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观赏奇葩,是吃瓜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事。前几天,又一个奇葩在新西兰火了。
这件事是主流英文媒体Newshub率先报出的:新闻标题是“为保护孩子的嗅胶权,一男子与警察杠上了。”
事情是这样的:
一位据称“怀着律师梦”的男子,发现有一警察在路边盘问几个青少年。
该男子没有hold住自己的愤懑之情,打开了手机的录制模式,镜头后他的声音激动到微微颤抖:
“好家伙,又遇到了在光天化日之下骚扰孩子的警察!”
就这样,他清了清喉咙冲了上去,像机关枪一样,和警察来了个正面杠:
“你干嘛呢你你你你?你可知道在这些孩子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你是不能盘问他们的!这是非法的!”
懵逼的警察站在一边,试图让这位激动的男子冷静下来听他说,
“不!我不用听你讲!F**k!是我跟你讲!”
警察说你干嘛这么凶啊你,并且淡定地举起了手中的袋子,
“看到这个了吗,”警察说,“里面是胶水。”
也许看到这里,你脑子里已经无数问号……胶水怎么了?
嗯,你听说过“嗅胶”这个词么?
嗅胶,就是拿鼻子去吸在普通文具店就能买到的胶水。因为胶水当中含有挥发性有机溶剂,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人体,会让人产生晕眩,类似醉酒的欣快感。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种类似于吸毒的行为。
因为胶水很廉价,而且买胶水也不犯法,这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丑陋行为,在一些国家(当然,包括新西兰)的青少年之中很是盛行。
所以,当警察举起手中袋子里的胶水时,警察的意思是在说,这帮小子正在嗅胶啊哥们儿!
但该男子仍然理直气壮:“那怎么了!在这个国家!这是合法的!”
随后,该男子又几近声嘶力竭地对着警察喊了几遍:“在这个国家,这!是!合!法!的!你这个混蛋!”
然后,另一位警察过来“支援”了,
大胡子警察叔叔很平静地告诉怒发冲冠的男子,
“他们在嗅胶,哥们儿,根据未成年保护法(CYFS),我们只是在保证他们没在伤害自己。”
但这位凶凶的男子还是怒气未平,回家以后又把视频上传到了自己的Youtube上。
然后,Newshub爆出了这个视频,接着,英国每日邮报、新西兰英文先驱报,以及人气论坛Reddit都先后报道了这件事,而这位“律师哥”也跟着火了
调侃他的大有人在:
“‘怀有律师梦’呵呵,更像是自以为自己是皇家大律师的谷歌键盘侠!Loser!”
“我猜在任何地方当傻X都是合法的吧。”
当然也有挺他的:
“这哥们儿好燃啊,wow,棒极了。”
还有真相帝评论:
“是的,嗅胶在新西兰是合法。但在未成年保护法(CYFS)里面是有一项的,警察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可以对孩子进行问询。”
现在,这位“律师哥”已经不堪众多网友在他Youtube上面的评论,把视频给删了。
不过,这件事中爆出的侧面问题,却足以引人深思:
青少年滥用“吸入剂”
强力胶、指甲油、汽油、笑气……什么都能吸!
前面说过了,嗅胶行为在这里的青少年中间很盛行。但能被他们当做“毒品”来吸的,可不仅仅局限于胶水。
实际上,只要是含有如脂肪烃(aliphatic hydrocarbons)、芳香烃(aromatic hydrocarbons)、乙烯酮(Ketones)、卤代烷(haloalkanes)、亚硝酸盐(nitrites)、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又叫做笑气)等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东西,
比如指甲油、鞋油、打火机油、汽油、粘合剂、油漆、喷漆、香蕉水、记号笔、修正液、涂改液、空气清新剂、发胶、除臭剂等等等等,都有可能被青少年拿来当“嗨药”使。
这种“吸入剂”滥用情况在英语中的统称为Inhalant abuse,Volatile substance absue,或者Solvent abuse。
日常用语和口语中的sniffing, huffing, bagging也都可能指这种行为。
他们怎么吸?
有直接对着胶棒或者汽油管吸的,有把溶剂挤入袋子里然后蒙着口鼻吸的,也有放进塑料瓶里吸的……
大家在国内可能很少听说这样的“奇葩行为”,但青少年的吸入剂滥用问题其实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如英美欧,还是相对贫困的非洲、东南亚国家,都很严重。
在美国,有超过260万12至17岁的青少年曾有过吸入剂滥用行为,吸入剂已经排在了酒精、烟草、大麻之后,成为第4大滥用药物种类。
而去年,尼泊尔也爆出穷困儿童“嗅胶止饥”的新闻:这群流浪儿童年龄在9至15岁之间,由于吃不饱饭,他们只能通过嗅胶产生幻觉和欣快感,来驱除饥饿和忧虑。
危害极大,
但各国均存监管空白
“律师哥”咆哮着喊出了金句:“这是合法的!”让人不得不看清一个无奈的事实:吸入剂滥用很难实现监管。
的确,可以向美国一些州那样,把青少年嗅胶行为界定为“非法”,让警方有权介入调查。但实际上,这样做没有什么成效。因为这些吸入剂都是日常用品,而你也不可能对孩子们实行每天24小时全监控。
然而,吸入剂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却是极大的。
过量吸入这些化学剂会让人产生头痛、恶心、呕吐、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和哮喘等症状。长期滥用会损害吸食者的神经中枢系统与内脏器官,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每年都有不少因吸入剂滥用而金属中毒、精神障碍和猝死的案例。
去年4月,澳大利亚一位14岁少年因吸食喷剂导致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后死亡。
今年6月,奥克兰南区Otara地区发生一起严重烧伤事故。据称,受伤的几名少年早些时候“嗅过汽油”,衣服上沾有汽油残留物,之后他们试图点烟,没想到却引燃了自己……
而今年7月,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因吸食笑气成瘾,只能坐轮椅回国的新闻,则让更多的国内网友关注到了吸入剂成瘾的问题。
看得心惊肉跳……
如果我的孩子沾染上该怎么办?
在呼吁加强法制监管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教育,才是拯救青少年的根本办法。
世间能让人上瘾的事物何其多,有海洛因那样的“硬性毒品”,有大麻这样所谓的“软性毒品”,有吸入剂这样的“灰色毒品”,还有美酒、香烟、咖啡、可乐、网游、手游、网络小说……禁是禁不完的。
唯有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孩子,改进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做好交流,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假如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有某种药物成瘾的行为,你可以拨打新西兰卫生部提供的酒精及药物问题帮助热线:0800 787 797,或者拨打青少年问题热线0800 787 984 进行咨询,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专家的帮助,对孩子进行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