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专家:“变体大杂烩”让新冠预测更难了
在新西兰
新西兰卫生部报告称,废水检测结果表明,实际新冠病例数远超官方统计的数字。 Photo: RNZ / Samuel Rillstone 新西兰环境科学与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家Brent Gilpin博士告诉《晨报》(Morning Report),只有出现症状的人才有可能去检测,而在那些检测呈阳性的人中,只有一部分人会报告他们的结果。 “病例肯定比报告的要多,但这(报告)实际上是为了了解病例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 他说,自9月中旬以来,病例数一直稳步增加,尽管新毒株不断出现,但Omicron仍然是新西兰当前的主流毒株。 目前,“变体大杂烩”(variant soup)是这个国家描述新冠疫情的最新用语。 该研究所的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负责人Joep de Ligt告诉《First Up》,“大杂烩”中的一些变体已经来到了新西兰。 “(在新西兰)目前还容易管理,但欧洲已经是真的‘大杂烩’了。” Ligt说,现在的情况是,新冠变体不再是单个单个地出现,如Alpha、Beta或Omicron,而是组合集体出现,因此就不能再用单一希腊字母描述了。而且,Omicron亚型变异株BQ.1.1新西兰已呈上升趋势,它可能会导致病例增加。 他又说,现在大多数变体都是Omicron的后代,“变体大杂烩”让预测变得更加困难。 “如果感染某一变种的人数较少,那么检测其致病特征(如严重性)的能力就会较弱。” 他指出,目前研究所正在追踪7个较流行的变体,它们均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疫情。 “一份来自丹麦的报告称,他们在一个月内发现了150中不同的变体。” 因此,Ligt强调道,感染病例的持续大幅增加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但在新西兰,最令人担忧的不是出现新的变体,特别厉害的变种除外,而是可能会出现影响脆弱人群安全的疫情浪潮。 Ligt希望人们能够有这样一个共识,即无论是哪种变体,戴口罩都会有所帮助。 “唯一可靠的预测是,将会出现下一波疫情,其糟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行为,也取决于新变体及其传播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