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过,美国最富有的20个人可以影响美国政府政策,而中国最富有的100个人也不可能影响中国政府的政策。
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中美的政治体制差别,同样也适用于今日之香港。在特首梁振英上台前,香港最富有的20个家族是可以左右政府政策的(甚至可以用“决定”这个词),原因很简单,因为回归后的香港政府某种程度就是这些最富有工商资产阶层的代理人嘛。
回归后谁在真正管治香港?
回答这个问题,请大家和左龙右鲤一起穿越回1979年。这一年3月28日,邓小平主动邀请时任港督麦理浩访京,首次向英国政府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收回香港的决心,邓爷爷说了两点:
1、「香港是中国的一部份,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没有回旋余地」,
2、中国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请投资的人放心」
对于第一点,邓爷爷是绝对有底气的。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1月29日至2月5日邓爷爷访美,2月17日至3月16日发动9个军29个师之规模的对越反击战,并取得了胜利,打败了号称世界第三陆军强国的越南。建交、访美、中越战争这三点联系在一起,就是中国正式的公开的靠近美国的阵营,共同打击苏联霸权。中美关系处于蜜月期,香港问题只能通过中英之间来解决,美国不会插手;同时,中国通过反击越小霸秀了一把肌肉,让英国人知道老虎的菊花是摸不得的。
对于第二点,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投资的人”是说英资外资。其实这句话是说给当时的统战对象华资阶层听的,表明了邓总设计师在香港回归设计方案中,除了铁定收回香港主权外,还要用华资取代英资来继续香港的投资,以实现平稳过渡。
说到投资,最重要的当然是房地产投资了,而且房地产做按揭通常要15年。1997-15=1982年,这是小学生都能算出来的数学题,当时的香港华资地产商们怎么会不知道呢,所以最积极拥抱变化,主动加入统一战线的当然就是华资地产商了!凡是当时看懂形势的,在回归前后都得到了超高的回报,包括我们熟知的长实、恒地、新世界、新鸿基、合和、希慎等,其中吃到最大块蛋糕的当然是李超人了。下面这个案例中,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李超人的“眼光”与“魄力”。
70年代末期,香港人口大爆炸,很多是文革期间“自游行”(自己游水偷渡)过香港的,1980年实施即捕即返政策后才开始减少。港英政府没办法,只能开发新界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其中最大一个地块就是今天所谓香港的悲情城市——天水围。天水围当时是一块接近5200万平方呎的新界农地,按港英政府的规划,全部建成后,可容纳50万人在此安居乐业,而当时香港的人口尚不足500万,可见这是个大茶饭(大项目),而且必定跨越1997年。在中英就香港回归的具体方式不明朗的情况下,一般人是不敢冒然投资的,除非你是内幕知情人士。李老板是否知情我不知道,根据长实1978的年报,披露了当年以每平方呎1.5元的价格,买入天水围约2500万平方呎的土地,花费近4000万,而1978年长实的净利润才1.3亿元,可见这对长实而言是一笔非常重大的投资,没有足够的眼光或者内幕消息是不敢下这么重手的。为什么说有内幕呢?因为很快这个内幕人士就浮出水面了,当年最红的的央企、党企华润在1979年介入了天水围项目(老邓见完麦理浩之后),更成为持股51%的牵头股东。以华润当时的江湖地位,大家觉得华润和李超人开会讨论天水围发展大计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自行脑补一下中央和香港华资的关系。
李超人只是众多华资中的代表。从70年代末开始,香港华资在中央的支持下,以各种形式低价收购英资资产,如长实收购和黄、港灯,包玉刚收购九仓、会德丰等,到97回归的时候,以香港地产商为核心代表的华资基本完成了对英资的替代,成为了香港真正的统治阶层。
回归后,中央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这12个字是每一次国家领导人讲到香港问题时候都会说的,其中“港人治港”的“港人”代表实际上就是在回归前20年里,中央一路扶持起来的华资地产商,他们作为中央在香港回归前的代理人、中间人,在回归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真正的管治阶层,获得了组织政府的权力,其中首任特首董伯伯的父亲就是著名船王董浩云,这不就是最好的明证吗?
