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邀请过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多数是华人孩子,也有少数英语背景的,我发现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同样是我负责接待服务,准备吃喝等,华人的孩子很少对我说“你好,谢谢,请”这类的,没吃够就说“我还想要…”, 吃不下了就说I don’t want. 尤其是父母没有陪同,自己留下来玩的孩子。而local的孩子却显得更有礼貌,“can I please have …” “ No, thanks” “ Yes, please” 等等。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华人不习惯那么客气,尤其在家里,对亲近的人更不太说“请, 谢谢, 对不起”,显得生分呗。可是我们的孩子需要在澳洲社会生活,他们应该学会和习惯一些基本的manner,这样才能让他们不至于显得另类。
我原来也不习惯,可孩子说“thank you”的时候,总得回一句“不用谢”吧,孩子说”can I help? 的时候, 我也只好说,“不用,谢谢 ”或者 ”no, thanks”, 就这样我慢慢被孩子改造了,家里文明用语开始盛行了,“爸爸,请你帮我倒杯水”,“谢谢哥哥”,“谢谢妈妈帮我”,“对不起”…… 两岁多的妹妹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有时候连我帮她擦完pp, 也要来一句“谢谢妈妈帮擦pp” 我只好说,“ 不客气, 这是妈妈应该做的”。
现在的我已经很习惯这种manner了,也不再觉得生分,就算是为了孩子吧,如果他们在家里习惯了不客气,出去了还以为跟家里似的,就不太好了。有的时候,我观察西人妈妈,她们对孩子的manner真是让我意外。有一次,在playground, 一位妈妈叫她的女儿回家了,一两岁的小家伙赖在see saw 上不肯走,妈妈想去抱她下来,她打了妈妈一下,当然是很轻的那种,妈妈说:Honey, can you please not hit mummy! 赫赫,都挨打了, 还please 呢,我服了。
还有一次,下着瓢泼大雨,眼看就要迟到了,我把车停在校门口,一看儿子还没把自己的书包,雨衣什么的搞利索,急得我冲他大喊:快下车啊,你还在磨蹭啥。儿子在雨中怏怏不乐地走了。正好前面一个西人妈妈的车也停下来了,出来一对儿女,他俩不紧不慢地回头和妈妈告别,”bye, mummy”“have a nice day, sweet heart”, 妈妈笑着回应,我顿觉惭愧。为了那一点点时间,就值得去破坏孩子美好一天的开始吗?为什么我们华人妈妈把孩子的教育看得那么重,自已却对孩子少有温情的流露呢?没错,也许是我们天性内敛,但是孩子在这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为了他们,我愿意改变。妈妈们,别让我们的脚步太匆忙, 而无暇顾及亲情了。上学时,别再河东狮吼地催促我们的孩子,偶尔迟到就迟到了,少吃点早饭也不是那么严重;放学时,先给我们的甜心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你想他,爱他。别只急着问“饭吃完了吗“,今天学什么了”。
好像歪楼了,呵呵。这两天感慨有点多,时间有点闲,发帖有点瘾。
[ 本帖最后由 2KMUM 于 2012-3-4 22:32 编辑 ]
评论
说得很好
评论
恭喜lz,欣慰并感动着。
评论
学习了,我就是典型的河东狮吼妈妈大概,以后一定注意。
评论
是的,manner 是很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的。
评论
很理解楼主的心情,并为楼主的孩子懂礼貌感到欣慰。
尊重别人的劳动是基本的礼貌。但是祖国大陆近百年的教育缺少了这一块,学校只教知识, 虽然知识有用,但如果没有基本的manner,礼貌,尊重,可能都没有机会发挥,及时有机会可能也会丧失。
我们现在有几个家庭组织家长,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
评论
我觉得楼主妈妈说的很对,能够面对自己的不足并改进是个很好的妈妈。我也一直崇尚家人之间及时再亲改有的礼貌其实反而可以增进感情,至少我和我妈是这样。我妈经常对我说谢谢,麻烦你了之类的,请没说过,太生分中文说起来也怪怪的,我孩子出来后我也会象你学习,礼貌耐心的跟孩子沟通
评论
恭喜lz
评论
我要改.
