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别无选择的中国妈妈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




http://nf.nfdaily.cn/nfzm/content/2011-01/28/content_19689629.htm


别无选择的中国妈妈
2011-01-28 15:15   


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报道了虎妈的故事



造就中国式严厉教育理念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成为“虎妈”,是中国妈妈们别无选择的选择。


“虎妈”蔡美儿在大洋彼岸擂响战鼓,枪口对准的是“过于宽容和放任”的美国父母,但她的大作却让这边厢的中国妈妈们很纠结。

5岁女儿的母亲胡敏最近在网上读到蔡美儿的文章,对“虎妈”提出的“十不准”印象深刻:不准自己选择课外活动,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参加校园演出……让她感到困惑的是,她最近读到另一本介绍育儿经验的书籍,里面却说,要让孩子积极参与校园和社区活动,父母在家里养花种草和修电器也要让孩子来参与。

那本书的作者叫蔡真妮,美籍华人,和“虎妈”一个姓,年龄也相仿,同样介绍的是在美国的育儿经验,观点却大相径庭。

蔡美儿认为,西方父母过于尊重孩子,连个“胖”字都不敢提,更没有办法把孩子摁到钢琴凳上三个小时,这样的家庭教育实在是无法开发出孩子的才能,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蔡真妮却告诫读者,父母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们的决定,兴趣才是孩子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两位蔡妈妈迥异的教育方式背后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拔河,像胡敏这样的中国妈妈们究竟该如何选择?

“中国学生的分数把我活埋了”

虎“妈”无犬子,比较两种教育理念的最好方法或许是比较它们的成果———在不同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

中国孩子在考试分数上的全面领先是毫无疑问的。上个月,经合组织(OECD)开展了每三年一次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项目”(简称PISA),65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学生参加了统一测试。上海的约5100名中学生作为中国大陆的代表首次参与,一鸣惊人地拿下了冠军。

这并不是中国学生强悍的应试能力头一次震惊外国人,中国学生成为国际数学奥赛金牌霸主已经很长时间了。有个叫AnnieOsborn的美国女孩曾经到北京的延庆一中交换过一年,回国之后她写了一篇文章说:“在任何一次小测验中,中国学生的分数都能把我给活埋了。”经合组织的分析显示,世界头号强国的15岁学生们享用了比其他发达国家高一倍的生均教育投资,测试成绩却仅名列17,数学成绩更是只排第31名。“我们的数学就是很差!”从哈佛大学毕业的美国人Ned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虽然我们的大学在世界上地位很高,但中小学教育却面临很大的危机。”美国总统也认为这样的危机的确存在。2001年,小布什在就任总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就公布了一个名为《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的教育蓝图,他忧心忡忡地指出:“我们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在国际数学测验中落后于塞浦路斯和南非的学生,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发现他们在能够修习正常大学课程前必须补习功课……”现任总统奥巴马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人和印度人学习愈发认真,表现愈发杰出,这让他对美国在二十一世纪的成功感到压力很大。为了确保美国不被超越,他决定新聘一万名科学与数学等领域的教师。

相当多的数据证明,美国学生真的考不过中国学生,即便同属美国公民,白人学生也考不过亚裔学生。

在美国,高中生申请进入大学都要参加一个名叫SAT的考试,成绩对录取与否及奖学金多少的影响很大。官方分数统计显示,亚裔学生是各族裔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华裔学生的成绩更高于亚裔学生平均水平。在满分为2400分的2009年SAT考试中,亚裔学生平均分1623,比白人学生高出一截,更比西班牙裔和非裔学生的成绩高了两三百分。令白人们感到意外的是,亚裔学生不仅在数学成绩上遥遥领先,写作成绩也已经超过了自己。

优异的SAT成绩直接导致了亚裔学生数量在美国高校,尤其是名校中的迅速膨胀。《纽约时报》曾在2007年调查过十几所美国名校的本科生,结果发现,亚裔学生一般都占两三成,即便是黄皮肤学生最少的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大学,也有13%的本科生是亚裔。

最夸张的是加州大学,它的好几所分校中亚裔学生都已超过四成。在鼎鼎大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三年前亚裔学生比例已经达到41%,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之中。而在亚裔学生中,华裔又是表现最抢眼的群体之一,有学生甚至说,在伯克利,普通话有时候比英语更好用。

