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文章是针对 IVO.ASX 股票的分析,仅作个股讨论。
二月二十四日Invigor(IVO)Briefing 报告及近期公告看法
作者:朱攸高
前言
攸高有幸获机器猫的邀请,一同去参加了二月二十四日周三在悉尼专门为我们举行的关于公司近期状况和未来展望的Briefing。收获不少,坚定了自己持股的信心。今天把当天的情况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在参加会议之前,大家一起总结了10-20个问题,基本涵盖了大家关心的IVO的一些情况,而Gary Cohen (GC) 以及 Greg Cohen在Briefing中都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令大家满意的回答。
当天本来COO Richard Granger (RG) 也要出席,但由于要去墨尔本和一个全澳范围电器零售集团的高层谈Retail Insight的合同,所以缘悭一面。
以下会以问答的方式记录当天的内容,并且说一下我(朱攸高)对近期的公告特别是今天年报和SPP的看法。
1. 2015年11月份股价大跌,IVO股票被人在市场上不计成本的抛售,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像我们当时猜测的,这都和当时离开公司的前CEO Gary Munitz (GM) (MenuLog联合创始人)有关。GC和我们详细讲了GM的故事,但因为都是一面之词,所以我就不累述了。简单来说,就是GM的经营理念和能力已经完全不适合IVO当时的发展需要了,他本人可能察觉到了什么,和跟他一起由Global Group过来的director,联同持有IVO $2.4m 可转债的Atlas Capital,企图通过内部分化架空的方法吞并IVO。在争夺战落败被赶离公司后,他又不死心的联同亲人朋友和支持他的机构在市场上抛售股票,企图把股价打砸到底然后再用超低的价格收购IVO。虽然他最终没有成功,但这也造成了股价腰斩。
2. GM的离开对公司运作有影响吗?
影响当然是有的,但不全是坏的方面,而且GM的离开并没有影响到IVO的任何一个客户。下面给大家一一列出来。
负面影响:
1. 造成公司的运作停顿。除了离开的三个director,IVO也开除了7个支持GM的员工,对于全球Headcount 132人,澳洲本地Headcount 42人的IVO来说,这以为着计划外减少了16% 的workforce。再加上当时任职的CEO后期一门心思都在内斗上,直接后果是公司第四季度的销售活动大为减少。IVO 2015年5月至9月5个月一共公告了10个announcement (ann),签了12份Insight Product的销售合同,但第四季度除了Condat,一份销售合同的ann都没有。这也直接使IVO达不到8月份公告的销售预期。
2. 造成公司资金短缺。由于开除了7个员工,公司额外增加一笔大约500-600k的计划外赔偿金和年假补偿。再加上意外的运营停顿,令公司最后一个季度达不到预算的收入和现金流。
正面影响:
1. 管理层和董事局的重组。GM的离开,对公司最正面的影响是管理层和董事局的重组,大家意见统一,全心全意的发展公司本身,而不是内耗。新请回来的管理层,Richard (Chief Operating Officer),Gary Pianko和Efe Yaman的经验和能力都不是以前跟着GM从Global Group过来的director可比的。GC和RG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RG一直都想到澳洲定居,所以一听到GC提出希望RG可以过来帮忙,RG二话不说就提行李上任了。而且以前拿着290k英镑年薪的RG,只收GC 200k澳币一年加员工鼓励期权。一开始GC还担心RG做惯大公司会不会有点高高在上,想不到RG一上任就亲自挽袖子开干,Briefing当天就在墨尔本跟客户公司的CEO谈合同。据GC说,因为RG以前工作的都是大机构,所以他很清楚怎么跟大机构谈生意,这对IVO未来的发展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2. 公司经营策略的从新定位。GM的离开,使得GC有机会重新完全的掌控IVO,也有机会对过去一年累计的问题做一个修正。
首先,是产品线的明确分工。这一点最突出的是在Shopping Ninja 上。相信大家对这个产品都是骂声不断,甚至有朋友说不想再看到关于Ninja的ann,因为一出来股价就跌。为什么?难道Ninja真的是印度人开发的所以不行?GC给出了答案。过去,Ninja,Retail都归一个director管,而作为现阶段不怎么卖钱的Ninja,当日就得不到director的关注,分配的资源最少。但是IVO目前所有的软件本身,都是在澳洲本土开发的,印度支部负责的是低技术含量的数据匹配。把这工作放到印度就是为了减低支出。但GC也不马虎,印度的CEO大妈和GC合作多年,能力和信任都是毋庸置疑的。言归正传,现在每一个产品都明确分配了director,Ninja也会在近期改头换面。
另外,公司重新对各个产品线定价。之前GM的定价在GC看来是不合理的,Visitor作为签约时间最长的产品,居然是按月收费。Retail GM定的10k到100k的收费GM也认为偏低。去年全年澳洲的收入是1023k,签了12份Insight的合同,平均下来每份合同的价格是85k。GC认为这完全是undervalue的,从今年一月份开始,retail的定价提升到软件每年收费100k到300k,外加咨询服务费。Visitor的合同改按年收费,外加咨询服务费。二月份签的EPSON,Treasure Wine(奔富红酒母公司),还有Visitor的合同都是按照新的定价签的合同。新的定价已经和现有的客户解释过,也得到客户的理解和支持。未来公司的方向会在这个定价的基础上尽量让客户签长约,在这方面RG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3. 12月份的季报以及今天的年报。我们当时问的是针对12月的季报,既然今天年报出来了,攸高就放一起说了。
1. 为什么12月份的季报以及年报关于员工方面的支出和费用回去去年高出这么多?
