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良大大
来源:良大(ID:liang_da_shi)
前段时间看到宇宙首席经济学家写的一篇文章,是关于经济走势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个观点,说现在是“穷人通缩,富人通胀”。
这句话,也没解释,所以有很多人不明白:通缩通胀咋还嫌贫爱富呢?
所以咱们顺着这个话题聊聊,不要以为这事儿和你一个平头老百姓没啥关系,了解一些经济常识,才能跟上经济变化的节拍,在混沌的形式下看到新的机会。
01
“钱”到底怎样一个东西?
聊这个问题前,咱们要先搞清楚“钱”到底怎样一个东西。
“钱”,广义上可以理解成货币以及能转化成货币的资产,狭义的理解,钱指的就是“货币”。
只是别把“货币”想象成一打打钞票,其实只要大家公认的,方便流通的都可以是货币。
古代不是拿黄金、白银都做过货币嘛,在监狱里香烟也是货币,现在又流行数字货币,这些东西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它们却都具有货币最主要的功能:
可以兑换成其他物品。
有篇文章叫《集中营里的经济学》,就是写二战时期犹太人集中营里,香烟作为货币如何兑换成其他物品的,包括:糖浆、面包、奶酪……
有一天,某人散布了一个消息,说红十字会马上会送来大批香烟,这意味着货币总量要增加啊,这么一来,手上有食品的都不愿意换成香烟了,要换得加烟,而手上有香烟的人,知道这玩意要贬值了,都想尽快兑换成食品。
就这么通胀了,以前2根烟可以兑换成1个面包,现在5根烟才行……
可是没多久,又一个消息说红十字会的车被炸了,来不了啦,于是情况发生了翻转,烟变得值得钱了,1根烟就能兑换1个面包,这就是通缩了。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真相:
货币本身是没啥价值的,它的价值取决于能够兑换多少的物品。
如果货币供应量多了,每个单位货币可以兑换成的物品就少了,所以物价就上涨,这就是通胀,反之就通缩。
一个简单的表达式就是:
“通胀”=货币变多了,东西价格都涨了。 “通缩”=货币变少了,东西价格都降了。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忽略了人们“预期”的作用。
就像上面这个案例,后来香烟并没有真的减少,只是“红十字会的车被炸了”的消息让人们的预期改变了,都不愿意消费了,所以就产生了通缩。
你看各个国家动不动就宣布,我要加息了,我要减息了,我要降准备金了......
这些措施固然重要,但是宣布这些措施同样重要,于是媒体开始解读,大众开始思考怎么应对,是的,通过这些消息,大家的预期改变了。
当年我们不是搞4万亿刺激嘛,其实这4万亿是2年的计划,只是放到一起来宣布了,平均到1年,货币的确增加了,却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但是因为宣传的原因,大伙都觉得钱马上要不值钱了,所以要赶紧消费和投资,经济就这样被拉动起来了。
看到这里,你应该懂了,为啥大家长要印那么多钱,而且还会毫不隐瞒的告诉你了。
其实,印钱本身不是目的,即使钱印得再多,大家都不花,存银行里,也不会通胀,甚至还有可能通缩。
大家长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你能把钱花出去,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流动性,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所以,流动性才是关键。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是生产被褥的,我用100块钱,买了你一床被褥,你又用这100块钱,去找小王买了两箱鸡蛋,而小王用这100块钱,去找小李买了一台电风扇。
你看,这100块钱在你们三个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循环,每个人都赚了100块,而整个社会因为这次流动就多了“一床被褥”、“两箱鸡蛋”和“一台电风扇”。
这就是一个流动性的缩小版案例,其实一个国家的经济就是由无数这样的小案例组成,你花出去的钱就是下一个人的收入,而他花出去的钱,就是第三个人的收入,就这么循环往复。
所以,货币的流通速度越快,就会产生更多的价值,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就会越繁荣。反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慢了,或者效率太低,整个国家经济就会放缓,甚至衰落。
好了,这部分聊了些经济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三句话:
1.货币的价值在于可以兑换成其他物品; 2.印钱不是目的,只是为了增加流通性; 3.流通性加剧的副产品就是通货膨胀。整明白了这三句话,就能理解为啥穷人会通缩,而富人却通胀。
02
富人的钱和穷人的钱
是不同的概念
我记得2008年那会,大家都知道要通货膨胀了,我妈一下子买了好几床被子,这辈子都用不完,但是她觉得以后买肯定更贵,所以先买了再说吧。
你看,连我妈都懂得把“货币”变成“资产”来保值,那么“资产”当然会变得更贵,也因此会通货膨胀。
不过,我最近看了淘宝才发现,很多被子比我妈买时还便宜,就算有贵点的,和通货膨胀率一对比,还是贬值的。
显然,我妈的保值举措并不成功,当然,我们那时都不懂,其实被子只是“消费品”,而不是“资产”,当然不可能增值。
两者的区别在于,资产都是可以反兑换的,而消费品不行。
前面说了,货币的价值在于可以兑换成其他物品,但是多数物品很难反过来兑换成钱,就像我家那几床珍藏了22年的被褥,现在卖给你,你要吗?
