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赋予孩子以生命,同时就承载了某种使命,至少是某种责任。“养不教,父之过。”怎么教?答案因人而异,这是由个人的成长经历、人生际遇,以及目前所处的政治社会经济坐标所决定。作为成熟的成年人,这些观念可能早已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也用不着改变。因为这本来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至于“事业与孩子”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我们的生命是动态的,在某些阶段被摆在首位的是事业追求,在另一些则是家庭孩子,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想清楚了我们的选择,我们是否在做着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孩子做全职妈妈,有人出于无奈,有人出于自愿,都无可厚非。
“每个孩子有他/她的特长,发挥他们的特长,这就是造物主的意思吧。”(此句版权归海水正蓝所有,特此说明)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的自然天性?这个是愿望,我们尽力而为。在国内时,我们要与应试教育抗争,要与过于严苛的老师抗争,尽可能保护孩子的那个小小的“自我”。到这里以后,孩子非常快乐(这也是我认为澳洲教育最成功之处),但我们希望他不要浪费了上天赋予他的才智。我们也像大部分家长一样为孩子的成绩而骄傲,但成绩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而只是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一个自然而然的副产品。这个目标就是,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心智自由,对生活有自己追求的人,无论将来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
健康快乐乃是我们对孩子的最大心愿。我们愿意为此付出,而我们也在此过程中收获了无尽的喜悦与感动。这种付出不计成本,不求回报,因为赋予他生命是我们的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我们没有养儿防老的期望,因为我们不觉得孩子是一种私有财产,有投入就要有产出,如果将来他能“首孝悌,次见闻”,那是我们的福分,但不强求。
看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长大,我也知道,孩子终将渐行渐远,所以才会格外珍惜我们能够共度的时光。舒爽的春风拂面而来,孩子,春风再美也比不过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怎会明了。
[ 本帖最后由 meigui 于 2008-10-18 08:23 编辑 ]
评论
最后这段真实很令人感动,有共鸣。
评论
非常赞同LZ这样的观点
评论
真好。
评论
非常赞同玫瑰的想法, 昨天才刚刚和我妈妈谈到这个问题, 生孩子是选择, 养孩子是责任, 孩子能给我们的最大的回报就是他们的健康快乐, 我最珍惜的也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到的喜悦和幸福.
评论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