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人脑子怎么动,往哪里动,人与事的关系就三种情况:
1、制造问题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制造问题俗称搞事情,也就是人与人的交互活动,两性情感,混职场,创业,混圈子等等。
创业想获得利益,首先是制造问题,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想要获得什么利益之间得有个东西隔着,这就是制造问题。
制造完问题,给方案或产品就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成本就是利润的来源。
最后是让别人相信,取信别人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引导,人性的角度来理解是人的趋利,二是畏惧,人性来看是避害。
老板的作用是制造问题,要给什么群体制造什么样的问题?这就是企业或产品定位。
高级打工人(管理)作用是分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低级打工人(执行)作用是负责方案的某个环节,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要一层一层,解决问题要一块一块的,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企业生存法则不盈利就死亡,老板创业的目的是盈利,要想解决盈利问题,先要分析市场、产品、客户、组织、模式等问题,分析问题的维度决定了管理者的价值。
越立体分析问题的人价值越高(总经理),能分析某个面的价值相对低(部门经理),只能解决某个部门某单点问题的可随时被替代,也就是螺丝钉。
解决不了问题的,在管理者眼里的作用就是杀鸡给猴看,发挥最后的剩余价值。
人分析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经验,另一种是基于其本身的结构。90%的人分析问题靠经验,极少部分人解决问题靠结构。
在职场找工作对经验的要求是常见的,你有没有相关方面的经验?包含行业和职业两种经验。
市场所接触到的培训,也属于经验范畴,怎么理解呢?当你要解决某个问题,必须提前学过这个结构,不然问题和脑子里的结构对不上号,解决问题就会很懵逼。
在职场靠经验混,会越混越差。经验有以下三点弊端:
1、经验主义是舍本求末,在某个职位里打转,这个职位逻辑拆解得再透彻,当将其拿到部门或者企业来看,只是一个对整体毫无影响的三点。
2、经验主义会失去灵活变通而遭受必然的失败,这也是由人的本性所致,人习惯用熟悉的事物来理解外在的万事万物,而市场、客户、产品、企业等一直在变,纯粹靠经验竞争会越来越弱。
事实情况是:
99的岗位只是被人为打造出来的一模一样的机器(经验),从小的教育与家庭成长环境决定,大部分人都会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人。
这些人的特性是什么:不会提出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也就是不会分析问题。背后是认知的极度混乱,也就是没有结构。
比如一部机器运转出现问题,提出的问题是:
这机器冒烟了,我该怎么办?
问问题的反向说明了,你对这部机器毫无结构性认知。
正确地提出问题:这部机器冒烟可能会是哪几个机器结构出现问题?再进一步确定是某个结构出现了问题?
当然,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还是属于经验主义,不过有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如何再进一步呢?
这部机器运转在时间维度上会有什么问题?空间上其内部构造又是如何运作的?
这就超越了经验主义,是通过结构性的认知去判定。
3、生活中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经验主义都很难解决,如果可以解决,那就不是问题。
简单理解,如果你能解决,别人也可以解决,这些经验从价值与产出来看,是最不值钱的。
如果想让思维变得值钱,一定要去解决面和体的问题,这就超出了经验主义,需要拥有结构观。
学习学什么?
同样如何学习也是一个问题,有的人靠经验,有的人有自己的结构。
用经验学习的人都喜欢死记硬背,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教育,决定了我们经验优先是记忆。
有自己结构的人是怎么学的?
垂贤观点:学习方法比学什么知识更重要!
这就好比大家学营销,如果在学各种营销理论之前,先有一门课叫“如何学习营销”。这样的课才是最关键的,但相比没有哪个培训大师能教给你。
营销只是个例子,学习方法之所以会存在,本质都是“如何学习”,也就是如何看世界的方法,或者叫认知。我们学习是拿去用的,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神州的教育:为了学而学。
拿营销去看股票,拿营销看为人处世,拿营销处理两性情感,甚至是万事万物,也都是可以的,虽然营销在某些领域会有局限性,但逻辑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脑子里装的结构不同,所看到的高度不一样,这决定了你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你的思考力和实践力。
东西方分析问题的区别
东方思维是一层一层的;西方思维是一块一块的。
怎么理解呢?
一层一层是不断向上思考,也就是不断升维度,越往上维度越虚,而易学的维度是人所思考的最高抽象维度。
一块一块的是不断构建逻辑,把问题不断分类,不断具象化,实际操作性非常强。
这两种方式没有好坏,而是需要结合,一种是分析问题,另一种是解决问题。
比如垂贤的识人术,观人就是先看他的“抽象形态”,人的言行都只是人伪装的结果,伪装背后有无数个抽象的再推动,可以叫它意识、精神、心理、三观、信念等等词汇,现代社会东西方融合搞出很多词汇,但意思都差不多。
这些背后推动着人的行为,行为多了会引起面相的变化,那个抽象形态才是人的本真!
而念头、意识、心理等,都是概念,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哪里有什么三观,都是他本能的抽象形态在引导,父母、学校、社会装进去什么就是什么。
随着时间的成长,脑袋装进去的规则与天性不符,有的孩子天性适合做运动健将,父母却要他弹钢琴,就会出现叛逆期。
对于刚出生的孩子,世界是没有好坏,对错,善恶的。父母、学校、社会给他装进去的规则、观念、道德,会让他对是非、善恶进行组合。组合成人生理想、做人方法、兴趣爱好,这决定了人一生的轨迹。
要观察一个人“往哪走”,就要知道他“从哪来”,这才是观人术的重点,也是东方分层思维的核心。
西方思维如何观人呢?比如把性格分类成内向,外向,感性,理性,分裂,妄想,自恋,友好等等。
看着这些被分类后的词汇,是不是感觉都是经验主义?这些都是各种结果的表现,非要弄成一块块的,只要人类发明的词汇越来越多,切块也会越来越细。
切块思维观察一个人,很容易延伸出一个问题,比如即是内向,又是分裂又强迫又边缘占了好多个。这怎么办?
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把这个类别单独拿出来,进行个例研究。
东方思维的核心是易学思维。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事万物都有个内核(1),所有的(1)多是从(0)开始的,有生于无。只要找到那个“1”,即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事万物的轨迹是一模一样的。
比如人们找到了做营销的“1”,即可在跟营销相关的领域,都可以应用起来。
观人就是要找到人心的“1”
找到人心的(1),即可在根子上看清楚一个人的性格,只要人心一动,就能知道它要怎么动,都有些什么轨迹!
人心一动就是要选择,有了选择就有了“是非”,也就是对错。这人天生就喜欢分对错,分对错是通过外界找到自我的存在感。
古人说三岁看老是有逻辑的,儒家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也是有依据的。
鬼谷子是观人心的鼻祖:圣人之在天地间,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名物;
白话文,万事万物(主要讲人心)都有个开关,本源就像门一样,一开一关不停地运转,找到了这个运转就能找到人心(几点)的轨迹。
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找到人心这个逻辑,就能抓取到人的变化了。
分层思维最后是为了抠根,万事万物都有根,人的根就是人心,解了人心再去看人的行为就能灵活自如了。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