亚裔学生的成绩实在是太优秀了,以至于一些大学为了平衡族裔比例不得不对亚裔学生做出限制。在这些学校,比起其他族裔的学生,亚裔学生必须考更高的分数才能被录取,由此引发的“歧视”争议已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一桩公案。

一些人开始调侃亚裔学生对美国名校的“占领”,他们将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称为“United Caucasians Lost among Asians”(白人消失在亚裔包围中),将MIT(麻省理工)称为“Made In Taiwan”(台湾制造)。也有一些人感到畏惧,《华尔街日报》曾经报道说,在加州若干亚裔集中的学区,一些白人害怕自己的孩子在亚裔学生面前因为功课太弱而抬不起头来,于是卖掉房子“逃之夭夭”。

哈佛毕业生Ned认为,华裔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上佳表现跟移民相对艰难的生存状况相关,也跟他们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在哈佛的华裔学生中很难看到懒散的,他们比白人更加拼命。”在印第安纳大学读教育学博士的中国留学生郑砚秋也观察到两种教育理念带来的差异。他自己曾在美国教过两年多的本科生课,发现自己所教的学生中,“真正专心向学,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的人恐怕是少数。大多数的美国本科生对于生活的目标可能还是相当的懵懂,对他们来说大学里的玩乐可能更为重要,课业更像是一份无法逃避的差事。”比起懵懂的美国学生,中国学生早已在严格的教育方式下被灌输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理念,并且真的在学习成绩上成为了“人上人”。

“棍棒式教育没有前途”

然而,教育学界已经形成共识:分数的领先并不一定带来人生的成功,更不一定带来人生的幸福。

教育学者熊丙奇说,知识、能力和素养是决定人生的三个重要因素,中国式教育的侧重观点在知识,而知识水平则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的,花的时间越多,学得越好,因此,中国学生的优异成绩是中国式教育理所当然能够结出的果子。“但是根据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研究,在人的一生中,从小到大学到的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到5%,能力和素养才是受用终身的。”熊丙奇说。

在中国式的教育方式下,能力和素养恰恰成为短板,因为它是无法通过简单延长训练时间、增强训练强度而培养的。熊丙奇认为,中国式教育尤其缺乏对公民素养、自强自立意识、人格、心理等各方面素养的教育,“大家普遍认为上名校就是成功,这种评价至少是有缺陷的,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改变这种理念。”实际上,即便是对于中国学生在知识上的优势,也是存在争议的。数学家丘成桐就曾说:“美国最好的学生真是好得不得了!在一些好的学校,十一、十二年级学生的微积分已经做得非常漂亮,但听说国内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学微积分。”对于丘成桐所言,一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表示自己“绝对相信”:“原因很简单,白人的人种不笨,而且是真正凭借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研究的,凭什么会比中国学生差?一个很明显的证据是,美国本土诞生了那么多的一流科学家,难道他们都是人到中年才开始‘发飙’的?”过去100年中,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屈指可数,而美国却获得了约300项诺贝尔科学奖,人口更少的犹太人则有多达180人获得诺奖———也就是说,犹太人以仅占世界1%的人口,夺得了诺贝尔科学奖25%的份额。

在中山大学教育学教授冯增俊看来,美国式教育的核心是自由,这种自由“使优秀的人发展得更好,但也会让懒惰的人更加堕落”。这样一来,美国人在平均成绩上的落后和在杰出人才上的突出便可以理解了。

冯增俊还认为,东西方教育理念的本质差别在于“我们是为社会需要来选拔人才,西方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来对所有人的教育负责”。

实际上,“人的全面发展”正是美国式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大优势所在。秉承中国式教育的“虎妈”蔡美儿不允许孩子在同学家过夜,不允许他们参加“无聊”的课外集体活动,但这些正是美国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DavidBrooks就认为,“虎妈”让孩子丧失了在新环境中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机会,而这种沟通、协作的能力其实比苦练钢琴更有挑战性,对于孩子的未来也更加重要。

