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变更和提升,在2019年~2022年急剧发生着。
一些银行大规模投入技术创新,一些银行迅速而坚决的推进核心业务转型升级,还有些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大财富管理等重点业务上艰难跋涉、力求突破。
这其中,平安银行的变革之旅尤其亮眼。
截止到2022年一季度,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值得关注的是,过去3年多,平安银行的存款本金从2.13万亿(2018年末)增长到3.15万亿(2022年1季度),年复合增速超过10%;
同期,该行吸收存款成本则从2.53%快速下降到2.05%,负债成本明显降低,接近业内一流水平。
这样的变化,对于一家商业银行的意味着什么?
这是如何发生的,平安银行近年的强劲业绩能否长期保持?
这样的转变是偶然还是必然,平安银行的业绩背后是行业景气的贡献更多,还是银行自身核心竞争力使然?
这些问题的答案引人关注。
01
“关键”都在细节里
观察银行业的财报,不少业绩指标的差异在小数点后一位、后两位之间,但毫厘之间意义非凡。
以存款表现为例,2019年平安银行的存款吸收本金为2.43万亿元,2020年为2.67万亿元,2021年为2.96万亿元,近两年的同比增速都超过了10%。
对比规模更大的六大行,2021年各行的存款增速在5.2%到9.6%之间,平安银行的存款增速明显更快。
以更加敏感的存款成本为例,平安银行最新发布的2021年报显示,该行的存款成本率为2.04%,与两年前相比下降了接近50个BP。
在规模接近的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的揽存成本从业内较高水平,迅速改善为业内中低水平,成本管控表现良好。
存款增长势头保持,存款成本支出锐减,这样的变化趋势在近年银行业界是很少见的。
02
“存款结构”明显优化
平安银行负债成本的下降,和其存款结构的大幅优化有直接关系。
在过去3年里,平安银行的对公存款成本率从2.42%下降至1.96%;零售存款成本率从2.62%下降至2.30%,均有明显改善。
这其中,平安银行近年重点推进两项优化工作——“压降高利率结构性存款”和“提升低利率活期存款占比”——起了重要贡献。
高利率的结构性存款一直是2019年之前,各家银行线上揽储的主要竞争手段。但在2019年后,随着政策出手规范,这块的业务发展明显受限。
平安银行近年顺势大幅压降高利率结构性存款,推动行内存款结构改善优化,成效明显。
另一方面,平安银行的低利率的活期存款占比近年提升迅速,也成为整体成本率下降的重要抓手。
2019年至2021年,平安银行的活期存款比例从31.1%提升至37.3%,三年内提升了六个百分点以上,这部分低成本资金的持续拓源,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活期沉淀资金,显示出平安银行服务客户综合能力的持续提高。在开放银行生态和综合金融服务两个杀手锏的配合下,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客户开始在平安银行体系内进行金融活动,这才是近年平安银行存款结构优化的真正原因。
03
“经营模式”的嬗变
存款结构的优化,不仅带来的利润率的提升,更给平安银行运营模式变革提升创造了条件。
如果根据负债成本的类型划分,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通常可以划分高成本模式和低成本模式。
高成本模式的银行,只能选择更高收益也更多风险的业务类型,而低成本者这可以从容的选择各种业务类型,并对长期的战略业务进行投入。
历史上看,在经济高速发展期或行业政策扶持期,两种模式都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但如果一旦经济进入调整期,高成本、高收益模式将面临较大挑战。
而存款成本的有效降低,不仅会让平安银行的净息差增长明显,也令得它有机会在运营模式方面持续创新。
事实上,平安银行正在利用这种态势不断优化其业务表现。近两年,平安银行力推的零售深化“五位一体”模式(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综合化银行),对公五张牌(新型供应链金融、票据一体化、客户经营平台、复杂投融、生态化综拓)、资金同业五张金色名片(交易-避险-同业-托管-资管)等,都是响应新趋势、适应新阶段,既做“加法”又做“减法”的变革举措。
这些持续推进的改革举措,又进一步强化了平安银行存款结构的转变,为后续战略的持续推进踏平道路、打开空间。
这是一场需要持续推进、久久为功的变革,也将在未来释放出长久的正面效应。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