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海阔天空——更新七楼“Number Pattern”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





先冒个头,挖几个坑,慢慢填。。。

评论

儿子本周终于完成了精英中学的考试。过去一年多来在“”亲子版受益良多,无以回报,只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下这一年多以来的感受,希望能给后面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我先挖好一些坑,有时间慢慢填。
(1)        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吗?

我们中国人做父母的,大多都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个“talent”,如果有人能称赞自己的孩子聪明,做父母的心里一定很美,如果小孩被人称赞是“天才”,那做父母的不定会美成什么样了。可问题是真有什么“天才”吗?

我如果说没有什么“天才”,一定会有很多人拿出很多很多“天才”的例子来进行反驳。首先我要申明的是我不是来辩论“天才”有没有的,我是来谈澳洲NSW和OC考试、精英中学考试、奖学金考试有关的话题的,我针对的谈话对象是更多的普通人或者普通人中自己或他人认为略微优秀一点的人。尽管如此,我还是谈谈我所知道的所谓的“天才”:

天才严格意义上应该是那些天生的具有超常才能的人。问题的关键在于“超常”如何定义。对于不同的判断者来讲“超常”的含义是不同的,它和“取样”的范围有关。一百个人中得第一也许有人认为已经可以算天才了,那在一万个人中这个人也许算不上出类拔萃的;一个同学在省一级的奥数比赛中获得第一也许大家就认为他已经极为出色了,但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根本算不上什么,所以说“天才”与否是相对的。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电影 “Rainman”大家看过吗?电影中那个“白痴”是“天才”,真正的过目不忘,一盒牙签掉在地上,他看一眼就能准确地说出有多少根, 类似的“雨人”天才还有很多,有的擅长绘画,有的两眼可以同时读两页电话号码本并且过目不忘,等等。这些“雨人”在具备过人的“天赋”的同时却非常不幸,有的患有自闭症,在其它方面会为其天赋做出“补偿”。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天才”。他从小胃不好,被切除了1/3, 因为身体原因很少来学校上课。初三学校举办数学竞赛,这个很少来上课的竞赛倒是来参加了并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第二名才80多分。后来省数学竞赛,获得学校第二和第三的学生代表学校参赛并且获得全省的第一和第二名,而这个“天才”同学还是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参赛(因为要异地比赛)。这个同学后来回上海想进上海原来最好的“育才中学”,人家开始不收他,后来答应让他考一下。不考则以,一考惊人,他当时考的是全国数学竞赛的题,满分。校方大吃一惊,说只有当时的全国冠军“车小东”同学获得过满分,他是第二个能考出这个成绩的。就是这个天才,一直到现在没有结婚,现在每天琢磨的是要推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也是“自闭症”。我很敬佩这些“天赋”超常的同学,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但造物主有时作弄人,他们往往在生活其它方面要为这种天赋做出补偿,这是让人悲哀叹息的地方,世上真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我喜欢下围棋,类似这样的天才在围棋界很多,比方中国的“棋圣”聂卫平。他棋下得好,但一个“算路”出神入化的棋手买菜却经常算错钱,他太太说小偷偷他的钱是不需要技术的;另外一个比聂卫平小一轮的马晓春也是类似,我见过他,棋上真是才华横溢,但生活中如果你不知他是世界冠军的话还觉得他有问题呢。中国这两位如果和韩国的“石佛”李昌镐比那基本上就是完美的人,李昌镐是公认的天才,但他“石佛”这名字也不是白得的,他不仅下棋时是石头面无表情,生活中也是一样,但话说回来李昌镐的人品也是非常非常的好,这和天才没有关系,我就不瞎聊了。

总而言之,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讲,天才有,但极为稀缺。生活中聪明的人很多,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大多数只是比普通人智商高些而已。“亲子版”讨论天才的人很多,猛一看好像个顶个都是天才,简直是牛蛙遍地跑。我只想说,第一名我们留给那真正的天才,其他的都是普通人而已。所谓的“牛蛙”都是背后付出了和牛蛙称号相应的努力罢了,要想获得好的成绩,除了智商要OK以外,更多的是看投入多少了。IQ这东东从父母谈恋爱那会就决定了,其他的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牛蛙,后面就用省略号吧。。。反正如果有人跟我讲谁谁是天才,从来不学习的,我不会在意那个天才,我会在意说这话的人。


