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从小就酷爱语文,长大后从事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从传统名校到国际学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虽然各种荣誉抱了一堆,不过,最令我开心的,是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写东西的时刻……我曾对孩子们说过,我最大的幸福,不是听说你们考进北大清华复旦,而是听说你们和我一样迷恋着读书、练字与写作。
真没想到,因缘际会,这辈子有机会踏上新西兰的土地,在这片世外桃源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来了之后发现,这里有太多的华人,很多华人朋友也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更科学有效的中文教育。除了各家出色的中文学校之外,我在思考:还有没有其它适合新西兰华人孩子们课余学习中文的方式呢?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真心希望结识更多和我一样的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兴趣人士也好,无论你的年龄大小,无论你的学历职称,只要有着一颗爱中文的心,有着一颗爱孩子的心,相信我们就可以成为朋友,共同探讨这个感兴趣的话题。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igobaba2015,请备注:我爱中文
评论
【转: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汉字】
在早教期间,父母在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词乃至整句话,有些人指出,是否应该先教拼音,再教拼写,最后教字呢?其实四岁以前的孩子抽象思维还未形成,还不能理解将字母拼起来这个过程。那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呢?
世界上不会有这样“聪明”的母亲,先教孩子一个一个的音素,学会说一个一个声母、韵母的发音,然后教他如何拼。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母亲,总是一个词乃至整句话,让她的孩子反复地模仿着“牙牙学语”的。
学前儿童只能去认识拼音字母,而达不到拼的能力,因为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抽象思维,4岁左右孩子才能从表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所以不要求之过急。单独去认识拼音字母,是和认识汉字一个道理,但是去把声母和韵母拼起来,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做不到,即使有的孩子可能做到了,也是背诵下来的。所以不要求之过急,弄不好孩子还会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
方块汉字,远比无意义的、相似处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认和识记。直接教学汉字的优势,还因为单个的汉字可编成为朗朗上口、又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和强记死背那些本身并无意义、相互间全无内在联系的拉丁符号,完全是两种情趣、两种氛围,自然也就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不仅是学习的效率不同,而且在儿童情趣培育上也不一样。
有些家长担心,认字的同时不教拼音,孩子的普通话会说不好。其实,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听着录音带上朗朗上口的韵文,边听边说,边玩边学,在游戏中识字,在游戏中学说普通话,一天20分钟,20天左右,就是南方方言区的孩子,其普通话也可取得相当成绩。
实践表明,不先学汉语拼音,并不妨碍儿童学说普通话,这不是他们学习普通话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是在初步学了普通话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再学习汉语拼音,有利于正音和继续提高,而且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可大为节省。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的教就是学生识字的“拐棍”。现在绕上一个大弯:先教拼音,让拼音字母成为“拐棍”,以此为“中介”帮儿童识字。对儿童识字来说,这个弯绕得值吗?近二十年来,多个直接教儿童识字的实验都表明,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没有像教学拉丁化的拼音字母那么吃力,而且识字速度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仅仅把教学汉语拼音方案推迟一两年,把直接教汉字提前,就会起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习拼音,最终的目的还是学好汉字。不同的只是如何运用这根“拐棍”而已。在了解了宝宝的思维发育之后,相信每一父母对如何科学教孩子认字和学拼音已经有了自己的定论。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多花心思,也许有点绕路。但是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转自《扬子晚报》】
评论
【转:借助“部首”帮学生巧识汉字】
学生对汉字识记困难,特别是外国学生,觉得很多汉字都长得很像,容易记错记混,部首记忆法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解决识字课堂上的一大难题。
一、画图示意法
学生写字常常“缺胳膊少大腿”或“添枝加叶”,这次考试又有学生把“日”字旁写成了“目”字旁,我就在他的试卷上画了一只眼,箭头儿示意转化成了汉字的目字旁,下面又画了一个太阳,箭头儿示意转化成了日字旁,而“暖”字的表意明显是有了太阳更温暖。发了试卷,还没等我给他讲解,那个学生就跟我说:“老师,你画得真像,这个方法太好了,我现在全懂了!这个字再也不会错了。”
比较常用的“三点水”“四点底”“提手旁”等,我先用简笔画画出实物接着用箭头示意实物“水”演变成了汉字“水”,接着,又变成了“三点水”这个部首,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这些部首的意义。然后,我问学生“四点底”是怎么来的?“提手旁”是怎么变的?你可以再写出几个带有这样部首的字吗等一些问题,学生答出来十分自豪,答不出来的也在思考,待我说明后,恍然大悟的表情让人颇感欣慰!
二、难字剖析法
每节华语识字课,我都会问学生一个相同的问题:“你觉得哪一个字最难记忆?”待学生说出某个汉字比较难时,我们便一起剖析这个字的偏旁部首及合成方式,这样,由难到易,学生豁然开朗,记忆这些汉字事半功倍。
比如:“愚蠢”这个词,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分析一下也不难,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形声字,“愚”是心里不开窍,带“心字底”,上面部分表音,下面表意;“蠢”也是一样,可以更形像地让学生用“像虫子一样蠢”来记,这样来记就容易多了!
三、追根求源法
由于历史的变迁,汉字发生了很大变化,部首也随之革新,简化之后的汉字笔画数少了,写起来方便了,可是表意方面却有一些困难,于是,介绍一些部首的历史渊源显然有利于学生了解这些部首的来历及表意,让部首跟着故事一起走进学生的脑海中吧!
1.相同部首表意不同
比如:同样是“月字旁”就有表示“身体”、“肉”或者是“月亮”的意思。左侧的或者下面的“月字旁”的意思一般都和身体有关系,如“肥”“胳”“背”等,这时“月字旁”又可以读作“月肉旁”;而在右边的“月字旁”一般还是“月亮”的意思,如“明”、“朗”“朝”等,明白了这些不同的表意,学生识字带有“月字旁”的字容易多了。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双耳旁”,因为它在字的左边和右边表达的意思截然不同。左双耳旁,比如陆、险、陇等字。它其实是“阜”字旁,指的是地面,或者山包;右双耳旁,比如郭、邓、邦,其实是“邑”字旁,指的是某个地方,封邑,所以右耳旁的字最初一般都是地名,后来许多人以地名为姓,也就变成了姓氏。学生听了这些,恍然大悟,特别是姓“郭”的同学,深深地为祖先感到自豪,看着他们喜悦的表情,感觉这些故事已打动了他(她)的心,带着这些部首走进脑海,是不是睡前也会回味一番呢?
2.部首相似容易记(写)错
或许汉字难就难在有的汉字特别是偏旁长得太像的缘故,与“双耳旁”相似的是“单耳旁”,虽然它们长得像表亲,其实表意也是很不一样的。“单耳旁”是“节”字旁,带这个偏旁的字,有的和“信用”有关。比如“印”,有的只是采用“节”的声符,比如“即”。让他们再写出几个带有这一部首的汉字看看是不是跟“信用”有关,看看他们写出来后的得意劲儿,这会儿课堂气氛可活跃了!
比如“衣字旁”和“示字旁”,“幺字旁”和“绞丝旁”,“走之旁”和“建字底”等常常考验学生的观察力,出错率很高。为此,我就会给他们讲解这些偏旁的来历,“衣字旁”是“衣”字演变的,带“衣字旁”的字一般跟“衣服”有关;“示字旁”其义多与祭祀、礼仪、祝福有关……学生对这些部首的来历有所了解之后,再识字和书写汉字时就不容易出错了。
总之,“部首”作为汉字的主要合成部件,了解它可以更好地识记汉字、书写汉字,更好地和汉字交朋友,让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汉字,更快地提高华语水平。
(河南外派教师 王良霞)
【转自华文教育网】
评论
【摘:巧识汉字的几种方法】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最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幻灯、录象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入情入境,原本死板的汉字会在生动的情景的衬托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看实物、图画导入。例如:我在教“蛋”字时,我先出示鸡蛋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在教学“水”时,则可以出示繁体“水”字,让学生感受到水的繁写就是由实物演变而来,从而记住水的笔划。
2、听音导入。在教学“呱、哇、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进而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叫声,然后才学习生字。
这样,通过看图、听音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词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激发无意注意,轻松识字。
兴趣是学习之师。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和做事没耐性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应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
1、借助色彩。课堂上我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汉字“眨、跳”时,将两个字的偏旁“目、足”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便强化学生对汉字“眨、跳”的记忆。
3、借助顺口溜。如“方”:“一点一横一撇长,横折钩儿在撇旁。”“头”:“一点又一点,一横在下边,一撇穿心过,右下有一点。”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碧”字: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牵”字:大字头 秃宝盖 下边一头大老牛。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4、借助动作演示。如识记“蹲、跑、跳”字时,先和学生一起做相应的动作,再出示生字卡片。这样通过动作演示,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其义。
三、游戏互动,复习巩固。
游戏对儿童来说是最感兴趣的。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旺盛的精力得到渲泄。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知识是无意的、没有负担的、轻松而又愉快的,但却又是感受深刻的。把游戏引进课堂,让游戏和识字结合起来,这就是教育家所提倡的“寓教于乐”。因此,在复习巩固生字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猜字谜。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火来攻”。再如“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目”字;“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雨”字;“一口吃掉牛尾巴”——“告”字;“手在眼睛上”——“看”字等。
2、做游戏。游戏的形式很多,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开火车”——教师在学过的生字时,可以用卡片先出示一个生字,然后让一组学生轮着读生字字音、组词;:“找朋友”——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摘果子”――树上果子的背面写着汉字,读对了,果子作为奖品发给他。
3、竞赛法。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四、延伸教学,提高素养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孩子学会,而是让孩子会学,让孩子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能逐渐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识字教学同样如此,在教会学生识字的同时,延伸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素养。例如学习“林”字时,可谈到森林资源的保护,渗透环保意识;学习“愿”时,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愿望,并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2a3bde0100qqsu.html】
评论
【转:海外妈妈为啥非逼孩子学中文】
如果不是身在海外,真想象不出咱中国人的后代学个中文咋这么难!