中央通过爱国爱港的地产工商阶层实行高度自治的模式,在中央的呵护下运转得还是不错的,但是随着2012年7月1日梁振英的上台,这个模式已经成为历史,以致于2014年9月习大大接见以董建华为团长的香港工商界专业界访京团时,已不再提“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了,这还是回归后的第一次。中央与香港实际上的统治阶层“地产党”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才是香港问题的核心,其他自由行、水客、赴港产子等议题都只是表象罢了。
事情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呢?我们来看看华资地产商们是怎么管治香港的。
地产商管治下的香港各阶层生存状态
客观的说,华资地产商们作为在港英殖民时代长大的中国人,在回归时都是爱国、爱港的,许多也是满腔热情想建设好新香港,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执政经验,本身又是地产商人,球员兼裁判,加上缺乏好的监管机制,在制定各种具体政策的时候,不免会向自己的主营业务——房地产行业倾斜,最后形成了以金融、地产为主业,其他产业空心化的现状。其中,超高房价是回归后10多年来香港最大的标签之一,高房价让老百姓在支付“超级地租”,相当于国家把收税的权力部分让渡给了地产商,地产商成为了食利阶层,老百姓生活窘困,阶层固化,年轻人看不到希望。
那么回归后,香港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苦逼呢?
香港是橄榄型社会吗?
所谓“橄榄型”社会结构,顾名思义如同橄榄——“两头小,中间大”的似球状体,它所表明的是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穷的“两极”很小,而中间阶层相当庞大。又被某些学者称为“纺锤型社会”,取其形似。
世界上多数现代化发达国家都是这种结构,当然也正是这种结构铸就了许多国家今日的发达和辉煌。因为,庞大的中产阶级(middleclass)具有对社会贫富分化较强调节功能和对社会利益冲突较强的缓冲功能。一个社会的理想类型是衣食有余、人人富足、共同富裕。而在许多大陆人心目中,香港是一个现代发达地区,左龙大叔从小看过到的港产电影、电视都给我描绘了一幅美丽富足东方之珠的童话世界。
但,童话故事总是骗人的。
我们以1997年香港回归到2012年梁振英特首上台这15年的统计数据(这15年正是华资地产阶层管治香港的15年)来还原一个真实的香港。
左龙大叔是广东人,在我从小接受的港产电影教育中,香港中产阶级是这样的:住洋楼、养番狗(宠物狗)、揸住架卟卟车四围走(开汽车),家里还要有个菲佣洗地煲汤。下面我就从住房、购车、佣人、收入四个方面来看看华资地产商们管治下的香港现状。
一)住房条件:60平米的豪宅!
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安居是第一位的。香港有三种类型的房子,一种是公屋,类似内地的廉租房;一种是居屋,类似内地的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另外一种是私人房屋,也就是我们内地的商品房。前两种由政府财政拨款兴建,面向低收入人群进行租售。
根据香港房屋委员会给出的申请资格条件,香港对低收入人群的界定是这样的(2012年的标准)
表一:香港申请公屋家庭收入及资产净值限额表
8000多港币的月薪在香港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相信大多数香港人都很清楚,基本相当于北上广深2000多月薪的屌丝级生活水准吧。那么全香港有多少穷人住在由政府提供的房子里呢?