评论

我这个贴之所以命名为“海阔天空”是因为我想到哪就写到哪,无拘无束的意思。有时间就多写点,没时间很久不来也没准;不光我写,也希望大家一起来写,真理越辩才会越明,“大字报”“小字报”直管飞,总之海阔天空直管聊就行。

今天我就“俗”一把,聊聊“买东西”。我不是学文科的,我的很多观念是自己瞎琢磨的,所以“专家”们看了尽管拍砖。我认为“商品”有两种,第一种是纯粹为了用的,如一些工具,比方说扫帚什么的。但是另外一些商品除了本来具有的“实用功能”以外,人们还赋予它们“社会附加值”,如LV包,名牌手表,名牌汽车,房子,等等。在很多人眼里,买某些商品的时候甚至考虑更多的是它们的“社会附加值”,买的是那个“符号”,那个“名字”,至于它们的实用价值反而处于次要地位了。有的比较极端的甚至认为凡是贵的就是好的,不贵不买,买的就是这个“贵”字。这种观念已经深深地烙进了大家的头脑里。那么,问题来了,上学或学校是“商品”吗?学生是不是“商品”?

中国人(很多亚洲国家和中国类似)重教育,为啥?中国人不比其他国家的人高雅到哪里,相反有时(如果不是所有情况下)很“俗”,说的好听一些是很实际。我认为大家都知道学的好坏和将来做什么有关系,而做什么和收入及社会地位等有关系,所以大家重教育。我们习惯于排队要排在最前面,小学要进最好的,中学要进最好的,大学还是要进最好的。为了能进最好的学校,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成绩,为了能获得好成绩,很多人就“从娃娃抓起”。。。。扯远了,跑题了。

回到正题,学校是不是“商品”?所谓的好学校到底好在哪里?是不是“贵”的就一定是好的?今天不谈贵和便宜,也不谈私校好还是精英公校好,我今天谈谈我所知道的私校和精英可能会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剩下的问题大家自己思考。

私立学校和公立精英看重的分别是什么?或者说这两类学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父母在替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是看重“私立”“精英”这些名片?还是确实从小孩的实际情况出发,看看孩子适合向哪一方向发展,然后才做出合理的选择?

答案实际很简单,看看私校奖学金考试和精英中学的入学考试就行了。在NSW,大多数私校的入学考试试卷是ACER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 Research) 出的,可是大家注意到没有精英中学的入学考试试卷也是ACER出的。题都是同一家出的,可私校奖学金考试和精英中学入学考试的要求却大不一样,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私校奖学金考试分英语阅读﹑数学﹑写作三部分,其中写作要求考两篇作文,没有GA考试。在私校奖学金考试中作文的好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精英中学考试分英语、数学、GA三部分。其中英语部分包括阅读和写作,写作只占英语成绩的1/3。在精英中学考试的卷面成绩中,GA分数占一半的比重,其余英语和数学各占1/4的比重,而作文在总的卷面成绩中所占比例很小,因而有的补习学校根本就不重视写作。我想怎么命题并不是ACER一拍脑门自己决定的,背后一定是私校和政府的不同要求决定了题的走向,这背后反映的是截然不同的办学方向。私立学校更多的是偏向文科,所以重视写作和英文,所以每年HSC一些文科类的状元大多来自私立学校,私校培养的是能说会写的;政府需求的是“专业人士”或者说是“实用型人才”,所以政府在选拔学生的时候看重的是数学、GA,因为它们能某种程度地“预测”考生未来的潜质如何。

以North Sydney Boys High为例,毕业生中绝大部分流向四大领域:医学相关的学科;法律相关的学科;金融类学科;工程类学科,其它的很少很少。而私校的毕业生走向就非常杂了,五花八门。

所以说,做父母的在为子女选择学校的时候不能像买一般商品一样看牌子,看名气,要看自己的小孩他是哪块料,将来可能会向哪个方向发展,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其它如Leadership啥的不是本帖讨论的目标,这里就忽略了。

