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SBS---龙的孩子---华人学生的成功背后是什么?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




http://www.sbs.com.au/dragonchil ... n_children_homepage

评论
LZ能否分享一下观后感

评论
看了两段。

第一段,Ivy Wong现在五年级,在补习,目标是考入精英中学。
小朋友自己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背负的“责任”,正在很努力的配合他的母亲,想要达成这个目标。
Ivy的母亲最后说如果Ivy最终没有考入Selective High,她会感到disappointed and a little bit shamed.

评论
第二段,例子是Sydney Boys High

多年来SBH这个学校的学生构成主要来自于澳洲中产阶级盎格鲁白人家庭,但是近年来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民家庭占据了主导,尤其是华裔。
Year 7 intake的学生180人,其中133人是NESB,而华裔达到了87名。

SBH这样的学校传统上非常重视体育,比如澳洲传统足球和划艇。。。SBH这方面一直是外界瞩目的焦点,而随着华裔学生的主导,学校开始担心招不到足够的学生参加澳式足球活动,媒体的报道直接就是说,华裔学生不care体育,他们只关心学习成绩,华人不认同澳洲传统对体育的价值观。。。因此,有资深学者认为学校的传统风气已经被(华裔)破坏。

但是学者们对于华人在澳洲地位表示的积极地同时也带有些酸溜溜的肯定。
他们说,令人讽刺地是,20-30年前大家都认为亚洲移民无法融入澳洲社会,而现在澳洲的华人是澳洲社会最成功的移民,相对于其他族群,华人移民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的成绩非凡,华裔移民已经很好的融入了澳洲社会。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2011-9-19 19:30 编辑 ]

评论
华裔为啥很强?

一位学者说:
西方的孩子往往只有一种推动学学习的动力,要么内因要么外因。。。
而华人孩子身上同时有内因和外因的作用,最终让他们的outperform。

另一位学者说:
8-9岁的华人孩子往往每天要做1个小时左右的作业,对于这个年纪的小朋友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而华人孩子大多数都有自己房间,在自己的书桌上做作业,毫无例外。
而其他族群包括白人的孩子,往往在厨房,在benchtop上做作业。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2011-9-19 19:29 编辑 ]

评论
公司里没法看视频。回家慢慢研究。谢朱爸点评

评论
那天我也把这个事情和我妈妈说了
我妈妈也很惊讶,啊?外国人的小孩没有自己的书桌?

评论
几年前为了给女儿买张书桌, 几乎跑遍了PARRAMATTA路上所有的家具店,
当时就感到非常奇怪, 书桌怎么会那么少?那么难买到? 原来是需求量不多的原因.

评论
一位学者再次对华人家庭的做法表示了肯定。
他说,华人家庭重视学校习惯的养成,daily routine是关键,补习也是学校气氛浓厚的家庭支出其子女学习的一种方式,我们西方家庭应该学习的地方。
应该更积极地来看待补习,routine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能看成是一种简单机械重复而加以排斥,恰恰相反这才是发展一个人技能的有效手段。
当然我们西方家庭不要去照搬一周五天的补习或者华人家庭的一切,但是我们西方父母应该仔细思考,看看如何在家庭和学校里帮助到你的孩子。

评论
节目的最后是两位本地有成就的澳洲华人的一些感悟

第一个
DR CINDY HAN-LIANG PAN

Cindy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经常撰写健康和婚恋文章的作家。在澳大利亚出生的Cindy在悉尼读高中时是尖子生并得以进入大学学医。在获得医生资格之后,她还曾以专业舞蹈出演例如《国王与我》等电影。

Cindy还是两个男孩的母亲,她的儿子的年龄分别是五岁和七岁。她最近出版的一本书名叫《Headstarts》,书中提供了关于如何养育更聪明,自信和有创造力的孩子的一百个小贴士。


Cindy-Han-Liang-Pan-200x300.jpg

我出生于一个科学家庭,我的爸爸是澳洲科学与工业研究站(CSIRO)的一名高级研究科学家。他在20多岁时来到澳大利亚,几乎不会讲一句英文,却努力考入悉尼大学,并获得了硕士学位,而后又前往美国攻读动物基因方面的博士。作为母语非英文的人,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非常不容易。因此从基因上来说,我们在学业上注定会做得不错。

我的父母从来不会强迫我。我的父亲对我的兄弟要求很严,但是在学业上他们都不会强迫我。而我总是做得很好。我只是很喜欢上学。

我的妈妈说,当我放学回到家中,我就会自觉坐在客厅里做家庭作业。我不记得当时有枪逼着我这样做。

我最热衷的事情是芭蕾舞。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上芭蕾舞班了。十年级的时候,我想要离开学校去专业跳舞。但是我的父母不理解这个想法。我妈妈认为我已经每周跳五天舞,如果算上彩排还会更多,所以我为什么非要离开学校?