首先,和去年相比,IVO比去年多出了11个月Amethon(14年12月完成收购用以完善Insight 产品)和两个月Condat的员工支出。Dec Qtr和之前的季度相比,员工支出多出了500-600k的one off员工辞退和年假补偿,还有condat的两个月员工支出。按现在的headcount 132人算,印度40人,澳洲42人,Condat 50人,就Condat两个月员工的支出就占了2015年全年员工总支出的15%以上。IVO不包含印度员工的平均薪水大概是85k到100k per head。我认为作为一家上市的科技公司,这个平均薪水是合理的。
2. Condat的收入状况。
在年报已经可以看到,Condat两个月的收入是$1.3m,GC说Condat两个月的EBITDA是$400k。所以收购Condat后,即使IVO的员工支出增加,但是收入也相应的增加。Condat并不会成为IVO的负担,反而提高了合并报表的EBITDA。16年Condat预期收入由$7.5m增加到$8m,并且其中的$6m已经是确定一定会发生的。
3. IVO收入状况。
15年澳洲的收入是$1m,由5月份起到9月份一共签了12份合同,平均每份合同带来收入$85k左右。2016年照新的价格,按拿到15份合约计算,约有$3m收入,加上15年的旧客户,16年公司在澳洲的预计总收入在$4-5m左右。这计算的总收入符合GC给我们的数字。现在到二月份公司已经拿到了3份合同,符合预期。2016年IVO的合并收入预计会达到$12m。这也符合今天的公告,”Condat forecasts $8m revenue, 75% already committed; future growth underpinned by 50% contracted and/or recurring revenue”。
4. IVO的负债和资金
其中,上半年以上项目的净现金结余是$6.6m,下半年净现金流出$4m。2017年净现金流出$0.7m。2016年全年以上项目净现金结余$2.6m。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2.6m是否足够支撑营运现金流了。 考虑到16年预算的12m收入,IVO在12月前资金应该都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估计有可能2016年底IVO需要再次找funding,但资金缺口不会很大。在这之前IVO有足够的时间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5. 年报小结
虽然不及预期,但这份年报相比于去年却是一份有交代的年报。可以看得出来,公司由无到有,是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作为一个年头才有产品正式推出市场的公司,预期它一年之内就扭亏为盈有点不太实际。但IVO的成长是快速的。而快速成长伴随的费用,特别是员工费用的增加也是不可避免的。相比起去年接近交白卷,攸高对IVO今年的成绩单表示满意。
4. IVO未来的发展
1. Retail 和 Visitor。
Retail目前的客户为公司带来的年收入是220k。但随着之前试用Retail的客户试用期结束,开始转向合同用户,Retail为公司带来的收入会快速增长。预计到第二季度结束,Retail产生的年收入会达到$1m。以后Retail签的合同的标准期限是三年,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
Visitor刚与一个Shopping Centre Group签了合约,为他们提供Visitor的软件产品。Visitor的2016年预计收入$1m。
Retail和Visitor都会通过Condat在2016年进军德国和欧洲市场。
2. Shopping Ninja。
App和网站都会重制,之后除了化妆美容板块,还会加入快速消费品板块。Shopping Ninja短期内不会为公司带来多大的效益。Shopping Ninja的重心是数据。获得各种消费者的数据支援补充Retail和Visitor。
3. Condat。
Condat的产品会进入澳洲市场。之前公告的IVO买下的licence right就是为Condat进入澳洲市场做的准备。
5. 对近期公告公告和SPP的看法
进入2016年,IVO开始了一连串的news flow。有人说这是公司为了拉升股价做的努力。这其实也对,但公告的背后,并不是一种绝望的重复的内容雷同空泛的公告,而是公司真正开始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动作。
首先,是1月初公告新的管理层结构,明确分工了Retail,Visitor,Ninja。第二,把公司名下曾属于GM Global Group的Service Business卖出去,彻底了结GM在公司的根节,专心发展公司的四大产品线。第三,为Condat进入澳洲做准备。第四,管理层开始干实事,卖产品;新年刚开始,Insight系列产品就在新的价格策略下成功和三个大的机构签下了合同。
关于SPP
上周五或者上周五之前持股的股东,才可以认购IVO的SPP配股。最多只能申购15000澳币金额。 本周买入的不会有资格。
