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碰到过很多很多的老师,男的女的老的年轻的都有,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但如果你要问我最好的老师是谁?我会说最好的老师是我母亲。
我母亲是一名电气自动化工程师,60年代初毕业于国内一所最好的大学。我父母都在石油系统工作,母亲曾经连续十几年获得局级的党员标兵称号,5次获得石油部的劳动模范称号。我父母工作的单位是70年代国家级的重点建设单位,所有设备包括车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这在“四人帮”还没有被打倒的那个年代是非常罕见的了。当时单位的电是自己发的,所有的电气设备安装和调试都是我父母负责的。那时我还在上小学2~3年级,我当时的记忆就是老有人半夜到家里来敲门,喊设备出故障了。那时设备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一个月只有一天是停止运转维护保养的时间,所以有了故障我母亲会立即赶到现场去处理问题,不管多晚她没有任何怨言。
我母亲每天很早就出门上班了,下班总是比人家都晚。夏天午休人家都在午睡,她总是提前离开或者干脆就没有午睡,我总是搞不懂她为什么总是那么忙?我父母有时也吵架,但从来没有为家里的事情吵架,吵架的内容都是和工作有关的。那时还有夜校,我父母都是老师教电学,他们去上课的时候,也会带上我和我弟弟。前面是大孩子在上课,我和我弟弟坐在边上画画或做作业。那时,中国还很穷,我们家却买了一台电视。我们哥俩开始还好高兴,后来才发现原来电视是给那些徒弟们学英语和上电大用的,我们家那时候和学校没什么区别,一屋子学习的。我们看电视的机会很少很少。现在他们的徒弟都成了“顶梁柱”。
每年春节家里总会来很多人拜年。有时赶上父母都出去给人家拜年,家里就只剩下我们兄弟两。这时来拜年的人不论老的还是年轻的都会跟我和弟弟讲,说我们有这么好的父母。我小的时候不太懂,后来有个老师傅说:他从来没有见过我父母往家里拿过公家哪怕一个扫帚。直到那时我才开始明白是怎么回事。
八十年代,单位要从美国引进一条生产线,我母亲是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当时石油部有配备专门的翻译,但是产品说明书拿回来以后,我母亲坚持自己翻译。她大学是学俄语的,后来只是科协组织学了三个月的英语,但她说很多技术方面的内容外行翻译容易出错。就这样整整一个夏天的晚上,她就抱着字典在台灯下度过了。
母亲有一次生病住院了,打吊针。我那时上高中。放学后我来到医院的病房,那情景我永远无法忘记:整个病房里,无论是桌上还是地上都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慰问品。父母第一次出国来探亲,街坊四邻几十人送行,很多人掉眼泪,怕他们不回去了。
母亲因为平时太忙,从来没有辅导过我们兄弟两的学习。但是,在我心里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我最爱的人。
评论
父母那辈的人总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也总是工作中的骨干。
评论
向你母亲致敬
评论
这是在写小学的命题作文吗? 基本就是作文通讯上的八股范文。
评论
这有关系吗?
什么样的形式根本不是重点。
评论
好了不起的母亲!
评论
狠赶人
评论
支持原创,心灵感悟
评论
山很高,上顶上和上底下的人,互相看,都渺小
评论
那个时代的人有很多是这样的,跟教育没关系!
那时候社会很单纯,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父母通常把孩子交给学校和社会,孩子通常也会发展的很好!
评论
呵呵,表扬下你的中文水平
评论
很多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人品和学识都让人敬佩。
评论
有时有人问我大学念文科还是理科的, 偶说文科
评论
我父母以前总跟我们兄弟俩说:天外有天。遇到比自己学习好的,不要嫉妒,要从心底里敬佩和赞美人家的成绩。要靠自己的努力赶上甚至超过人家这才是对的。
这个我觉得对自己影响很大,我觉得很多情况下问题不在人家怎么样,问题往往就在自己身上。所以,我的座右铭是:“My foe is myself.”
评论
偶感觉,楼主用‘导师’更确切一点。
楼主的妈妈更象榜样,人生观点, 道德标准的引导者
评论
我不是“导师”,是我倒!
评论
宝妈,要转心情版吗?
评论
俺酷爱历史,以前是历史课代表,不夸张地说我历史考试成绩最低没有低过99分,所以如果谈历史,我相信自己知道的不会比大多数人少。
现在的社会是变了,劳模可以和傻子划等号。这还算好的了,秦桧都要平反了。
谁的手都能摸的钱TMD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电影里宣传的是“以钱的名义发誓”,钱成了上帝。上学的目的是为了有个挣钱多的工作,什么兴趣,爱好都是假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钱。儿子为了留学娶老婆可以捅死自己的老娘,可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却鄙视那些爱自己老娘的人。遇到这样的人,我无语。
评论
那个时代的人有很多是这样,作为母亲一心为工作,如果家人没抱怨,她还是很幸运的。
评论
我对事业和家庭双丰收的女人只有羡慕和敬佩。
评论
LZ 感怀一下自己的母亲而已,您有必要这么发言吗?
当然,LZ 不反对,我也不说啥了。
评论
楼主写的文章很感人,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看到了那时我的父母,他们也跟楼主的父母一样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毫无怨言。楼主写出了那时知识分子的共性。我父母是50年代末的大学生,毕业后本可以留在上海,但是他们却坚决要求到最艰苦最落后的地方去。尽管文革时期他们吃了不少苦头,但是他们依旧对国家对共产党满腔热忱。我作为60年代中文革初期出生的人,中学时期对父母所作所为非常不理解,认为他们迂腐。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们由理解到敬佩。每个人的道德标准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无可厚非。楼主只是写出了他对父母品德的认同,对父母的敬佩和爱戴。其实也是写出了我对父母的这种感情。支持楼主!
评论
如今那样的人成了很多人眼里的傻子呆子。
向您的父母致敬!
评论
我曾经就傻不傻的问题跟父母进行过交谈。我父母说:“可能会有人认为我们傻,但是只要我们自己生活得充实愉快就行了。”
评论
父母并没有刻意去“教育”,但是父母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你承认与否,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只不过不是直接的“说”教。关于这点,前一段时间有个俞敏洪写的文章就有充分的说明。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