评论
我的儿子很蒙福,他有一颗受教和感恩的心。只上了大半年preschool,英语还不能成句的时候,已经学会manner了。有一次,朋友带女儿来家里玩,我顺口问她英文名字叫什么呀。妈妈回答:“xxxcy",他在旁边来一句:"beautiful name!" 我们都笑了。
还有一次,我邀请一位西人妈妈来家里,别人刚进门厅,对我说 "you have a beautiful home",儿子在一边说“Thank you",我们都笑了。
我的 manner真的是在孩子的影响下有了变化,虽然对孩子他爹还是比较随便,对孩子就比较不敢大意了。很高兴得到别的妈妈们认同。帮助孩子从小融入西方文化,这和保留我们的好的文化传统一样重要。
评论
华人在这方面确实不是很注重,看来以后要多注意
评论
是啊!身有同感。我们的确要向西方人学一学。
不仅要对下一代作出傍样,夫妻间也都应该多说礼貌用语。
这样家就更温暖了。
评论
很有同感,家里来的西人家的孩子都会和楼主描述的这样,所谓潜移默化吧,
manner其实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
恭喜楼主醒悟并且想到说出做得到
评论
深有同感。
邻居的华人小孩,见人基本不叫,“叔叔阿姨”不叫,连个“Excuse me"都不说,上来就直奔主题”Can I have one?" 据说连自己的亲舅舅舅妈都从来不叫。真心希望儿子将来别娶个这样的媳妇回来。
后来发现了,敢情那妈妈就这样。
评论
同感。
上次在公园上厕所,有个小姑娘在里面换泳衣,她的朋友在外面等她,看我在等厕所,因为只有一个厕所位。外面的小姑娘就说:XX, hurry up, someone's waiting. just put on your underwear and come out, i'll help you.
评论
我觉得,在英文环境里说excuse me,could I...这些是很自然的事情,反正说话就是这么说的。同样的情景,如果翻译成中文说,就会觉得有点别扭,觉得家人之间这样说话太客气了。当然,我们在家说中文时也经常说麻烦帮我xxx,但语气上没有英文那么客气。所以,有时候,我还是喜欢跟儿子说英文。代价是他现在经常在家说英文
西人在教育小孩manner上,还有一个很不同的是,从小就让他们知道 You need to wait for your turn. 没轮到你的时候,就耐心在旁边等着,不论是等着玩某样东西,还是等着跟别人说话。
小孩在上cc后,明显变得比以前有manner很多。
[ 本帖最后由 viviancn 于 2012-3-4 20:45 编辑 ]
评论
我很赞同,上了cc回家孩子很习惯说什么后面加一个plz
评论
也有人在礼貌方面矫枉过正的:
饭桌上,我特别特别纳爱斯地跟儿子说:“XX啊,能不能给我递一张纸巾啊?”
对方凶恶地回答:" Say Please!"
评论
哈,我3岁半的儿子,刚才才教训了我,他拿着空果汁罐子让我喝果汁。完后,他说say thank you。没喝着还要说thank you
评论
哈哈,我也经常受到这种待遇。因为经常教育两个孩子,你的Thank you 呢? 你的Please呢? 所以以身作则还是很重要的。
我是一直觉得孩子的manner比读书好不好重要多了,这关系到你以后怎么做人。 那天女儿做完数学我给她改错,讲解,她一边不耐烦地听,一边翘着凳子,给我臭骂了一顿,我说你做错题没关系,搞懂了就好了,错多少我都不会很在意,但你这坐没坐相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所以说这孩子的manner是教育出来的,我是看到一次说一次,她总有记住的一天。现在帮孩子们递样东西,他们都会说Thanks, mummy, 感觉很sweet.
评论
说到manner,还有一点是,说话要看着别人的眼睛。我开车的时候跟儿子说话,他还要投诉我Mummy, you are not talking to me!
评论
老外的 manner 的确是潜移默化从小养成的,please, thank you, sorry, excuse me等都是最基本的用语
16楼说的 You need to wait for your turn,也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和耐性,使心态放平和,anyway, it will be your turn shortly after.
