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dern上台后,做出了一系列涉及民生领域的承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其实,这是中左翼政府的标准做法。但有一样,Ardern开了先河,如果她的这一新政落地,那么新西兰也将开创先河,成为世界的“社会实验室”。澳洲《悉尼先驱晨报》刊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悉尼先驱晨报》称,Ardern正引入多个指标提升新西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料图片)“我们正在制定一个生活标准框架。”Ardern说,“不仅仅以经济发展作为标准。”
从她的表态中可以看出,新政府并不打算摒弃传统的经济衡量手段——比如债务和预算目标,而是将环境、居民幸福指数等都纳入考量,正如Ardern所说的:“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GDP,结果就是越来越多地看到环境恶化以及整个社会处于痛苦之中。如此的话,我们很难说这就是成功。”
“我们已经就2019财年为财政部准备了一个框架,用于衡量全部三个方面的国家发展情况——提高收入,改善环境和社会商品。”她说。
事实上,过去十年来,用组合方式而非单一的经济来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在各个国家中流行开来。这一概念最早由印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提出,在英国和法国“落地开花”,但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任何国家的政府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实施这种“福利经济学”。
几年前,澳大利亚财政部也制定了一个框架,用来衡量社会福利发展水平,但正如澳知名调查咨询公司Lateral Economics旗下经济学家Nicholas Gruen所说的那样:“这套框架和以前没有任何区别。”
Gruen主张澳政府将福利状况引入社会发展评估办法,并且计划在下周发布一份针对澳大利亚的福利指数。他称,忽视公民的福利就是忽视主要的游戏规则,“比如澳大利亚的人力资本是其他所有类型资本(包括自然资本)总和的三倍。”
如果得到很好的落地,福利框架可以“改变政府的工作方式”。那么,到底哪个因素在发挥作用?
新西兰总理Ardern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儿童贫困问题。她称,降低儿童贫困发生率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好标志”,“我们的预算将衡量与此相关的进展,用来搭建一套问责框架,正如一名健身教练对我说的,我们在哪里下力气,哪里就会得到提升。”
其实Ardern在儿童贫困问题上倾注了很多,她承诺将把新西兰变成“最适合孩子生活的国家”,并且制定目标在10年内将儿童贫困发生率减半,甚至在当选总理后还给自己额外加了一个头衔:儿童减贫部部长(Minister for Child Poverty Reduction)。
但要按照“福利经济学”施政,政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削减居民问诊费用、建造新的可负担住房、提高福利标准以及家庭税收减免,这些如何实现还有待观察。
另外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以“福利经济学”治理国家,是否是政府的真正目的?
毕竟,Ardern领导的是一个中左翼政府,这种类型的政党在世界各国正逐渐被边缘化。英国的工党也处于类似的生存危机之中。在欧洲,中左政党式微,最近已经有4个社会民主派政府被取代,法国社会党的得票率只有6%,和希腊的中左翼力量几乎一致。上周末的意大利大选,出口民调显示,其中左翼政府也已失利,成为欧洲第五个丢掉权利的社民派政党。欧盟28个成员国中目前只有5个国家由中左翼政党执政。
有分析认为,如果Ardern能够开创一种方式,将现代经济从以GDP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为以人类福利为中心的体系,那么她不仅仅提高了新西兰人的生活水平,更可能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振兴世界各国的社会民主派政党的愿景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