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南怀瑾老师讲述:家教与母教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




传统上,中国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从怀胎就开始教育了。古时都有规定的,夫妻分房,然后家里挂的画、有的东西都要改变,胎儿会知道。生出来以后重要的是家教,是家庭父母的教育,不是靠学校的。我看现在人,大都把儿童教育寄托在学校,父母家长自己本身却都有问题。

依我几十年经验看来,许多家长都犯了一个大错误,把自己达不到的目的,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书没有读好,希望孩子读好;自己没有发财,希望儿女赚钱发财;自己没有官做,希望儿女出来做官。这个目的是很严重的,每个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后托给学校自己不管,自己的言语行为又大多是乱七八糟的,影响到孩子。


家教里头最重要的第一个,是胎教,母教,母亲更重要。记得当年我在辅仁大学上课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好担任哲学的讲师,以为顶多五六个学生要听哲学,上去一看,坐满了一堂。本班有八十几个人,大都是女学生,因为我来上课,其它系的同学都来了,窗子外面站满了。我说你们疯了,怎么来学哲学了?哲学是疯子的学问啊!我说你们是联考分过来的吗?现在教育随便把你分了系,不管学生的意愿,也不管学生的成绩。他们说,是啊!我说,不得了,你们赶快转系,或者去谈恋爱吧!同学们哗然大笑。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这样讲?我说,现在的女孩子大学毕了业,看不起普通人了,至少要找个硕士、博士啊,比自己高一点的,东选西选,最后一个种田的都不敢娶你做妻子了,看到你大学毕业好可怕啊!你们先把人生目标,人生哲学搞清楚,读什么哲学啊?

这就是哲学!做女性,最难的是做一个贤妻良母。现在女性受了教育以后,出去做事了,孩子不会带,饭不会做,菜不会煮,衣服不会缝,家管不好。譬如生个孩子,第一流的家庭,受的却是末等的家教,把孩子交给佣人们去带,然后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头,责任推给学校;要是犯了法,还推说这是社会问题。我说我不认同,我们都是社会一分子啊!他犯罪做了坏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和大家又有什么关系?社会是个抽象的名称耶!怎么能把家教的问题推给社会啊?

我们有一位同学,她说想办女子大学,这更要注意《礼记》里头的〈内则〉一篇,还有《列女传》,是我们传统上关于女性的教育,包含对子女的教育,甚至性的教育,告诉你性行为是怎么一回事。性的教育很重要,古代都有啊!现在反而逃避了。这些道理,必须要注意的。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讲到家庭教育,听起来是很普通的名辞。任何一对父母,有了子女,由婴儿至孩提,由儿童到青年,谁又不施管教?古今中外,哪个孩子又没有受过家庭教育呢?除非少数的例外,属于不幸者的遭遇,那就另当别论。因此,所讲家庭教育,岂非极普通而不成问题的问题吗?然而,如何是家庭教育的标准?家庭教育应该要怎样做?哪些父母才有资格担任家庭教育的主角?这等于说:凡是学校,都有老师,可是哪种人才有为人师表的资格?谁又是真正的好老师呢?所以当父母或家长的人,他自己本身的家庭教育,和他所受的其他教育,是否都够水准而无差错呢?这些都是决定家庭教育的先决条件。倘使讲家庭教育而忽略了这些问题,或者把问题青少年的过错随随便便,一概归咎于家庭教育,这就真成为家庭教育思想的问题了。



依照中国人一般通俗的观念来讲,大体上都认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是最完善、最悠久的伦理教育。历史悠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否最完善,那是多方面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论。在中国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列有明训的,最早莫过于《礼记》。我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了解自己的文化。至少,也须人人一读《礼记》的重要部分,所以在此不再详引。但是依照古礼——也可以说是古代的文化制度,童子六岁入小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学习。以现代语来讲,便是先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然后施以待人接物的礼貌教育,这便是所讲“应对”的内涵。换言之,古礼的六岁入小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它的教育精神,是注重在人格的培养,和礼仪的规范,并非先以知识的灌输为教育的前提。所以在《论语》中记载孔子的教育,也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透过这个主要的中心思想,便可想而知中国古代,对于“洒扫应对”的儿童教育,也是在入学后开始。