评论

本来我想讨论点学习方法的,但思前想后总觉得不对劲,哪不对劲?原来忘了最最重要的一条 —— 态度!前中国足球队主教练,来自南斯拉夫的博拉•米卢,在其任内率领中国足球队唯一一次跨进了世界杯大门。米卢曾经有过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我觉得这句话真是太对了,无论怎样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中国足球队因为其成绩太烂,长期以来都是国人嘲弄的对象。但中国队唯一一次“雄起”就是在米卢的领导下实现的。米卢号称“传奇教练”,他曾经在一些足球弱国担任国家队的教练,从1986年起,不仅连续四届带领四只弱队杀进世界杯决赛,而且还都杀进了第二轮,创造出很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这一传奇记录至今无人能破。那么米卢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呢?他的传奇对我们有何启发呢?

如果让中国人投票,选出体育项目中素质最差的运动员,恐怕中国男足会名列第一。前一段时间足坛打黑,从足协领导到队员(很多是前国脚)因为涉及赌球和行贿受贿等很多被判刑。在大家眼里,那帮队员除了脚臭以外,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就是这样一群“糙哥”到了米卢手里却创造了“奇迹”。米卢不可能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让一群成年人发生脱胎换骨的质变,那么他施展了什么魔法?

米卢刚来中国时曾说:“十多亿中国人里一定会有很多具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他说的没错,他很快发现中国不是没有好的运动员,他同时很快发现中国队员个个是条龙,但到了场上全成了虫。中国队员太不团结了,一个十几人的球队里“山头”林立,球队里的“大佬”们互不服气,球场上本来应该互相呼应相互配合的却因为不团结而各自为战,这样一只球队怎么能够打胜仗?因为长期以来中国队的成绩不好,所以队员们没有自信,没有敢打必胜的决心,缺乏荣誉感。米卢看出了问题的根结,如果想在短期内成绩上取得突破,最关键的就是让队员们建立起正确的态度,所以米卢喊出了他经典的口号:“态度决定一切!”那么他具体是怎么做的?

在世界杯外围赛第一场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国脚们突然被召集起来,全体奔向第二天即将比赛的球场。所有的队员都认为“狡猾的”米卢要在赛前向队员们布置秘密战术,传授锦囊妙计。当队员们进入了体育场时,球场和四周一片漆黑,偌大的体育场显得异常的空荡。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球场上的巨大电子显示屏上开始播放出影片,队员们惊奇地看到自己曾经在比赛中破门的镜头和拼抢的画面,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女友﹑孩子﹑父母﹑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些亲人给他们送来了祝福的话语。影片不长,看得出摄影的技巧也并不高超,这段影片是米卢偷偷拍摄和剪辑的。黑暗中没有队员说话,回驻地的路上也没有人说话,平日里习惯于打打闹闹的一群“糙哥”这时都变得非常的沉默。

奇迹就这么发生了,在随后的比赛中,队员们从来没有这么拼命过,过去的一盘散沙不见了,一粒进球能让多年的宿敌大佬互相拥抱在一起,平时只知道闷头踢球的开始互相呼应呼叫名字了…… 中国队终于以预选赛不败的战绩杀进了世界杯的决赛阶段,实现了历史的突破。虽然中国足球队现在依然很烂,但有那么一位传奇教练用他的态度理念在那一刻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了奇迹。

记得以前中国围棋队的领队华以刚在谈到“棋圣”聂卫平如何能够成功时,曾经说过这么两个“故事”:
有一次去成都比赛,当时是坐船去的,中间要在一个地方转船。在候船室等船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其他队员都躺在椅子上睡觉了,只有聂卫平还坐在棋盘前打谱;到成都比赛的时候,有一场比赛聂卫平输了,当时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其他人都怕食堂没有饭了,赶去吃饭。但华以刚看到聂卫平站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周围是半人高的草,他正面壁思过呢,要知道当时正值盛夏,到处都是蚊子,何况他站在那样一个地方。那时聂卫平还很年轻,也不是全国冠军,但华以刚说他从那时就已经断定聂卫平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围棋的领军人物。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态度决定一切”。



