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距离基督城地震已经过去了7年,相关部门在道路修复上也花了不少钱,但路上的坑还是随处可见。
去年,基督城市议会收到994宗关于路面坑洼的投诉,共花费52.5万纽币修复超过1.9万处坑洼(每处花费约27纽币),并且为受损车辆赔偿了2000纽币。
惠灵顿市议会在上一财政年度共花费12,782纽币修复了394个路面坑洞,但尼丁市议会则花费了2.7万纽币修复4500个坑洞,Invercargill市议会在这方面的修复费用约6万纽币。
奥克兰交通局没有就修复路面坑洞的花费进行详细记录,但在其1360万纽币的sealed road carriageway maintenance预算里,有包括道路坑洞修复和挖掘修复的费用。
基督城市议会的道路维护经理Mark Pinner表示,城市道路的坑洞多,主要和冬季的天气状况,以及震后重建工作导致道路超负荷有关。
2011年,Stronger Christchurch Infrastructure Rebuild Team(SCIRT)成立,旨在对基督城震中受损的水平架构进行重建。新西兰政府和基督城市议会在这一为期5年半的道路、污水管道修复计划中,投入了近22亿纽币进行资助。
Pinner表示,当时工作量十分大,因此无法达到平时的维护水平,加上冬天的雨水浸透路面,车辆经过时会引起液压作用,将路面封层卷起。
Pinner称,议会希望道路工程方能尽快修复坑洞,主要道路最好在一天之内、小路在三天之内完成修复,并且要保证修复质量。道路恢复到正常状况可能需要超过10年,Pinner称,议会对此也表示接受。
开车在城里绕一圈,可以发现路面上有大量的坑洞,从外观上来看,修复工作完成得很粗糙。
坎特伯雷大学工程学副教授Mofreh Saleh表示,他注意到路面上许多材料的应用和压实都有使用不当的情况。在紧急修复的状况下,坑洞通常都是简单用沥青填满,这可以在冬季作为暂时的解决办法,但在夏季来说就不符合国家的行业标准。
但Pinner却对行业标准这一说法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评估天气状况是议会修复道路前首要考虑的因素,只有在恶劣天气下才会进行紧急修复,保证道路通行。
轮胎校准专家Jason McConnell表示,每周大约有3次,顾客的车辆是因为坑洞受损来到他店里维修,爆胎和钢圈弯曲是最常见的状况。最近有一位客人遇到两次爆胎、两次钢圈弯曲的情况,修车花了460纽币。
McConnell表示,他注意到在Eastgate购物中心附近的Pages Rd,有一个约150毫米深的坑洞,基本上每十天就要修复一次,“这些坑洞都是在非常繁忙的道路上,工程方不太可能有时间关闭道路来进行修复,所以几乎都是将坑洞简单填满。”
Darfield当地居民Maggie Mackinnon每天都要经过Kirk Rd,他表示,这条路上的坑洼现象也很明显,每两天就会出现一个坑,“他们基本上只是把坑填满,路上这么多车经过,用不着24小时,坑洞又重新出现了。”
Pinner表示,一旦修复工作完成以后,议会就会对坑洞位置进行记录,之后会进行复查检测,议会每个月会对约190个坑洞的修复工作进行随机抽查。
基督城一家建筑公司的施工经理Stephen Malzard表示,议会需要对承包商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修复工作才能更加高效。
Saleh表示,其他多数第一世界的国家对于道路工程的每一步工作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新西兰的相关法律也应该跟上脚步。在质量把控方面多花费5%,就能减少修复方面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