难道六岁以前,在家庭方面,便没有教过“洒扫应对”的事吗?事实不然,所谓“洒扫应对”的教育,当一个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父母家人身教的薰陶,早已“耳濡目染”,所谓不教而教,教在其中已矣。六岁开始入学,除了注重儿童的生活教育,和礼仪教育的基础以外,便以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为前提,那便是:礼、乐、射、御、书、数等有关文事武功的“六艺”。到了十八岁入大学,才实施立身处世的成人教育。所谓“学而优则仕”,便是指这个青年阶段前后的教育而言。总之,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让我们重复地说一句:除了《礼记》上所列举有关的记载以外,并无别的专书。



汉、魏以后,对于家庭教育,逐渐出现了专书。但是严格地说一句,那些有关家庭教育的皇皇大著,并不见得是为教育的理想而立论,而且更不是由教育哲学的基础而出发。那些著作大体上还是受到秦、汉以后门第观念的影响而作。例如汉、魏之间班昭的《女诫》、隋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而且它是成人的伦理思想教育,并非绝对可作为儿童家庭教育的范本。宋、元以后,理学家的儒者们,渗入佛、道二教因果报应的观念,散见于个人学案中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更为普遍。自元代儒者郭居敬选定了《二十四孝图说》以后,到了明代理学家朱柏庐所作《治家格言》,便更普遍地被认为是儿童教育的读物。而原属于道教教义的《太上感应篇》,以及亦儒亦道亦佛的《阴骘文》、《功过格》,也普遍流行为家喻户晓的家庭教育指南。清儒陈榕门所著《五种遗规》中的“教女”、“训俗”两种遗规,都可以说是儒、佛、道三家的有关家庭教育思想的汇流。实际上,这些著作,大体都是伦理思想和人格养成的成人教育的范围。所以说在中国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的思想、理论、实施,是否真能称为最完善的,就须重新磋切商量,不能空泛而骤下定论。


《亦新亦旧的一代》

教育,我们小的时候,开始“六岁入小学”。六岁左右,中国几千年的《礼记》啊,传统文化,叫做“小学”。小学干什么?什么叫“小学”?先认字,认字叫小学。六岁先认字,那么六岁开始认字的,先学小学,先认得中国字。



然后呢,生活的教育是什么?洒、扫、应、对,家庭的教育。所以教育啊,中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为基础,不是靠学校的。



这里我又岔过来讲,真的讲中国教育啊,那很严重了。我们几千年古代的教育,从哪里开始呢?“胎教”开始。一个太太怀孕了,马上开始教育,先教育这个太太,这是中国古代。你们讲的儒家,中国文化啊,《礼记》中都有的。周朝以前,一直到差不多秦汉这个阶段,教育严重到这样,胎教开始的。太太一怀孕了以后啊,住的房间不同了,挂的画也不同,讲的,穿的衣服也不同,教育胎儿。孩子生出来以后呢,父母家庭教育开始了。



现在的教育,我发现是,第一流人,家庭受最末等的教育。尤其在香港啊,在外面的华侨,在台湾,我所看到的,第一流的家庭,很有钱,两夫妻都是有汽车出去做事了,孩子生了呀,找一个菲律宾的、印尼来的保姆啊,哎,保姆,就交给她。所以第一流家庭的孩子,都受最末等的教育开始。



教育是从父母的言教、身教开始,由胎教到家教。像我们小的时候到别人家里去,人家看我们讲,哟,这个孩子是谁家的啊?嗯,人家说,哎,这个孩子是南家的啊,南某人的儿子。哦,很好噢,很有家教。没有说,像现在一样,他什么文化程度啊?他读到博士没有?哎,那不理你这一手,你拿到博士做官回来,一看你这个言行举止不对,哎,老辈子说,这个孩子没有家教的,还出去做官呢?这样骂人的。这是我们传统文化。