左龙大叔查了下香港房屋委员会网站的数据,2011年香港共有家庭236万户,户均人口3人,全港总人口710万人,其中有110万户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占全港家庭的47%,自己买了商品房的是85万户,这85万业主中还有34万户(40%)没还清按揭贷款,处于帮房地产商打工的房奴状态,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主。全港有能力享有自己物业产权的业主只占总家庭数的21%。
表二:2011年香港按类别划分家庭住户一览表
47%的家庭住在政府提供的房子里,这个数字看起来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内地高出不少,很好的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这样看起来应该是给管治阶层加分的。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确实很骨感,香港房委会的另外一组数据告诉我们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表三:2011年香港房委会按室内面积列出的公屋单位面积百分比
香港公屋的平均面积只有31平米,人均10平米!人均面积还没有你们家的一个厕所大吧?香港有接近一半的人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现在你还会感激管治阶层吗?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命苦不要怪政府,赶紧努力赚钱自己买商品房吧,但下面这个房委会的数据又毁了我的三观
表四:2011年香港房委会按室内面积列出居屋及私营房屋单位面积百分比
是的,商品房的平均面积也只有49平米,人均居住面积是15平米(香港房委会数据),比住公屋的屌丝们好了不少,人均面积增长了50%呢。这,就是香港人的居住条件,只有不到9%的家庭能住上60平米以上的“豪宅”。
香港人住这么小的房子,是因为香港人太多地太少吗?非也!
香港并不是没有地,去过香港的朋友都知道,香港有很多绿地,特别是新界,全港已开发土地只占香港面积的17%,大量的地皮被囤积起来,把700万香港市民赶在港岛、九龙几个密集居住点,人均只分配到14平米。空地被囤积,超高的房价,超小的人均居住面积,这就是地产商管治下香港老百姓的居住现状。表面的原因是每年土地供应不足,但在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香港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土地供应再也不用受到限制。于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对,就是现任特首)就向董建华(时任特首)提出建议,推行一项雄心勃勃建屋计划的“八万五建屋计划”。
在董建华1997年10月提出的首份特区政府施政报告中,正式宣布推出这一计划。计划中表示要实现三大目标: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不少于85000套(九七前是每年二万个套间);10年内让全港70%的家庭可以拥有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缩短至3年。限制卖土地给私人发展商,大量的土地用来修建公屋。过去,香港每年兴建的政府公屋和私人楼寓和比例是1:4,现在要倒过来,变成4:1。新建的公屋的质量要向私人住宅的质量,屋内空间的大少看齐。过去的陈旧的,狭小的,布局极不合理的,象典型的难民营似的公屋要彻底改造,逐步地一个个推倒重修,让香港的低下收入的居民也能有体面和有尊严地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
这是一份非常棒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计划,左龙大叔举双脚拥护。如果得到实施,今天全香港700万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房价将下降到舒服的位置,人均面积也不会比大陆差太多。正所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但是结果众所周知,这个计划被搁置了。原因很简单:
1、政府建的房子比私人建的房子还要好,还要漂亮,而且便宜,那开发商的房子卖给谁?”
2、已经买了房的85万业主的物业资产可能会缩水,但这85万业主如果是自住,影响也不大,除非你是炒房客,而炒房赚钱正是当时富人阶层的风尚。但无论如何,85万业主V.S 178万中下阶层(特别是100多万贫困人口)的安居问题,熟重熟轻?就能充分体现管治阶层到底代表着谁的利益。
迫于市场和开发商压力,2003年,特区政府宣布无限期停建及停售居屋计划单位,理由是其违背了私人住宅物业市场应由市场为主导的原则。哎,左龙大叔对此只能一声叹息
二)收入情况
如果只是房子小,那也就算了,香港怎么说也是个购物天堂。房子小,咱们就多点到外面商场呆着,逛街叹免费空调,到了睡觉时间才回家呗,香港人动辄1、2万的工资收入也是不错的嘛。那香港人实际的收入到底是怎样的呢?
左龙大叔又跑到香港统计处的网站上去八卦了一下。根据香港统计处数字。截止2011年底香港共有工作人口365万,按个人算,每月收入的中位数是11000港元(梁振英上台后,这个数字到2014年已经提升到了14800港元);按家庭算,每月收入的中位数是20500港元(详见表五、表六)。
表五:香港2011年按每月主要职业收入划分工作人口百分比
表六:香港2011年按家庭住户每月收入划分的家庭住户百分比
上表中红色的两行数字代表了香港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中位数就是有一半的人在这个收入之下,那么月收入20500元的家庭,在大陆许多地方也算是中产了,至少也是小康生活了,但在香港的生存状况是怎样呢?