在中国式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缺乏这种社会交往能力,也往往缺乏社会关怀。根据哈佛毕业生Ned的观察,中国学生最缺乏的不是创造力,“他们也能写出很漂亮的文章,能在实验室里出重要的成果”,但他们有一个特点:很少从“我可以怎样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变得更美好”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想的一般是怎样在现行制度下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择业。Ned的华裔同学大部分从哈佛毕业后都去了顶级的投行、咨询公司,创业的很少,去从事慈善、NGO等有一定社会意义活动的更是几乎没有。“他们不在摩根就在美林,而且都干得很好,有些同学毕业两年已经是千万身家了。”Ned说。

央视曾经的一期《对话》节目或可给Ned的话提供佐证,当时,参与节目录制的中美两国高中生代表被要求从真理、权力、财富、爱与美、智慧当中进行选择,结果,美国高中生的选择只有两种:真理和智慧,而一半的中国高中生则选择了权力。

此外,还有人指出,在美国各族裔的年轻人中,华人的自杀率最高。一位网民说,被逼着学钢琴并最终成名的郎朗只有一个,而怀着“逼出个郎朗”的想法教育孩子的家长则可能造就大量抑郁症患者。

就连上文提到的那个被中国学生的成绩“活埋”了的十几岁美国女孩也认为:“可以说,中国的学校有许多长处,但它们可能很难培养出思想家。”“棍棒式教育对于个别的个人来说,可能有成功的,但是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是没有前途的。”冯增俊说。

没有选择的选择

实际上,公众对棍棒式教育的反思,对美式教育理念的推崇,近年来从来没有停歇过。“虎妈”出书后,许多中国人对她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抨击。

著名文化人洪晃称蔡美儿为“地狱老母”,“我们都谴责野蛮拆迁,但我们有多少家长正在把自己孩子的童年野蛮拆迁到一个他们不想去的梦魇般的地方。”她还对“虎妈”的教育理念进行了一番文化传统上的溯源:旧时的中国以其所抚养的孩子来衡量女人的价值,所谓“母以子贵”,一个母亲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她的儿子,不难想像,那些命运握在别人手里的妻妾们是如何用孩子来明争暗斗的。

此外,洪晃还认为中国人信奉“吃苦”乃成功的必经之道,激情及愉悦概是与成功毫不相干之事,而且缺乏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因此便不难理解爹妈轻易夺走儿女的权利。

但也有人认为,不应把今日中国教育的问题都推到文化传统的头上———《弟子规》开篇就是“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然后才提到“有余力,则学文”。“造就今天‘中国式教育理念’的,与其说是传统,不如说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熊丙奇说。

他所说的教育制度指的是升学教育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考试获得高分的学生便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大学扩招十余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已经大大丰富,高校毛入学率已从个位数跃升至超过20%。“当年扩招时的一个理由是要改变高考的独木桥,但现在,高考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熊丙奇说。

美国大学也有名校和普通学校之分,但并没有“独木桥”现象,原因是美国社会的行业差距不大,社会保障平等。“即便是进了职业学院,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很好的保障,不像中国,学历对应着工作,名校对应着高收入。况且,美国的高校之间学分互认,可以自由转学,社区学院的学生如果能力足够,也可以转入哈佛,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熊丙奇说。

正因为受制于诸多的外部制度,教育理念的革新虽然已经被讨论了很久,但一时还无法落地,“虎妈”式教育在中国仍将有很大的市场。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就向南方周末记者坦陈:“我们都知道美国那种宽松、自由的教育方式是好的,但是我们做不到。教育资源不配套,障碍太多。”据他在圈内的观察,绝大多数教育者不敢也不想朝美国式的教育理念靠近,“万一升学率不好,位子不保啊,大家都不敢冒这个险。”管理着几千学生的校长不敢冒险,大多只有一根独苗苗的家长更不敢冒险:万一没考上重点中学怎么办?万一没考上名校怎么办?万一没找到好工作怎么办?教育家怀特海曾说,对教育问题他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绝没有普遍适用而简单易行的办法”。但在今日的中国,“虎妈”式的教育方法却成为妈妈们不得不普遍采用又相对简单易行的方法。“毕竟,对于家长们来说,制度给他们的教育是最现实的教育。”熊丙奇说。

评论
在中国,应该是没得选择。出了国,选择还是多了些。
不过,骨子血液里的东西,改也不容易改的。这不,悉尼的补习班生意兴隆。

评论
那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移民国家好,各种文化培养出各种需要的人才

评论
边缘文化,边缘人才

评论
最近我女儿读的书里有有关雨林的,在雨林中所有的树木为了得到更多阳光,就笔直的往上长,这就是自然的竞争.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去哪里recycle lego

澳大利亚家里有几大箱子,都打乱了,也不玩了,咋办?哪里要? 评论 我看到慈善二手店里有的卖的,估计是捐的 评论 送人,很多孩子喜欢 评论 留着吧,万一孩子又想起来玩儿了呢。 我家很 ...