《南怀瑾先生在海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

讨论“齐家”问题,必须要特别了解,在中国的上古历史上,“家”是聚族而居的群体大家庭,也就是宗法社会的中心代表。用现代话来讲,“家”就是一个族姓社团,并不像二十世纪初期以来,学步西方文化,只有一对夫妻,或加上父母、子女的小家庭。当然,无论为聚族而居,几世同堂的大家庭,或是小两口子的小家庭,总是以父母、夫妻、兄弟、姊妹、子女为主体所组成的。



天下、国家、社会的基本单位便是“家”。所谓“齐家”的“齐”,在古代读作持家的“持”,也有读作治国的“治”,同时也包括有维持和治理的两重意义。



如果了解了这个基本道理,可以说,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儒家理想中的“齐家”,只有在过去朴实无华的农村家庭里,每每可以看见那种“满眼儿孙满檐日,饭香时节午鸡啼”的情况。不过,这样的殷实家庭,一定是有一个有德而有持家之道的老祖母或主妇,作为真正幕后的主持者,并不一定是当家的男人或老祖父的成果。所以我经常说,中国文化中,维持传统的家族人伦之道的,都是历代中国妇女牺牲自我的成果,是母德的伟大,不是男士们的功劳。至少由上古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是如此,中国宗法社会的大家族观念,还未完全转变。也许我的所见不尽然,但须要人家再冷静一点仔细去研究,母教,才是天下文化教育的大教化事业。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一个儿女,没有优良传统贤妻良母的教育基础,那就什么都免淡了!

评论
《原本大学微言》

传统上,中国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从怀胎就开始教育了。古时都有规定的,夫妻分房,然后家里挂的画、有的东西都要改变,胎儿会知道。生出来以后重要的是家教,是家庭父母的教育,不是靠学校的。我看现在人,大都把儿童教育寄托在学校,父母家长自己本身却都有问题。

依我几十年经验看来,许多家长都犯了一个大错误,把自己达不到的目的,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书没有读好,希望孩子读好;自己没有发财,希望儿女赚钱发财;自己没有官做,希望儿女出来做官。这个目的是很严重的,每个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后托给学校自己不管,自己的言语行为又大多是乱七八糟的,影响到孩子。



家教里头最重要的第一个,是胎教,母教,母亲更重要。记得当年我在辅仁大学上课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好担任哲学的讲师,以为顶多五六个学生要听哲学,上去一看,坐满了一堂。本班有八十几个人,大都是女学生,因为我来上课,其它系的同学都来了,窗子外面站满了。我说你们疯了,怎么来学哲学了?哲学是疯子的学问啊!我说你们是联考分过来的吗?现在教育随便把你分了系,不管学生的意愿,也不管学生的成绩。他们说,是啊!我说,不得了,你们赶快转系,或者去谈恋爱吧!同学们哗然大笑。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这样讲?我说,现在的女孩子大学毕了业,看不起普通人了,至少要找个硕士、博士啊,比自己高一点的,东选西选,最后一个种田的都不敢娶你做妻子了,看到你大学毕业好可怕啊!你们先把人生目标,人生哲学搞清楚,读什么哲学啊?

这就是哲学!做女性,最难的是做一个贤妻良母。现在女性受了教育以后,出去做事了,孩子不会带,饭不会做,菜不会煮,衣服不会缝,家管不好。譬如生个孩子,第一流的家庭,受的却是末等的家教,把孩子交给佣人们去带,然后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头,责任推给学校;要是犯了法,还推说这是社会问题。我说我不认同,我们都是社会一分子啊!他犯罪做了坏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和大家又有什么关系?社会是个抽象的名称耶!怎么能把家教的问题推给社会啊?