我个人估计规模应该在500K-600K AUD, 但是个人关注的QHL.ASX 去年一次SPP,每三股可以买一股新股,公布方案之前说会有 scale back, 但是最后全盘接受了股东的申请。一般来说SPP是对自己股东的一个保护(不要忘了 GARY COHEN 家族本身持股接近IVO 40%,deep skin in this game 本身。息息相关)--机器猫注
关于SPP,很多人第一反应是CR,低价的CR。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首先,这次的SPP完全没有underwriter,就是说IVO的现金预算中这次SPP并不是重要的一环。大家爱买不买。如果IVO需要依靠这个SPP来筹资的话,至少需要找underwriter来确保筹资的数量,甚至是采取CR,面向市场的所有人融资,而不是SPP的方式。而且价格也应该可以定高一点。但这些IVO都没有。那么为什么把定价订那么低?不为拿钱,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这是公司感谢股东在公司最困难的时期还对公司支持的一种回馈,送钱的。如果不经历之前的GM抛盘,没有Condat,IVO在预期收入在6m的情况下,公司的合理市值是26m。但在发生了GM抛盘后,已经收购了Condat,Condat有利润而预期收入在12m的情况下,按5c计算,IVO的市值却只有17.6m,这明显是低估的。再看IVO给L1 Capital的条款,75c的转换价。那么4c就把股票卖给现在的股东不是送钱那是什么?虽然SPP的ann上面没有写集资的上限,当我觉得这并不会是无上限的集资。之前14年SPP的规模是500k,还是请了underwriter来保证完成集资的,我认为这次集资的规模不会超过这个额度。
以上文字是朱攸高主笔,我添加了注释和修改。
今早IVO最新公布的两份公告, CONDAT走出德国,第一次拿下了英国的收入合约,开始开拓欧洲市场。同时,公司从美国收回$750,000 AUD CASH,本月底到账。
Now,
SPP 怎样参与,大家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做出判断。 Always do your own research. 我个人会满额认购 $15,000.但这不是投资建议,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坦诚不公的想法。这是IVO的一次最重要转折点,IVO有,且仅有这一次机会。
这一次IVO前后调研安排和沟通,花去我本人很大时间和精力,拿上来跟大家分享,仅供讨论,希望有所帮助。
Best Regards
机器猫
评论
机器猫
评论
欢迎回来
评论
占位置
评论
大兄弟,挺你
评论
对IVO没有了解 但是第一次看到低价的CR和没有underwriter是好事
评论
支持机器猫对ivo的分析。
评论
可能是我表达的不好, 我认为没有underwriter,不会出现压榨和过度收费的情况,另外这个CR虽然低价,但是只对股东开放,所以叫 SPP。
我觉得IVO 的近况包括现金流方面都有压力, 低价是为了保证一个积极程度。
我其实自己的估计是 4.5 CENTS 至少。
评论
好像改了回帖的排序?最晚回复的排在最前面?蛮好
评论
现价4.2cent,spp才5%的discount。如果是转折,涨当然是好事。如果不涨呢?
声明本人持股,均价7.x cent。
评论
谢谢分享!支持你!
评论
good!
评论
必须顶起来!
评论
非常感谢这么详尽的分析
评论
严重关注IVO动态~~~
我算有缘,已经清掉了持有的IVO,上周五鬼使神差地在49 小进50000股~~~
这样我也有15000刀的购买权了~~~
评论
多谢叮当兄弟!
评论
如果不是现金流出问题 哪个公司愿意低价CR 难道真是为了回报股东? 公司需要钱 还会在意是股东还是机构? 如果有机构入股, 公司会不乐意? 连机构都不打算参与 前景会乐观?连underwriter都没有 不怕集不到资?-个人看法 针对一般CR而言 对于IVO没有一点了解 如果对于公司前景乐观 CR是个机会
评论
嗯,我的均价大概在6.X CENTS,
涨和不涨,其实还是归根到底看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我自己目前持股。(其中账户之一)
评论
必须顶!相信叮当!买卖自负盈亏
评论
谢谢机器猫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你像一盏指路明灯,有方向了,
顶一个,赞一个
评论
原因是他自己和家族大概持有40%整个公司,如果给机构,其实对他们自己的持股也是不利的。有这么一个背景。基本上是说 他们有一deep skin in the game.息息相关
评论
欢迎回来
评论
赞一个!
评论
支持机器猫对ivo分析
评论
我觉得还是依据自身情况做一个判断,一定要有自己的计划。
量力而行
评论
评论
可以问一下如果股票跌破4cents,那这个股票的购买权还有意义吗?
评论
我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其他股票发生过。只能说都有可能,但是投资者肯定就不会认购。原因很简单,假设我可以买在比4 cents的股票,为什么要买超过 4CENTS
评论
好详细的分析 谢谢机器猫
评论
理性分析,不要理无聊的人。毕竟赚钱的是少数那群人。支持团长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