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生娃前周末的主要活动是看房,那生娃后的周末主要活动是看学校。
这个学校本来没打算参观的,因为我的孤陋寡闻,十几年来从没听说过这个学校。只在上看到过,所以我的印象里应该不算私校的第一第二梯队。昨天无意间看到社区报的开放广告,上又查了查看到是冬版儿子的母校,的评价都不错, 就睡个懒觉, 吃个早饭,去打酱油。
去前印象:昨晚在他家主页看了会儿,初步印象是
1。这个学校有很敏锐的商业嗅觉,客户目标很明确,很懂客户需求,也很懂竞争对手的优势。从网页上来看他家争取的主要对象是有点小钱的中产。在新区和城里这种私校力量很弱的地方办学,校车网遍布主要东南方向2区,却一点也不碰东区1区这种大牌私校遍地的地区。除了Brighton等沿海区,几乎没有去富人区的校车。Glen我不知道能不能算。同时也不忘在国内办学赚钱。
2。对他家的男女平行上课玩在一起这点很有兴趣,从概念上来说结合了单性别和混校的优势。故很想了解其操作方法及教师反馈。
3。对city的 elc有点小兴趣。在幼儿园到处满园的当今,有个后备选项还是需要的。city 毕竟接送方便。
4。学费不便宜,几乎接近第一第二梯队。
第一印象:学校的草坪挺大,门口豪车不多,和caufield grammar malvern 比的话。接待的小朋友还不错礼貌应对,无功无过。接待处老师的态度之类也还不错。参观的人三三兩两,不多。
娃醒了, 未完待续。
要看下闻的加分点赞啊。。不然好没动力码字。
评论
等下文。
评论
这次参观了2个tour. Elc和junior school(到4年级为止)。
他家的tour和之前的Caulfield malvern 不同,细节上的考虑很周到。如果说C家算是中国旅游团般一个老师一群家长的走马观花,那H家算如奢侈品店般的一对一服务。
先由主管一对一领到其年级的地方,再有老师一对一带领参观介绍。还提供茶水饮料和甜点。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总结他家给我的总的感觉,那就是很有structure.
评论
期待下文
评论
ElC部分:
带领我参观的老师叫venessa.介绍地很详细。能看出是个很有经验很热爱孩子的老师。一直指给我们看他为学生们制作的教学用具,和学生们讨论的课题。总的来说,很鼓励开放性思维,创造力,实时话题,比如给一个刚从夏威夷度假回来的孩子和其他有兴趣的孩子制作一个关于火山的研究性课题。但另一方面,给我的感觉就是这种随机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的能力。或者说,不可复制性。对于一个有诸多分校的学校来说,或者对于我们这种几年后才能入学的学生来说,如何保持这种统一性,也是一个挑战。
总的来说他家的设施不错,沙坑很大而且有2个。各种教具也很多。对各种认字认物都抓的很紧,读音读书也从小抓起。但是有一点老师提到的引起了我的警觉,他家用flash card教学.
评论
用Flash Cards教学有问题吗?
评论
Flash card,中文又称闪卡。 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教学用具。它的成功在于教学成果显而易见,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因局限创造思维的缺点让很多人排斥,特别是澳洲这在早期教育提倡很接近自然很随意的地方。
一开始有点不解,但在参观完小学部后我终于理解了。因为他家的教育里academic是首要任务。
评论
等我慢慢写, 各种教育没有是非对错,只看是否和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合。
评论
围观
评论
小学部分:
老师一上来就指给我看白板上的范文。横竖线都画的好好的,优美的标准体用蓝色和红色的笔在方方框框中按尺寸写好。很似曾相识,犹如我小时候写毛笔字或钢筆字时用的米字格。先描红再书写。老师再拿给我看一本学生的作业本,从第一页翻起至末页,能看看出老师精心批改的作业,也能看出学生的进步,从不能在规定尺寸里书写到完全按照要求。不得不说,这一年级娃的字好过我办公室一大半同事了。
老师说,小朋友从小被教育句首字母要大写。每句话末位一定要有句号。还是那么的有structure.
数学部分,有加减,有倍数。作业本上有很多题。也很似曾相识,除了现在的小朋友不用抄题目用复印纸外。
老师提示,他家的小学教育理念是
1.不断重复以致让小朋友的暂时记忆变永久记忆。
2.培养小朋友安安静静坐着听讲的专注力。
3。学习为主,体育和艺术课类为辅。他家最近vce这么出色全因为最近的教育改制。
评论
我这才意识到,这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其实和亚洲学校的教育理念很相似,他们所提倡的不就是我小时候所经历过的么?
