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哪知道什么是起跑线,不知谁说了句,“千万别输在起跑线上”,大家就都紧张了。结果起跑线越来越提前,从第一份工作提前到大学,又提前到高中初中小学,又提前到幼儿园、胎教,提前到拼爹,这么下去,得提前到北京猿人。
不是开玩笑,现在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关。以前出国都是工作之后出,后来是国外读研究生,再后来国外读大学,现在是初中高中成群结队地往国外送,生怕送晚了。
前几天,去采访北京一个公立高中的“国际部”,真被撼到了,每个学生都说将来要出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每个孩子都那么笃定。
笔者清楚记得,那天下午阳光特别好,站我面前的都是少年少女,他们认定美国一切都好!我突然感到阳光暗淡,这批人将来是国家福音还是掘墓人,能指望这批孩子出去后还会想着身后的家国?
笔者算笔账,这个高中国际部,一年学费15万,按他招生规模,年收6000万人民币,还是供不应求!和这帮孩子在一起,真真切切感受到,教育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次听谁谁小孩儿又出去了,笔者就特别悲凉:他们就这么放弃了国家?而笔者也在准备,女儿五岁,十年后就是他们中一员,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十年后积累。
我的心理魔障
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出去?也因为笔者心理有魔障。对自己非常失望,从小没有自我,尤其是对中国的教育环境,几千年来,不懂得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笔者这代人认命,但孩子不能认。孩子对笔者类似宗教,是唯一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可能。笔者最希望孩子建立快乐健康的人格,有一个明亮温暖的心理底色。
所以女儿襁褓时,会夜半流泪:她清澈的眼神,怎么面对世界的复杂和污浊?所以笔者不停奋斗,要给孩子争自己这辈子没有的东西,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她从小就知道个体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平等是什么,做一个真诚快乐不说谎的人。
我们这批父母,是中国5000年来最尊重孩子、在孩子面前最谦卑、最主动约束自己权利的一代人。我们认为自己和孩子在人格上平等,哪怕他是婴儿,也要慎用权利。
有人说笔者完全没有自我,其实笔者以前也有理想,但被岁月雨打风吹去,现在是能放弃就放弃,能妥协就妥协,能和理想沾边的,是让孩子实现理想。
不出国行吗?
送孩子出去受教育,因为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比如,多少年前就说要进行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
没有谁可以清楚地给出答案,也不想让女儿当爱因斯坦,但笔者知道爱因斯坦不仅物理好数学好,小提琴也不错,所以,让她练琴,而且周围都在练琴。
周围人不仅练琴还学英语呢,四五岁的孩子,母语还学不好干吗学英语?但市场逼着你。孩子说了,“妈妈,小朋友都在学英语,我也去!”不能跟她说,“按妈妈的价值判断,是不该去的,你应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所谓“自然缺失症”,就是孩子们看不到大自然了,他们生活在水泥森林里,但有什么办法?我们都要讨生活,哪有时间带她去自然,而且哪有不奢侈的自然?
于是她去了,既然学就停不下来,你还要考虑让她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要学会坚持,不能遇到点问题做就停下来……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孩子,把教育推到这个萧杀的氛围。一定意义上,父母是现有教育的“帮凶”。
我小时候哪知道什么是起跑线,不知谁说了句,“千万别输在起跑线上”,大家就都紧张了。结果起跑线越来越提前,从第一份工作提前到大学,又提前到高中初中小学,又提前到幼儿园、胎教,提前到拼爹,这么下去,得提前到北京猿人。
不是开玩笑,现在的教育问题归根结底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关。以前出国都是工作之后出,后来是国外读研究生,再后来国外读大学,现在是初中高中成群结队地往国外送,生怕送晚了。
前几天,去采访北京一个公立高中的“国际部”,真被撼到了,每个学生都说将来要出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每个孩子都那么笃定。
笔者清楚记得,那天下午阳光特别好,站我面前的都是少年少女,他们认定美国一切都好!我突然感到阳光暗淡,这批人将来是国家福音还是掘墓人,能指望这批孩子出去后还会想着身后的家国?
笔者算笔账,这个高中国际部,一年学费15万,按他招生规模,年收6000万人民币,还是供不应求!和这帮孩子在一起,真真切切感受到,教育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次听谁谁小孩儿又出去了,笔者就特别悲凉:他们就这么放弃了国家?而笔者也在准备,女儿五岁,十年后就是他们中一员,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十年后积累。
我的心理魔障
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出去?也因为笔者心理有魔障。对自己非常失望,从小没有自我,尤其是对中国的教育环境,几千年来,不懂得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笔者这代人认命,但孩子不能认。孩子对笔者类似宗教,是唯一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可能。笔者最希望孩子建立快乐健康的人格,有一个明亮温暖的心理底色。
所以女儿襁褓时,会夜半流泪:她清澈的眼神,怎么面对世界的复杂和污浊?所以笔者不停奋斗,要给孩子争自己这辈子没有的东西,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她从小就知道个体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平等是什么,做一个真诚快乐不说谎的人。
我们这批父母,是中国5000年来最尊重孩子、在孩子面前最谦卑、最主动约束自己权利的一代人。我们认为自己和孩子在人格上平等,哪怕他是婴儿,也要慎用权利。
有人说笔者完全没有自我,其实笔者以前也有理想,但被岁月雨打风吹去,现在是能放弃就放弃,能妥协就妥协,能和理想沾边的,是让孩子实现理想。
不出国行吗?
送孩子出去受教育,因为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比如,多少年前就说要进行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
没有谁可以清楚地给出答案,也不想让女儿当爱因斯坦,但笔者知道爱因斯坦不仅物理好数学好,小提琴也不错,所以,让她练琴,而且周围都在练琴。
周围人不仅练琴还学英语呢,四五岁的孩子,母语还学不好干吗学英语?但市场逼着你。孩子说了,“妈妈,小朋友都在学英语,我也去!”不能跟她说,“按妈妈的价值判断,是不该去的,你应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所谓“自然缺失症”,就是孩子们看不到大自然了,他们生活在水泥森林里,但有什么办法?我们都要讨生活,哪有时间带她去自然,而且哪有不奢侈的自然?
于是她去了,既然学就停不下来,你还要考虑让她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要学会坚持,不能遇到点问题做就停下来……于是,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孩子,把教育推到这个萧杀的氛围。一定意义上,父母是现有教育的“帮凶”。
评论
重复大段
不懂
评论
矛盾,犹豫,痛苦,彷徨
评论
“父母是现有教育的帮凶 ”这就是盲目攀比的结果,不要盲目送孩子出国留学,尤其是是年龄尚幼的!
这几年劳命伤财的例子见得太多了!
评论
LZ是原创还是转贴?
评论
跟风,国内都是这样,也可以叫攀比
评论
这个妈妈自己也没想好孩子最需要什么。迷惑的80后吧?
评论
哪里都这样的吧。。。
评论
从众
评论
随波遂流!
评论
国内就这样
评论
澳洲现在慢慢也这样了。
评论
发重复了
评论
哎。。。
叹息。。
评论
理解... 微小的个体能可以怎样做呢? 任何时代大多数个体都是从众
评论
理解... 微小的个体能可以怎样做呢? 任何时代大多数个体都是从众
抱歉, 发重了
评论
哪都一样,澳洲华人不就在比得起劲吗,〇C,精英,大学,工作。。。都斗志昂扬,很有点自我虐待。
评论
在这长大的abc应该不会成为这样的父母
评论
看过,北京一位记者的博客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