门课程,参加B类考试一样能得到高中毕业证。这些制度安排,有效地避免了为ken robinson所诟病的以数学和语言为顶级,社会科学为次,艺术体育最次的课程固化分级。
有意思的是,申请读大学的澳洲高中毕业生,会有一个综合11-12年级平时成绩,hsc考试成绩,并根据各校各科所有考生水平平衡过的atar成绩,也就是华人经常谈起的scaled成绩。到底如何平衡,是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概括就是,学校实际考试结果成绩决定了平时成绩的排名的含金量;所有参加某一课考试的学生在其他科目的表现,决定该课成绩是往上加分还是往下减分。在所有科目中,著名的4u 数学,也就是mathmatics extension 2课程是唯一一个从最高分到25%的考生都有往上加分(upscaled)的课程,当之无愧地排在所有科目的顶端。接下来Latin continuer, Chinese continuer, heritage Chinese,各种希腊语,希伯来语,位于99%以上的同学有往上加分,99%-75%的同学略微减分;其他各种英语,法语,德语等西方语言都有些微减分。这些语言的scaling情况同生物,化学,物理以及要求乐器演奏(或唱歌)的音乐2和extension差得不多。我查看了以往近十年的情况,基本变化不大。这个考试结果同robinson所谓的课程固化分级非常吻合,毕竟大学入学考试衡量的就是academic ability,所以scaling情况还是显示了对脑力科目的重视。而音乐1,戏剧,舞蹈,视觉艺术同基础数学,木工,体育等则减分随排名递增,在75%处最多减分已经有14分。如果选修的大部分科目的scale不高,则atar总分不会太好。关于高考评分,具体可以看官网文件,特别是表A3。atar 情况报告
检视各科的考卷,可以看出,这里的考查方法并不以标准化试题为主,各科都有相当篇幅的主观试题,很多实用性的课程都有作品要求。而老师平时的教学法也强调以学生为主,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员。总体来说,至少在指导思想上,澳洲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法和教学评估三方面还是很有长处的。
然而,华人家庭看不见这些优点,经常反其道而行之,以各种理由送孩子去补习班或者在家里对孩子进行cram填鸭式教育,有些甚至以“培养习惯”为理由让学前孩子去补习班,对此我再次表示反对。首先声明,本人目前为止没有看到有不是题海,不填鸭的补习班,有家长知道的可以推荐。我的逻辑很简单,假如你的孩子“是这块料”,也就是说,擅长academic,那么,只要你从小保护他的天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学校学的东西足够他很快学会自学,学会上网,上图书馆找到他感兴趣的内容,继续深入学习,甚至他愿意做有挑战的题,他会主动去做;假如你的孩子不是这块料,填鸭只会让他厌学,不但不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反而会影响亲子关系和谐,错过了他发现自我。
Ken Robinson在他的书中提出了the element的概念,意思是在某个节点,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和擅长做的事情交集了。我的理解是说,天生我才有用,但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天性越来越远,没有发现/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或者如堂吉诃德屡战屡败,一事无成,或者事业有成却愁眉苦脸。而真正找到自己的人愉快地玩着就达到了人所不能及的高度。ken采访了从bob dylan 到warren buffett这些在各行各业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的人,总结了他们的共同特点:遇到人生导师,有明晰的目标并投入行动,从当下做起积累技能,不怕失败积极进取把握机会,乐在其中专注忘我,进入圈子求得共赢。同所有的人生指导书一样,成功人士左右都对,我辈凡人咋学都不像。作为不是“成功人士”的家长,我们勉为其难肩负教育孩子的责任,到底怎么才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成功人士遇到的导师都做了什么:他们发现(才能);他们鼓励(进步);他们引领(入门,进阶);他们激励(挑战)。那么,假如我们不能做孩子的导师,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接触各种活动,让他们各方面的智能得到刺激,给他们的天性以展现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可能遇到人生导师。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视野和能力都有局限,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开拓自己提升自己,千万不要以我们的局限再去限制孩子。
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也检讨我自己,因为我是书虫,目前工作之余首先进行严肃的学习—看心理学专业书,看累了,看一下比如ken robinson这样的同心理学和教育相关的畅销书,晚上睡觉前躺床上看网络小说,我始终认为看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有各种好处,也提倡从小进行亲子阅读,让孩子爱上读书,但这个提法,其实忽略了有些人就是看不进书,但他们可以通过别的方法学习进步。说老实话,奇思同学其实看书也很少,她看很多youtube,有空就同朋友用手机天南海北地讨论问题,这是她独特的学习方法。也有些人,比如Gillian Lynne (猫,歌剧魅影的编舞),天生是舞者,从小不喜欢读书。在中国文化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是,我们已经在澳洲了,读书再也不是唯一的出路,是时候解放我们的孩子,放飞他们,让他们找到快乐的自己。
评论
加分支持楼主。楼主说的填鸭式补习是专指英语/数学科目吗?还是泛指各类科学学科?
艺术类(包括画画/乐器),运动类不在其中吧?