我们有一位同学,她说想办女子大学,这更要注意《礼记》里头的〈内则〉一篇,还有《列女传》,是我们传统上关于女性的教育,包含对子女的教育,甚至性的教育,告诉你性行为是怎么一回事。性的教育很重要,古代都有啊!现在反而逃避了。这些道理,必须要注意的。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

讲到家庭教育,听起来是很普通的名辞。任何一对父母,有了子女,由婴儿至孩提,由儿童到青年,谁又不施管教?古今中外,哪个孩子又没有受过家庭教育呢?除非少数的例外,属于不幸者的遭遇,那就另当别论。因此,所讲家庭教育,岂非极普通而不成问题的问题吗?然而,如何是家庭教育的标准?家庭教育应该要怎样做?哪些父母才有资格担任家庭教育的主角?这等于说:凡是学校,都有老师,可是哪种人才有为人师表的资格?谁又是真正的好老师呢?所以当父母或家长的人,他自己本身的家庭教育,和他所受的其他教育,是否都够水准而无差错呢?这些都是决定家庭教育的先决条件。倘使讲家庭教育而忽略了这些问题,或者把问题青少年的过错随随便便,一概归咎于家庭教育,这就真成为家庭教育思想的问题了。



依照中国人一般通俗的观念来讲,大体上都认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是最完善、最悠久的伦理教育。历史悠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否最完善,那是多方面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论。在中国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列有明训的,最早莫过于《礼记》。我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了解自己的文化。至少,也须人人一读《礼记》的重要部分,所以在此不再详引。但是依照古礼——也可以说是古代的文化制度,童子六岁入小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学习。以现代语来讲,便是先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然后施以待人接物的礼貌教育,这便是所讲“应对”的内涵。换言之,古礼的六岁入小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它的教育精神,是注重在人格的培养,和礼仪的规范,并非先以知识的灌输为教育的前提。所以在《论语》中记载孔子的教育,也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透过这个主要的中心思想,便可想而知中国古代,对于“洒扫应对”的儿童教育,也是在入学后开始。



难道六岁以前,在家庭方面,便没有教过“洒扫应对”的事吗?事实不然,所谓“洒扫应对”的教育,当一个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父母家人身教的薰陶,早已“耳濡目染”,所谓不教而教,教在其中已矣。六岁开始入学,除了注重儿童的生活教育,和礼仪教育的基础以外,便以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为前提,那便是:礼、乐、射、御、书、数等有关文事武功的“六艺”。到了十八岁入大学,才实施立身处世的成人教育。所谓“学而优则仕”,便是指这个青年阶段前后的教育而言。总之,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让我们重复地说一句:除了《礼记》上所列举有关的记载以外,并无别的专书。



汉、魏以后,对于家庭教育,逐渐出现了专书。但是严格地说一句,那些有关家庭教育的皇皇大著,并不见得是为教育的理想而立论,而且更不是由教育哲学的基础而出发。那些著作大体上还是受到秦、汉以后门第观念的影响而作。例如汉、魏之间班昭的《女诫》、隋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而且它是成人的伦理思想教育,并非绝对可作为儿童家庭教育的范本。宋、元以后,理学家的儒者们,渗入佛、道二教因果报应的观念,散见于个人学案中有关家庭教育的思想,更为普遍。自元代儒者郭居敬选定了《二十四孝图说》以后,到了明代理学家朱柏庐所作《治家格言》,便更普遍地被认为是儿童教育的读物。而原属于道教教义的《太上感应篇》,以及亦儒亦道亦佛的《阴骘文》、《功过格》,也普遍流行为家喻户晓的家庭教育指南。清儒陈榕门所著《五种遗规》中的“教女”、“训俗”两种遗规,都可以说是儒、佛、道三家的有关家庭教育思想的汇流。实际上,这些著作,大体都是伦理思想和人格养成的成人教育的范围。所以说在中国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的思想、理论、实施,是否真能称为最完善的,就须重新磋切商量,不能空泛而骤下定论。