我的爸爸的反应则更激烈。他认为我疯掉了,因此他要求我立即停止跟跳舞有关的一切。他说跳舞已经让我发疯,因此我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他们为我学跳舞花费了很多钱,但是目的只是为了让我出落成一名落落大方的淑女,而不是以此作为职业。

从旧中国的文化观点看,以跳舞为职业就好比说我想要搬到Kings Cross做一名脱衣舞娘。在他心中,我注定要成为学费非常昂贵的Abbotsleigh私立女子学院的一名尖子生而后去读大学。

有趣的是我的爸爸对此大动肝火,而他却是我最大的追星族。他认为我是世界上最好的舞者。他会说,“你比这里的任何人都要好,甚至比舞蹈皇后芳廷(Margot Fonteyn)还好。”所以这就像一名父亲对他的女儿说你很美丽,但是如果她想去做模特就会令他极为震惊。

我的爸爸希望我成为一名外科教授。他只是希望我很出色。他曾预计我会在每个领域都拿一个诺贝尔奖。这就是他想要我做的。而我当时几乎不知道诺贝尔奖是什么。我记得我问过他是否有人这样做过,他说我会成为第一个在每个领域都拿诺贝尔奖的人。

我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一个相信我,甚至到有点荒谬的程度的父亲还是很好的一件事。

渐渐长大后,我对成为医生知道得不多,但是我的妈妈是一名手术室护士,我父母的许多朋友都是医生和科学家,因此我总是被这样的人包围着。但是我记得有一次我的爸爸说他在出去社交时很尴尬,因为他必须承认他的女儿只是一名普通家庭医生。而这个女孩原本可以在每个领域都拿到诺贝尔奖。

问题是我爸爸的朋友们却总是对我说他有多为我自豪。他总是会向他们展示我的照片。我猜想在外面说“我可怜的孩子是个笨蛋”而私底下却认为你是最棒的是一个很有华人特色的做法。我想对于他来说,要做一个好父亲,他就必须要“贬低”我。

我的父母很看重学业成功,但是他们也常常开车带我到处去听交响乐,看芭蕾,参加体育和其他活动。因此从这点上,他们与那些在孩子身上投资的西方或其他背景的父母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我想关于中国父母总是体罚孩子的说法并不全是对的。他们为我打开了许多扇门,而不仅仅是数学书。这是关于认可孩子的能力,并从让他们学习并且表现优异中获得快乐。

我的孩子们只有五岁和七岁。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孩子从很小就开始补习,准备进入精英学校,然后再为备战HSC考试而继续补习。我当时没有参加过什么补习。我并不是说这是好是坏,只是这看上去很不同。

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如果我的孩子感到吃力,我也会送孩子去补习。但是仅仅是为了补习这件事而送孩子补习,我还不能习惯这种做法。

我认为家长们必须调整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你要因材施教,你不能让一个音痴的孩子去卡内基音乐厅演奏。他们必须是有悟性的。家长对此所能做的很有限。你可以强迫他们从80%做到90%,但是你不能逼迫他们从50%达到90%。

我喜欢设立高标准的想法,但是我认为这必须在你的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果你知道注定要失望还要强迫他们的话,那真是很愚蠢的做法。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2011-9-19 15:01 编辑 ]

评论
第二个
Benjamin Law

Ben是香港移民家庭的儿子,他在昆士兰州的阳光海岸(Sunshine coast)出生长大,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名第三。他曾就读于当地的路德校友高中,在250个人的班级中他是仅有的四名亚裔学生之一。Ben现在定居在布里斯本,他是一名作家。

他描述他的第一本书,一本题为《The Family Law》的自传,就好比《The Wonder Years》的华人版本。这本书目前正在被改编成电视剧。

benjamin-law_0.jpg



作为一名移民,大部分时间妈妈都不能帮助辅导我们的功课。数学不是她的长项,而且她也没有学过跟我们所学的同样的科学科目。但是妈妈是一个很好的朗诵者,所以在我读小学时,她每天晚上都尽力陪我们在床上一起读书。我们甚至为此录了磁带,这样等我们长大了还可以听。

我的爸爸在他的餐馆里一周工作七天,努力地把他的孩子们都送入学费令人乍舌的私立学校。我们不像其他许多华人孩子一样,在餐厅里不知疲倦地帮工,但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的确在那里工作过。那是很辛苦的工作。我厌恶在餐厅里工作,我记得我曾想到爸爸一周每天晚上都要那样工作。我们中没有人想要那样的生活。我们想要更多的选择。