估计楼主要批kumon 。。。 swot shop的spring board, 各类Montessori的cc。。。等等也是打着开发智力,培养兴趣一早学前就开始补,一起批~~~
评论
我赞同lz说的要找到自己兴趣点,才能是人生发展的长久动力。但是补习班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吧。
比如我家孩子今年kindy之后对English很感兴趣,但因为之前我没教过她,她自己阅读能力有限,我也没有时间给她找合适的素材,就去了kumon。她很喜欢,每天都是主动要做的。我一直等哪天她说不喜欢就不让她去了。这过去四个月了,感觉还是挺有收获的。为了补习而补习是该反对的,可是如果补习的内容恰巧是孩子所需要的呢?
评论
现在大一成绩刚出,好像被填鸭过的到了大学没填鸭,成绩也都挺好,因为有下一步的目标支撑,比如转法律,转医科,拿荣誉学位。如果自己失去动力就没辙了。不知道再以后,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评论
昨天发文后微信热议,补充一个:我从没有一杆子打死补习班,
1)我以前说过的,考oc, 精英,奖学金一定要模考班,上网熟悉题型,否则就是穿大裤衩游泳;
2)长期定时填鸭式补习是我反对的,自发自主自觉学习无论什么形式,补习, 私教,自学都支持,提倡。
评论
同意,自己就是填鸭教育出来的,回忆里的童年除了题海就是题海,不能再让自己的娃遭这罪。
评论
赞同
评论
饱汉哪知饿汉饥。。。
评论
好文。观点明确而且提供了亲身体会。希望有更多的“过来人”分享亲身观点。一个小地方是,沿用“精英”中学的说法不妥,尤其是本文的语境。“考选”中学可能好一点。
评论
can't agree more!
评论
还是那句话:
烟盒上的警告:“吸烟有害健康”
评论
我赞同
评论
长期定时参加补习确实不好,关键是如果不参加补习,是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孩子发现自己,还是说不补习,孩子们就都高高兴兴的一头扑到电脑游戏里去了。所以讨论的不应该是补习还是不补习,而是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评论
我的观念就转变过,以前觉得澳洲教育就是垃圾,现在看孩子如果在澳洲或西方生活,澳洲的教育很好
评论
原来是奇思tx的妈妈,牛,必须mark再读
评论
看到奇思才女也看书少, 看YOUTUBE多, 我就放心了。
评论
请问奇思妈妈可以介绍下读的心理学书吗,感兴趣,谢谢你
评论
当你合上笔盒的那一刻,有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
这就是当学霸的感觉
其实,学霸也可以是很帅的。
评论
现在很多补习班都是填鸭式教学,我觉得日校里老师教的不错,方法也很好,可惜能好好教的老师不多,澳洲这个教育,尴尬。。也许公立学校就是这样。。谁叫是免费的呢。。
评论
这标题'旗帜鲜明'比较猛
评论
简单说:
如果自家孩子身先士卒“激情改变人生”的,
(比如:不走OC精英的读书路,舞出一片天地 etc.)
说服力会更强。
评论
如果不把升学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不以考分作为衡量教育水平的唯一标准,那补习班确实没有必要。
评论
这也在于父母本身的教育程度,美名不补习, 实际自己在家补5分钟好过补习学校1小时。。
对于我等没能力的人,只好送去补习学校了。我家的是不准备靠OC, 精英的,但孩喜欢
评论
我开始学习时请unsw一年级生提供他们第一年的课本,她说:“我现在学的是两个课程,一个是PSYC1001 (Psychology 1A), 和PSYC1021(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ical Application)。
其中PSYC1001我们用的教材是: Burton, Westen & Kowalski. (2012). Psychology, 4th Ed. John Wiley & Sons: Milton, Qld.
(Online网站: http://www.johnwiley.com.au/highered/psych4e/)
PSYC1021用的纸质材料也不是很多,刚开始学的时候用的是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by Stanovich. 这本书每个edition变化不大,您买任意哪版都可以,”
后来,奇思又帮我找了网上的这个:Weiten, W.(2007)Psychology: themes & variation. Belmont, CA: Thomson Higher Education.图书馆也有纸书借,我一般都是开始看一个主题就在网上查好书号,然后到图书馆那个区域把相关的10年内的书都弄回来翻一下。然后深入阅读某一本的时候里面会有reference,开了头就知道接下来要看什么书了。
评论
对于补习,不能因为反对而一味反对。这样只是走到了政治正确的对立面而已。
我家孩子英文基础不好,不好到对数学应用题题目的理解也有问题,三年级老师说最好去补补英文,我们就去补了楼主所谓的填鸭式英文补习。
一年后英文能力大大提升,随之而来的是阅读兴趣的加强,essay writing能力的加强,自学能力的加强,然后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如果当初不去,非要打着自由学习找到兴趣旗号啥都不做,那么现在可能反而少了许多乐趣。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择其善而为之。
评论
非常支持LZ 的观点,这也是我一直不让女儿上补习班的原因,很多孩子上了补习班后,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我希望孩子全面发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当然,要考精英中学,平时抽一点时间有针对性的做一些题是必须的。明年女儿要和LZ的女儿成校友了,如果女儿能像奇思一样优秀,那就好了
评论
agree, 我就放心了
评论
好仔细的解答,谢谢,我去找找看。
评论
我也是感觉很多家长在游走于各种方法论之前, 没有先思考教育的目的,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