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建走偏锋(ID:jzpf0118)
本文已获得授权
三十而立,你期望过自己三十岁,甚至四十岁后的人生吗。褪去学生身份的印记后,我们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何权衡,如何选择,是每一位初入社会学子的迷茫。
听一听这些30岁+的前辈们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暂时放下焦虑,对前方的道路有更清晰的认知。
嘉宾寄语:总图没有指北针,指北针在自己手里
夏至
#BG
2000年前:某建筑老八校 - 建筑本科
#工作
前10+年:某一线城市的设计院乙方
后10年:某一线城市的地产甲方设计管理,集团层级中层
2022-至今:全职写小说
20年前的建筑毕业生
高一期末考结束分科时,我选的是文科。在那个暑假班主任给家里写了封信,建议我改理科。虽然我父母都是搞理工科的,但我却非常喜欢文科,语文英语一直不错。
虽然万般不愿意,毕竟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学生,还是改选了理科。我高一暑假极其郁闷,根本没有信心读好理科,数学和物理令我头大,那个年代也没有辅导班一说,能读书就读,不能读书就靠边,这就是当年的游戏规则。没办法,死马当活马医,我从高二上学期开始玩命读书,终于在高考中逆袭取得好成绩,考上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建筑学。
那是90年代前半段,建筑学专业在社会上是极受尊重的专业。我也乐观地认为自己N年后必定会是个著名建筑师,我们班级同学们必然成为行业栋梁,技术精英。本科五年光阴匆匆而过,到了毕业那年才发现,当时根本没有足够的单位需求来接收建筑学毕业生,我们这些读了5年出来的毛头小青年是没人要的货色。没想到吧?内卷在90年代就已经存在。
图 / 读书时代我系足球大神,颇有几个成建筑大咖者。
这匆匆20年
毕业20多年,同学们在各种行业(没错,就是各种行业,即使是我们这一代人,也有很多人转行了)、各种公司修炼人生。有的出了国改了行;有的出国又回来了,没有改行;有的改行创业做老板;有的在设计院多年媳妇熬成婆;有的走仕途发展良好;有的在世界500强或默默无闻的地产做高管;有的因身体抱恙早已离开工作岗位;有的财富自由早早享受人生;当然还有人闲云野鹤。
虽然我不了解每个同学的20年故事,但我想说,即使我们,有幸经历了中国城市建设高峰期20年,正是吃尽了红利的一代人,仍有大量同学无法凭设计专业走完职业生涯。他们要尝试很多曲折苦难,尤其是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新一线,或二线城市谋生的同学。
图 / 深夜加班的归途,时值春节刚过,路上还挂着节日彩灯。一切如辛弃疾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但相信我,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痛苦和机遇,敢于扩大视野尝试新事物,不是坏事。比如我自己,做了许多年建筑设计,拿了一注和高工。由于感到做乙方越来越失去话语权,对设计权已经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后,我进地产行业工作了10年,大开眼界。对一个城市的开发建设的认识,对世间万物人情冷暖的理解,比起在设计院有了质的飞跃。但也相当辛苦,尤其是作为一名女性,兼顾事业与家庭孩子等多种压力,个人体力和精神消耗非常大,需要强大的内心不断提供内生动力来支撑。
图 / 亲手带大的孩子,现在都成了区级CBD了
为什么要等50岁才做喜欢的事
如今地产行业夕阳西下,整个地产市场行情不好,大量的区域合并,总部人员精简或者要求中高层下基层成为必然。地产危机不是仅针对某个层级的影响,而是整个集团方方面面受影响:运营、营销设计等。现在的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了存量博弈的时代,大家为那残留的一点点蛋糕争得你死我活。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局面:疯狂内卷、降薪裁员、整个部门整个区域被取消、应届的管培生被辞退等。
2018年时就有这样的说法:“这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当你在一个环境里长期过得压抑而不开心时,就会开始思考自己余下的职业生涯是否要继续消耗在陷阱里,对其他可能性的向往是否会战胜对离开“舒适圈”的恐惧。在地产公司疯狂996的时候,我就给自己画过大饼,要在50岁以后改行,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如今发现,是不是非要等到50岁呢,可能也不一定吧?