你看,多数消费品都是这样,要么被消耗没了,比如食品;就算没消耗完的,比如日用品,也很难再兑换成货币。
但是,资产却不一样,是可以反过来兑换成货币,甚至可以在通货膨胀时兑换成更多的货币。
最简单例子,就是房子嘛,前几年买了,现在就能兑换成更多的钱,也包括乱世中的黄金和盛世中的古董,还有优质公司的股权……
看到这里,不妨再深想一层,这些资产都是在谁的手里呢?
对,在富人的手里,所以,富人的钱和穷人的钱是不同的概念。
富人的钱,主要以资产为主,现金比例并不高的,就算有些奢侈消费品,和拥有的资产一比,那就是毛毛雨,而且他们的资产都可以兑换成货币。
但是,穷人们,大多是处在劳动换取报酬的阶段,到手里的只有现金,还要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吧,这么三下五除二,还能买得起资产吗?
你看,穷人们最大的症结就在于此,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现在大家长一直在调控房价,但是说句扎心的话,就算再调控,一二线城市的房子,很多人依然买不起,这可都是优质资产。
别说房子了,就连茅台股票很多人也买不起啊,100股就得一二十万,这在A股算是少有的资产类股票。
拥有资产的富人就很不一样,当通货膨胀来临时,货币变多了,资产价格肯定会上升,这样一来,富人们可以租借或者卖掉资产,来换取更多的现金。
当然,富人们更普遍的做法是抵押这些资产,获得低息贷款,然后买入更多的资产,就这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所以,在货币超发的时代,富人们确实通货膨胀了,但是他们乐意,因为受益了嘛,如果是通货紧缩,资产就会贬值,这是富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经济学家、主流媒体都说通货膨胀好过通货紧缩,你想想资产都在谁手里,谁是受益者,就能明白为啥这种说法会是主流。
因此,你要记住一点,一个看似复杂的事情,用动机去理解,就会清楚很多。
03
“整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
你还需要明白一句话,“整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
就像现在,无论哪个国家,都知道多印钱可以提高流动性,刺激经济,所以各个家长都是放开了水闸。
整个社会的钱确实多了,但是,当钱分配到具体的人群时,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你要知道,多印的钱一般是通过央行分发到各个商业银行的,那么谁能拿到这些钱呢?
如果你是一平头老百姓,啥也没有,到一家银行说我要贷款1个亿,人家会贷给你吗?肯定不会。
但如果你是一家上点规模的企业主,拿这个钱就会容易很多,甚至都不需要什么抵押物,这些人便能第一时间拿到新增的钱。
这就是经济会里说的“坎蒂隆效应”,意思是,新增的货币不是一下子撒给每个人的,而是像把蜂蜜倒在了金字塔上,塔尖和塔底拿到蜂蜜的时间是不同的。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时间差,塔尖的人,拿到新增的钱,可以用来生产、运营,当然更可以投资,这个时期,蜂蜜还没流到各个环节,很多资产的价格还没暴涨,这就是一种时间红利啊。
而对于塔底的人就有点悲催了,因为钱通过长长的管道流到他们手里,虽然比以前多了一丢丢,但是各个环节也开始通货膨胀了,生活成本提高了不少,所以要想保持住原来的生活水平,就只能少消费和不消费,学术的说法叫消费降级。
对于这些人,钱是变多了一点,但是很多商品价格也涨上去了,消费不起了,只能去买更便宜的东西,比如,一位读者给我讲,以前他在线下专卖店买衣服,一件要300多。
现在,都在淘宝上买“剪标”衣服,一件才30多,其实这就是一种通缩啊。
我看过一个纪录片,是说深圳一群大神居住的地方,那些大神消费水平很低。那一片有个面馆,一碗肉丝面才5块,老板坚持了6年都不敢涨价,但是现在原材料都涨了,再这么开下去就亏死了,所以最近才涨了1块钱。
对于这个面馆的小老板,生活成本、房租、原材料都在涨,但饭价却不能提,这也是一种通缩。
你以为这小老板不想让自己的面价通胀吗?他也没办法,因为附近的便宜饭店太多,你涨多了,大神们都不在你这里吃了。
大神们也不想这样,谁不想吃点好的呢,可是他们赚钱也越来越难,因为只能干点体力活,这谁都能干,劳务费就会被一压再压。
你看这个圈子中,大家其实是在集体通缩。
这是底层比较悲哀的地方,你开个小卖铺、小饭店,或者干个体力活,是可以赚钱,但是谁都可以干,你的劳动力也因此不值钱,你的东西也就要不上价,就很难通胀,只能通缩。
而底层干不了的事儿往往才会通胀,你干不了金融吧?好,通胀。你干不了地产吧,好,通胀……
讲到这里,你大概也能体会到大家长的不容易,想要发展经济,必须要有些货币刺激,但是这个过程中又会让一部分截流,这是件挺矛盾的事儿。
现在大家长的很多做法其实就是想解决这个矛盾,打击一些过分的富豪、提出共同富裕、对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扶持……政治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平衡,你体会一下。