评论

前面我连续三篇都是比较虚的东西,现在要谈点实在的了。如果要谈实在的,不可避免地要涉及隐私,因为我们不想让孩子暴露在公众面前,所以我只能用符号来代替具体的人,但所有我提到的都是事实,这个可以申明在先。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一家和另外一家组成了“互助小组”,两家人相互配合,合作的非常好。一年下来,两个小孩不仅学习上相互帮助,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非常非常深厚的友情,我们真心的希望这种情谊能伴随他们一生。

现在谈点具体的,可能比较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朋友很重要

自然界的生物都知道要适应环境,所谓“适者生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都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如果您想让孩子成绩提高,那么他的周围环境就非常重要了。下围棋要想提高棋力要尽量找高手过招,同样道理要想提高学业成绩,要尽量和学习好的同学在一起比试,这样才能相互促进。

我们这两位小朋友都是OC班的,但并不是很高分进去的,比他们分高的或类似分数的很多。小朋友A有时还会出去参加一些模拟考试,但小朋友B在过去一年中只出去考过一回,还是免费测试那种。虽然他们很少在外面参加模拟考,但因为平时在一起,有个相互对照,所以并没有影响他们成绩的提高,到了正式考试的时候他们的成绩不仅是非常不错,应该说是非常拔尖了。所以说,周围的同学多不多不重要,重要的是质量,一两个学得好的足矣,当然如果有一群都学得非常好的,那促进作用当然可能会更大,但要小心小孩子很容易分心,有时吵吵闹闹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个要小心。


为什么很多人看似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上不去?

教的方法不对。

以小朋友B为例,OC考试前曾在某著名补习学校学习了一个学期,在OC考前的十个模拟考试中,成绩在148~210分之间大幅度震荡,极不稳定。通过分析我发现其基本概念很模糊,并且认为补习学校那种以考代学的方法是错误的,要想提高成绩必须改进方法。利用考前三个星期的时间,我采用新的方法来帮助他复习,结果效果非常好,他轻松地以第一志愿第一批考进本校的OC班,成绩提高了好几十分。

去年8月,我们开始训练两个小孩子的GA,当时曾经用某一参考书中的第一套GA题测试他们。因为是第一次测试,所以给了他们60分钟做(60题),结果两人60分钟结束时还有一小半的题目没有完成,当时两人都大叫题目太难了,于是我又给他们延长了半个小时。尽管时间最终用了90分钟,但两人的错误率惊人,将近一半的题错,其中大多数都是词汇题,看来词汇题是GA中的一个难关,必须攻克。因为这本GA书中的词汇部分太难,我决定放弃使用这本书。

我知道很多人“谈词色变”,因为词汇太多觉得无从下手,很多人就此放弃了这一部分,所以最终在GA这一部分不可能指望获得多好的成绩,而GA成绩不好必然严重影响selective考试的最终成绩。我们两家当时都没有选择走放弃的路,也没有仅仅以阅读来代替词汇学习,而是另辟蹊径采取了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在selective考试的前一天,我为了测试两个孩子的词汇掌握情况,还是从前面提到的那本GA书中选取另外一套没有测试过的试题,将其中的词汇题单独拿出让两个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测试,结果在23个词汇题中他们两人都只错了3题。在第二天的selective考试结束后,两个孩子都说GA的verbal reasoning部分没有问题,几乎所有的词都认识,个别的题也能用学到的技巧很快找出答案。因为他们的词汇量非常好,英语阅读也变得很容易,两个小孩平时总是非常快的完成阅读考试,并且正确率非常高(小A同学曾在某著名补习学校的大型模拟考中取得英语阅读满分的成绩),正式的selective考试之后他们也都认为自己的阅读部分没有问题。

我认为要想快速提高学习成绩,老师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特点采用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医生给病人看病,首先要进行诊断,只有看准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个时候医生的经验和水平就非常重要了。如果一个医生把所有病人都当成一样的来治疗,不管什么病全用一样的药,那效果能好吗?


