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在新西兰误食毒蘑菇后,医生一度考虑要给她“换肝”


在新西兰


  上周六(4月14日),新西兰女子Rachael Dixon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Clunes的一家健康中心饮用了可能含有毒蘑菇的饮料后死亡。 随后,维州卫生当局警告人们在采摘时要小心毒蘑菇,比如死帽菇(Death Cap)和黄斑菇(Yellow Stainer Mushroom),并建议人们学习识别野生蘑菇的技巧。 去年7月,维州还发生一起三人因享用据信含有死帽菇的午餐导致死亡的案件,警方认为这是一起投毒谋杀案,将邀请被害人参加午餐的Erin Patterson逮捕,指控她三项谋杀罪和五项谋杀未遂。 新西兰的“死亡帽”蘑菇。Photo / Dr Whitehead 众所周知,新西兰没有毒虫,但如果你认为新西兰也没有毒蘑菇,那就错了。 新西兰研究机构Landcare Research相关负责人Peter Buchanan称,虽然与蘑菇相关的中毒在新西兰不常见,但确实发生过,提醒新西兰人在采蘑菇时要小心。 汉密尔顿前医生Anna Whitehead就曾经历过蘑菇中毒事件,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讲述了误食死帽菇后的痛苦经历。 Whitehead称,那是在2020年,当时她在Raglan一棵橡树下采摘野生蘑菇,回家烹饪食用后险些丧命,事后才知道那就是致命的死帽菇,全世界几乎90%因食用毒蘑菇死亡的情况都源于这种剧毒蘑菇。 “死的人可能是我……医生一度认为我需要进行肝脏移植。”Whitehead事后回忆说,这三年来,她一直提醒人们对野生蘑菇保持警惕,切勿食用。 Whitehead吃下的就是这种蘑菇。Photo / Dr Whitehead 她说,吃毒蘑菇死亡这种事在新西兰确实不常发生,但也正因此才有人去尝试,比如她自己。死帽菇在新西兰生长普遍并且可致命,却很少有人认识它。 她回忆起2020年那次一脚踏进鬼门关的死亡之旅。 当时正处于疫情封控期,Whitehead在Good Friday这天出门,沿着Cox's Bay散步并在一棵橡树下采了一些蘑菇。回家后她把蘑菇洗干净、晾干,发现变成了墨黑色。 当时正值新冠疫情期间,身为医生的Whitehead每天要花16个小时处理与Covid-19相关的问题,这导致她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本应仔细检查蘑菇的状态,但她忽略掉这一点,第二天把这些蘑菇当做午餐,搭配鱼和蔬菜一起吃下。 “很美味。”她回忆说。 那个周三的凌晨,Whitehead被剧烈的不适惊醒,并伴有严重的呕吐。她一直坚持到早上8点。 之后她在谷歌上搜索“新西兰毒蘑菇”,结果弹出了一张死帽菇的照片。 Whitehead住院治疗期间。 “我立即认出了它,描述说一颗就能致命,肝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Whitehead回忆说,见此她立即前往当地医院,但医护人员对蘑菇中毒也缺乏了解,还以为她吃了迷幻蘑菇。 24小时后她再次发病,立即前往怀卡托医院,告诉医生她吃了蘑菇后中毒。 事后她才知道,食用毒蘑菇后可能存在一个“蜜月期”,看起来症状暂时缓解,但毒素已经深入内脏,之后病情会更加恶化。 接下来,Whitehead出现了严重的肾功能和肝功能衰竭。她在怀卡托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高度依赖病房治疗了三周。医生一度考虑为她进行肝移植手术。 Whitehead采蘑菇的大概位置。 幸运的是,医生们得到了一位有中毒专业知识的欧洲医生的帮助。 “因为我很早就开始输液,所以病情最终消退。过了一段时间我才恢复,现在已经康复了。如果不是及早治疗,情况会完全不同,我会面临死亡或终身患病。”她说。 Whitehead后来联系当地议会,告知采摘毒蘑菇的位置。 “毒蘑菇还在那里,这让我很担心,可能导致他人失去生命。听过我的故事的人总是说他们也不知道这是毒蘑菇。”她说,新西兰应该提高宣传教育的力度,让人们意识到危险。 “我从来不知道新西兰也有能要命的蘑菇……在欧洲,你可以把采到的蘑菇带到药店,他们会告诉你是否有毒。” 蘑菇采集专家Peter Langlands说,死帽菇随树根生长,味道和气味都挺诱人。 他描述了误食死帽菇的过程:患者通常会在一开始感到恶心,然后症状会减轻,感觉恢复了很多,但实际上器官正在经历灾难性的衰竭。 事发后,Whitehead再也不会采野蘑菇,只选择超市的蘑菇。 “人们总是问我还吃蘑菇吗?我永远不会忘记生病时的那种(呕吐物的)恶臭——我闻起来就像死了一样。”她说。 事后同样那棵橡树下还能看到“死亡帽”蘑菇。Photo / Dr Whitehead 死帽菇特点: ——刚露头时类似土壤表面的白色小球; ——长成的“死亡帽”直径可达12厘米,茎长15厘米; ——长成的时的颜色可以是灰白色、浅棕褐色或绿色; ——其中含有有毒的担子菌; ——进食后6-24小时出现症状; ——会导致肝肾衰竭、腹泻和呕吐。 如果您在食用蘑菇后生病,请拨打毒物中心电话0800 POISON / 0800 764 766,并立即拨打111寻求医疗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