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看看英国减税的后果!工党和国家党会汲取教训吗?


在新西兰


本周英国宣布减税,导致英镑大跌。奥克兰的公共关系顾问Matthew Hooton认为,这对于新西兰来说是个教训。以下是他的看法。 这周英国的情况,对新西兰两党来说都值得关注,希望在来年大选之前,他们能汲取英国的教训。 首先要关注的是国家党的减税承诺。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在当前的生活成本危机之外,我们还面临着全面的经济危机。 说到底,财政部长是要担责的。毕竟是他让央行从控制通胀这个单一任务转向双任务的,他任命Adrian Orr为央行行长,又将央行行长控制物价的个人责任交给了一个委员会。 委员会开始印钱的时候,Robertson袖手旁观;接着又通过过于大方的工资补贴计划和其他财政刺激手段撒钱,包括今年的生活成本补贴。 财政部提醒过Robertson,说终极经济法则是“通胀无论在哪里永远是货币现象,既然如此,就只会由于快速增加货币数量而导致。” 通胀体现到消费者价格上时,Robertson编出“进口通胀”这种话,这种事对于货币自由流通的国家来说,理论上不可能,实际上也很罕见。 我们的货币矫正措施正在执行——纽币连续六周对人民币、欧元、澳元、新加坡元、港币、日元、韩币、印度尼西亚盾、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 数十亿的出口市场中,纽币只扛住了英镑的下跌。 对于农户和旅游业来说可能是好事,但对于其他所有人来说,超市物价和油价都会更高。 Orr很乐观。他周二对工会大佬们表示,央行的货币收紧计划是“提前了的”,“再做一点点就能回到我们原来的乐土。” 他的话暗示着未来官方现金利率只会再涨一点点,或许对于业主们来说是好消息,但对于已经付不起日杂账单的人来说简直要崩溃。 当然,Orr以及他说的话向来都是错的。 一年前的10月6号,他说通胀只会在“短期”内涨到4%,然后会在“中期”内回落到2%。现在这种局面,他们责怪海外因素,而不是自己的货币政策,他们坚持说“核心通胀和中期通胀预测依然很接近2%。” 几天后,统计局报告称通胀达到4.9%,主要由住房、交通、食品和休闲引领。 接下来就飙升到7.3%,短时间内不可能回到4%,更别说2%。 政府和央行还在继续怪罪海外因素。但其它国家遭遇这种房价通胀和生活成本危机只不过因为大家都走了Robertson和Orr的路子。 世界仿佛忘了通胀的原因和伤害,以及有多难抑制,尤其是对于低收入的人、节俭的人和年轻人。悲哀的是,20年代发生了,70年代也发生了,现在又到了20年代,又再现了。 Robertson和Orr不同意。国会策略师认为到来年大选通胀就会下来,到时候工资会追上、贷款利率会回落。Orr对工会说的话也暗示承认这个说法。 虽然始作俑者是Robertson和Orr,但国家党的减税政策只会火上浇油。 国家党的Christopher Luxon和英国保守党的Liz Truss都通过大胆的减税宣言来标榜自己的领导力,其中包括废除最高税阶,或许他们得到了同样的策略师的引导吧。 国家党的策略师主张,大胆、大型的税务政策有必要。至少一开始只是政治方面,不会真正给经济造成影响。 要是Truss和她的财务大臣Kwasi Kwarteng在台上,他们会在1972年起就宣布减税。 花旗银行已经预测英国通胀到一月份会达到18.6%,达到1976年来最高水平,这个时候最不需要的就是450亿英镑的刺激。 英国利率走高,英镑暴跌,英格兰银行被迫承诺买入650亿的政府债券来阻止退休金的分崩离析。 讽刺的是,如果Robertson和Orr所谓的“进口通胀”是真的话,那苦日子还在后头。 国家党的Nicola Willis精明地给Luxon原来的减税政策留了余地。但如果通胀在2023年依然高企,那么无论是Willis还是Luxon都不应该把他们的民调支持者所期待的减税额度当回事。 Willis的首要工作是甩掉Orr和他的委员会,任命一个更正统的行长,比如现在的Christian Hawkesby,让他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通胀拉回到2%。 不然的话,就是绵延的惨状和政治。 在新西兰的话,就是政治竞选,这应该成为工党从英国本周汲取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