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领导都出来讲话了,坚决拥护领导们的讲话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犹豫和含糊,也不用讨论。
但有一个细节,我想可以讨论一下。就是股票质押问题,好像股票质押的爆仓强平是市场超跌的罪魁祸首,有点像15年的伞形信托配资。
领导也直接指出了,要妥善处理股票质押的风险,不能简单粗暴的强平。
各家银行券商都是一头包,触及预警平仓的一大堆,监管又不让强平。
根据WIND统计,现在疑似触及平仓线的股票质押市值就有3万亿。而总的股票质押市值也只有4万,也就是说只有1万亿是安全的。
这个数据不保证准确,但银行券商只要做这个业务,很多都出了风险确是事实。
短短两年时间,我是亲眼看着它从见人爱,到人见人怕。
现在出风险的股票质押,很多都是两年前拼了老命抢回来的优质项目啊。
两年多前我有个大项目,一家挺有名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限售和流通股搭着做的,条件都基本谈妥了,我们内部流程也走完了。
费了不少劲,最后临门一脚,被另外一家券商抢走了,限售股给的折扣率,高的令人发指,实在是没有办法,前功尽弃。
现在嘛。。。想送个”救人一命”的锦旗过去,就怕被打。
有时候,业务做不成,也未必一定是坏事,冥冥中自有天意。
我们看一下数据,就知道股票质押最火的就是2016年,当年股票质押初始交易金额为3.1万亿。
你知道2013年是多少吗?只有900亿。
你可以想象这个膨胀的过程。大部分的股票质押都是在2016年做的。
股票质押本来只是券商的业务,规模并不大,为何在2016年出现井喷呢?
第一个原因,银行进场啦,券商自己才有几个钱?不可能做很大的。
2015年以后,银行能够借助通道,进入股票质押市场了,又叠加自身的资产荒。
一看股票质押真是个好资产啊。
上市公司自带光环,壳也能值不少钱,估值透明,又打折扣,风控好做,正适合银行大规模的投放。
当时大家的准入条件,基本是不看个股资质的。
只看你是沪深300,还是小盘股,流通还是限售,就能一刀切的定折扣率和价格了,这企业具体做什么的,都不重要。
甚至也不关心融资方的资质,管你阿猫阿狗,只要有股票质押,就可以放款。
现在想想有点不合逻辑,股票质押其实就是一笔有抵押的贷款。一般的抵押贷款,对贷款人和抵押物都是需要充分尽调,而股票质押并不太需要,很多是走个形式。
这背后的逻辑是,对上市公司的信仰,对股票变现能力的信仰,对现有股价能够反应公允价值的信仰,这些信仰现在都打破了。
上市公司的壳可能一文不值,股票价格可以跌掉80%,而且不是你想卖就能卖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通道业务的放开,如果没有券商通道,股票质押业务银行也是做不了。
这其实是默许银行资金,变相的进了股市。
股票质押的钱,去干了什么,其实是不好监控的。
一些股东利用股票质押放杠杆,再去买股票的也有。
券商也高兴,增加了资产托管量,又收了管理费。
通道业务造成了很多的监管套利,使得很多钱进入了不该去的地方,现在收起来是很痛苦的。现在资管新规出来,又是后话。
第三、减持新规限制了大股东的减持,很多只能通过质押来融资。
这得从上次股灾救市说起了,你会发现很多的事是一环扣一环的。
2015年7月,证监会第18号文
近期,证券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现就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二、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上述规定减持本公司股份的,中国证监会将给予严肃处理。
三、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6个月后减持本公司股份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这里明确规定了半年不得减持。
本来是好心的,没有想到又为下一轮股灾埋下了伏笔。真是天道循环,难以预料。
半年以后,也就是2016年1月,为了接续这个政策,又出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规定》),其中规定了: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这个规定还是比较严厉的,大股东是很难套现的。
《减持新规》的初衷是好的,就是防止大股东套现,坑害小股民。这种案例也并不少啊。
但也有些意外的结果,就是大股东不能通过减持股份来融资啦,只能是做质押,意外的催生了大量的质押需求。
减持新规里面还有一条规定是:
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
这条本来也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但后来却成了股质平仓的最大障碍。
因为怎么可能提前15个交易日,知道股质要平仓呢?只有触及平仓线才会知道。
但如果不能提前15个工作日公告的话,券商就不能强平。合同没有办法执行。
又如果我在触及平仓线后,再公告要强平,等15个工作日,我还能平的掉吗?连渣都不剩吧,这中间的损失算谁的?