04
结语
今天写这个话题,如果没看明白,就多看几遍,我也不是专业研究经济的,所以也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大理儿肯定不错。
最后这段再聊聊我们普通人在这个形势下要怎么做。
1)不要中了消费主义的毒
现在钱越来越难赚,花钱越来越容易,商家们都在绞尽脑汁想掏光你的口袋,可别傻。我看新闻说,一个男的省了一个月的伙食费,就为了打赏一个女主播。
恕我直言,这类人穷的天经地义。
我们消费时,一定要注重投入产出比,不要去花没有意义的钱,每次消费尽量衡量一下价格和收益。
有些东西是收益低价格高的,比如奢侈品,这些玩意还是留给富人们去装逼吧,普通老百姓买这些玩意就是在交智商税。
有的东西是价格低收益高的,比如一本好书,我比较了一下,中国的书籍价格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低的,不知道为啥会这样,但是我觉得这个消费很值,几十块钱就能提高你的认知水平,多划算啊。
当然,还有一些性价比更高的,比如一些优良公众号的文章,一分钱都不用你出,对吧。
总之,消费这事儿要聪明一点,要会算帐,别主动把自己的财富给稀释了。
2)力所能及的兑换资产
我有些朋友喜欢买黄金,这玩意也许在特殊的时期确实管用吧,但现在还看不出来。
我还有一个朋友会买一些过世名人的亲笔信,单笔投资不大,而且那个小圈子里,竟然也有人愿意出高价回购,不过这种资产也许不适合所有人吧。
总之,我的意思是,对资产的理解每个人是不同的,但是你一定要有这个概念,去结合自身的条件,想办法让自己拥有一些资产。
当年我写公众号,就是想明白了,其实大众的“注意力”也是一种资产,虽然这是一种虚拟的资产,但是本质差不多。
在中国,大家公认的资产并不多,房地产算是一个,因此,如果你是自己住,只要有能力,该买还是要买,别期望房价能降到白菜价,这个概率真不大。
这是普通人拥有资产并不多的方式之一,而且,一定要尽量贷款买,贷款年限越长越好。
前面说了,新增货币先到的是商业银行,如果你能贷款买房,无形当中就是和塔尖的人一样,拿到了能兑换资产的低息贷款。
这种好事儿真心不多。
3)别想着投资理财可以改变贫穷
我和一位专门教别人理财的网红聊过,她告诉我一个真相:学员多是没啥钱的人。
这挺颠覆我以前的认知,我问为啥会这样?
她说:“大概是因为这些人太想改变贫穷的现状了吧……”
说句真心话,投资理财这事儿,只能锦上添花,如果你收入挺高,闲钱很多,最好去系统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这可以让你免于通货膨胀的侵蚀。
但如果你一年到头都留不下几个钱,还是好好琢磨如何把主业做好,这才是你致富最简单的办法。
这么做你有90%的可能性赚到钱,而投资,风险很大,能白手起家的凤毛麟角,成功概率不足1%,你为啥要放弃一个大概率的事件,而追求一个小概率事件呢?
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讲,他们所谓的投资,其实是在消费,就说中国股市,你投了点钱,每个工作日随着K线图跌宕起伏,过了一阵子,一算帐,我去,咋还亏了20%?
你这不就是消费嘛?和花钱充会员看美女直播一样一样的,反正都能让你不停的分泌多巴胺。
4)相信周期,潜心准备
经济学上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康波周期”。
大概意思是,每60年就是一个繁荣、衰退、萧条、回升的经济周期,中国经济学家周金涛对“康波周期”挺有研究,还套用到中国的经济环境里。
2015年12月他做过一个演讲,说:在中国,每隔20年就会出现一个波动的转折点,因此人的一生有三次重大机会,抓住一次就行。
按照周金涛的推算,下一个转折点大概是在2025年,不管这个时间点准不准,周期论已经是经济治理中的常识。
我们普通人也要有这个概念,也许现在难一点,但一定要坚持住,做好手上这摊子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周期来了,你才能接的住。
生死有命,恭候多时,无论是生老病死,还是经济周期,都是一种自然规律,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也总会去,头顶希望,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状态。
作者:良大大。投资人,商业顾问。公众号【良大】(ID:liang_da_shi)创始人。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在500强总部做过高管,现在是企业咨询公司创始人。
THE END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
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在看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