带孩子在外面玩,经常看到的景象是:最小的孩子基本都是讲中文;3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是中英文掺半;6岁以上的,即使父母和他们讲中文,回答很多也是用英文,至于说孩子们之间--即使都是中国孩子,90%以上都是在讲英文。
也听说过极端的例子,12/3岁的孩子回家不肯和父母讲中文,英文也很少讲,她认为父母英文不好,不能够理解她,索性选择了什么都不和父母说。
亲戚家的孩子在我家住了一年,也是害怕别人知道他能讲中文--其实他们学校中国孩子非常多,但是低年级的没有这种怕别人知道的问题,高年级在学校就有这样的问题~~
很多孩子开始自发的想学中文一般是在上了大学之后,有些还埋怨父母从小没有强迫自己学。这一点,和学钢琴还真是有点像~~
平常海外的妈妈聚到一起,聊得最多的也是孩子学中文的事。感觉目前对于学中文家长基本是这样几种态度:
第一类:不愿意让孩子学中文,认为没有必要。这类家长基本上都是以后不想和国内有太多联系,希望孩子扎根在国外的,但据我所知,这样的家长并不多。
第二类:认为学中文很必要,但是孩子不愿意,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这类孩子一般小的时候说都没问题,但是从阅读开始就有问题,所以大了也不愿意说了;
第三类:家长希望孩子能和中国的联系不中断,想方设法让孩子把中文学好。目前除了和国内联系紧密的家长有这样的想法,还有一类以前自己中文不好,现在也开始想让孩子学好,我在一些中文班上见过一些这样的家长。
目前应该是第三类家长对孩子的中文问题最头疼,有些逼得紧些,孩子能坚持,但是,因为上中文学校每周只有一次课,识字量不多,如果回来以后没有把阅读跟上的话,很多学到高中(比如10年级了)最后的程度可能也就相当于小学4/5年级的水平,而写作,应该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说到这里,有些国内的博友颇不理解,记得我以前有篇博文提到这个问题,有朋友就说,她不讲中文,你和她用英文沟通好了,干吗非要她学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各人肯定有各人不同的理解,我试着把我了解到的家长的想法说出来,没说到的,博友补充哈:
1、自己是中国人,不想和国内的家人断了联系。这是很人之常情的想法。比如我吧,周围亲戚不少都在国内,等到孩子长到10来岁,回国和大家都说不到一起,尤其是和长辈,总感觉少了天伦之乐,是一种缺憾~~
2、中国未来的发展很快,中文好可能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如果说上面说的和亲朋的交流只要口语可以就行了的话,那么这一点,则是要有很多的书面语言能力。老外的老师都说,海外华人孩子如果把中文丢掉了是非常可惜的,长大以后就会少了很多的选择和机会。有人说,中国将来强大以后会让世界普及中文。我个人感觉这种想法不大现实,先不说中国的实力究竟能到什么程度,就看咱这有一半中文环境的孩子学中文还这么费劲,就能知道老外们要想学会中文该是多么不可能的事~~
3、孩子如果不会中文,到了青春期和孩子深层次的沟通问题。说到这就必须要说说咱中国家长的英文。如果你不到国外,可能意识不到自己英文有多烂。应该说,目前很多的中国家长的英文能力还达不到和孩子讨论深层次的问题。就算是英语不错的,还有文化背景的问题。除非家长从小和孩子一道走过,把孩子读过的书都读个大概,否则,孩子和你根本没有共同语言。一般来讲,孩子12/3岁以后,对于英文不好的父母就会有一种排斥。这是目前很多移民父母非常尴尬的问题。当然,对于一直在国外的父母,可能强迫孩子学中文也未必是解决之道。因为当他到了青春期之后,你没有办法在强迫他的时候,问题就会变得非常复杂。也许,学中文并不仅仅是让她学习一些文字,更重要的还有一些深层的文化方面的认同感,这点,很难。
海外孩子学中文,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如果不逼,非常可能要半途而废。但是如果硬逼,结果可能带来更大的逆反。而且,即使就范,孩子学的可能仅仅是皮毛,真正从阅读中文书籍中获得文化认同,这部分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移民的增多,真希望这方面能有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包括一些交流活动,比如学生的短期互换等等。仅仅是靠家庭、中文学校的力量,似乎效果还不够。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就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在心里扎根,长大以后才有可能和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要不然,即使回到中国,也是永远的外国人。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19a290100ipr1.html】
评论
【转:怎么教在国外的孩子学中文】
这是一篇由家长介绍怎样辅导孩子学中文的文章,值得推荐给更多的家长朋友们读一读。
一、鼓励孩子说中文
家庭是孩子学习中文最重要的地方,也是父母最有所作为的地方。不管家长自己的汉语地道不地道,发音标准不标准,一定尽量用中文跟孩子交谈。千万不要把本来可以利用的语言资源白白浪费掉,让孩子失去了家庭这一学习中文的语言环境。
中文作为生长在海外的孩子的外语,更准确地说是继承语,家庭语言环境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说,可以提高孩子的听力,增加孩子的语感,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学习词汇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中文语言环境,坚持和孩子讲中文,鼓励孩子和父母讲中文,这对于我们中国家庭来讲是最容易的事情。
我们应该理解,多数孩子不讲中文,并不是他们讨厌中文。孩子很多知识都是从英文中学到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用中文表达,中文的词汇量太小,所以讲中文对他们来说很累。我想这是多数孩子不愿讲中文的原因。如果父母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说把学中文变成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孩子在长大的同时,中文的词汇和理解表达能力也同步得到了增长。
任何一门外语都有“听说读写”四关,其中“听说”这两关就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不知不觉地闯过,何乐而不为呢?
二、辅导孩子读中文
一般来说,低年级孩子学习中文的热情较高。对老师和家长的话基本是言听计从。家长的辅导主要应该从“读”着手。
中文里“学习”和“读书”是同义词,一定要“读”,不“读”就不能称其为“学习”。读包括朗读、阅读。朗读就是大声地读,自己能听见,别人也能听见。老师讲过的课文要朗读,这种朗读不是平时的日常会话所能替代的。朗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体会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其次是阅读,阅读既可以是一字一句地精读,也可以是一目十行地泛读。阅读是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人在掌握了基本词汇的用法以后,即有了基本的语言能力以后,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就靠阅读。
精读就是对选出的文章逐字逐句地阅读,弄懂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和用法。精读最好的材料是课本,毕竟课文是人们千锤百炼出来的产品。哪里去找那么多课文呢?我就收集了4套课本,两套来自大陆,一套来自台湾,一套来自网络。家长很容易挑选孩子喜欢的主题,检测孩子学习的进度。当孩子“吃不饱”时就往高年级走;当孩子“弄不懂”时就往低年级靠。泛读则主要是以了解文章的内容为主,不必逐字逐句地看懂每个字和每个句子的意思。
泛读的材料可以多种多样,每个孩子都喜欢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形像,通过听故事、看动画,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中文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读书”,学习同样是妙趣横生的“娱乐”。
三、启发孩子爱中文
有人说过,“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智能的语言;英文是世界上最有用、最方便的语言。”如何启发孩子爱中文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父母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说中文就是把学中文变成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苦差事;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把教室变成游戏娱乐中心,使中文学校不是令人望生而畏的地方。
我认为,孩子们在本质上都是积极上进的,喜欢学习长能耐,是我们大人有时把学习的形象搞得恐怖了——头悬梁、锥刺骨——孩子们能不怕吗?怕就不会有兴趣。良药不一定非得苦口。老师如果把没劲的、枯燥乏味的教材加上娱乐性的包装,做成色彩斑斓的“糖衣炮弹”,立刻可以变死板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父母如果找到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材料,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相信孩子们都会爱学中文。一切事在人为。
总的来说,孩子学习中文的时间确实不多。每周在中文学校学习两个小时,在家学习也许只有两个小时。如果作业花上一个小时,读书其实也就只有一个小时,但每周坚持这一小时,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转自http://oversea.tigtag.com/life/43868.shtml】
评论
【转:海外华人孩子学中文为何难】
最近有网友来咨询我有关孩子学中文的事情,原文是这样的:我也和你一样生活在日本,是两个孩子的妈,孩子爸也是日本人。在家里都说日语,所以孩子不会中文。我很想孩子学会中文,以后能用中文和妈妈聊天。可在日本没有这个环境,请问您是中文老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孩子对中文感兴趣并爱说中文呢?我很羡慕身边夫妻两个都是中国人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中文很棒,日语也不错!