所以股票质押的风控措施,看着很完善,抵押物看着很充分,但到实行起来都是各种困难。
前面三个理由,大体说清楚了这个过程,有人出钱,有人借钱,有人做通道,三者一拍即合,大干一场。
更深层的原因,还是上一轮货币大放水,监管大放松的后遗症。
风险不是一天累积,戳破风险也是多因素的结果。
如果非要找一个戳破泡沫的针眼的话,那就是2018年1月份的股票质押新规。
回过头来看,这也许是压死这个市场的最后一根政策稻草。
这个新规没有问题,初衷很好,条款也很合理。因为已经看到了风险。
主要的几个规定是:
1、单一股票市场整体质押率不能超过50%,就是说这个股票有10亿股,最多拿5亿股质押。
2、单一股票证券公司集中度不超过30%,单个资管计划不超过15%
3、折扣率不超过6折
4、资金用途只能用于实体经济,不能再用于买入股票。
这些都是很好的规定,很正确的规定,但出台的时点慢了一拍。
比如说我原来有80%质押了,现在最多50%,你质押到期了,没人给你续的,你只能还钱。而且各个股东的额度是加总计算的,其他人占了坑,你就没法用了。
这种一刀切的紧缩,跟银行抽贷是一样的道理。
监管要求提高了,股票质押的门槛和标准一下子提高了,再加上出几单风险事件,资方的风险偏好一下子就下来了。
资方从抢项目,到挑项目。股票质押从人见人爱,到人见人怕。
大体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股票质押业务的膨胀和收缩,往大了讲,是中国信用环境变化的缩影,是大时代的缩影,各方因素一环套一环,因果循环,走到今天有必然性。
如果让我们再来一次的话,可能还是这样。
评论
到了解禁就跑出来反而好了
评论
强制不给平也有坏处,就是风险都是券商自己吃了。
评论
如果按净资产质押,就没什么风险了
评论
愿赌 领导不让 服输
评论
别怕,国家到时候继续印钱,水涨船高,哀股万点不是梦
评论
券商承担风险事小,关键 那些大股东 把钱 花光 不用担责,结果 或者以后没有人愿意 接受股票 为质押物,或者 大家都用 股票去质押 换钱随便 花
评论
那就是不能用 股票 做 质押品
评论
击鼓传花游戏玩不下去了
评论
很简单,在产业链上中国出于下游,举个例子,露笑科技。当年和伯恩搞得蓝宝石炉子。当时风光无限,结果现在手机外玻璃呵呵。
评论
保守说,股票的价值就是净资产,怎么不能质押
评论
那应该还有 预期增值 吧,否则 大股东 拿 净资产 去抵押贷款就好了,需要 弄张废纸 去 质押 吗
评论
再说 净资产 也可以有水分的,股票价格低过 净资产 也有的
是不是应该 谁 放款 ,谁去评定 企业 净资产
评论
这是根据股票质押的规定来谈的,那个时点股票50块,质押30块,净资产三四块,就风险很大。股票还是有价值的,否定这个,不是否定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果吗?
评论
遇到假月亭就完蛋了
评论
反正 现在 就是 愿赌 领导不让 服输,至于 否定 什么 我就不懂那么多了
评论
印钱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汇率..如果钱多了..汇率不变....有什么不好的啊
总比澳洲不印钱...汇率和瀑布一样好啊
评论
市场就是被那些猪一样的决策层搞乱、扭曲的。
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普通百姓受害最深,本质是气数尽了。
没有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啥都是黑者胜
评论
写得不错,楼主原创?质押总额至少六万亿。其实又是一个轮回,这整个过程就是上一轮的互保圈贷款的翻版,但严重性有过之而无不及。互保违约,还可以分步处理,这次可是没得拖啊。除非再来一次千股停牌,这样A股市场的信誉就彻底跨了。强制不许平仓,也只敢个别的偷偷搞,哪个地方政府也不敢大规模搞,否则这个地区今后贷款就高了。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把股市抬上去。本周初盘中出的刺激政策,圈里提前一天就在疯传了。其中第二条“优化交易监管。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让投资者有公平交易的机会。”这简直是对老大和刘智囊赤裸裸的打脸。很快大家就有共识,应该很快就要对美妥协了。
评论
都去炒作虚的,实体都不好好干了,结局如何时间会证明: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评论
评论
谢谢分享
评论
这篇文章应该是徐斌的作品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