评论

几年前那时我在练习空手道时,有一次世界“松涛馆 (Shotokan)”联盟的主席 Sensei Sumi从日本来Sydney讲课,当时全澳洲60多个黑带齐聚Chatswood听这位大师级的老师讲课。我虽然是低手,但有幸在旁边观摩。让人吃惊的是面对从澳洲各地而来的全澳洲最好的空手道爱好者,老先生并没有讲什么高深的技巧,而是亲身示范最最基本的防守技巧——如何进行格挡。一个个空手道练习者在学习第一天就接触到的格挡技术,在他那里已经不是简单的防守技术了,而是守中有攻。如何提前判断对方的进攻意图,如何在对方没有完全发力以前就化解对方的力道,使之对自己的可能杀伤力降到最低,以及如何在防守的同时变守为攻,对敌方造成杀伤。。。。这位Master用他的课告诉大家,最高级的技术就是最基本的技术,练好基本功是多么的重要。

去年有一次我儿子和他的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个活动。因为那个小朋友的妈妈知道我在教儿子奥数,就提前告诉我说活动过程中会让她儿子问我一些他不会的奥数题。后来那个小朋友拿了一张纸,上面有大约十道Cryptarithm题(奥数中的一种逻辑题)。我一看那些题属于这一类题中的最高难度了,我大吃一惊,因为这些题别说这个小朋友(小学四年级),我儿子比他高一年级很多题可能也做不出来。我对小朋友说,这些题很难,我出一个简单一点的题你试一下,结果我出的简单多了的题这个小朋友不会做,于是我问他这些难题是谁给他的,他说是他的老师给他的。我于是和小朋友的妈妈讲,他应该先从基本的题开始而不是去追求什么高难度。做难题应该,但首先基本的知识必须具备。

同样的错误我自己也犯过。去年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儿子总是“粗心”犯一些很“简单”的错误。后来我发现我的判断是错误的,那些看似简单的错误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他基本功不扎实。于是我特地花了一段时间给他补习基本知识,结果后来他犯“低级错误”的次数明显降低了,让人放心多了。

有的家长以为“题海战术”就能提高成绩了,大量的模拟考试好像是提高成绩的好办法。我主张题海,但必须看时机,必须看你题海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一个学生他连简单的题都做不对,你能指望他靠题海拔高水平吗?我上中学时很多同学都买很多的学习参考书,却忽视最基本的课本。有一次我们中学举办物理竞赛,在比赛的20题中我做对了18题,当老师得知我没有买任何参考书只看课本时都不相信我说的是实话,实际情况是我确实只看了课本,但也许和其他同学不同的是我看得非常仔细,看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体会,课本上的每一道题都确确实实地搞懂了。

我认为无论是考OC还是精英中学,和竞技体育类似,虽然表面上看不见具体的打拼,但背后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平时的训练就必须从难从严,因此我一点也不反对追求难度和训练强度,相反我主张“三从一大”,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但就和欲盖高楼必须打好坚实的地基一个道理,若想取得好的成绩,练好基本功是必须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地吃,路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一个知识点你跳过去,将来必定在某一个位置它会跳出来“报复”你,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走。

中国足球队现在不要说冲出亚洲了,就连冲出小组都越来越困难了。和中国队成绩相反的是国家队主教练的名气却越来越大,中国有钱,请得起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教练。但是每一次中国队被淘汰以后,反思的结果是基本功太差,于是大家又痛心疾首地呼吁要“从娃娃抓起”(意思是要打好基础),但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情况是全国的运动场地越来越少,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甚至于国家青年队组队的时候,全国只有300名注册队员可供选择。就这样的群众基础,你就是请再高水平的国家队教练有什么用?我们有的家长是不是也和中国足球一样?

每个家长都希望迅速提高孩子的成绩,但别忘了“欲速则不达”!非常浅显的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必要的“慢”,恰恰是为了将来的“快”,今天的“厚积”恰恰是为了明天的“薄发”。与其今天哪里有漏洞就在哪里补一下,搞得一件衣服上全是补丁,有这功夫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好好设计制作一件合适的新衣?要想将来取得理想的成绩,今天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打下扎实的基础,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具备长远的眼光?