表七:香港2009-2010年家庭住户每月平均开支调查
大家再回头看看表一:3人家庭申请公屋的收入上限是17060元。因此,月收入20500元的三人家庭,在香港是不符合公屋申请资格的,他们只能是租住私人房屋的夹心阶层(既申请不了公屋,又买不起房的阶层)。而表七显示,私人房屋住户的吃、住、行月均开支是20300元,刚好就是这个家庭的月收入,还剩200元!
真是买不了房买不了车,旅游到不了莫斯科啊。
在高物价+高楼价的香港,有一半香港是注定这辈子都买不了房的,他们每月的收入只够糊口,他们的未来没有希望。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香港人反对大陆自由行的原因,这就是民意基础。这一半住在人均10多平米的小房子,每月收入仅够糊口,并且看不到未来的香港人,把高物价归咎于大陆客的抢购。但造成高物价的原因绝非如此,左龙认为有且只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地产商的“超级地租”。超级地租不仅表现在卖房子时候的高房价,也反应在商业地产里面的高租金,高租金才是导致高物价的真正原因。冤有头,债有主,所以,要怪应该去怪地产商吧。
但,他们不能也不敢去责怪地产商。因为,大部分的香港人都在这些地产商的一系列关联公司里打工上班,也就是他们老板(是不是又想起了李老板呢?)。
三)香港的中产阶级有多少?
那么另外一半香港人呢?他们应该就是中产阶级了吧?我们以有车、有房、有佣人做为标准来看看香港有多少中产。
拥有私家车是身份的象征,左龙有不少香港的亲戚朋友,他们基本都有自己的私家车。每次去香港都看到车水马龙的,名车豪车随处可见。但,真实的情况是怎样呢?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大叔又上了香港统计处八卦了。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数字,截止2011年底全香港共有私家车43万辆。我们简单粗暴点,把这43万辆私家车都列入私人家庭拥有,且每个家庭仅有一辆车,那也不过是43万个家庭,占香港全部家庭总数的16%。也就是说,在香港只有最高收入16%的家庭才拥有私家车。
外籍家庭佣工情况与私家车的情况大致相仿。今天,如果你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你会随时见到来自印尼、菲律宾女佣照顾老人、小孩儿;如果是休息日或公共假期,你会看到一道独特的景观,在街边公园或广场,甚至银行大厦或写字楼下边的空旷地带,坐满了这些海外女佣。给人们感觉是她们人数众多,仿佛每个香港居民家庭都有她们的人,大有“占领香港”的势头。不过,香港统计处给出的数字却截然相反。截止2011年底,来自印尼、菲律宾的外籍家庭佣工共有27万。假设这27万外籍家庭佣工受雇于27万个家庭,也不过占香港全部家庭的10%稍强。
左龙大叔做了个小结,见下表:
评论
怎么样?看完上表,香港人现状一目了然了吧?
三)香港问题怎么破?
这就是香港回归15年,华资地产商管治下的成绩单!
1、接近一半的香港人仅够糊口,居住在比监狱大不了多少的房子里,完全看不到诗和远方;
2、贫困人口131万,占比20%。贫困标准是一人家庭,月入3600。两人,7700。三人,12000。
3、有20%的人属于夹心阶层,既享受不到政府的优惠房屋政策,也买不起房,也是相当苦逼,往上进入中产阶层的机会渺茫,阶层固化,
4、只有约30%的香港人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其中有车有房有佣人的只有4.7%
看着这样一份成绩单,香港老百姓不满意是肯定的。但在主流媒体也被华资地产工商阶层把控的情况下,老百姓不去责怪地产商,却把贫困的原因算到大陆头上,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本末倒置。回归以来,中央对香港是关怀备至、仁至义尽,不用香港交一分钱税,还经常送钱,绝对已经证明了“你妈是你妈”!