华人文化背景则似乎有点“全民急躁症/狂躁症”的嫌疑,不耐烦、不排队、大嗓门吼、讲话生硬,很多人都有钱、有学历、却没文化、没教养(manner)
评论
这真的是从小养成的,这里的孩子对take turn 是很习以为常的。 4岁多的儿子在家也是霸道的主,但到了外面,公园里喜欢玩的东西有人在玩,他要么在旁边等,要么先去玩别的,但眼睛一直盯着,一空下来就马上跑过去玩。 但如果旁边有人等,他过一会儿就自动让出来,好像很自然, 从小受的教育,而且周围的孩子都这样。 国内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上次朋友的孩子过来度假, 带他一起去玩,看到什么喜欢的就抢着上去了,玩了也不下来,搞得我们也很embarras的。
评论
说得好,还有的是一些肢体语言方面,像咳嗽,打喷嚏的时候要捂嘴,不要张大了嘴在大庭广众下打哈欠,人多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等等等等。
上周和老公去一家中餐厅吃饭,做我们旁边一桌的那一家子有够极品的,孩子在桌下窜来窜去,无故惊叫, 不过看一下那对父母,就一点都不奇怪了,那位母亲很年轻,身材很好,穿了条热裤,一只脚架到椅子上,两腿大张,脸伏在碗上稀里哗啦的吃得真够有猪像的。那位父亲呢,电话没离手,边吃边谈,加上挖耳朵,抠鼻子。。。。
我们连菜都没等上,就买单走人了。
评论
老外的文化或者教育里面有 sharing 和 giving ,当然也有 thanksgiving 这几个 points
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更加是应该教育大家要有 sharing 的精神,可惜没有
也可能是人均资源已经少到无法正常 sharing 的程度,以至于大家都开始争夺、争抢、霸占和独占
评论
所以, 我们家在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是习惯用英语的。当然,“谢谢”“对不起”是混在其中的。
说到矫枉过正,我家儿子对邻居特热情,爱跟邻居打招呼,住unit的时候,在楼道里碰到住我家楼上的,他不知道别人名字,就来一句:hello, neighbour! 人家没反应过来,他还追上去,又来一遍:hello,neighbour! 这邻居后来学给我听,把我笑翻了。
评论
我不得不说一下, 孩子manner好不好, 一方面在于家长和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在于本身的性格。
我虽然很在意孩子的manner,但是两个大的一直不好,老实说,我觉得真的教育了很多,但是他们言行很多时候都不能让我满意,所以我还需要继续努力;而我家老三,不到两岁的时候对于说谢谢,见人打招呼方面就很好,现在两岁多点,别人给他东西,帮他,他爸爸抱了他上台阶,给他开门或者捡东西,他一般都会说谢谢或者thank you, 这种条件反射似的礼貌,远远好于我的两个大的。
有的孩子就是难教一些,所以真的很羡慕lz那么幸运,孩子各方面都省心,我也在考虑是不是该带他们去教堂了。。。
评论
习惯从小养成
评论
儿子上教会学校可能也有关系,他的同学大都很polite, 儿子眼里所谓最naughty的那个男孩,我觉得也不过如此,还我家妹妹还非常nice.
神给每个孩子的恩赐都不同,mm不用沮丧,我儿子在他爸爸眼里简直浑身毛病,我才到这里找点平衡的,不过,我儿子磨蹭和挑剔的时候,真的是很考验父母的爱心和耐心的,我很难说出:honey, please hurry up. 往往会忍不住冲他嚷嚷。所以,来这里和大家共勉。
还有,老大的示范作用很重要,我女儿两岁多,总共会的英语一双手都能数过来,礼貌用语就占了大半,谢谢哥哥,不用谢,are you ok, Sorry, thank you 等等成天挂嘴上,最近增加一句“感谢神”
评论
我跟你们感受不一样。
我觉得国人的礼貌是骨子里的,言语上不善于表达,比较内敛含蓄;
鬼佬的礼貌是外在的,是形式上的,而骨子里的,因人而异。
很多鬼佬表里不一,人前一个样子,人后一个样子,千万不要被表面的礼貌所迷惑了。接触越深,了解越多,人性越可怕。
相比鬼佬的礼貌,或者说虚伪,我更接受国人的直接和内敛。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