小学教育

小孩现在Y3,请问到底什么时候报名OC?

澳大利亚今天收到学校邮件关于OC和精英考试变化的通知,有点不懂,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报名OC? 是今年的11月到明年2月报名5月的考试吗?然后考试通过的话是2026年入读? 所以OC课程是五年级才 ...

小学教育

Year2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澳大利亚孩子是2年级…就是不喜欢读书,阅读理解题做的很不好. 想请教大家推荐好的阅读理解的册子带着在家多做…再逼着读书…好无奈…谢谢大家了 评论 試試看先看電影或者舞台劇,如果有 ...

小学教育

网上练习题平台

澳大利亚感觉围绕澳洲教学大纲的网上练习题平台不多,我所知道的是IXL和Study Ladder。IXL的重复练习是优点也是缺点,比较枯燥。Study Ladder的练习题感觉偏向简单。 还有别的推荐吗? 评论 我有 ...

小学教育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 路程时间多长

澳大利亚有人知道山区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乘坐M2巴士和Tram单程需要多长时间吗 评论 door to door 1小时10分钟 到 1小时30分钟,视路况和你家到公车站 ,地铁站的情况而定。 评论 这只能是最短最快 ...

小学教育

Zac Power 这套书到底有几本啊

澳大利亚怎么在图书馆搜了下感觉有十几二十本?请问有顺序吗 要按顺序看吗 还是每本一个故事随便先看哪本都行呀 谢谢 评论 不需要按照顺序来。我儿子都是随便借的,读起来也没事问题 评 ...

小学教育

VIC 2016年奖学金互助贴

澳大利亚Haileybury 今年又要开考了。 依然用的是Edutest. 目前在读三五,八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 6月3日报名开始,7月27,28号两天考试, Students who are currently in Years 3, 5 and 8 in 2024 are invited to par ...

小学教育

小学生下课自己回家手表问题

澳大利亚小朋友四年级,想让她下课自己回家,学校离家不远,但想给她个手表什么的,apple watch太鬼了,请问有什么简单点的手表她可以用,可以电话家长,我们也可以定位置她的?没有其他什 ...

小学教育

问一个小白的问题,OC考试怎么看时间

澳大利亚考场是不是有挂钟还是电子钟?允许考生自己带电子手表Count down吗? 谢谢 评论 考场有钟。考生自己可以带传统手表。 评论 考场有挂钟,但可能离得很远,看不清楚。老师理论上还有 ...

小学教育

低龄儿童的课外

澳大利亚想了解一下孩子们课外都干些什么,大概多少时间。起因是孩子抱怨说没时间好好玩。女孩6岁二年级。没有太多学校的作业(读一本小书,oral presentation什么的)。 上了一个kumon数学,一周 ...

小学教育

请教应该选择哪个小学

澳大利亚请教north rokcs public, Matthew Pearce Public, Murray Farm Public, artarmon public,carlingford west public,哪个小学更适合国内刚来的小朋友,四年级男孩。希望学校能抓得紧。或者其他还有推荐小学吗 评 ...

小学教育

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还是混校呢

澳大利亚请问大家,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呢,还是混校呢?不考虑离家近的问题。 还在ELC阶段,性格就是普通小男孩。我们对学术挺看重的。 男校是Trinity 混校是St Leonards和Haileybury brighton ...

小学教育

小女孩之间的问题

澳大利亚老大男孩,一路从来没怎么遇到过啥社交上的drama。老二女孩,各种drama,请教父母有啥有啥高招经验分享。 三年级女孩,从prep 开始有几个小女孩一起完,都挺好的,有两三个可能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