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麦当劳整了个新活,直接把我干沉默了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前几天,麦当劳又给大伙整了个新活,他们出了一本书,名叫《来吧,新番茄!》
那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
“什么是新番茄呢?”
所谓的新番茄,是麦当劳对新入职员工的称呼。
在麦当劳的眼里,新员工都长这个样子:
emm…
如果新员工叫新番茄的话,那老员工岂不是叫老番茄呢?
总之呢,麦当劳就给新人出了这么一本书,书里写满了对新人的建议,算是一本“新手指南”吧。
书的设计比较精巧,一般是以“插画+文字”的形式来呈现:
而书中对新人的建议,据麦当劳的介绍,都是老员工自己写的。
你能在文字的底下,找到这条建议的作者信息: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想是:
《麦当劳新手指南》X
《麦当劳全新广告》√
营销味太重了!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看。
第一个部分,是正儿八经的「新手建议」。
比如麦乐送的饮料盖在送出前,要再次检查是否盖紧:
打圆筒冰淇淋时,记得最后往上提一下:
第二部分,是假借“老番茄”的建议,实际上宣传了一波企业文化。
比如和孩子互动时,要蹲下平视:
第三部分,则是非常直球的宣传推广了。
比如鼓励顾客购买OH麦卡:。
潜台词:你看到这一页的话还不赶紧开卡?
来麦当劳,记得吃巨无霸。
仿佛不是对新人说的,而是对顾客说的233:
最后一个部分,则是与建议毫不相关的,仅仅是麦当劳员工自己的感想:
这里我就不细嗦了:
除了出书,麦当劳还出了一个配套视频。
内容跟书的内容大差不差,都是麦当劳过来人对新人的建议:
聪明的小伙伴应该已经留意到了:
表面上,这是麦当劳的《新手指南》,但其实还是麦当劳的一种营销手段。
通过重拾已经衰落的纸媒,再配以活泼的配色、趣味的插图以及简洁的版式,来让消费者阅读、感受甚至收藏。
在阅读的这个过程中,麦当劳宣传的作用就达到了。
实际上,这几年出书的品牌,可不止金拱门一家。
比如美团外卖,就曾联合搜狗输入法推出了一本《干饭之书》。
在面对世界难题“午饭吃什么”的时候,可以查阅一下。
书籍外包装则采用外卖纸袋的新颖形式,贴合美团外卖的主题。
这本书还收录了不少经典的、针对知名餐饮品牌的“吃货语录”。
比如“自从吃了老乡鸡,在路上是老司机,在职场是老撕鸡,平时是老思鸡”:
又比如钟薛高在去年,就出了一本书,名叫《夏天的答案书》。
过去2年那个《答案之书》不是很火嘛,然后钟薛高也跟着整了一个。
使用方法和其他的答案书一样,先心里面想要问的问题,再翻开书本。
以小白人物和拟人化的雪糕形象为主角,并选择渐变色作为背景。小清新的画风,也比较符合品牌形象。
但大伙知道这些书的存在吗?
恐怕没有吧。
这是不是侧面印证了:用出书的手法打广告,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呢?
我能理解品牌方出书的想法。
一方面,现在广告圈也卷到不得了,各种高质量的广告以视频、海报的形式不断涌现。
选择书本这个载体,能在一条新的赛道中和其他品牌进行竞争。
另一方面,比起视频的短时间刺激,让用户去看书,起到的宣传效果无疑更好、更持久。
别人都在短视频中博取流量,而有人在用书的厚度来传递自己的品牌价值观。
这样的差异化,也可以给品牌带来很多潜移默化的认可和好感。
但现实很骨感,拿书籍打广告,我觉得效果真的不怎么好。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普遍比较浮躁,而且大伙都爱玩手机,如何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让他们能静下心来看你的书呢?
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
另一方面,品牌方用书来打广告的前提,是用户需要掏钱买回来才能阅读。
那么问题来了:真的会有很多人会专门花钱买书回来看吗?
除非真的是神作,否则我看大家的兴趣都不会很大吧。
因此我觉得品牌如果用书打广告的话,就一定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下足功夫。
不然随随便便出一本书却没人买,反而自己还亏钱,那就杯具了。
这样看来,麦当劳的营销思路和肯德基相比,差的真的不是一点两点。
看看人家搞的疯狂星期四,每一周我都能看到新的段子出炉,真的是要多离谱有多离谱:
肯德基六一儿童节推出的可达鸭玩具,又凭借着“够沙雕”冲上了热搜:
现在麦当劳每条视频,每条动态下面,都有一堆人在狂刷肯德基的梗:
麦当劳你还不警惕吗?
诚然,麦当劳这本书诚意十足,还挺好看的。
但我觉得还不够,还不足以让年轻人喜欢上。
希望他们能长点心,在营销这块支棱起来吧!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