对于我父母那代人来说,教育无关乐趣,却是重要的。如果你来自华人背景,你要通过死记硬背来学语言,因为那是一个笔划和字符的严谨系统。功课不是为了乐趣。

我想有许多“鬼佬”说学校应该是有趣的,否则孩子就不会愿意去。而亚洲的模式是认为去上学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认为某种程度上这是有益的。不是说非要强迫你上学,而是支持和强调这样的观点:教育是不会白费的。

我的父母从来不会教训我或者紧紧盯着我的学习不放。事实上,我的妈妈对于我们的电视时间表很宽容,这让我们小时候看了许多的电视。但是有一条不言而喻的观点,那就是直到你完成所有功课,你才能看电视。对于功课和回报存有一种敏锐的感应,所以当你做完功课了,你就会感到迟到的满足感。

但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管得并不是太紧,为我们施加压力的人其实是我们自己。我记得我曾经因为得了一个“B-”的分数而忍不住流下眼泪。我当时想不到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了。

有时候我和我的小妹妹总是为学校功课而紧张。我的妈妈就会安慰我们说没关系,这不是世界末日。这是很有趣的一个互动。他们在我们脑海里灌输了这样的价值观,而他们却是会对我们说把一切放下的人。

我是一个精英学校的书呆子,因此我在我喜欢的科目上很努力,并认为它很重要。我的英文成绩非常好,我想我在古代历史课上也名列前
茅。古代历史是一个有点“变态”的科目,但我学得很好。

但是对于其他一些科目,我知道不会对我的最终分数有所帮助。因此从这点上说,我是个精于计算的叛逆者。

我就读于路德友教会学校,却并不怎么尊重那里的牧师。他教授宗教-宗教研究-而某些方面我不能苟同。因此我在班上和我的最后论文上表现得很挑衅,我会故意考不及格。

即使现在,我的噩梦不是关于死亡或者被僵尸杀掉。令我醒来一身冷汗的噩梦全是跟学业有关。比如明天就有一个高中作业要交而且我却不知道,或者是冲到图书馆去找一本不存在的书。我无法告诉你那有多恐怖,但是你可以因此说我的确很亚洲化。

我父母与许多的华人家长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教育应该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最至高无上的事情。但是除此之外,他们希望我们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做好而且能从中赚钱。不管对于来自什么文化背景的父母来说,这都是一个奇怪的态度。

我不认为我的爸爸理解我所做的事情。他知道我写作,也知道我赚钱,但是他并不是真得理解我怎么能在没被人聘佣的情况下做这些,

我的妈妈喜欢家庭中有个人当作家这件事。这不是一个最有保障的职业,但是我的父母都很尊重的一点是,他们已经灌输给我们努力工作的重要性,即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努力,拼搏和坚持到底。

[ 本帖最后由 patrickzhu 于 2011-9-19 15:04 编辑 ]

评论
Dr Cindy on Kerrie-Anne Show discussing 'Headstarts'



评论
Cindy是美女。

评论
以上两为华人移民给我的感觉还是孩子读书自觉, 养成好习惯最重要!
孩子自己无心向上, 父母再逼都得不道好的效果. 但是父母一定需要引导孩子让他们觉得读好书是自己的责任和掌握自己的未来的方法.

说说简单, 做做难, 引导谈何容易, 不过咱总该努力一把, 做个懂道理懂孩子的父母,和他们一起成长是幸福.

评论



评论


3年级学生做1小时功课,很多吗?

看到这位学者的发言,我惊着了

评论
这个节目有助于本地人理解真正的华人父母了。

评论



评论
书读得好也有错,越来越多的华裔在各个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 明显是本地人的感到巨大的压力。

前几天在2GB还听到一位孟加拉的第二代移民写书,其中不断夸奖本地人体育好,社交好。如果每个人都走这条路,这个国家完了。

评论
楼上的,你是华人的想法。
他们认为很好,四肢发达就够了

评论
体育好有个鸟用

评论

我觉得还应该采访更多的华人,让大家知道华人,也有很多不同的思维方式

评论

据说体育好的学生在同学中很受欢迎,这个还是很实用的吧

评论
我觉得不能为了读书放弃体育, 去补习牺牲孩子的活动时间. 尤其我们华人孩子的身体素质没有西人好, 更要注重锻炼.
在很多西方国家, 体育好的孩子都是很受欢迎的,

总之读书最主要靠基因(上次朱爸的帖子讨论过哈)再有靠孩子自觉和好习惯的培养.

