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分析】总理Hipkins到访中国,时机非常关键
在新西兰
经过数月各种各样的迹象,消息终于落地,Chris Hipkins将于6月底出访中国。 这位新西兰总理期待已久的北京之行,将在他参加7月份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北约峰会前不久进行。 总理的这次中国之行被称为贸易之旅,但时机安排非常谨慎,对中国和新西兰来说都有好处。 对北京来说,这次访问将提供一个宝贵的机会来影响“五眼联盟”成员国之一的领导人,而且时间就在Hipkins参加北约峰会之前。 北约去年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概念”,给中国贴上了“系统性挑战”的标签。 而对惠灵顿来说,Hipkins选择在北约峰会之前访问中国,将是一个平衡其近期外交政策轨迹的机会。 自Hipkins今年1月接任总理以来,新西兰总体上走上了更加强硬、亲美的道路。 这个故事的最新体现发生在上周五,当时五眼联盟与日本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谴责经济胁迫。 有趣的是,这次联合声明并未明确点名中国。这可能是对这个团体中更为敏感的国家,尤其是新西兰的让步。 毕竟,美国现在不再回避公开批评中国。传统的外交礼仪似乎成为过去,美国防长奥斯汀最近使用的尖锐语言就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新西兰对中国的出口在过去一年基本持平,现在总额为216亿纽币。 根据新西兰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3月的一年里,新西兰对中国出口仅占新西兰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23%。 在到访中国期间,Chris Hipkins将寻求重建两国的贸易联系,尤其是在疫情之后。重振中国游客到新西兰旅游将是一个突出的重点。 但他也可能听到更多关于中国对“经济胁迫”联合声明和新西兰最近其他外交政策的不满。 Hipkins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间的会晤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这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北京的担忧可能集中在新西兰在AUKUS中的潜在作用上,AUKUS是目前涉及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一份精英级军事协定。 新西兰国防部长Andrew Little曾表示,新西兰“愿意探索”加入AUKUS的下一阶段,该阶段专注于先进技术,也被称为“第二支柱”。 在最近可能激怒中国的其他决定中,Little几乎都处在前沿,包括最近与日本签署的新军事协议,即将升级的新西兰与斐济防务关系,以及5月初宣布的新西兰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增加。 但总理Chris Hipkins和外长Nanaia Mahuta似乎对新西兰加入AUKUS不太热心。 Mahuta在3月份到访北京后表示,“我们不想看到太平洋军事化,我们不是AUKUS安排的一部分”,而Hipkins在5月份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称“第二支柱”问题“纯属假设”。 很难确定Chris Hipkins领导的工党内阁在外交政策上存在分歧的真实程度。 但最近Little和Mahuta相隔一周的演讲,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6月2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Little告诉其他国家的防长,新西兰以“清醒的眼光”看待全球形势,并将“保持必要的军事能力,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及保护我们自由和民主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 相比之下,Nanaia Mahuta上周在奥克兰举行的新西兰国际事务研究所(NZIIA)会议上发表的演讲则更为微妙。 她谈到了“更具竞争性环境”的风险,将其列为“贫困程度、债务、冲突、经济排斥和侵犯人权”。 Mahuta还告诉与会者,新西兰并不“只与那些反映我们观点的人”合作,并认为“二元选择”是不必要的。 或许最重要的是,Mahuta辩称不存在“新冷战”——这一提法可能会在北京得到积极的回应,因此被谨慎提出。 中国经常警告包括新西兰在内的国家不要采取所谓的“冷战思维”。 如果避免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是当务之急,那么Hipkins本月底访问中国可能恰逢其时。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访问北京,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高层访问。如果这次访问成行,布林肯的使命将缓和美中持续恶化的关系。 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在新加坡拒绝与美国防长奥斯汀会面,作为对美国拒绝取消对李的制裁的回应。 在这次外交失败后不久,美国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美国和中国军舰在台湾海峡险些相撞。前不久还发生了军机事件。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美国官员在上周末声称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古巴监视美国。不出所料,中国否认了这些指控。 由于新西兰仍然是中国在西方最好的朋友,Hipkins可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防止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失控。 最终,Chris Hipkins最有可能扮演信使的角色。北约领导人将很想听听这位新西兰总理对中国之行的看法。 Chris Hipkins要去中国,时机很关键。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他的这次出访会有多成功。 本文作者Geoffrey Miller是Democracy Project的地缘政治分析师,撰写有关当前新西兰外交政策和相关地缘政治问题的文章。他曾在德国和中东生活过,精通阿拉伯语和俄语,目前正在攻读新西兰与海湾国家关系的博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