可能不了解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妈妈是中国人,孩子却不会说中文,而且妈妈还说家里没有语言环境,这不是开玩笑吗。事实确实如此,我家情况也差不多,而且我每年都会遇到几个这样的学生。我生活在日本的二线城市,很少有机会遇到中国人。在我的经历中,中国父母或者通过国际结婚在日本长大的孩子绝大部分都不会中文。不光在日本,在其他国家生活的华人父母也普遍存在着教孩子中文难的问题。今天根据自己多年来学外语和教外语,以及在海外生活的经验,谈一下自己对为何海外华人孩子学中文难的见解。
想学好外语,无非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语言环境、说外语的必要、有想说的内容、对外语的兴趣、持续的努力等等。
1 语言环境
一个婴儿放在哪种语言环境中成长,他就自然地掌握那种语言,学语言就和人天生要吃饭、会走路一样自然,没有人觉得自己说的这门语言难学,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学”过就会了。孩子生活在哪个国家,他就很自然的记住并且应用哪种语言。有人觉得尽管外界没有中文环境,妈妈在家中用中文和孩子多说话孩子不就会了。其实一个人在两种语言中经常转换是件很累的事情。像我在学校里教中文,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听到我的声音,我每天几个小时高声讲课,带学生念课文、练发音,一遍又一遍。在学校在两种语言中切换来切换去已经累了,回到家后哪还愿意再“上”一节汉语课呢,只有轻松的讲低低的日语对我来说才是休息。如果对孩子讲中文的话,对日本老公又该讲哪门语言呢?有时候孩子听懂了但是老公理解起来费劲,或者情况反过来,有时候孩子没事但是老公烦了,或者情况再反过来。要在家里统一语言环境需要全家人达成共识,否则大家都会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即选用最方便的语言作为共通语。
这次回国时一登机,听到飞机里周围人高声用中文谈话,两个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忽然开始说起了中文。一个问:“你叫什么名字?”另一个回答:“太贵了!”一个再问“你几岁了?”另一个回答“我8岁了”。两个人一问一答,互相并没有认真听,有时候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但是他们都沉浸在兴奋之中,很自豪的把自己会的仅有几句中文全都抖落了出来。这个就是环境的巨大影响力。在日本他们说中文会觉得很害羞,因为谁都不想表现得和别人不一样。但是在周围人都讲中文的环境里,他们瞬时做了调整,完全没有一点点不好意思的样子。
2 讲外语的必要性
海外华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苦恼之一就是孩子无法和国内的家人交流,也担心他们忘记祖国的语言和文化,忘记自己的根。但是这个烦恼是属于大人的,孩子感觉不到和自己有任何关联。他们的母语就是自己生活的国家的语言,只要生活、学习上没有困难,有自己的朋友圈,他们就很满意目前的状态。他们丝毫不担心自己和国内亲戚交流有障碍,对他们来说,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比同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的亲戚交流要重要得多。他们也预料不到将来自己可能会寻根,追问父母的以前,探寻自己的人生意义。只要父母没有让他们做海龟的打算,又能够和父母交流,费劲学习父母的母语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必要呢?
有的海外华人孩子懂得分开使用几种语言,比如和中国姥姥和妈妈说中文,和美国爸爸说英语,甚至还能听懂姥爷的上海话。并非因为这样的孩子天生聪明伶俐,而是家里讲不同语言的人没有能力或者故意不统一语言,孩子不懂得分开使用几门语言的话就无法和家人交流,于是就在无形中练出了这个本领。
对我来说,说日语是生活所迫。两个孩子会不会中文没有关系,但是我不会日语就无法正常生活,更别提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从孩子一出生就用只言片语的日语与他们交流,直到他们现在能够订正我的错误。渴望能够和孩子用自己的母语交流,恐怕是出于对自己外语水平的不自信。与其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还不如转为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这样自己的行动和成绩将来也可以激励孩子在其他方面努力。
学不会父母母语的孩子大多数是感觉不到学习的必要。他们生活得很幸福,为何要作改变呢?如果很认真地希望他们能够掌握自己的母语的话,也许故意制造一些不方便是必要的。
3 大人的过高期待
我这次回国遭到了不少批评,也听到了很多遗憾的声音。有人说,你的孩子一点儿都不会说中文,说什么他们都听不懂。我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他们暑期里跟我去学校上课,会说将近十句中文,能够听懂二十来个单词,能从一数到一百,还会唱“两只老虎”。你说他们不会说中文,是因为你没有耐心听一个孩子说话。中国人比任何国家的人都疼爱孩子,但同时却不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看待。
在国航的飞机上,我给我们三个人都订了靠窗的座位。这就意味着我在途中将不能照顾两个孩子。空姐来送饮料的时候,小亚在沉睡,我告诉后面的小桃,你对她讲英语,她能够听懂的。结果孩子没有要到饮料。小桃告诉我,我对她讲了Orange juice,please.但是她根本没搭理我。可能空姐完全没有注意到一个8岁的孩子看着她,和大人一样向她提要求,因为她的脑子里没有认真倾听一个小孩子说话的意识。
不懂尊重孩子的人拿我的孩子当傻子看,他们期待一个外表10岁但外语能力相当于1岁的外国孩子说出流利的中文。没有得到他期待的答案,甚至还没有等到孩子做出任何反应,对方就已经没有耐心等下去了。这让孩子感觉很有压力,很惶恐。这就是孩子们在飞机里高声快乐的说中文,但是到了中国以后一声不吭的缘故。
我的学生里有好几个父母都是中国人,但是自己却不会中文的孩子。他们心里也想和爸爸妈妈用中文交流,于是选择在学校里学中文。大家都是初学者,没有人笑话他们,这样的环境让他们安心。而且他们比完全没有接触过中文的其他日本学生略强一点,有一点优越感。他们在学校里很认真地学习中文,但是却老实说去中国没有意思,因为听不懂大家说话。如果有人肯拿出耐心认真对待他们,放下过高期待,接受他们真实的语言年龄,像教孩子一样慢慢的教,这些孩子会比在学校里学习取得快得多的进步的。
4 有愿意学习的内容
世界上哪里都有对外国语言和文化痴迷并精通的外国人。早些年在中国有来自加拿大的大山,这两年还飘过一位红极一时又突然倒下的“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他能够用中文写专栏著书。最近还有位鼎鼎大名的“苍老师”,佩服她的中文微博和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位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日本人,叫做石山雄太。他初中时对中国京剧产生痴迷,并且来到中国学习京剧,现在作为唯一一名外国演员活跃于中国京剧院。全世界也有很多动漫迷为了能够看懂日本的原版动漫,而热忱的学习着日语。如果一门外语或者文化中有吸引他的东西,或者这个国家对他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你想拦他都拦不住。
我虽然没有在家教过孩子中文,但是在家经常和他们谈中国的文化,并且将之与日本的以及西洋的文化做对比。孩子不光对中国有兴趣,也对其他国家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半个中国血统不意味着他们只要把眼光对准中国就好了,他们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和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应该有无限的空间供他们去自由翱翔。
这次回国让两个孩子非常兴奋,家人问他们愿不愿意将来来北京读书,他们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个答案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懂事以来第一次见到如此辽阔的国家,宏伟的建筑;第一次坐北京的公交,感受到了它的便利和廉价;亲眼看到了北京随处可见的古代建筑,感受到历史的凝重;亲自去菜市场买菜,放开肚皮吃了无数在日本吃不到的美味。他们感受到了北京的多元和活力,家人的亲切与大家庭的热闹。他们在中国接触到了太多太多日本没有的东西,中国给他们留的印象太好了。
想让孩子亲近中国学中文,先帮助他找一个愿意这样做的理由吧。
5 父母的方法不得当
重申一次,日常能够讲流利外语的海外华人父母教孩子自己的母语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容易。如果妈妈自己喜欢中文,有一定的教养,愿意且有耐心教,能够教得有趣,让孩子不感觉困难和枯燥,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大。而大部分父母教孩子中文只教了个皮毛,然后就永远停滞在那里了。
海外华人教孩子中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让孩子背诗或者优美的文章,再加以讲解,以为这样就能够把中国文学的精华传授给孩子了。这种方法就像精心建筑一个小池塘,再美丽也终究成不了活水。而活的语言需要流动,和不断注入新鲜的东西。掌握一门语言还需要无数遍重复和实际应用。也许自己没有意识到,周围人从一个孩子出生时就不断的刺激你,直到这门语言定着。当只有父母教孩子的时候,孩子接受的信息和刺激就会少得多,父母会觉得收效甚微,很容易就会失去信心最后放弃。所以在海外教孩子中文,环境太封闭,只凭父母的力量效果太微薄了,最好的方法还是带他进入使用中文的环境,让他接触活的中文,最好能够交上朋友,愿意用中文积极表达和沟通。
6 亲子关系有问题
有很多在日本的华人家庭,按说父母都是中国人,孩子有语言环境,但却不会中文。他们和父母很少交谈,有事非谈不可的时候靠比划,笔谈甚至是画画。有的孩子能够大概听懂父母的中文,但是只会用日语回答。这样的家庭大都在亲子关系上存在问题,或者说亲子关系质量低。父母工作忙,顾不上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母语停滞在幼儿阶段,外语突飞猛进,但家长的外语长进不大,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和孩子已经到了无法互相交流的地步。还有父母固执己见,家里没有民主,孩子心里有话但无法和父母讲,亲子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远。有的家长不肯入乡随俗,走到哪里都坚持中国的就是最好的,导致孩子也不理解和尊重父母的语言和文化。有个妈妈每天给孩子的便当里放中国的炒菜,炒菜的汤渗进米饭里,放久了连菜带饭都很难看,而且吃的时候还需要加热,这些都让孩子感觉到很难堪。当孩子提出要吃和同学们一样精致美味的便当时,父母批评他日本料理有什么好吃的,哪有中国菜营养美味,既不表示理解,也不肯想办法解决。久而久之,孩子的反感心理越来越强,他每天把从家里带来的便当偷偷倒进垃圾箱,然后买学校的便当吃。成长于这样亲子关系的家庭,孩子会愿意学父母的语言吗?