评论
我印象中(也可能不准哈),凡是参加补习的孩子,都同时参加了一些体育项目:游泳,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羽毛球等等

当然,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拿奖牌,是另一回事了

评论
大家8-9岁的孩子,每天都有1小时功课吗?什么内容?我孩子回家出来阅读图书馆的书,20分钟,什么作业也没有。

评论
阅读也是功课的一部分嘛。一般小学里也有一些功课,至少周一到周四,每天需要做个20分钟+。家长再稍稍布置一点额外作业,就1小时+了

评论


是的, 我也发现了. 有些孩子参加的活动还很多, 还参加不少才艺的课程, 真的很不错呢.
我也是希望孩子明年过来后能够全面发展, 所以要多向这里的爸爸妈妈们请教咯

评论

节目中的学者说,她发现8-9岁孩子的功课大部分并不是学校给的,而是家长给的。

评论

一个小时的功课一天。 但是3点下课, 到睡觉9:00PM, 6 个小时啊!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请推荐暑期网上练习题

澳大利亚暑假太长了,不能总是天天玩pad,请推荐网上练习题,数学和逻辑都可以,免费收费都可以,过了年就五年级了,加分感谢! 评论 隔壁的Brilliant,做做logic 1或者叫foundation可以为thinki ...

小学教育

中文作业相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吗?

澳大利亚孩子上中文学校,假期有点作业,是复习课文日月潭。我检查完后,孩子问了一个问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我听了就哈哈大笑。 我问他,你觉得呢。他说课文 ...

小学教育

家长们来说说,可以接受吗

澳大利亚前提是孩子小时候读书还可以,不是读书很差的孩子。 如果孩子长大以后做的是咖啡师,拧气球的entertainer, 厨师(或者烘培师)或者一些不需要高学历的工作,而不是去从事法,医,或 ...

小学教育

何为卷?

澳大利亚这几天好几个帖子都以卷为主题。究竟什么为卷?在说卷之前有没有想过究竟何种情况就算卷? 我来抛砖引玉一下。如果你想法不同,欢迎分享。如果你是阴阳怪气的,来吵架的,请为 ...

小学教育

2024 HSC 排名出来了

澳大利亚2024 HSC high school 排名出来了 1. north sydney boy 2. James Rouses 3. Sydney Grammar 评论 你这是怎么知道的? 教育局的系统又给黑了? 评论 4, Normanhurst’s 5,Reddam house 6. Baulkham hills 7. Hornsby girl 8. Nor ...

小学教育

考上Oc的我们来说说到底真题做得怎样

澳大利亚是真实的事情,匿名是因为不想大家看到ID. 孩子没去补习班但家里有比较厉害的Teen所以会帮老二时不时讲题。2021-2023的oc真题数学平均错9个,TS 平均错6-8个,英文因为没有全部真题所以 ...

小学教育

Principal award 算什么?

澳大利亚今天最后一天,去办公室拿了school report。成绩是预料中的不错。注意到有一个principal award。其实去年也有。 还有一个是principal reading award。 去年也有。 我一直觉得大多数小盆友只要升 ...

小学教育

女儿开始要求买比基尼了

澳大利亚11年级,放假后和同学去BEACH玩,打电话问说要买比基尼,我说拍个照来看看,一看就晕了,觉得11年级的孩子穿那么少不合适,就没让她买。 大家的看法呢? 评论 那小姑娘穿啥,连体 ...

小学教育

接下去准备全家和小孩只用普通话交流了

澳大利亚小学低年级,来了这里两年多,似乎已经是英文思维,脱口而出都是英文了。 明年转去一个新学校,基本上也没什么华人,现在给他报的线上中文课也越来越不喜欢了,这样下去肯定不 ...

小学教育

澳洲真的也是越来越卷了

澳大利亚刚刚岀生不久的孩子,父母居然也要早早把申请交到心仪的私校去排队了,是中学哦。真是难以想象。 评论 我知道怀孕就去排队的。 评论 男孩不是一直这样么 评论 這個沒用,都要出 ...

小学教育

儿子在学校有个好朋友特别爱撒谎

澳大利亚最近放学,小朋友经常跟我提起他的一个好朋友,印度裔,很聪明,但特别喜欢吹牛和撒谎。四年级,吹自己有一个2m follower的油管频道,家里有这有那的,很多一听就是撒谎,全班同学 ...

小学教育

求selective作文的优秀范文。谢谢

澳大利亚我的想法是,各种类型的优秀作文多让孩子看看,能背两句那就更好了。不知道哪位家长有资源,或有推荐的书籍。谢谢啦。 评论 你应该找不到,套路学校OC老师会教,0c班作业写作是大头 ...

小学教育

如果私校不要钱…

澳大利亚看到隔壁有帖子问关于Abbotts的,想到这问题,如果顶私通过考试等拿到了全额奖学金(等价于免费),对于考上顶私和顶精(英?)的学生来说,会怎么选?也就是说把钱这个因素排除 ...

小学教育

preuni奖学金

澳大利亚考到了50%折扣,有人知道最高的是多少折扣吗?75%?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人考这个。 评论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评论 这个折扣不错啊,不知道preuni 还可以考奖学金。我们就是上传了oc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