《亦新亦旧的一代》



---------------------------------



教育,我们小的时候,开始“六岁入小学”。六岁左右,中国几千年的《礼记》啊,传统文化,叫做“小学”。小学干什么?什么叫“小学”?先认字,认字叫小学。六岁先认字,那么六岁开始认字的,先学小学,先认得中国字。



然后呢,生活的教育是什么?洒、扫、应、对,家庭的教育。所以教育啊,中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为基础,不是靠学校的。



这里我又岔过来讲,真的讲中国教育啊,那很严重了。我们几千年古代的教育,从哪里开始呢?“胎教”开始。一个太太怀孕了,马上开始教育,先教育这个太太,这是中国古代。你们讲的儒家,中国文化啊,《礼记》中都有的。周朝以前,一直到差不多秦汉这个阶段,教育严重到这样,胎教开始的。太太一怀孕了以后啊,住的房间不同了,挂的画也不同,讲的,穿的衣服也不同,教育胎儿。孩子生出来以后呢,父母家庭教育开始了。



现在的教育,我发现是,第一流人,家庭受最末等的教育。尤其在香港啊,在外面的华侨,在台湾,我所看到的,第一流的家庭,很有钱,两夫妻都是有汽车出去做事了,孩子生了呀,找一个菲律宾的、印尼来的保姆啊,哎,保姆,就交给她。所以第一流家庭的孩子,都受最末等的教育开始。



教育是从父母的言教、身教开始,由胎教到家教。像我们小的时候到别人家里去,人家看我们讲,哟,这个孩子是谁家的啊?嗯,人家说,哎,这个孩子是南家的啊,南某人的儿子。哦,很好噢,很有家教。没有说,像现在一样,他什么文化程度啊?他读到博士没有?哎,那不理你这一手,你拿到博士做官回来,一看你这个言行举止不对,哎,老辈子说,这个孩子没有家教的,还出去做官呢?这样骂人的。这是我们传统文化。



《南怀瑾先生在海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



-----------------------------



讨论“齐家”问题,必须要特别了解,在中国的上古历史上,“家”是聚族而居的群体大家庭,也就是宗法社会的中心代表。用现代话来讲,“家”就是一个族姓社团,并不像二十世纪初期以来,学步西方文化,只有一对夫妻,或加上父母、子女的小家庭。当然,无论为聚族而居,几世同堂的大家庭,或是小两口子的小家庭,总是以父母、夫妻、兄弟、姊妹、子女为主体所组成的。



天下、国家、社会的基本单位便是“家”。所谓“齐家”的“齐”,在古代读作持家的“持”,也有读作治国的“治”,同时也包括有维持和治理的两重意义。



如果了解了这个基本道理,可以说,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儒家理想中的“齐家”,只有在过去朴实无华的农村家庭里,每每可以看见那种“满眼儿孙满檐日,饭香时节午鸡啼”的情况。不过,这样的殷实家庭,一定是有一个有德而有持家之道的老祖母或主妇,作为真正幕后的主持者,并不一定是当家的男人或老祖父的成果。所以我经常说,中国文化中,维持传统的家族人伦之道的,都是历代中国妇女牺牲自我的成果,是母德的伟大,不是男士们的功劳。至少由上古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是如此,中国宗法社会的大家族观念,还未完全转变。也许我的所见不尽然,但须要人家再冷静一点仔细去研究,母教,才是天下文化教育的大教化事业。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一个儿女,没有优良传统贤妻良母的教育基础,那就什么都免淡了!



