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情绪的产生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相似性。
被嫉妒者跟自己越相似,人们体验到的嫉妒感越强烈。
这个相似,可以是关系(圈子)距离,比如亲朋好友、同学室友和陌生人;也可以是专业、职业领域的距离,比如医生与程序员;还可以是社会地位、阶级层级、权利高低的距离等等。
比如我们大抵是不会去嫉妒马化腾比自己更有钱,或者嫉妒迪丽热巴比自己更漂亮的。反而,曾经的老同学忽然一飞升天、功成名就,同寝的室友某天浓妆艳抹、闪亮登场……则更容易让我们心里闪过一丝「不爽」之心。
2.自我相关 (self-relevance)
人们一般只会在自己看重的领域,或者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才会产生嫉妒。
有研究表明,那些与个体相关程度较低的,虽有相似性,但也只能引起与嫉妒相反的情感———羡慕或为他人自豪。
比如你并不看重绘画这项技能,你的同事忽然在众人面前露了一手自己高超的素描功底,你可能更多的会流露出羡慕和赞许。但如果你觉得绘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并且自己从小潜心学画,那么此时就更有可能产生嫉妒情绪。
3.低控制感(perceived control)
你越觉得自己没办法像对方那么「好」,就会有越低的控制感,也更容易出现嫉妒。
研究表明人们在嫉妒时通常伴有低控制感 。在嫉妒发生的过程中,社会比较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向往的东西被他人得到,自己却暂时无法得到的事实。人们就会产生以下疑问:如果我们是相似的,那么我为什么得不到?
因此,当我们面临,如老板凭个人的喜恶对员工进行提拔,或是在抽签或博彩等,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境中「吃亏」时,会更容易发生嫉妒。反之,如果是凭自身努力可以改变的,比如考试成绩等,我们则更多地会产生「振奋精神」、「提升自我」的正面情绪。
4.不公平性
嫉妒中常包含“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凭什么比我们好”的判断,因此嫉妒与主观的不公平判断有关。
当嫉妒者认为他人的优势来源不公平时,他可能会产生「对方享受到的那些好处原本可能是属于我」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嫉妒者会对被嫉妒者产生强烈的气愤和怨恨,并且很快地转变为仇恨。
比如,发现同桌是靠作弊考取了高分,同事是靠「关系」获得了提拔,很可能会让我们仇视对方甚至采取行动攻击对方。
我们在嫉妒时,其实是在「自我防御」
从前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嫉妒情绪的产生大多来源于嫉妒者本身的主观感受。事实上,被嫉妒者通常是无辜的,嫉妒者也不会从嫉妒中获得任何好处。
既然嫉妒是一件如此损人损己,且常常被世人所诟病的情绪,为何还会频频发生呢?嫉妒的存在对我们来说就毫无积极意义吗?
其实不然。
嫉妒的积极意义
举个例子,如果你今天输了一场球赛,你可能会沮丧、难过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如果你此时对获胜队伍产生了嫉妒,恰恰说明在潜意识里,你并不认为自己很差。
嫉妒情绪中的个体之所以处于「矛盾状态」,是因为“失败的社会比较结果(自己比别人差)”与「个体本身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之间发生了认知冲突。为了解决这个冲突,嫉妒便成为了一种心理策略,用以平衡自我认知的矛盾。
具体来讲,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灵与身体一样,都存在着「免疫系统」,以抵抗「外部细菌」的侵入。一旦感知到心灵存在或即将发生威胁时,个体的「心理免疫系统」就会启动并保护其不受这些威胁的影响。
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并失败,便是一种威胁。
它威胁了我们对自我的积极评价。试想想,当一个人不再认可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时,他的心理状态还会健康吗?
维持积极自我评价的根本需要
心理学家 Tesser 指出,「人具有维持积极自我评价的根本需要」,也就是说,每个人生来就有认可自己、积极看待自己的倾向。一旦外部事件诱发个体对自我产生怀疑,自我会想方设法进行自我整合,使个体始终保持积极的自我意象(self-image)。
而以上这个过程,通常是自动化的,也即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会在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自发地与外部消极事件展开搏斗。比如你会发现自己在嫉妒他人时,常常不自觉冒出的念头有:
①在其他方面拔高自己。如「虽然他在学习上赢过了我,但我在打篮球上比他好呀!」
②将失败归因为除自身能力以外的其他原因。如「他不就是运气好吗?我要是有他一半的运气早就超过他了!」
③从他人处获取社会支持。如故意对其他人展示自己的友好或主动帮助他人,希望从他人口中获取夸赞。
④努力提升自我并企图达到和对方一样的水平或超过对方。「我绝对不比他差,我一定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下次赢过他!」
⑤贬损或攻击嫉妒对象。包括破坏对方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名声等间接攻击,以及辱骂、找茬、讽刺和针锋相对等直接攻击。
可见,嫉妒是一种复杂且多面的情绪。嫉妒时的心理防御要么是通过抬高自己,不断洗脑让自己觉得「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差」;要么则是通过贬低他人,找别人的毛病,来补偿和防御自己的不足和自卑。
正视自己的情绪
似乎于己于人,嫉妒都算得上是一种令人讨厌的情绪。
嫉妒他人使我们陷入自我挣扎,甚至变得面目可憎;而被他人嫉妒也常常让我们遭受无妄之灾,受尽委屈。甚至当嫉妒他人时,我们也会试图不断地弱化、抑制、掩饰、甚至否认它的存在。
即便它是如此的不招人待见,我们也应当庆幸:当我们还会嫉妒时,至少证明我们还在与那个「消极的自我」作斗争,我们还在努力地维护自尊,还在相信着自己有更好的可能性。
弗兰西斯曾说:「嫉妒是一种软弱的傲慢,应当受到鄙视」。
但其实,值得被鄙视的并不是情绪本身,而是不愿意正视情绪的我们。
我相信,当人人都能坦然相待这位嫉妒君之时,嫉妒将并不丢脸,被嫉妒也并不可怕。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