7 双语孩子不一定都有优势
选择在海外生活,自然既有得到的东西,也有不得不做的牺牲。只要我们对孩子不提过高的期望,至少他是个平常快乐的孩子,而不是什么遗憾或者失败。中国人对外语如此执著,来自于被外国列强欺辱和看不起的历史,以为学好外语就能够洗清自己的屈辱,扬眉吐气。但是外语不过是一门语言,是获得信息和交流的工具,最终展现的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而这个价值无法通过流利的外语来升值。一个外语达到最高级但是没有其他价值的人最多只是一个昂贵的翻译工具,可以用钱来买到。
你觉得别人家孩子中文很棒,可能是与自己家完全不会中文的孩子相比较的结果,事实上未必如此。我遇到过一些会日中双语但是完全没有任何优势的例子。学生里有会讲中文的学生,但是汉语考试分数并不比别人高。他的试卷上有很多错别字,字迹潦草,一眼就能感觉出浮躁和轻狂。他英语学得不好,以为高考时选择考中文会占些便宜。但是中文又没有认真学过,看看真题一点都不比英语简单。别人的赞扬让他悬空,以为自己会中文,但实际上却回答不了相当于中国初中水平的语文考卷。这样的“会中文”如果激不起斗志的话,就只能让孩子感觉很受挫折。
还有的双语孩子长大后会遇到自我身份认同问题,苦苦的探寻却没有人能够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在中国时我认识了一个父母是中日联姻,在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晃来晃去的日本留学生,他感觉自己既不是中国人又不是日本人,世界这么大却找不到自己应该属于的地方。他眼睛里藏着躲闪和没有自信,只有和中国低层级的人称兄道弟的时候才有一点优越感。这种会两国语言的人被别人羡慕,心里却清楚自己其实哪门都不精,干不成什么大事,恨自己还不如做一个单纯的人。
最后谈了这么多负面的想法很抱歉,也许大多数孩子都不会遇到这么难解决的问题。如果非常希望孩子学会中文,那么为他创造语言环境、帮助他找到学习动力与耐心、持久地支持他努力三要素就必不可少。归根结底,我们能为孩子提供的只是一个尽可能良好的环境,作为父母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就好,不要对孩子奢望更多,更不要代替他设计人生,因为人生毕竟是孩子自己的。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1652b0102e1tn.html】
评论
【转:海外华人孩子学中文,真难】
每个星期天的上午都是Victor赶中文作业的时候。
今天早上睡了个懒觉,九点起床,下楼来到客厅里,老二在看电视。他看见我走向他,抢在我开口之前说“妈妈,快来看,现在有‘TOM AND JERRY'(猫和老鼠)。我说该做中文作业了,下午的中文课该有听写什么的。老二就说“我看完这个就做中文。”我说好吧。貌似我很民主,实则很无奈,小驴急了还撂蹶子呢。
看完‘猫和老鼠’,我说现在该做中文作业了。老二打开书包,说“我的书丢了,书包里没有课本。老师还没给我们发作业呢。”我已经不生气他丢了书了,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第二次了。为拖延时间他跟我打起了太极,这也不足为奇了。我说“你不是让老师每个星期把作业发到你的邮箱里吗?赶快打开你的电脑看看有没有这星期的作业。”老二是非常乐于在电脑上干点儿什么的,比方说玩游戏,比方说给人发EMAIL,他满世界跟人交换他的EMAIL地址——爸爸,妈妈,姐姐,老师,同学,还有转学去了佛罗里达的女同学MOLLY,都常常会收到他的无厘头的信件。偶尔老二还爱写中文信件,那我就S定了。他既没学利索汉字,也没学利索拼音,就只有不断地骚扰我了。他在客厅喊:“妈妈,‘年’的拼音是什么?”我在厨房喊:“n-i-a-n-!”过了一小会儿他又喊:“妈妈,这么多个字,哪个是‘年’字?”——我真想拿头撞墙。当然啦,结果就是我耐着性子一而再再而三地从厨房走到客厅去教他拼音帮他选汉字(好像我总是在厨房打转转)。真是一物降一物啊,这个世界如果还有不认为我性子急的人,大概就只有老二了。
扯远了。妈妈都让开电脑了,老二如旋风般。他打开电脑后,快乐牛发现这局势可就不是自己掌控得了的了,老二就如鱼得水了,上哪个网页,打开那个游戏,他眼疾手快。不过我也不时吃素的(被老二训练出来了),今天我就把老二的欲望消灭在萌芽状态了。我三下两下打开了老二的邮箱,老师发给他的作业赫然眼前。我把所有的生字词抄下来,让他先去抄写生字词,造句。一通讨价还价后,答应他每个抄三遍。今天的中文作业有抄写生字词‘星期,小朋友,昨天,今年,买面包,水果,生日,礼物,对不起,没关系,谢谢,再见’;有背诵课文;有成语故事‘揠苗助长’,这是要家长给讲的;还有背诵三字经中的‘香九龄...’开始后的八句。跟老二平日的学校比,中文作业够多的。可是搁在国内,恐怕只及幼儿园大班水平了。
作业还没做完,就到了上钢琴课的时间了。去钢琴老师家的路上,在车里还让老二背诵,念生字词。上完钢琴课,只有45分钟时间回家吃饭,我早上都准备好了午饭的。吃完午饭,紧赶慢赶去中文学校学一小时的中国功夫,接着是俩小时的中文课。这就下午四点了。哇,写完我都深吸一口气呢。
老二中文的听说不是一般的好,这是公认的。这是因为快乐牛善于装蒜,女儿打小我也是用的这方法:“你说啥?我听不懂,你说的事情很重要,请说中文!”一听说自己说的事儿很重要,孩子就会试图用中文表达。说得不好,甚至说不通都没关系,至少他们思考了,这时候帮助他们把话说完整就容易了,他们也能记住了。还真是名副其实的小儿科哈,他们怎么就不想想老妈要真啥都不懂怎么知道他们要说啥呢。可说得好不代表中文好呀,读和写就差了去了,大字不识几个,更别说写了。学了,没机会用,可不就忘了吗?!这里的中国孩子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学着,收效甚微。
想想孩子们还真不容易呢。他们常常会发牢骚:“别人都上五天学,我为什么要上六天学?”;“别人都出去玩,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作业?”而华人家长说得最多的是“咱们是中国人,当然要学会自己的语言啦.”快乐牛觉得这么说很抽象,很苍白无力,也觉得硬逼着孩子抄写背诵什么的效率很低,而且这里长大的孩子是很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逼急了没准儿适得其反,他们就不学了。这是我给自己对老二学中文的放任自流的态度找的理由吧。应该找到一种动力促使这里的中国孩子愿意学中文的,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很郁闷。这可不是为了老二一个人哦,我在中文学校的学生是8个大孩子,每次课后发作业,他们都嗷嗷叫,其实我已经最大限度地手下留情了,因为我知道他们是初中高中的学生,学校的功课已经很多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家长把孩子送来学中文,也是对母语怀有一种深深的尊重,敬仰,自豪和对日益强大的祖国的信心,不能辜负了这种情感是吧,大周末的谁不愿意在家好好休息休息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知道有没有国内的孩子愿意和Victor做笔友的,孩子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中文和英文,他们可以同时用中文和英文通信。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如有,请将你的孩子的邮箱地址发到快乐牛的纸条箱里吧,感谢!注意,应该是孩子自己的邮箱哦,老二说了:“不可以给爸爸妈妈看的!”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131d90100fr93.html】
评论
帮顶
评论
多谢顶贴!
评论
【转:怎样帮助孩子识字】
孩子在上学前就已经有了识字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条件对孩子识字有帮助呢?
1.字大、清楚。字体较大能从背景中突出,易于孩子辨认,而普通书报上密密麻麻的字既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也不易于辨认。
2.用形象来帮助孩子认字。形象记忆是孩子记忆的一大特点,在识字过程中父母适时地帮助孩子分析字形加以形象化,再加上意义联想就有助于孩子记忆力。如“爸”字??可把下半部比作烟斗;“爷”字??爷爷有拐杖等。
3.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孩子已掌握了许多口语词,即已建立了语音、语义联系。如果在孩子感知字形时有语音的伴随,则会使其在原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音、形、义的新联系。
4.多次重复。实验证明,日常生活中的词更易于孩子掌握,许多孩子早期识字就是从认识大街上商店的招牌开始的。此外,代表常用物品的字如“碗”、“饭”等由于多次应用孩子易记忆。因此,家长应做有心人、细心人,除专门教识字外,还可在平时、游戏时有意识地使孩子增长知识。
5.与情绪、兴趣相联系。
电视广告、食品或玩具包装上的字能深深吸引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因此孩子易认识。此外,与情绪相联系的“哭”、“笑”等并结合其定义,有助于孩子把字与其代表的特殊意义结合在一起去记忆,自然效果就好。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7cab090100inz9.html】
评论
我们是孩子四岁多来的这里,现在正在努力赶学英语。
以下几个途径都促进了他语言的学习:
1. 最重要的就是在学校强制英语环境,尤其是对话
2. 动画片,它可以从当中复习到或者学习到很多东西
3. 学校放的歌曲,当回家再听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会的好多。
4. 读书,学校的phonics的简单的书,和更复杂的以前就看的故事书
所以针对汉语:
1. 家里必须有语言环境
2. 象学校那样讲英文书一样讲中文书
3. 动画片,电影,纪录片
4. 中文歌曲,说真的小苹果都起作用,孩子可开心了
5. 如果说中文的孩子一起玩也会有作用
我觉得学习的关键是在不同的环境体会同样东西不同的面。
真正开始学认字的话,当然不该先学拼音!!!!