《原本大学微言》



-------------------------------------------



依照古礼,父亲不教自己的儿女;但是为了教育子女日后的立身处世,社会上有些坏事情,是应该让儿女知道的。反观我们中国的父母们,有几个敢把社会上的坏事,或者某些人的丑事教儿女了解?从前我有一个朋友就很难得,对于烟、酒、嫖、赌等不良嗜好,都带儿女去看。可不是由自己带,而是转托朋友,带他的儿女到这些场合去,好让他们自己认清楚,这些都是坏事,对自己都是有害无益的,都不能做的。这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现在的年轻人真可怜!家长们拚命要他们读课本,不许看小说,结果念得一个个呆头呆脑,念到大学、研究所都毕业了,而对于人情世故,一点都不懂。所以我常常鼓励他们看小说,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不喜欢他们读死书,有时候我带着他们看小说,武侠小说、传奇小说,无论什么小说都看。不过他们自己找来了什么小说,要告诉我一声,因为有一部份小说,如果还没有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则不必看,看早了,不见得有好处。小说看多了,会懂得作人,也会通晓人情世故。小说上的那些人名,差不多都是假的,而所描写的事情,却往往都是真的,在社会上就真的有那些事情。至于历史上那些人都是真的,但有些事情,你没有经验就无法了解。没有做过大官,就不知道大官的味道,那就只有看小说才能通晓。



孟子在这里说,对儿女的教育,由父母亲自来教,在情势上是行不通的,因为正面的教育很难。因为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孩子想看个电视,父母就摆出威严的态度,用命令的口吻禁止,而朋友较为客观,也就较为理智,就不至于过分严肃。实际上儿女已经很累了,看一点电视轻松轻松,并不过分。



孟子说:对于子女,我们当然要以正道教导他。子女如果不听,就“继之以怒” ,发脾气了,不是打,就是骂,于是反效果出来了。据我所知,许多家庭教育,所得的都是反效果。一些青年男女出了问题,都是家庭教育有问题,而不一定是问题家庭所造成的。父母太方正了,教育出来的儿女,多半是死死板板;这样的儿子,再教出来的孙子,就板板死死,更糟糕了。另有一种反效果则是,方正、严厉的教育下,激起了叛逆的心性,那就更麻烦了。



这样看下来,我非常同意孟子这个观点。



而且在子女的眼睛里,认为父母教我不可以说谎,而他们自己却一天到晚说谎。像有人要去午睡了,怕被人打扰,于是交待孩子,如果有客人来,就告诉客人说我不在。果然来了客人,孩子便说:爸爸在睡觉,爸爸说,告诉客人他不在。像这样的孩子,能责备他吗?他绝对的对,因为他不说谎。为父母的,平常也是教孩子不可以说谎,孩子没有说谎,怎么能责怪他呢?



父母不许孩子说谎,而孩子看见父母随时都在说谎,这是一个事实。父母要求孩子要这样那样,而自己所做的又与所教的恰恰相反。像孔子、孟子,常常教别人要守信,而他们自己有时却不守信,这又怎么解释?这就有层次上的差别,程度上的不同。就如刚说过的淳于髡那一节中“嫂溺援之以手” ,是可以的。教育也是如此,有权宜变通的时候,但是子女还小时,是不会了解的。



所以教子女正,子女如果不正,就生气责罚他们,子女心里已经不满了。子女再看看父母所做的,正与他们教自己的相反,于是就更愤愤不平了。因此,父子之间的代沟,相互的不满,早在子女幼儿时期,就已经播下了种籽。因此,孝道是很难讲的。父母子女之间,如果有了芥蒂、嫌隙,那就太不幸了。



现在许多青年人都不满现实,其实不止是现在,无论古今中外,青年人都是不满现实的。纵然是最好的时代,一切都上轨道的社会,在青年人的心目中看来,也是讨厌的、不满的、要挑剔的。我们都曾经走过青年时期,多少可以体会到现代青年人的心理。只要从年轻人的一些小动作上,就可以看到他们这种不满现状的心态。例如一堵墙壁,装修得蛮漂亮,他却要划上一条痕迹;一个好好的瓷瓶,他却要用东西去敲敲,似乎才过瘾。他们这样做有理由吗?没有理由的,就是潜意识的反叛性和破坏性在作怪。所以青年人之不满现实,是当然的。作为一个领导人,在教育上,领导方法上,就要懂得这个道理。



