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太正常了,难道不失望是正常的吗?
努力而成功是一生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却没有结果是一生的常态。
一定要给孩子讲两个世界的概念,一个是内心世界的认知,一个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者调节一致才是生存的根本。
外部世界接触的越繁杂,内心认知的灵活性就会越大。
最近那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裔英国人就是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有大量的游历,足够宽泛的视野才会造就与众不同的感悟。
一个小小的OC仅仅是生命森林里面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把它看成参天大树的人,认知局限其以后的生活极有可能就草磕之间,如同草蜢。
OC也未必好,多说两句。
最近看到一个老教授招研究生的故事。老教授只招一个学生,先考专业,然后和几个考生都一一面试。最后没有取考的最好的两个,却录取了第三名。一时间舆论大哗,认为不公平。老教授出来解释了一下,他说:经过谈话我发现前两名考生更多的想急于改变目前的生活现状,而不是真的对我的学科感兴趣,我的经验是这样的人一旦达到目的,生活现状改变了就不再安于学科研究,而会进行进一步的生活质量提升,我的专业就没有人继承发扬了,而那个考试第三名的学生,也许目前专业知识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一心只想搞研究,其他都不怎么在乎,他更有可能把我的科研活动传承下去。
这个故事其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态度很重要。
为什么有些人反感刷题式的补习班,因为很多送补习班的家长是在企图改变孩子的生活命运而剥夺了孩子选择自己所爱的兴趣所在,并为之拼搏一生的权利。也就是被老教授放弃的那种。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这不是教育而是一种培训。
教育不一定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主要是启发式的,学习者自身的总结和建构,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但这些知识具体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一开始没有明确的设计,也设计不了,因为通过教育和启发,学习者可能会解决任何问题。
培训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学会特定的知识,掌握特定的技能。
各种考试都旨在测试知识构建的体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培训的结果,也就是考前是不是见过这道题。
试想一个能力比你强的人却在考分上输给了你从而丧失了机会。
这忽然让我觉得如同武术大会比刀。比赛其实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刀法和兵器本身。有人把刀磨的异常锋利,比赛时只要和对手的兵器相遇,一定会砍断对方的兵器取胜。然而下了比武台你不可能一直举着刀,你也要把刀放在一边,用手干别的,比如吃饭上厕所........ 这种时候忽然有人来打你,你可能还没有机会抽刀,就已经败了。而刀法好的人可能随便捡了个身边的树枝,衣架子,锅铲也能抵挡一阵。
今日遐想到此,改日再续。
评论
评论
是楼主原创吗?有点微信教育文的风格
失望其实就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
评论
对一棵小草失望也很正常
评论
OC就是一个普通的班,不要想得太多,马云上的也只是个三类大学。
评论
。
评论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应该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所以才有直到OC才有失败然后失望的情况。
我家的孩子就会纠结,为什么失败以后继续努力,然后还失败。。。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