1. 英语的phonics也只是教教而已,孩子真正会的还是单词,所以认字是第一步,不是学习拼音。拼音有意义是在一定的认字基础上。
2. 拼音可以作为phonics的一种变体顺便教就行了
3. 认字还是从形来走,有些基本的偏旁部首以及简单的汉字。讲明白了,孩子一遍就记住了。譬如人,大,立,天。这几个字都是和人相关的。
还有是文化..... 孩子爱听故事,每个故事就是中国的文化的一点一滴,深浅另说。
评论
非常赞同
评论
【转:国外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我们整天说外国孩子从小不学习,其实这是我们的误解。在荷兰生活了两年多的我,从到那里的第二周开始,就和他们的小学教育亲密接触,所以我敢说这个说法很不准确。至少我家孩子所在的学校,尽管很少有家庭作业,但他们无时不在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在荷兰时,我家小朋友就读一所由阿姆斯特丹政府资助的国际学校。按照规定荷兰教育部的规定,荷兰孩子满四岁就去读小学,小学八年制。你所想不到的是,一上学,这些四岁大的孩子就需要开始学着去学校的图书馆借书看。我家小朋友所在的学校规定,每个孩子每周可以借一本书带回家去慢慢看。至于读什么书,孩子完全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也是从两年前开始,我家小朋友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内容里,除了从两岁就一直坚持的中文的外还多了英语的内容。在我的记忆里,小朋友借回来的书五花八门,有昆虫的,有动物的,有足球的,有养宠物的,有关于星空的,有关于海洋的,他还借过有关中国古代神化故事的,我也因此增长了不少的知识,扩充了英语词汇。而他所在的学校的确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学校图书馆还为学生家长[微博]开放,每天放学后,家长可以和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当然也可以借回家。
借的书你怎么知道他读没读呢?学校为每个学生准备了阅读日志,他们要记录自己读书的内容,还鼓励他们用画画等多种方式写读后感。此外他们学校还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每三天孩子们需要带回一本不到三十页的书在家进行精读阅读训练。学校甚至还给家长专门发了指导,教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在家培养孩子的精读能力。到了四、五、六年级,学校所谓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就是阅读,孩子每天至少要读20分钟,并且必须自己写阅读笔记,记录在什么时候,读了什么书、读了多长时间。
在荷兰生活时,我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带孩子外出吃饭、购物甚至是玩耍的大人,他们一定会给孩子带本书,等候或是期间大人聊天时,孩子们通常自己读书。而那些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她随身的包里也绝对少不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到了新加坡,小朋友所在的学校是双语教学的南洋小学。学校规定,孩子们每周需随身带一本课外阅读书,一周中文、一周英语,这样轮流以便学生打发空余时间。“我们到校早时,或是等校车的时候,或者你的课堂作业早早做完了,你就可以拿出自己的书来看。”一天,我家小朋友这样回答了我的疑问。的确,在他们的校园里,你总是能看到那些孩子一边捧着书在读,一边等父母来接,有的孩子读的书有一寸厚。
“妈妈,在这里我也可以每周去图书馆借书,老师说我可以一次借四本书,这些书我可以在家读十四天,然后就要还回去。”在阿姆斯特丹已经养成了每周去图书馆借书习惯的他当听到南洋小学学生也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的消息时,他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了我。“老师说我们的学生卡也可以在新加坡的国家读书馆借书,妈妈下次我们先去试试吧。”新加坡教育部给每个注册学生都办理学生卡,这个卡除了享受交通资费等优惠外,还可有借书证等多种用途。
【转自http://edu.sina.com.cn/zl/overse ... 11c2501019s34.shtml】
评论
欢迎更多朋友加微信和扣扣号(在签名档中),大家一起聊聊有关孩子学中文的事~~~
评论
【转:华裔儿童学中文如何破解书写难题】
新华网消息 美国《侨报》日前发表文章指出,海外华裔学童学习中文最大的难题是书写,而促进孩子保持学习中文的兴趣则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任务。
文章说,任何一门语言,都有“听、说、读、写”四大关。对于我们有家庭中文背景的孩子而言,“写”是学习中文的最大难关。中国字的难写难记,是他们抗拒学习中文的主要原因。如何辅导孩子正确地写字,让孩子始终保持着学习中文的兴趣,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任务。
一、应该掌握多少汉字
海外中文教育应该教授多少汉字,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暨南大学《中文》的生字总数是2300,人民教育出版社《标准中文》的生字总数是2500。这两套教材基本上是以中国小学的大纲(2600)为蓝本。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中文SAT的研究,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事实上1000个最常用汉字基本可以覆盖普通阅读物(例如报刊、杂志)的95%以上。
当然字和词又是不同的概念,很多字认识,词不一定认识。不过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相当于中文托福)大纲来看,其甲级字加乙级字不到1000,甲级词加乙级词大约3000。所以我们觉得1000个字和3000个词应该是海外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二、怎样辅导书写汉字
有些老师或家长常常让孩子写方格字,也许他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学习汉字的方法。孩子照着一个字一写就是一行,甚至一页!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很差。一是孩子完全没有注意汉字的笔画,他们像画图那样照着样子“画”字,如果有一个字“描”错了,往往就整行甚至整页都是错的。浪费了时间,精力,而孩子却仍没有学到正确的汉字。二是孩子在“画”这个字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他只是在机械地做着这件事,既没有兴趣,又没有动力。很快他们就会厌倦了写汉字。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开始很喜欢学中文的孩子在学写汉字的时候却充满了挫折感的原因!所以我们主张孩子第一要正确地写,第二要明白地写。
正确地书写汉字的难度也许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举个例子,“象”和“肺”这两个常用汉字十之八九的人不会正确书写,不信你试着数一下它们的笔画,正确的应该是11画和8画,“象”字中间没有一竖,“肺”字右面没有一点。其实辅导孩子正确书写汉字在孩子第一次接触这个汉字时最重要。这一阶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等孩子掌握了基本笔画轮廓,熟悉了汉字的基本间架结构以后,家长就不用看着孩子写字了。本人的中文学习加油站(www.easychinese.us)有《中文》全12册课本所有生字的动画演示,对于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书写汉字一定会起到帮助作用。
明白地书写汉字比正确地书写汉字还要难,而且它是贯穿于整个中文学习过程,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孩子每写一个字一定要知道这个字的意义。老师或家长在辅导孩子写汉字时可以尽量把孩子知道的形近字联系起来,让孩子们自己记住它们的共同之点和不同之处,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一年级的时候可以区分“人”“入”“八”等;三四年级的时候可以理解偏旁部首,如“氵”代表水,“扌”代表手,“讠”代表说,“忄”代表心等;更高年级的时候可以介绍汉字词根,如“青”代表美丽,水之美者为“清”,心之美者为“情”,言之美者为“请”,米之没者为“精”,日之美者为“晴”,目之美者为“睛”,争之美者为“静”……
理解孩子,才能正确地指导孩子。让孩子少写,但要正确地写,明白地写,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孩子开始学写汉字而充满挫折感的时候,多给他们鼓励和帮助,让他们始终保持对学习中文的兴趣。
这样孩子在学习写汉字的同时就还学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如何去面对挫折。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每个家长花时间去做的事了,因为这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转自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5-12/09/content_3897836.htm】
评论
【转:如何写好一句话日记】
当我说到这个题目时,你一定会问,难道学写日记可以从一句话写起吗?或者说,一句话也算作日记?是的,日记起步犹如一级级的台阶,让你一步步的攀爬。只有从写好一句话日记开始,才能逐步过渡到写好一段话,写好一篇文章。
这里所说的“一句话”必须是完整的、通顺的、具体的。有些句子不完整,所表示的意思就不明白,别人难以理解。如:“我的文具盒”,就不完整,“文具盒”怎么样?小作者没讲清,读者也没看懂。应当把句子补充完整,改为:“我的文具盒十分美观实用。”这样,句子是完整的,所说的意思是清楚的。
句子通顺,指句子表达的意思合乎情理,读起来顺口,不别扭,符合语法规范。把句子写通顺,涉及很多方面。如词语的搭配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句子中的内容不能前后矛盾。
小学生要使自己的日记记叙的内容吸引人,通常要在“具体”上花功夫。这后一句就具体得多了。要把句子写具体,可添加适当的修饰成分,还可以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要写好这句话,这一句话必须是记载你在一天里特有的发现或亲身的感受,它的内容应该每天都是新鲜的。另外,一天的事情很多,新鲜的可能不止一件,只写一句话,要有选择,要 求小朋友要选择自己在这一天里印象最深的某一点来写。总之,要写好一句话的日记,必须抓住一点写,要写得简单明了。
范文: 2014年3月20日 星期 四 天气 晴