换个角度看,香港这个分公司的管理层管治了15年,业务不行、员工生活水平下降,竞争力下降,不明真相的员工还怪罪总公司……如果你是总公司你会怎么做?换一个能代表更广泛员工利益又能认同公司文化的新总经理是个最佳选择。具体到香港问题上,香港还有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这是香港的希望,在此基础上,只需要选出一个能更广泛代表各阶层利益特别是草根阶层利益的新特首,由这位新特首带领公务员队伍执政,香港还是很有希望的。
选新的特首不是说要打压原来的华资地产商,这样不利于繁荣稳定,而是把地产阶层从管治的神台上请下来,作为香港社会的普通一员。习大大在去年9月接见香港工商界专业界访京团的成员时已经为此定了调:“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香港与祖国风雨同舟、命运相依,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习大大强调,“办好香港的事情,关键是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基本法权威。中央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中央政府将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坚定不移支持香港。依法推进民主发展,坚定不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对祖国和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这个访京团成员包括,李嘉诚、李兆基、郑家纯、郭基辉等,当这几位大佬同时出现时,大叔开始还误以为这是某个地产峰会,因为他们分别是长江实业集团(00001.HK)主席、恒基地产(00012.HK)主席、新世界发展(00017.HK)主席和新鸿基地产(00013.HK)联席替代董事。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华资地产商们在回归前后对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他们成为了回归后“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的”港人“主体。但由于各种原因,回归15年的管治结果是,香港大多数老百姓们并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贫困人口增加,阶层固化,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年轻人看不到诗和远方(这就是有不少大学生参与占中的核心原因);
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改变的核心在新特首的选择,而6月份即将投票的政改方案,就是涉及到选特首的流程、办法。当前这份政改方案是目前最好的方案,没有之一,他可以确保选出来的新特首具有最广泛的民意代表性,又能获得中央的支持。
在这里,左龙大叔借格隆汇贵宝地呼吁一下:来!请投政改方案一个赞成票。
四)关于新的港股大时代
回归前,大趋势是华资代替英资,那是一个时代给予的赚钱机会。任何人看清楚了这一点,当时去买了华资企业的股票,后面的回报是有目共睹的:他们都从小不点公司变成了大个头公司。回归后15年,华资地产商成为了香港股票市场的主力,利润暴涨,从大公司变成了蓝筹。另外一边厢,由于产业空心化,除了金融、地产、零售外,其他行业香港本地公司都逐渐沦为了仙股、壳股,甚至是千股,这也是为什么香港市场有这么多老千股的原因。了解到这一点,左龙大叔几乎不买香港本地的小公司(金融、地产除外)。
但从2012年梁振英特首上台,其实就已经预示了新的港股大时代的来临。因为中资(包括国企和民企)取代港资成为香港核心力量的时代已经来临。如果说香港回归前香港真正的管治阶层是英资,回归后18年的真正管治阶层是华资,那么,伴随中国的战略转型与资本输出,2015年以后的真正管治阶层必是中资。相比30多年前华资替代英资,左龙相信这次中港资更替会温和许多,毕竟华资和英资是外部矛盾,而中资和港资是人民内部问题,最后的结局会是中资港资并存,以中资为主,港资为辅。
因此,在这个历史性的新港股大时代,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格隆汇号召,旗帜鲜明的做多“港A股”,坚定不移的拿下定价权和控制权。相信不久的将来,港股各大主要指数都将以中资港A股为主,只有部分非常优秀的港资股会留下。如果你没有超高的选股能力,那么左龙大叔还是建议你简单粗暴一点:直接重仓港A股吧!
评论
香港人曾经是一个富裕阶层的代表, 显然被港资房地产商们玩坏了。
前车之鉴啊。 现在本土也是一样。 君不见, 投资移民一掷千金的富商十有八九是房地产开发出身?
评论
很喜欢楼主的头像
评论
太长了
评论
投资移民能控制政府吗?
