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一个时代,落幕了!回顾女王的传奇一生
在新西兰
她一生经历过无数危机与变革, 历经世界大战和全球大变革, 却从未失去自己的优雅、智慧与尊严。 她,是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2022年9月8日)。 在这个沉痛的日子, 让我们回顾下女王这一生的传奇故事。 01 伊丽莎白小时候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英国君主。 她父亲仅仅是国王的次子,本以为会一生远离王位,对伊丽莎白的教育遵照贵族淑女模式:骑马、阅读、礼仪…… 在她记忆中,家中气氛祥和安宁。在伦敦皮卡迪利大街145号的住所中,回荡着她和妹妹玛格丽特银铃般的笑语。 但造化弄人,1936年,她的祖父逝世,继位不足一年的伯父坚持要娶王室不容的离异女子,最终因争执退位。伊丽莎白的父亲约克公爵临危受命,成为英国国王乔治六世。 那时,年仅十岁的伊丽莎白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王位继承权突然变成了第一位。 从那天开始,她的一生都改变了。 02 父亲乔治六世继位后,作为长女的伊丽莎白心知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女王,也开始为此准备。这个过程充满着旁人无法想象的艰难,但她只能一路独自前行。 直到那命定般的一瞬间,她的目光突然被一人吸引——那个帅气挺拔,落魄又顽强的流亡王子,海军学员菲利普。当时菲利普18岁,伊丽莎白13岁。 随之而来的却不是王子与公主的浪漫恋曲,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伊丽莎白成了军中的卡车司机和机械师,菲利普更是加入海军,全程参与了二战。日本投降的那天,他就在东京湾驻扎。 从青少年时期的迷恋发展到稳定交往,两人保持着书信沟通,年轻的伊丽莎白一直把他的照片放在闺房内。 幸而战争终有结束的一天。1946年夏天,菲利普向伊丽莎白求婚,求婚的戒指是用母亲皇冠上的钻石,由菲利普亲自设计。早就坠入爱河的伊丽莎白自然是无比欢喜。 然而现实是,他一无所有。 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对他不管不问……这个落难的希腊王子,童年甚至是靠着自己仅存的头衔在欧洲各贵族家中借住活下来的。由于希腊政治危机,他出生后只当了18个月王室贵族就被迫流亡海外,坐着运橘子的木箱子逃出希腊。 许多人认为菲利普太粗鲁、太德国、太希腊、太……不是英国人,无法和伊丽莎白公主结婚。但伊丽莎白很坚持,她早已认定这个幽默迷人的表哥。 多年以后,威廉王子曾这样总结祖父母的关系:“他能逗她笑,因为他说的某些话,做的某些事情,对生命的态度,显然与她有一点点不同。他们就是佳偶一对。” 在菲利普答应接受一系列严苛条件后,王室接纳了他。伊丽莎白度过21岁生日之后,两人订婚的消息终于公诸于世。 婚礼上,父亲乔治六世亲手把伊丽莎白交给了菲利普,那个她从13岁就一见倾心的男子。他在后来的书信中写道:“当我把你的手交出去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多么珍贵的宝藏”。 03 乔治六世的身体并不算好,二战期间的操劳更是拖垮了他。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伊丽莎白已经频繁帮他履行公务。 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乔治六世正在机场送别女儿女婿,他们将代替他去英联邦国家进行国事访问。 伊丽莎白不知道,那是她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史书这样记载:1952年,乔治六世国王去世,伊丽莎白成为女王。 可当时的伊丽莎白对此茫然无知。那时她正在南非访问,进入树屋旅馆体验当地风情。 进入树屋旅馆之前,伊丽莎白只有公主之名,只是代国王父亲进行外交访问。 但当她树屋旅馆下来时,一切都变了:她成为了大不列颠王国的女王。 04 伊丽莎白仓促赶回继位,她从父亲手中接过的是一个分崩离析的落日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大英帝国的衰落瓦解,她首先需要扛起的重任就是维系英联邦。 Image1952年12月25日女王第一次圣诞讲话 在她的加冕礼服上,伊丽莎白亲自挑选了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的所有主要标志:英格兰玫瑰、苏格兰蓟、威尔士韭葱、爱尔兰三叶草、澳大利亚金合欢、加拿大枫叶等等。其中当然也包括新西兰我们最熟悉的银叶蕨。 1953年至1954年,女王和菲利普亲王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也是首个访问澳洲、新西兰和斐济的在世君主。 许多新西兰人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女王和丈夫菲利普亲王在1953年圣诞节前抵达新西兰,在他们的整个巡回过程中,每一站都有大量热情的人群迎接他们。 当时大家究竟有多热情呢?历史数据显示,整个新西兰大约四分之三的人都在这次全国访问的过程中亲眼见到了女王。 在怀卡托南部一个人口仅600人的社区,竟然挤进了一万人,只为一睹女王的风采。 甚至,就连羊都被染成红色、蓝色和白色。 女王还为新西兰议会百年纪念特别会议开幕,这也是新西兰第一次由在位君主宣布议会开幕。 在女王此后的人生中,她还曾多次造访新西兰。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就在第六次访问时,女王还曾在新西兰与死神擦肩而过。那也是她人生中少有的危险时刻。 05 事情发生在1981年10月的一天。 那天,女王生平第六次来到新西兰,计划在但尼丁举行巡游。 但是,谁都没有注意到,在巡游开始前,一个不起眼的十几岁男生,Christopher John Lewis,走上巡游街道两旁建筑的楼梯。 