对于我们俩这种在大澳村自由散漫惯了的人来说,很难接受再让小朋友再回到那种很自制很守规矩很structure的体制中。但是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这个学校很受亚裔的欢迎。
评论
再提个问题,他家老师讲没讲具体如何做,去培养小朋友们安安静静的专注力?
评论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他们是精明的。他们是理解他们的客户的。这印证了我之前看完他们网页的结论。
对于中产来说,
1。钱没有富裕到不在乎的地步。在乎付出,就肯定在乎所得。而最显而易见的所得,就是成绩。因为成绩是可以衡量的。naplan,VCE都是尺子。而人文艺术,体育等相对难很多,牵扯的其他因素也很多,如天赋等。
2。中产的娃常常被要求找个好工作。有工作才有稳定生活,比如医生。看看就知道医生是多么的吃香。当医生的首要条件那就需要好分数。那些开公司继承家业的当然不在乎这个。因为成绩是证明给别人看你行,那这个别人是你父母的时候,你怎么都行。各种软素质,领导力,人际关系等对他们更重要些。对更贵族的,会骑马会照顾马也是必要能力吧。
所以成绩优秀,在校家长钱也付的开心,也会吸引更多潜在家长和优秀的学生。看看多少以分数论学校的,就知道这套是多么吃的开。这是一个正循环。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这个理念还有哪个学校用过?华人间声望很高的GWSC.如果H家上市的话,我很愿意买他家股票。
回到家后网上查了查,他家的成绩的确很厉害,自称成绩最好的混校是名副其实的。
评论
老师就简单的概述了下30-40-30理念。
30用在帮助那些落后的特别是无法专心的小朋友。40对大众学生的关注度。最后30对超前的学生的关注。
我没再问下去,因为兴趣不大了。MM可以直接要求平时的school tour问老师。
评论
后记:
上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写长篇。好累。呵呵。这篇文章的主旨不是说哪个学校好,每个学校特别是私校有各自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谈恋爱一样,双方三观差不多才有得谈,不然徒增痛苦。
抛个砖引玉,我也很想听听各位家长的评论。以及什么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和大家对成绩的看法。
评论
谢谢。参观过他家Berwick校区,老师没提过这些。印象最深的是小班制,中学部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这点在其他私校里少见。
评论
非常喜欢lz观察的视角。只有一点疑问,你说的brighton校区附近没有其他大牌私校吗?
评论
有st leanard,brighton grammar,Mentone grammar等,但都算不上是第一梯队的。差不多第二第三梯队吧。
评论
lz观察角度很仔细 和我的感觉差不多 感觉从pre prep就会抓紧教育了
符合华人家长的需求 最终还是得考试不是
评论
澳洲的学生一般只经历一个重要的人生考试,就是高考。但是和中国学生不同的是,澳洲在人生道路转弯或掉头给予了很大的空间。因此高考变得很重要却又不是那么的重要。条条大路通罗马也许是最好的诠释。
H校的老师不止一次提过,VCE是结果。但我的经历告诉我VCE其实只是开始,见过很多高分的同学大学读不下去,转学的延迟毕业的,或者直接回国的。如果说高考靠重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聪明的选择加分课程能够取得高分,那么大学之路会很不同。那些靠赚钱给学分的学校不在我说的范围内。
另外,个人意见,除非读医读法,VCE考个95分足够进几乎所有其他课程了。就是学校好点差点问题,虽然这点在澳洲职场上并没有太在意。一般的同学最后2年突击下,选课注意点,问题都不大。从幼儿园到10年级前的这些年可以尽情地做些小朋友喜欢的事,尝试不同的体育乐器,体验不同的人生,扩大眼界等等。人生其实并不只有读书。一路走,一路停,一路想,一路摸索着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最合适的位置。
评论
lz想的很美好 能做到的家長還是不多得
學別的興趣愛好和讀書也是不衝突的
學校硬件不錯 還挺喜歡
评论
作为在haileybury读书的小朋友的家长,我也觉得他们在tour的时候太过于强调academic了,虽然这不是他们的全部主要是现任校长比较注重academic方面的经营,其他艺术人文类的东西tour的时候全都不拿出来说。他们学业上确实有点push,我们那天junior school information session的时候,家长都觉得他们上课进度好快啊。。。。这才prep第二学期。。。。不过小朋友们学起来倒是兴致勃勃的。
其实体育艺术什么的我不担心,私校怎么也差不到哪里去,尝试不同的体育乐器什么的,在这里很小就开始了。
评论