古人的教育,是易子而教,两个互相钦敬的朋友,往往相互教育对方的子女,而不教自己的子女。像现在的青年,几乎没有不犯自渎的毛病的,但父母们对于这种事都不教,因为不好意思开口。直到最近,这种“性教育”教育界才正视、讨论它。但仍有些偏僻的地方,老师们碰到这一部分的教材,就避而不谈。其实在六七十年前,也有这种教育,聪明的父母们,想出变通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用易子而教的原则,由朋友来教;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引用某些因此受害的现实例子,做启发性、暗示性的诱导。这是为了孩子一生健康所系,不得不教。

《儿女的教育-孟子离娄》


此文有不少亮点供大家参考。


评论
好奇LZ搜集了多少教育类贴子。

这个版不反对转贴,偶尔转一些就行了。如果配上自己的读后感会更好一些。

评论

我的读后感是,如果楼主不是赞同这些贴子的中心思想的话,我想楼主也不会转这些贴子, 而看了楼主转的几个帖子,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楼主的中国教育/澳洲教育贴的楼层那么高了。澳洲教育系统确实不是楼主的菜。

评论


评论
好东西,多谢分享。

评论

写的真好,可惜俺木有分加,如果楼主愿意,就给俺加点儿吧

评论

你还真读完了?PF

我现在都浮燥得读不完这类精品文章

评论
我也读不下去, 等大家的评论吧。

评论

我读完了。评论:很有深度,很有智慧。

评论
我的体会是,教育孩子,首先家庭气氛很重要。家庭和谐是首要的。而家庭和谐,有个一快乐的母亲是关键。

所以选择做怎样的母亲(全职工作,半职工作,全职妈妈),都不要忘了问自己是否快乐。

有些人用贤妻良母的角色要求自己,骨子里却不快乐,真的是没必要。先要活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顾身边的人。

评论


我火车路上1个小时,在quiet carriage里,我读精品文章,小K看小说,不聊天影响别人,家教母教一起来

评论

不读也罢。当今号称国学大师的,十有八九,都是PZ。

评论
忽悠某些思维定势坚固的粉丝而已。

评论

这个简单直白通俗易懂

评论

非常赞同。教育的方法无非两种:言传与身教。古人又说:言传不如身教。的确是有道理的。不信的话,你去分析有问题的孩子,大部分其父母你都能找到根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对孩子教育有绝对重要的作用。

评论

老范,中外教育方式确实不同,说不上啥忽悠的,你选择哪一种都有其道理。

评论


十有八九是PZ,这位不是哦,这位刚好是那一二。

评论
已转发梦鸽

评论

梦鸽表示:所有的错,都是风尘女勾引未成年宝宝。

评论

这个画面很和谐

评论
我经常看乱七八糟的文章,取反面教材进行反思,哪更通俗易懂。

评论
我为啥就看到: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是佣人教出来的。。。

评论

那是现代的有钱人,民国都不是。这个的确是值得反思的现象。

评论
话说,香港,新加坡请菲佣,泰佣,印佣是帮助父母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好让妈妈有时间教育孩子。其实整个社会现象来讲,香港和新加坡的孩子家教比很多地区都好,特例除外哈

真正的有钱人不会让普通佣人教孩子的,他们的Nanny都是大学毕业生。

评论
全部读完了。
一个社会,如果不对女性以平等和尊重,如果不对母亲的付出给予法律和道义上的承认,就别来奢谈什么要求贤妻良母。

评论

呵呵。

评论

你太有才了,可惜分数用完了。哈哈。

评论

历史客观事实似乎与您说的相反。历史客观现象是:古代比现代更多贤妻良母,但是古代社会对女性更不尊重,更不平等。

评论
看不进去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去哪里recycle lego

澳大利亚家里有几大箱子,都打乱了,也不玩了,咋办?哪里要? 评论 我看到慈善二手店里有的卖的,估计是捐的 评论 送人,很多孩子喜欢 评论 留着吧,万一孩子又想起来玩儿了呢。 我家很 ...