他的手中拿着一条旧牛仔裤,而里面,裹着的是一把步枪…… 这把点22口径的步枪是他偷来的,上楼前,他把自己的自行车停在了七层高的Adams Building外,随后进入到了五楼的一个洗手间,将步枪准备好,然后打开窗户,开始等待目标出现。 而他的目标,正是即将在但尼丁街道上出现的女王。 在等待了五分钟后,一辆劳斯莱斯朝着这条路驶来。距离大楼几百米远的时候,这辆女王乘坐的豪华轿车在Otago Museum Reserve停了下来,人群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但就在这一刻,有一个新西兰男孩,正在用抵在剪上的点22口径步枪,瞄准了女王。 下一刻,这个男孩成为新西兰有史以来最令人胆寒的罪犯。当女王向在场的3500名民众致意时,他扣动了点22步枪的扳机。 子弹飞向了女王,但从她的头一侧飞了过去。这一枪失手后,由于现场观众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几乎没人意识到刚刚传来一声枪响。 而这令人惊心动魄的一瞬间,也是迄今为止,谋刺女王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事后,当局竟然试图隐瞒这次刺杀,一会说成是议会建筑标志坠落发出的声音,一会又说是有人放鞭炮,最后给出的内部报告结果写的是“枪支走火”。 警方其实早就逮捕了开枪的人,他们隐瞒的原因仅仅是“担心英国王室不再到访”。 在近年公布的解密档案中,SIS有这样一段结论:“Lewis的确曾企图刺杀女王。但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射击制高点,使用的步枪火力也达不到目标射程的要求。” 换而言之,如果一切都合适…… 也许女王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离开了我们。 06 实际上,在女王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见过太多世事无常,经历过太多人生起伏。 人们乐于谈论她的长寿。她曾与14位美国总统会面,在本国也见证过14位英国首相。 数代人更替,只有她像是仅存的活古董,在历史长河中坚强老去。 妹妹玛格丽特公主说,她这一生仅看到女王哭泣过一次。 女王在公众场合通常维持严肃的形象,但其实也是个十分可爱的人。 她一生钟情柯基,那是她父亲给她的18岁生日礼物。在她漫长的人生里,一共养了30多只柯基,这些短腿的小狗在王室里享受超凡待遇,就连女王出访时也要带着它们。 英国喜剧电影甚至这样调侃——坏人威胁女王转让英国领土给法国,用枪指着柯基的头:要英国还是要柯基?! 女王的时尚品味也是十分可爱,从礼帽到服装,甚至是透明小伞,无一不是色彩整齐划一,而且经常变幻颜色,简直是个快乐的彩虹小老太太。 然而很多人最喜欢的还是下面这两个小故事: 一伙游客去参观皇室住所偶遇女王,但竟然没认出她来,当面问她“你是否见过女王本人?”女王很调皮,指着旁边的皇室安全官员说:“我没见过啊……不过这个警官见过哦……” 另一次,女王休息日出行,在一条小路停下野餐。旁边有一家人出来散步,但也没认出女王——她当时的打扮和其他当地老妇人差不多,穿着花呢衣服和上蜡的短风衣。 那家人里的妈妈说:“天啊!你长得真像邮票上的女王。” 女王带着温和的微笑抿一口保温瓶里的茶说:“别人也都这样说。” 07 其实,全球吃瓜群众更爱看的还是王室那些内幕八卦。 但外人看的热闹,到了女王身上就成了货真价实的苦恼。 戴安娜王妃嫁入王室时,全球有7.5亿人观看这场世纪婚礼,创下历史性的记录。 她美丽善良,乐善好施,活泼有趣,几乎满足了所有人对童话的幻想。人们模仿她做的事情,她穿的衣服。 只不过,造化弄人。那时人们有多疯狂,之后就有多愤怒。 BBC这样写道:“查尔斯和戴安娜1996年正式离婚,公众对王室的批评日益激烈,到了1997年夏天,戴安娜在巴黎车祸殒命,这种不满达到了顶点。” “这时,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态度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戴安娜去世的消息公布后,女王当时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宫避暑,闻讯一言不发,不准备回伦敦,拒绝在王宫白金汉宫下半旗哀悼,也拒绝向全国公众发表讲话。” 但不久之后,女王的态度开始转变,她命令白金汉宫下半旗,在聚集哀悼的人群面前亮相,还发表了电视讲话,安抚“痛失人民的王妃”的民众。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室和民众的关系终于得到缓和,但这场悲剧的种子却早已种下…… 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永远失去了母亲,很难用语言描述他们内心的创伤。 哈里王子回忆戴妃去世前打来的最后一通电话:“她在巴黎打过来,我不太记得我说了什么……我大概有生以来都会一直后悔,我们的通话有多短。” 时间到了近代,女王已经老去,而王室家庭内部的纷争却还在加剧。 哈里和梅根宣布脱离英国王室,在美国大肆接受采访,出版传记对英国王室展开批评。媒体甚至一度报道,女王考虑起诉他们。 另一边,女王次子安德鲁王子面临强奸诉讼,英国王室形象再遭重击。 女王不仅是多个国家的君主,也是自己家庭中主持大局的人。 面对这些纷争,她必须亲自处理,而且必须处理好。 曾经她身边还有为她分忧的人,但就在2021年4月,与女王相伴一生的菲利普亲王也不幸离世,去世时距离100岁生日仅有两个月时间。 这个熬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在晚年最后的时光里,终于慢慢沉默了下去。 如今女王已经离开,她一生极力维护的王室声望恐怕将面临危险,英国君主政体的式微或将加速。 还有多少英联邦国家愿意尊护远方的君主?新西兰政界早有多人提出希望改为共和国,未来或许也将迎来重大变革。 但这些身后事,就留给后人去烦恼吧。 伊丽莎白二世,永远的女王。 采编组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