评论

Number Pattern 归类于Numeral Reasoning,在OC Class,Selective School, Scholarship,甚至学生今后在申请某家公司的工作时都要考到。不仅在数学考试中常有Number Pattern的题,在General Ability部分直接的Number Pattern题目占到总题数的10%以上,如果加上间接的,如Coding题,那么总的比例更高。一个学生对Number Pattern是否敏感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学生在数学和逻辑思维方面的潜力,因此我认为学好Number Pattern意义重大。

小孩子在学习Number Pattern的时候如果碰到稍微难一些的题目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尤其是那些本来对数字就不是很敏感的学生,如果常常做不出题,甚至会出现厌烦Number Pattern的情况,这都不利于以后的学习,也会严重影响考试的成绩。那么如何调动小孩子学习的兴趣?Number Pattern的题型千变万化,如何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找出规律?是否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Number Pattern,顺带着学习新的内容或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昨天因为楼下的门被人锁起来了,有几个家长上不来,又没有我们的电话号码(新装的),只有打给我手机(lucky我平时不用手机,昨天却正好在我的包里),后来家长们上来以后问我新的电话号码是什么,结果几个小孩子争先恐后的回答:79021063
家长们奇怪怎么一个新的电话号码他们记得这么清楚,我向他们解释因为他们正在学习Number Pattern,我跟他们讲了一个好的侦探要对数字很敏感,比方说电话号码什么的,要“过目不忘”。怎么才能过目不忘?一个电话号码有8位数,如果一个一个去记那么要记8个数,但是如果我们把这8个数进行分组,找出每组之间的规律,那么就好记多了。我让几个孩子自己找规律,他们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有的还比较靠谱。最后我把我的方案告诉了他们:

把上面的8个数字分成三组:  (79)(021)(063)
结果小朋友们都找出了规律:        中间的021 x 3 = 后面的063;
                                                       前面的 7 x 9 = 后面的 63;
                                                       并且79 + 21 = 100

所以,这么一来这组电话号码他们当然记得很牢固了,这也就有了上面几个小孩抢着说电话号码的那一幕了。
光有兴趣还不够,学习的过程中还必须不断地总结。我认为所谓的知识“沉淀”,就是一个消化吸收,总结并且形成规律的过程。小孩子因为年龄关系,往往缺乏总结归纳的意识,这是影响他们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老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题才没有白做,才做得有效率,有意义。

为了让小朋友能够形象地记住规律,我将Number Pattern的规律按题目的形式归纳为下面几类:
1)        Single
2)        Twins
3)        Triplets
4)        Quadruplets
5)        Mixed
每一类里面还能归纳出一些小的类别。这样看起来非常凌乱的各式Number Pattern都会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学生通过练习,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Pattern了。

在学习Number Pattern的时候,不仅会有整数的Pattern,还会碰到小数的,分数的,和平方数(立方数)有关的,和Prime Number有关的等等,那么顺带着还可以复习相关的知识;此外,Number Pattern还会形成各种数列(series),那么顺带着我们还可以学习数列的相关知识,比方如何根据已有的Pattern,预测未来的pattern;如何计算数列的和(Sum)等等。


评论
不知楼主要写什么,先占个沙发。

评论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著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

评论
这楼盖的,不能先起个头吗?

评论
一头掉进坑里。

评论
看了二楼,决定先加分,再排队

评论
潜力精华贴

评论
强贴

评论


评论
坑,坑,坑谁
莫非又一个
虎妈  

评论
受教了 搬个凳子等

评论
前排就坐等精华。

评论
2楼阅毕



评论
这帖要火

评论
引用
首先我要申明的是我不是来辩论“天才”有没有的,我是来谈澳洲NSW和OC考试、精英中学考试、奖学金考试有关的话题的,我针对的谈话对象是更多的普通人或者普通人中自己或他人认为略微优秀一点的人。。。。


掉坑里了。楼主还没切入正题呢。

先一环打坐  后面慢慢看



评论
围观

评论
绝大多数父母估计也没寄希望于自己的小孩是天才,但能比大部分小孩聪明已经是上辈子修来的福了,因为大部分小孩都是一般人。什么是天才,我给我LG举过例子。比如72这个数字,你能立刻联想到什么,LG说:8X9。这就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思路。但是给一个极其复杂的数列或者puzzle,一般人摸不到头脑的时候,天才能用一眨眼的功夫找出规律,给出答案。诺贝尔获奖者费曼是这样,Beautiful Mind里纳什也是这样。这样的人我看只能在书中读到,生活中至少我是没碰到。

评论

LZ在下围棋呢。

评论
也等着看天才。

评论
周末有事做了

评论



评论

看到72,觉得某人是1972年出生的。

评论
分加完了!!

