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关于练体育的帖子,新鲜热乎的很,趁着没有工作的空闲时间,也想分享一下自家小娃坚持netball两年的运动感受。
家有女娃一枚,性格内向,运动细胞一般,最喜欢的事情是宅家里看书,或者倒腾点儿手工;
作为一代移民普通家庭,作为父母,比较早达成的统一理念就是低年级阶段,学习过的去就行,但是希望孩子能多尝试各项活动;
一年级的时候,参与了一次社区俱乐部netball的短期课程,按照计划是十次课结束就开始正式打比赛,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和娃都给惊到了,
因为基本规则啥的孩子们都没搞清楚?这就上场了吗?后来因为疫情的问题,全年基本没有比赛,我们还错过了最后几场比赛。
二年级开始,接到俱乐部的通知,继续招募新队员,本着大部分队员其实都是同校同学,运动锻炼+拓展一下交际圈子的想法加入队伍,
小朋友的年龄是7周岁,同队的孩子最大的已经8岁多了,第一年基本上在磕磕绊绊中走过,以赛代练,因为是一只大菜鸟,在团队里还是比较拉胯的,
虽然教练和家长们都在安慰我们,小朋友就是玩票性质。但是当孩子因为太菜容易被截断球,或者完全不会被队友注意到,无法起到作用时,还是挺有压力的。好在这个阶段,每个位置小朋友都会去尝试,澳洲又以鼓励为主,小朋友偶尔的闪光点儿还是有被发现,不至于受到太大的挫折。
整个二年级,打满整个赛季,小队伍成绩算东部赛区中间位置。
小插曲:小集体运动,会有比较抓马的问题,尤其是女孩子为主的,至少我女儿的队伍有这个情况,就是传球会有比较大的倾向性,传给自己要好的朋友,而不是优先传给站位最好的队友。
三年级开始,教练开始尝试培养每个孩子擅长的位置,同时有的孩子超过9岁或者水平较高,整个俱乐部小队伍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女儿所在的队伍成绩不上不下。走了一批高手,又加入了一批附近小学的新队员。教练组也由一位妈妈增加到两位妈妈,半年的赛事结束,队伍的成绩还不错。
小女也在队友的信任中,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且自己也在寻找擅长的位置,身高不高,跑动一般,那就做好投球或者后场防守,一对一盯着对方队员还是可以做到的。至于投球,周末和放假属于自己主动加餐练习,好在正式比赛的球场,离家很近,户外的场地是可以随便使用的。
这个赛季开始,命中率明显高了很多,队友们更加信任她,放心传球给她尝试。也临时被派去去新队伍救场,明显看出打了一年多的小娃,传球力度各方面还是有板有眼的。
这大半年最大的体会就是,队伍里有个会动脑子的队长有多么重要,打球永远都在注意所有队员的跑位,哪怕是水平较弱的队友,只要占位足够好,也会很坚决的传球。
小插曲:虽然是女子运动但是低龄阶段,小男孩也是可以参加的,当然因为性别优势,有规定参与的人员一般不能超过1名。同时三年级开始,比赛强度已经开始上来了,早发育的孩子人高马大,球场上的竞技和压迫感还是很强的。受伤也是难免,所以每次比赛及每周的训练,教练们都很强调热身的重要性。
虽然只有短短两年的参与经历,但是这两年孩子自身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坚强了很多,一般的抢球冲撞,倒地以后起来都没有哭过鼻子,大概也是运动中的紧张氛围让她们没办法去注意。
再加上与球队队员之间的友谊,家长后援会的社交,都让我们作为一代移民,对所在的社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妈妈们每个赛季结束都会组织聚会,我也了解了看着比较清闲的妈妈们,不但有着两三个娃,还都有着自己热爱的工作。而且她们都很乐于在俱乐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我自己,原来会觉得很多志愿工作参与不参与都无所谓,现在我会尽量在自己时间能力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学校或者俱乐部的活动。
最后,我们的小娃大概率还会继续坚持打两年,主要是考虑随着后期年龄增长,球队水平提升,孩子可能真的没办法和高水平队员一起比赛训练了,
因为每次我们低龄组结束,中学生队伍会接着比赛,真的是身高太高了,小朋友在可预期的范围内很难有合适的位置继续。
写了这么多,一方面是在坚持了两年的一项集体运动中,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值得记录下来;
另一方面,也想说,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体育活动在澳洲的价值可能远超过国内的奖牌项目,
自乐其中也是体育运动的意义之一。
评论
netball 女孩子打挺好的,虽然我喜欢打篮球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