春天来了,燕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嘴里还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
2014年 4月8日 星期二 天气 晴
今天早上,我刚起来就看到小妹妹哭得很伤心,不停地用擦眼泪,我问她怎么了,可她就是哭也不告诉我。
【转自http://club.jledu.gov.cn/?uid-47 ... space-itemid-464660】
楼主点评:这种“一句话日记”是海外初学中文写话很好的方式,推荐给大家。需要提醒的还有两点:
一、不要苛求“一句话日记”的语言华美生动,要关注的主要是:用词准确,句子通顺,标点恰当。
二、写之前可以先和孩子聊聊,或者在和孩子沟通非常开心之后动笔写一写。而且,可以帮孩子建立一个博客,让TA把日记写在里面,这样易于唤起孩子的成就感。
评论
【转:汉语拼音与海外华裔儿童中文教学】
说起当前北美各地周末中文学校的学生,有一个“通病”不能不引起我们关切:绝大多数的学生,甚至包括高年级的学生,读课文时主要依靠拼音或注音符号。一旦离开了拼音符号,他们就没法阅读中文读物。笔者以为,这种对汉语注音或拼音系统的过于依赖,是因为在我们的教学中,汉语拼音被放到了一个不适当的地位。
自从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注音符号以来,中国数千年来直接认汉字的语文教学传统被渐渐抛弃了,注音或拼音符号渐渐成为国内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汉语 语文教学都是通过拼音或注音启蒙;通过拼音或注音引进汉字;学生的中文初读也是依靠拼音或注音读物;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用拼音或注音查字典。这种潮流,自然也成为海外华裔儿童中文 教学的主流。几十年来,很少有人质疑汉语注音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以致“汉字一定要通过拼音或注音来学习”成了人们心目中不言而喻的定论。可是,当面对海外华裔儿童学习中文的上述 “通病”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这些学生会离不开拼音这根拐棍?汉字一定要通过注音系统来教吗?年轻的汉语注音系统在几十年里改变了古老的汉语教学传统,这种改变,有多少是合理的?是不是还有不合理之处?在汉语教学中,拼音或注音究竟应该放在什么样的地位?在研究和实验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写出来求教于诸位。
一、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不宜通过拼音或注音符号来启蒙
汉字不宜通过拼音来启蒙,是因汉字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当今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两大 类,一是拼音文字,一是汉字。这二者有着根本的不同。拼音文字是用一串串字母作为记录发音的符号(sign)组成的,是字音和字义二者的结合。而汉字则是一幅幅表达观念、并且有相应单音节发音的图形(image),因而是字形、字音、字义三者的结合。 拼音文字的字义是靠字音一个点来支 撑的;汉字的字义则是由字形和字音两个点来支撑的,以字形为主,字音为辅。正是由于“形” 的关键作用,汉字才可能成为世界上最简洁明了的单音节文字,并历经数千年汉语语音的变化而保 存下来。
汉字和拼音文字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彼此不同的学习和认识方式。认读拼音文字,要根据记录语音的符号,把构成一个字(word)的数个音节逐个发出声音(sound out)并且拼接起来,所注 意的是多个音节的特定组合和一个意义的对应。而认读汉字,注意的则是一幅图形、一个声音、和一个意义三者的结合。此间,字形的辨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来说,学认拼音文字,首要的是发展拼读能力;而学认汉字,首要的则是发展辨别字形的能力。
在当今国内通过拼音进行汉字启蒙的语文教学中,不必要地拉长了字音教学的过程。单音节 的汉字,在教学中首先变成双音节乃至多音节,然后再合成多音节,这无疑是画蛇添足。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拼读那些他们已经知道读音的汉字,抄写这些汉字的拼音,实在非常可惜。更遗憾的是,这种无谓的劳动,把学习汉字的主要特征(字形)的时间和精力给挤掉了,使得识字效率大大减低。用拼音进行汉字启蒙教学的不合理之处,就在于混淆了拼音文字和汉字不同的认识过程,在学童开始学习汉字的关键阶段,没有及时地开发他们对汉字字形敏锐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用拼音或注音进行汉字启蒙教学的做法,给海外华裔儿童学习中文带来的损失更为严重。很多华裔儿童都有如下经验:一开始上中文学校,就要花半年到一年学习“波、泼、摸、佛”,非常 “boring”。他们生活在英语这一拼音文字的环境中,学会拼音以后,就以此为“中文”,“拐棍”就再也丢不掉了。为了学习中文,家长和学生都作了很大努力,但多年后学生依然和中文十分隔膜。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是用认读拼音文字的方法在认读汉字,他们对汉字的认识能力并没有发展起来。这种做法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又无形中剥夺了他们发展汉字认识能力的机会。海外华裔儿童同时学习拼音文字和形意文字,本来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促进智力发展的好机会,如今却成了无数孩子充满挫败感和无奈感的学习体验。正是用拼音或注音符号来进行汉字启蒙教学的观念和做法,贻误了他们的中文学习,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自1994年起,开始了直接认字的教学实验,主动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汉 字的领悟力。我们融合前人的“韵文识字”、“字块识字”和现代的“集中识字”、“听读识字”等方法,并根据海外华裔儿童的语言特点、教育背景和学习条件,设出计直接认字用的教材、教法、和教具。这样,便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一套新的直接认字教学法。实验证明,海外华裔儿童 直接认字完全可行,而且,学生认字的积极性也很高。
二、中文初读依靠注音读物是欲速则不达
国内现行的语文教学,无论大陆或台湾,都是依靠培养或注音读物来帮助学生认读。这种做 法所根据的理论是,学生用几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拼音或注音系统,就可以依靠拼音阅读课外读物 了。其实,这个貌似合理的说法却掩盖着严重的弊端。第一,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启蒙阶段的学生依靠拼音读汉语读物,他们读的不是汉字,而是汉字的辅助注音系统,他们的注意力被不合理地分散了。第二,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中,一般初入学的学生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会拼音系统。即使他们就此开始借助拼音阅读所有的汉语读物(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他们距离独立阅读中文的阶段还是很遥远。国内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有许多还在阅读注音读物。如果改用直接认字、先认常用汉字的途径,保守一点算,每周上学五天,每月就能认一百个字,同样是三个月,可以认三百个字,就能开始阅读初浅的中文读物了。到一年级结束能认七百来字,阅读就可又上一个台阶。最多两年,认到一千五百来字,即可进入中文自觉阅读的阶段,这比现行的方法反而要快些。可见用拼音做拐棍,用注音读物来发展启蒙学童的阅读能力,恰好是“欲速则不达”。
由于海外汉语儿童学习中文的环境差、时间少(每周只上两节课),我们的实验以每年四个学期(每学期十周),平均每学期学一百多字的速度,用三年的时间,逐步教学生认一千三百个 以上的高频常用汉字。用这样的方法,一字不识的孩子,上了四次周末中文课,就可以独立地读句子 ;上了二十次课,就可以独立地读段落和儿歌;上了三十次课,就可以独立地读短文了。更为可喜的是,中文阅读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拼音或注音在汉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于扩大词汇量和正音
当然,汉语的拼音或注音系统在汉语语文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未曾接触过的新字词时,加上注音就可以减低学习的难度,并帮助他们正音。学生在查字典时,也常常借助拼音或注音。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汉语的罗马拼音系统更是电脑输入汉字的利器。因此,我们主张,在学生学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和发展起对汉字字形的认识能力以后,再开始教授拼音或注音系统。
【转自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 ... amp;PostID=10693909】
评论
【转:培养孩子识字的注意事项】
如何教小孩识字呢?
1.创设情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爸爸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有意识的培养宝宝识字的兴趣,那么就有可能在如何教小孩识字这个问题上事半功倍。编顺口溜、说反义词、问答对唱、猜字谜等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方式其实都可以用来教孩子识字。重要的是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习,而不是生搬硬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控好节奏,不要过快。
2.自主探究,培养孩子的主动识字意识
爸爸妈妈要积极的倡导孩子自主学习、鼓励孩子在生活中主动的将真实的生活与学习汉字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有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机制,对于学习汉字具有不小的帮助。
3.引导孩子阅读,在阅读中巩固汉字学习的效果
相信大家都知道汉字难学,因此在教小孩学汉字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孩子的记忆规律,因材施教,鼓励孩子多多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所出现的不熟悉的汉字加以巩固。
如何教小孩识字有哪些注意事项?