小学教育

小孩现在Y3,请问到底什么时候报名OC?

澳大利亚今天收到学校邮件关于OC和精英考试变化的通知,有点不懂,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报名OC? 是今年的11月到明年2月报名5月的考试吗?然后考试通过的话是2026年入读? 所以OC课程是五年级才 ...

小学教育

Year2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澳大利亚孩子是2年级…就是不喜欢读书,阅读理解题做的很不好. 想请教大家推荐好的阅读理解的册子带着在家多做…再逼着读书…好无奈…谢谢大家了 评论 試試看先看電影或者舞台劇,如果有 ...

小学教育

网上练习题平台

澳大利亚感觉围绕澳洲教学大纲的网上练习题平台不多,我所知道的是IXL和Study Ladder。IXL的重复练习是优点也是缺点,比较枯燥。Study Ladder的练习题感觉偏向简单。 还有别的推荐吗? 评论 我有 ...

小学教育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 路程时间多长

澳大利亚有人知道山区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乘坐M2巴士和Tram单程需要多长时间吗 评论 door to door 1小时10分钟 到 1小时30分钟,视路况和你家到公车站 ,地铁站的情况而定。 评论 这只能是最短最快 ...

小学教育

Zac Power 这套书到底有几本啊

澳大利亚怎么在图书馆搜了下感觉有十几二十本?请问有顺序吗 要按顺序看吗 还是每本一个故事随便先看哪本都行呀 谢谢 评论 不需要按照顺序来。我儿子都是随便借的,读起来也没事问题 评 ...

小学教育

VIC 2016年奖学金互助贴

澳大利亚Haileybury 今年又要开考了。 依然用的是Edutest. 目前在读三五,八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 6月3日报名开始,7月27,28号两天考试, Students who are currently in Years 3, 5 and 8 in 2024 are invited to par ...

小学教育

小学生下课自己回家手表问题

澳大利亚小朋友四年级,想让她下课自己回家,学校离家不远,但想给她个手表什么的,apple watch太鬼了,请问有什么简单点的手表她可以用,可以电话家长,我们也可以定位置她的?没有其他什 ...

小学教育

问一个小白的问题,OC考试怎么看时间

澳大利亚考场是不是有挂钟还是电子钟?允许考生自己带电子手表Count down吗? 谢谢 评论 考场有钟。考生自己可以带传统手表。 评论 考场有挂钟,但可能离得很远,看不清楚。老师理论上还有 ...

小学教育

低龄儿童的课外

澳大利亚想了解一下孩子们课外都干些什么,大概多少时间。起因是孩子抱怨说没时间好好玩。女孩6岁二年级。没有太多学校的作业(读一本小书,oral presentation什么的)。 上了一个kumon数学,一周 ...

小学教育

请教应该选择哪个小学

澳大利亚请教north rokcs public, Matthew Pearce Public, Murray Farm Public, artarmon public,carlingford west public,哪个小学更适合国内刚来的小朋友,四年级男孩。希望学校能抓得紧。或者其他还有推荐小学吗 评 ...

小学教育

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还是混校呢

澳大利亚请问大家,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呢,还是混校呢?不考虑离家近的问题。 还在ELC阶段,性格就是普通小男孩。我们对学术挺看重的。 男校是Trinity 混校是St Leonards和Haileybury brighton ...

小学教育

小女孩之间的问题

澳大利亚老大男孩,一路从来没怎么遇到过啥社交上的drama。老二女孩,各种drama,请教父母有啥有啥高招经验分享。 三年级女孩,从prep 开始有几个小女孩一起完,都挺好的,有两三个可能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