我觉得是时候放手了,回归自己最初的梦想,做个文科生。写作对我来说,是个遥远但从未放弃的梦,同时,市面上从来没有一本关于建筑师的靠谱的行业小说,普罗大众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着不切实际的错觉或幻觉,而我有这20多年在建筑业的经历,我可以做那个真诚的记录者,把大家的心声写出来。我想写一本关于设计院、关于建筑师的小说,把建筑人的奋斗、心声、困惑都写出来。
我于去年9,10月开始构思,在今年春节前正式从地产离职。刚动笔时完全没有想好故事大纲,更多的只是初步的想法。等到真正辞职时,给自己足够的空白时间,且想写小说的意愿还是很强,我便下定决心开始动笔。
做事需要天赋,更需要努力。我在早年读书时培养了较好的共情能力,对人的情感和心理会用心琢磨。毕业后在繁忙工作中也依然保持着阅读小说的习惯,保持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另一方面,辞职后我开始自学写作技巧,如何设定人物,布局故事大纲,安排情节和节奏等。在地产行业的高压强度下工作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帮助了我,每天设定一定字数的考核目标“说到就要做到”,坚持下来,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小说的整体面貌、故事性、真实性都获得了读者的认可。
图 / 写稿工作
我的小说《总图没有指北针》,是以设计院现状和建筑师情感为主题,现在已经写了8万字。在豆瓣阅读上连载中,在精品榜和新人榜上均获得前五排名。读者以建筑设计从业者为主,反响相当不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从这本书里,你能看到70,80,90后不同年龄的建筑师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却都纠结而奋斗的人生。70后在行业向上的阶段经历了一个比较好的职业发展,但在职业生涯后期遇到困境;80后遇到高房价且已背负了养家糊口的压力;90后手握更多选择,可能会直接选择了逃离。不同的人们面临同样的环境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我在小说里安排了相应的人物和命运。这是一本现实主义的小说,而不是逆袭爽文。但也无需把小说情节和我的个人经历挂钩,它完全是一部虚构作品。
多年来,我都保持一个比较“文艺”的人设。小说写了部分后,我拿给设计行业内的朋友看,他们给的反馈都是“真实”。这样的反馈给了我很多鼓励,因为目前市场上没有这样的建筑师小说,更多的是披着建筑师的外皮的言情小说。外行人没有像我在建筑业内沉浮二十年,写不出建筑师的心声。
图 / 读者的好评
没有如果,随时可以
写小说可能不会马上带来收入,但这是一件对的事情,我就会坚持做下去。我希望小说被更多业内人士看见,读者们在小说里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或相似的困惑,给予他们一点前进的动力。
至于收入受影响,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肯定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哪怕爱玩手游也需要花钱买皮肤和装备啊,对不对?既然地产行业要出清过剩产能,我为何不可转换另一条道路?给自己一个适当的时间段来做思考和尝试,期间降低生活开支,这是合理可控风险,不应该过分恐惧。
当初我从设计院转地产时也是降薪做起,从低做起。且在转入地产的前三年都低于原先在设计院。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转行穷三年”。但这就是转行要付出的代价,该忍受的就是得忍受。看到别人过的潇洒时自己有落差感,也要咬牙撑过去。摒弃一些不必要的消费习惯,日子并没有那么难过。我们真的有必要给孩子每月花七八千报四个兴趣班吗?真的非要请住家保姆每月五六千吗?真的需要整天买包包,一个一两万吗?想转行却又不想降低生活水准,世上少有这种两头好的事。
图 / 工作之余,别忘了陪伴家人
我相信建筑学不仅为我们带来专业知识技能,还带来敢于尝试的勇气、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我们最珍贵的谋生能力,不要仅仅被设计院或地产公司束缚住我们的可能性。很多建筑师都有一些文艺的特长,唱歌、玩乐器、写诗、各种意想不到的技能树,或许有一天,它们也都能开花结果。
公众号的绝大多数粉丝都比我年轻,你们都还有那么多机会可以去尝试,要永不停歇地热爱生活。即使当下有困难,也不要太快忘怀年少时想要达成的使命,或许有一天,你还会重拾初心。
“如果人生重来,你会怎么做?”
“没有如果,随时可以。”
本小说已在豆瓣阅读中连载,请看官点击以下链接获取。http://read.douban.com/column/60859777/?dcs=original-featured&dcm=weekly-selection
- END -
撰稿:夏至,小樱
编辑/校对:小樱
“本文转载自建走偏锋:一个讲述建筑学子提桶跑路转行的公众号”
- End -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加微信:chenran58,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