1. 首先,耐心和毅力很重要。爸爸妈妈要把可能遇到的困难想好并且做足准备。宝宝认字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如果是从出生就开始培养的话,需要经历从最初的眼神交流到最后用嘴把字念出来这么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毅力和耐心是必须的。
2.可能很多的爸爸妈妈认为叫孩子识字应该从简单的开始,其实不然孩子认字其实是从认汉字图形开始的,因此其实笔画越多,图形越好分辨的话反而就更容易学。
3.笔画相近的词语最好不要放在一起给孩子学习,因为这会给孩子识字造成障碍,他们的分辨能力暂时没有达到能够轻松分辨相近汉字的水平。
4.爸爸妈妈要建立起正确的观念,教孩子识字最好是不要制定任何的进度和标准,因为这样反而会束缚孩子。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东西是最好,但是不要刻意去强求。
5.延续上一点的建议,这边小编想要说的是不要进行任何形式的测试和考试。这只会让宝宝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而且也会让孩子过早的进入到应试教育的模式中。
6.兴趣很关键,如果小孩子的兴趣出现转移的话,爸爸妈妈不要强求,应该暂时缓一缓,待宝宝兴趣恢复的时候再继续。另外,学汉字应该要注意和平时的生活相结合,最好不要有专门的上课时间来做学习。
【转自http://new.060s.com/article/2014/12/12/938464.htm】
欢迎更多朋友加楼主的微信号或扣扣号(微信号:igobaba2015 扣扣号:3026939296),大家一起交流!
评论
我们老大在学,老二才上学,怕她混乱,所以要明年学,但是他俩都不太喜欢学,让我们家长很头疼啊
评论
或许6、7楼的文章能给您一些帮助,具体问题也可以微信交流探讨~~
评论
【转:怎样纠正孩子爱写错别字的毛病】
其实,在孩子们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错字别字是让众多家长、教师十分头痛的事情。今天给纠正指出,可第二天照旧出错。在生活当中,错别字的危害性也非常大。写错一个字,看起来非常普通,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往往就是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有些人,因写一个错字而闹出很大笑话,更可怕的是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为此,教师及家长还需帮助孩子们找找错字的原因,只有知道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减少错字的出现。综述原因如下:
一、从汉字本身来说,结构比较复杂,它是由字音、字形、字义等多种要素组成,笔画杂乱、类似性大、差异较小,增加了孩子对汉字掌握的难度。教师在教字词时,没有帮助孩子建立起音、形、义之间联系,所以孩子在用词表义时没能唤起形与义之间的联系。
二、孩子在认字时,观察字体不够仔细,不注意区分字形的细微差别,笼而统之,造成错字先入为主,并且在学习时没有努力建立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联系,遣词造句时又不够用心,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运用错别字的坏习惯。
三、孩子写作业时,时常疏忽大意,注意力不集中,随便应付,也是造成写错字的重要原因。事实证明,一些孩子的作业,在集中精力检查之后,是不难发现问题的。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预防和纠正错别字呢?
一、要做个“有心人。”一旦发现孩子有错别字出现,要从严要求,不能放松,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用红笔标出错误之处,给孩子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汉字是表意文字,可谓字字皆有来由。孩子写错别字在低年级比较常见。如果在指导识字时,进行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辨析比较,同时能适当加以字理分析,既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又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发现字的表意规律,这样逐渐培养孩子正确使用汉字的意识,错别字也会逐渐减少的。
二、对于孩子作业本中出现的错别字,一定要让孩子及时更正,而且每个错别字写上十遍。这种具有惩罚性质的更正,效果不错。但切不可重罚,重罚并不是纠正错别字的正确方法,相反,会使孩子感到负担过重,疲惫不堪,使孩子对写作业失去兴趣,导致孩子养成马虎草率、信手涂鸦的不良习性,达不到纠误的真正目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孩子的责任意识。
三、家长指导孩子写字时要强调书写的笔画顺序,让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这样可以降低孩子写错别字的几率;
四、平时写作业时,让孩子把字写得大一点,也可以在家中放置一块黑板,让孩子在上面练习大大地书写汉字、字母或者数字。
五、建立错别字手册。
准备一个小本子,出现错别字后,马上把该词语记在本子上,标号,并标明日期。下次再出现,就在词语后标上第二个日期。如果隔一段时间,该词语不再出错,就把该词语划去。在记与划之间,孩子会拥有一种成就感。这样,他会更有意识的去纠正错别字了。
六、通过讲错别字闹笑话的故事,让孩子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得到教育。我记得小时候老师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叫孩子们用“大吃一惊”这个词造句,有位同学是这样造句的“我在上学的路上突然看到一堆牛屎,我大吃了一斤(惊)。”听了这则故事,孩子们都笑得前俯后仰,大家也明白了这都是错别字惹的祸。孩子的思想认识提高了,老师再顺势严抓、常抓,孩子的错别字也就逐渐减少。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aa2d720100v4bh.html】
评论
【转:孩子多大开始学写字?】
在这里,我们呼吁家长朋友们,不要过早给幼儿学写字、甚至是练习书法,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妥当的。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来说,幼儿期儿童神经抑制机能还很差,不能过久地抑制自己的行动,或者从事过分细致的作业活动;在知觉方面,常常表现出笼统、不精确的特点,他们较难区别相似的文字;在空间方位知觉方面,幼儿尚无法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和角度,3~4岁的幼儿对上、下方位掌握还不很稳定;在手的运动感觉方面,幼儿手的骨骼肌肉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程度,手部关节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不能胜任需要持久用力的动作。
再说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差,他们写字时,眼睛总要盯住笔尖转。为了能看到笔尖运动,便歪着身子,侧着脑袋,并尽量使右侧的肩、肘、腕向前。因此可以说,过早地要求幼儿以正确的姿势和笔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书写文字也是很困难的。
根据调查,2~4周岁的幼儿,90%处于涂鸦状态;5周岁的幼儿,95%能准确地临摹画画,但却有75%的幼儿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6周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以正确的姿势、笔顺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因此,写字基本上是孩子入小学以后的事,不宜在幼儿期就提倡。
专家不提倡幼儿园孩子学写字。专家认为幼儿园孩子学写字要慎重,该阶段不提倡此类技能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过早的技能教育是一个教育误区,其实在幼儿园阶段最重的是教会孩子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能适合学校生活的要求,这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让孩子在学习上能领先一步,不少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就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最好能认点字,会点算术。对此,一些教育界人士提出,幼儿园里学认字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还有待讨论。现在就有低年级老师抱怨班上不少孩子会写字,但笔画顺序不正确,识拼音,但发音不标准。纠正孩子的错误习惯,往往比从头教更难。不少孩子因为在幼儿园受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辅导,以致学的笔划、拼音不正确,对于孩子本身而言,则影响了他的判断力。
专家认为写字是一项精细运动,幼儿在这方面的协调能力较差,训练时应因人而异,否则将引起肌肉紧张,从而导致幼儿产生厌恶心理。同时,不正确的坐写姿势会影响其体格发育。总的来说,从生长发育的角度看,医生不提倡在幼儿阶段进行此类技能教育。强制性学会则适得其反,教育要和孩子的天性结合,在游戏中进行。同时,由于幼儿手部的小肌肉没有发育完全,目前幼儿园内大多数孩子的执笔姿势有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孩子们比较适合用蜡笔。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cd7bf701015fpk.html】
评论
【转:海外华人孩子学中文渐“低龄化”,逐步凸显优势】
最近一两年,加拿大华裔子女学习中文呈现出低龄化的现象,“低龄”的范围一般在3-5岁左右。学习中文低龄化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一方面它表明了海外华人家长的远见,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抓住了人一生中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目前,幼儿识字已成为一个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在中国,幼儿识字教育被看作为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在汉字推向全球、中文走进世界的新形势下,认真研究海外幼儿学习中文及提高幼儿智能这一新课题,显然有其重要的意义。
1982年,英国著名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英、法、德、美、日五个国家儿童智商测查报告。科学家得出的结果是,英、法、德、美四国儿童的智商平均为100,唯独日本儿童的智商为110。在英、法、德、美各100名儿童中,智商达到130的各两名;唯独日本儿童有10名。科学家的最终结论是:日本儿童之所以跟其它四国儿童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是因为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
说到这里,笔者不由想起日本著名学者石井勋博士。这位科学家长期以来孜孜不倦地从事日本儿童汉字学习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他得出如下的结论:6岁(入小学前),不认识汉字的孩子智商平均为100;5岁开始学汉字,智商平均为110;4岁看始学汉字,智商可达120;3岁开始学汉字,智商可达130。这一研究结果无疑是对汉字可以增强孩子智能的充分肯定,有着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海外幼儿(3-5岁)学习中文比起6岁以上的孩子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他们受英语环境的影响比大孩子小;第二,他们有超乎人们想象的记忆力和模仿力;第三,他们处于对什么都好奇的成长时期,喜欢学习、渴望学习;第四,他们正处于这个年龄段独有的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幼儿独特的潜能,那么他们本身的自然天赋就得以发挥,反之,那些潜能就悄悄地沉睡……,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令人十分惋惜的浪费。
然而,充分利用孩子身上的潜能要靠家长和学校的双方努力才能做到。下面笔者想谈谈如何面对学习中文低龄化的问题。
首先,幼儿学习中文集中在一个语言点上,就是“识字”。具体地说是,怎么识字?识多少字?