评论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去哪里recycle lego

澳大利亚家里有几大箱子,都打乱了,也不玩了,咋办?哪里要? 评论 我看到慈善二手店里有的卖的,估计是捐的 评论 送人,很多孩子喜欢 评论 留着吧,万一孩子又想起来玩儿了呢。 我家很 ...

小学教育

小孩现在Y3,请问到底什么时候报名OC?

澳大利亚今天收到学校邮件关于OC和精英考试变化的通知,有点不懂,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报名OC? 是今年的11月到明年2月报名5月的考试吗?然后考试通过的话是2026年入读? 所以OC课程是五年级才 ...

小学教育

Year2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澳大利亚孩子是2年级…就是不喜欢读书,阅读理解题做的很不好. 想请教大家推荐好的阅读理解的册子带着在家多做…再逼着读书…好无奈…谢谢大家了 评论 試試看先看電影或者舞台劇,如果有 ...

小学教育

网上练习题平台

澳大利亚感觉围绕澳洲教学大纲的网上练习题平台不多,我所知道的是IXL和Study Ladder。IXL的重复练习是优点也是缺点,比较枯燥。Study Ladder的练习题感觉偏向简单。 还有别的推荐吗? 评论 我有 ...

小学教育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 路程时间多长

澳大利亚有人知道山区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乘坐M2巴士和Tram单程需要多长时间吗 评论 door to door 1小时10分钟 到 1小时30分钟,视路况和你家到公车站 ,地铁站的情况而定。 评论 这只能是最短最快 ...

小学教育

Zac Power 这套书到底有几本啊

澳大利亚怎么在图书馆搜了下感觉有十几二十本?请问有顺序吗 要按顺序看吗 还是每本一个故事随便先看哪本都行呀 谢谢 评论 不需要按照顺序来。我儿子都是随便借的,读起来也没事问题 评 ...

小学教育

VIC 2016年奖学金互助贴

澳大利亚Haileybury 今年又要开考了。 依然用的是Edutest. 目前在读三五,八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 6月3日报名开始,7月27,28号两天考试, Students who are currently in Years 3, 5 and 8 in 2024 are invited to par ...

小学教育

小学生下课自己回家手表问题

澳大利亚小朋友四年级,想让她下课自己回家,学校离家不远,但想给她个手表什么的,apple watch太鬼了,请问有什么简单点的手表她可以用,可以电话家长,我们也可以定位置她的?没有其他什 ...

小学教育

问一个小白的问题,OC考试怎么看时间

澳大利亚考场是不是有挂钟还是电子钟?允许考生自己带电子手表Count down吗? 谢谢 评论 考场有钟。考生自己可以带传统手表。 评论 考场有挂钟,但可能离得很远,看不清楚。老师理论上还有 ...

小学教育

低龄儿童的课外

澳大利亚想了解一下孩子们课外都干些什么,大概多少时间。起因是孩子抱怨说没时间好好玩。女孩6岁二年级。没有太多学校的作业(读一本小书,oral presentation什么的)。 上了一个kumon数学,一周 ...

小学教育

请教应该选择哪个小学

澳大利亚请教north rokcs public, Matthew Pearce Public, Murray Farm Public, artarmon public,carlingford west public,哪个小学更适合国内刚来的小朋友,四年级男孩。希望学校能抓得紧。或者其他还有推荐小学吗 评 ...

小学教育

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还是混校呢

澳大利亚请问大家,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呢,还是混校呢?不考虑离家近的问题。 还在ELC阶段,性格就是普通小男孩。我们对学术挺看重的。 男校是Trinity 混校是St Leonards和Haileybury brighton ...

小学教育

小女孩之间的问题

澳大利亚老大男孩,一路从来没怎么遇到过啥社交上的drama。老二女孩,各种drama,请教父母有啥有啥高招经验分享。 三年级女孩,从prep 开始有几个小女孩一起完,都挺好的,有两三个可能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