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Andy Boreham来自新西兰的惠灵顿,已经在上海生活了5年,获得复旦大学中国文化和汉语硕士学位。他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不久前,Boreham撰文对比了新西兰和中国的生活。
现在,我正坐在父亲的办公室里,透过清澈的空气看着窗外的Picton。这是一座海滨小镇,人口只有3500人。在这里,我能听到海鸥的叫声,以及码头里前往惠灵顿的渡轮偶尔的公告。
在Picton,你听不到上海街头的鸣笛声,听不到水果店反复播放的扬声器广告,也听不到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回收废品的吆喝声,更听不到奶奶不让孩子跑上街的叫嚷声。
但我希望听到这些。
在新西兰、尤其是Picton的生活,与上海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中国很大,新西兰很小。中国人口众多,而新西兰只有400万人口外加2800万只羊。中国发展迅速,随之带来了污染、噪音和难以忍受的炎热(每年的这个时候),而新西兰生活节奏缓慢、没有污染、安静并且很凉爽。
你总是忍不住想:哪里才是我想要的?事实上,无论在哪里,都有自己的优点。
而在上海,即便已是深夜,依然有不少人聚在室外消夏娱乐 Jiang Xiaowei摄
上星期,当我驾驶电瓶车、冒着酷热在人流中穿梭去上班时,防雾霾口罩紧紧贴在脸上。我时而鸣笛提醒路人注意,前面总是会突然出现车辆。这时候,我特别希望坐在父亲的办公室里,享受凉爽的冬季清晨,俯瞰Picton港。
而回到了新西兰,我又想念在上海的读书生活,走出宿舍就是饭店、水果店和超市,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商业设施。而在Picton,这些商店很远、很小而且很贵,饭店到了下午5点就关门。
上海街头的共享单车,给市民提供了不少便利 Wang Rongjiang摄 |
在上海,我下班后回到床上,只要叫一份外卖就能解决晚饭,20分钟后就能送上门。
我想念街头的女商贩,扫一下我的手机就完成了付款,用手机就可以买任何东西,包括冷面、水果或烤肉。这免去了现金支付,不用拿回一大堆零钱。
在中国,这些叮叮当当的声音让我怀念不已,但新西兰还只是清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