“怎么识字”是一个方法问题,有了科学的识字法,不但可以在我们提倡的“无意、随意、乐意”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也能使整个识字过程事半功倍。据统计,目前有三十多种经得起考验的识字法在加拿大各省市使用。今年四月,笔者在北京第二届识字教学国际研讨会上亲眼目睹了很多有效的识字法。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可以让3-5岁的孩子在上小学前就识字2500,这些识字法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但是,鉴于海外的特殊环境,原封照搬别人已经成功的识字法未必奏效。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形,创立适合海外低龄儿童的高效识字法。
已故著名语言学家安子介先生在做完高频字统计后说:“一个人,儿童也好,成人也好,如果他能认识第一高频度500个字,它就能看懂一般文章的四分之三。如果他能识到2000字,他就能看懂一般文章的百分之97.4%。先学习高频度字,是学习汉字的捷径之一。”
回顾海外中文教学的惨痛教训,几十年来由于受客观条件局限,至今就是解决不了“高频度识字量”的问题。所以,总是看不到实质性的进步,基本上在原地滞留不前。为此,认真研究、务实地抓好低龄幼儿识字问题将使我们华裔后代终身受益。
“低龄幼儿学习中文”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有着很大的开拓空间。今天的时代是人们对中文汉字重新认识的时代,也是汉字逐步迈向世界的时代。海外中文教学不可能仍然滞留在那条老路上,要改革、想突破,对低龄幼儿学习中文认真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转自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6-08/14/content_4959758.htm】
评论
有事需要回国几周,回来之后再和大家分享交流~~~
评论
朋友们好,从国内回来一段时间了,调整好状态,准备继续发此帖。
我2014年创建有一个亲子教育公众号,后续将充实有关海外中文教育等内容,按照版规不能将公众号的信息发在帖子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号,我再向您推荐。这是我的微信二维码,按版规可以发布,欢迎扫码关注,关注请注明:天维。
谢谢!
评论
【转:怎样指导一年级孩子写话】
一 续编故事
儿童的心灵充满智慧与幻想,洋溢着个性与灵动。如何激发学生睿智、灵性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自己去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结合课文,让孩子续写文章结尾,不但能丰富孩子想象力,更能锻炼孩子今后写作能力。如一年级下册的《蚂蚁和蝈蝈》课文结束后,我们可以这样来延伸课文:不久又一个夏天来,这回蝈蝈看见蚂蚁会说些什么呢?……让孩子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及时释放孩子的说写欲望。选出好的作品在班里读一读,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不断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从课本出发,拓展学生思维,不拘一方,更可天马行空。让孩子读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张扬自己的个性。以续编故事的形式,生动有趣,为孩子解开束缚思维的枷锁。
二.句型练习
(一)要写出一句正确的话,教师还必须进行句型指导。首先让学生认识句子的“四素”,即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练写之初,可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如: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了做什么?
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
(时间) (人物) (地点)(事件)
要写“四素”句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句子开始在一年级下册的练习中有“三素”训练。例子:鱼儿在小河里游。人物换成了动物:鱼儿;地点:小河里。事件:游。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句子要素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首先可以完成书上练习。即(1)燕子在____________。(2)蜜蜂在____________.(3)布谷鸟在____________。(4)_________在__________。另外教师还可以再出题,加入时间逐步训练学生写“四素”句。反复练习,可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练写“10句”。
即“看”“听”“说”“想”“感”“在”“是”“有”“被”“把”句。
依然可以先用书中句子为例,再逐步引申:
我看见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看”句)
我听见小猫“喵喵喵”地叫。(“听”句)
老师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说”句)
我想:我的笔哪儿去了?(“想”句)
我感到很高兴。(“感”句)
我在花园里玩。(“在”句)
他是我的同学。(“是”句)
我的书被小明借走了。(“被”句)
妈妈把我的书包补好了。(“把”句)
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树。(“有”句)
以上10句的练写,指导方法也同“四素”句的练习:先认识,后仿写,再以生活为内容创写新句。训练时务必从简单到复杂,一句一句地练习到位。通过一段时间练写“10句”,优等生便可以逐步进行“连句”训练。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说,可继续强化练句。可以平时课文中强化,也可以进行专门练习。
(三)紧抓文中各种类型的句子,围绕关键词写完一句话。如“先…再…”“一边… 一边…”“一……就……”“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就应抓住这些典型的句子进行训练,同样可以让学生先说再写。循序渐进最后达到“连句”要求,虽然这是二年级的要求,但一年级就要打好基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锻炼的时机,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三.写写文明小日志
一年级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关键期。孩子们做了好事或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觉得教师除了夸奖和鼓励外,还可以让学生自我体验感受其中的快乐,因此我让学生把你当天受到了老师表扬或做的好事记入文明小日志,教师不必提出过高要求,但每篇都要过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这样不仅促进了孩子的不断向上,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小朋友。另外这也是形成正确班风和学风的一种手段。但别忘了这不也是一种写话吗?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有一双慧眼,能及时扑捉教学生活中任何有利于学生的细节,最好又能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一举两得。
给孩子一点空间,还学生一个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孩子大胆说一说,勇敢写一写。这就是我认为的一年级写话教学。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fc25e10100cqiv.html】
评论
【转:华裔儿童学中文如何破解书写难题】
一、应该掌握多少汉字
海外中文教育应该教授多少汉字,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暨南大学《中文》的生字总数是2300,人民教育出版社《标准中文》的生字总数是2500。这两套教材基本上是以中国小学的大纲(2600)为蓝本。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中文SAT的研究,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事实上1000个最常用汉字基本可以覆盖普通阅读物(例如报刊、杂志)的95%以上。
当然字和词又是不同的概念,很多字认识,词不一定认识。不过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相当于中文托福)大纲来看,其甲级字加乙级字不到1000,甲级词加乙级词大约3000。所以我们觉得1000个字和3000个词应该是海外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二、怎样辅导书写汉字
有些老师或家长常常让孩子写方格字,也许他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学习汉字的方法。孩子照着一个字一写就是一行,甚至一页!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很差。一是孩子完全没有注意汉字的笔画,他们像画图那样照着样子“画”字,如果有一个字“描”错了,往往就整行甚至整页都是错的。浪费了时间,精力,而孩子却仍没有学到正确的汉字。二是孩子在“画”这个字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他只是在机械地做着这件事,既没有兴趣,又没有动力。很快他们就会厌倦了写汉字。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开始很喜欢学中文的孩子在学写汉字的时候却充满了挫折感的原因!所以我们主张孩子第一要正确地写,第二要明白地写。
正确地书写汉字的难度也许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举个例子,“象”和“肺”这两个常用汉字十之八九的人不会正确书写,不信你试着数一下它们的笔画,正确的应该是11画和8画,“象”字中间没有一竖,“肺”字右面没有一点。其实辅导孩子正确书写汉字在孩子第一次接触这个汉字时最重要。这一阶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等孩子掌握了基本笔画轮廓,熟悉了汉字的基本间架结构以后,家长就不用看着孩子写字了。
明白地书写汉字比正确地书写汉字还要难,而且它是贯穿于整个中文学习过程,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孩子每写一个字一定要知道这个字的意义。老师或家长在辅导孩子写汉字时可以尽量把孩子知道的形近字联系起来,让孩子们自己记住它们的共同之点和不同之处,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一年级的时候可以区分“人”“入”“八”等;三四年级的时候可以理解偏旁部首,如“氵”代表水,“扌”代表手,“讠”代表说,“忄”代表心等;更高年级的时候可以介绍汉字词根,如“青”代表美丽,水之美者为“清”,心之美者为“情”,言之美者为“请”,米之没者为“精”,日之美者为“晴”,目之美者为“睛”,争之美者为“静”……
理解孩子,才能正确地指导孩子。让孩子少写,但要正确地写,明白地写,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孩子开始学写汉字而充满挫折感的时候,多给他们鼓励和帮助,让他们始终保持对学习中文的兴趣。
这样孩子在学习写汉字的同时就还学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如何去面对挫折。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每个家长花时间去做的事了,因为这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摘自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5-12/09/content_3897836.htm】
评论
不好意思,最近没有更新,因为除了家庭和工作的事情比较多,还在忙着一件有意思有意义的事:筹备公益中文读书会。
现在,青少年中文读书会创建在即,感兴趣的宝爸宝妈可以点击下面这个帖子详细了解:http://China2a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67068
谢谢朋友们在我帖子里给予我的支持与帮助,谢谢大家!!!新春嗨皮!
评论
有的朋友可能了解,今年大年初一,我和朋友们共同创建了“新西兰爱果中文读书会”,发展至今,共有群友122位。
今年六一,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对微信群做了调整:
1.读书会群修改为“NZ爱果亲子中文教育交流群”,主要提供给大家沟通交流有关新西兰华人孩子中文学习、亲子关系、心理成长等方面的内容,大家自由加群,谢绝商业广告。
2.新建“爱果爸妈中文书友群”
【群功能】新西兰汉密尔顿热爱中文阅读的父母分享阅读心得、分享书籍借阅、置换信息的平台。
【加群条件】自愿每周至少在群内分享200字以上个人阅读心得;自愿提供中文图书供群友免费借阅。
【群福利】享有在群内向群友置换、免费借阅中文图书的资格。
3.新建“爱果宝贝中文朗读群”
【群功能】为初学中文的孩子提供展示朗读成果、彼此鼓励交流的平台。
【加群条件】坚持每周六或周日参加“爱中文”群语音活动,至少分享一段孩子的即时中文朗读;自愿为群友提供中文童书供群友孩子免费借阅。
【群福利】享有向群友免费借阅童书的资格。
如果你对上面某个群感兴趣,欢迎根据我的签名档加微信,我邀请您入群~~
希望我们为大家搭建的公益平台帮助更多新西兰的家长和孩子爱上中文、学好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