LZ,谢谢分享。不知道你说的梯队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
评论
一篇好帖子。加点分是应该的。如果家长都像LZ这样,先认真研究网站,然后实地考察,最后得出结论觉得这个学校是否合适自己家的孩子,那么上的有些争论可能就会少很多。
最近跟两位私立校长(墨村 Kew所谓的第一档名校)有过短暂的聊天机会。感觉两位校长(跟Ta 们的前任比较)更加强调Academic的成绩了。不仅仅从为了 ATAR的成绩考虑,也不仅仅从招学生的角度去看。Ta 们都认为学生在学校,尤其是高中的最后几年,最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当然具有体育等有天赋的极个别Outstanding 人士除外),通过学习知识来掌握学习方法,探索自己的未来方向。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跟我们原来的思维方式应该是不太一样的了。这一点,作为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我们过去“被教育”的经历而矫枉过正了。
10年前 美国的Thomas L. Friedman (曾三次赢得普利策奖)提出世界是平的了时候,许多人(包括本人当时看完他的书之后)都不以为然。虽然本人在过去7~8年中也参与了他所说的“离岸经营”的活动中,也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在跟中国和其他国家自由地沟通, 直到最近跟女儿一起重新阅读他的书,才真正感觉到他所提出的平坦世界这个观念的强大力量。
这些全球化的力量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我们在澳洲的生活方式了。无形中也对我们的教育思考提出新的挑战。我们是否能让自己缩小在所谓澳洲教育没有压力的光环下面?最近几年美国人,英国人在思考亚洲的教育方式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要有点中为洋用的概念?反对全盘中化,但是不等于全盘西化是最好的方式。
前一段时间跟一个帮人找工作的中介闲聊,他感慨,现在一个稍微好点的工作,众多的申请者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
再举个例子,20年前,墨村的房子拍卖时的可能购买者除了本地人,那么有可能是从悉尼来的投资者,现在,好学区充满了中国(最近发现欧洲其它地区的)富有的成功人士竞拍者。再过几年,可能是更多印度人。。。。
看了帖子,正好有点时间,发点感慨。没有别的意思。
评论
lz的思考好细致,赞一个。
评论
很同意你的看法,谢谢分享心得,这也是开这个贴的目的,吸引更多的不同看法。
我家LD也提出过这一点,1。如果这个学校对于学术的结果的追求会不会也慢慢影响其他私校?如果大部分学校都这么早的提倡幼儿园早教,我们会不会反而把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很认真的在回家的路上想过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和衡量方式是什么?如果那天我离开了这世界,我希望我孩子能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掌握哪些技能生存下去。
娃醒了,未完待续。
评论
写得真好。世界真的是在变成地球村。感觉澳洲的教育也是在一点点的变化。越是重视教育的区域,越喜欢像中国学习。因为是从小受的中式教育,所以了解它的弊端,希望能够更好地综合两边的优点。
评论
楼主写得很精彩,很有自己的观点。在现在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真的是很难看清楚自己的心,自己的初衷,我们很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迷失掉自己的方向。
我有的时候总会经常迷失自己,很容易跟着流行走,使自己进入焦灼不安的状态。每次总要不停地把自己找回来,想想自己为什么到了澳洲,在澳洲发现了什么,让自己能够心安,继续去做自己本心想做的事情。
评论
说私立学校不在乎成绩,那是某些人为了争论把问题简单化了。
私立学校当然重视成绩,从来如此,只不过他们也努力在其他方面争取做得更好更全面,他们不想标榜自己只在乎成绩,而忽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私立学校有资源去请好老师,当然是冲着成绩去的
评论
东版误会了,既然从一开始就决定送私校,对于成绩的要求还是中等偏上的,不是完全无所谓。因为大部分出名的私校成绩都不差。或者说对于我这种家长来说,能让我这种懒人去参观的私校的学术能力是默认OK的。所以我不希望孩子再把所有时间花在学习上。时间是有限的,顾了这就顾不了其他了。所以侧重其他文体方面的私校比较符合我们的要求。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