评论
太长了....我就只看了最后一句总结
房地产祸害的国家不少......西班牙也是其中之一
评论
说到底,都是利益集团在操纵。
评论
大唐本土的意思。。
评论
另外不久前有一篇文章写李超人在97后身价暴涨了多少多少倍。在英政府治理的时候, 他们还没有那么有特权, 就是97以后,简直赚翻翻了。现在风头不对, 感觉转移资产。路数还是可以看的清楚的。
以前港人说李超人好像是港人的代表,现在怎么样,照样大骂他。人民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评论
李超人不是和gd谈不好现在跑路欧洲了吗。香港房价的问题也是搞笑,都是屁股决定脑袋,买了商品房的中产为了自己的资产也充当富豪阶层的打手了
评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评论
学习了。这么看,香港还是毁在回归上了。如果没有回归,也不至于产生李超人这种地产大佬。
评论
呵呵,香港普通人是挺辛苦的。
评论
300% agree !
评论
这文章第一句就错了,“中国最富有的100个人也不可能影响中国政府的政策”?????
中国最富有的100个人本身就是政府政策的制定者,隐形富豪,你懂得。
评论
香港的过去到将来就是: 英资--〉华资--〉中资 ;
现在就是 华资--〉中资 转化过程,所以 超人 要走了。
也是政改争斗的实质所在。
评论
不懂,但是觉得写得很厉害,很流弊。
评论
居住面积的确很少啊,这样一看香港人的收入水平比影响中的低很多。以前看电视剧说香港中产家里扫扫门缝都可以出来个一百多万美元
评论
这篇文章可以加精了!
评论
中国最富有不是你家里有多少钱,二是你家里随时可以控制多少钱。所以,控制中国的是权力资本,而不是金融地产资本,是那十几几十个家族。。
评论
任何社会不安定现象的背后, 都有着经济利益的因素。 从1997到2012年, 香港回归的15年, 香港人是很苦命的, 因为香港的大部分利益都被“四大家族”拿走了, 大部分人只能被合理合法的压榨和剥削, 就如马克思所说的,万恶的资本主义。。。。 我个人读完后的想法是, “应该怪谁”???大家考虑过吗?
评论
这个文章视角很好,的确香港的民意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有钱人也确实是少数。反观大陆,其实也是一样,虽然我们认识的人都是过的不错的,如果放到统计数据里,其实也是少数,因此,精英们看到的中国其实是并不客观。从大陆香港的经济上来说,其实都是大财团垄断,香港市私有财团,而大陆是所谓国有财团。当李超人跑路,香港的老板们换成大陆国企,整个经济结构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其实也没有区别,无非是收保护费的老大变了,谁也不会把好处分给你,北京上海照样有大把的贫困人口,和香港一样,很对人也觉得外地人是自己贫困的原因,从而排外和歧视。
不过当中央全面接管香港之后,对私有的财产的保护会倒退。都说大陆人富裕,大妈们挥金如土。其实这是资本外逃,也反映出来有钱人对政治的不自信,在大陆你有钱不算你的,你把它弄到国外才是你的。对中央而言,只要你的钱在中国,那本质上都是“国家”的。所以你看反腐之后很多有钱人都没了,也造就了新的富豪,比如王健林。背后的本质还是权利,所以有钱人如果没有政府官员的靠山,其实随时没钱。就算是李超人当年日进吨金,没有中央的靠山,他也是个屁,所以风向一变,他就跑了,不过这份精明,大陆没几个能比的,很多人的钱发霉在地下室,最终也没命花。其实都是圈里的羊。
评论
李彦宏 张朝阳 马云的钱还是想花就能花的
评论
靠地产拉动经济,无疑是饮鸩止渴。
评论
貌似这么说有加分,那我也来一个
很喜欢楼主的头像。
评论
这种好多图片的转贴搬过来很辛苦啊……楼主不容易。
不过从排版来看反映出楼主一定不是处女座。
评论
朋友在深水步的公屋约40平方,每月给1000港币,还时不时免租两个月。我于步行5分钟距离的地方租住私人楼也约40平方的一房一厅,月租13500,惨无人道。
评论
澳洲有没有这种分析图?英囯有没有?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