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卖原料不如卖消费品。在全球乳制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传统的全球乳业原料大包粉供应商希望拓展终端消费品谋求新的增长。
3月22日,占全球乳品贸易三分之一的全球乳品贸易巨头恒天然公布了2017财年中期(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业绩报告,不出业界所料,恒天然的业绩企稳实现增长,但利润表现并不乐观。根据财报,恒天然2017上半财年收入为92亿新西兰元(约445亿人民币),同比增加5%,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6.07亿新西兰元,同比下降9%,税后净利润为4.18亿新西兰元,同比增加2%。
利润表现不佳与恒天然原料业务有直接关联,乳品原料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5.10亿新西兰元,下降17%。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全球新兴市场消费疲态尽显,乳制品原料价格低迷的情况下,恒天然原料业务的利润下滑很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品牌和餐饮服务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13亿新西兰元,同比增加30%。这背后是恒天然近年来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及市场的投入,包括终端消费品,餐饮等业务,这也刺激了恒天然进一步加大对这一块的投入。
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施牧德也表示,上半财年的业绩表明,“将更多销量转化为更高价值”集团战略是行之有效的。
原料业务承压
恒天然的原料业务依旧表现低迷,但已经处在企稳回升阶段。
据悉,新西兰牛奶采集量与上一季同期相比下降了5400万公斤乳固体,为1053公斤乳固体,这对恒天然上半财年的业务带来挑战。虽然恒天然乳品原料业务税前利润下滑了17%,但由于全球乳品原料价格开始企稳回升,恒天然预计原料业务利润状况会好转。
“新西兰糟糕的春季气候让我们预计这一季原奶采集量将减少7%,但随后秋季雨量充沛令牧场环境不断改善,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可以预计,新西兰这一季的原奶采集量将比上一季只减少3%,” 恒天然集团董事长约翰威尔逊表示。
恒天然董事会预计,原奶收购价将保持在每公斤乳固体6新西兰元,全球乳品市场将呈现稳定的需求和相对平稳的价格。“我们看到下半财年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一季末额外的产奶量对奶农而言是利好消息,管理层团队正专注于确保我们能从这些原奶中获得最大价值。”
不过,恒天然董事会方面依旧坦言下半年压力不小:“我们乳品原料业务受到不同产品类别回报频繁波动的影响,未来几个月收紧的利润以及秋季可能增加的产奶量,都将给我们下半财年的收益带来一定压力。”
虽然利润表现并不算太好,但约翰威尔逊对上半年的业绩表现表示认可:““我们中期每股现金分红0.2新西兰元,将在2017年4月20日支付,这体现了我们业绩表现良好,尤其在消费品牌和餐饮服务业务方面,我们坚持实施‘把销量转化为更高价值’这一战略,并屡创佳绩。”
消费品牌及餐饮业务上升
上半年恒天然在消费品牌及餐饮业务的强劲表现,令高层们坚定了继续加大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决心。
“截止上半财年末,我们额外将2.27亿升等量液态奶转至我们的消费品牌和餐饮服务业务,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结果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增长了30%。我们的目标是在年底,把额外的4亿升等量液态奶转换为高附加值产品,这一目标正稳步推进中。”施牧德表示,“尽管市场环境动荡,但我们有信心创造出更高价值。”
恒天然消费品牌及餐饮业务的增长也得益于大中华区的表现,其进口常温液态奶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抢眼。宋亮表示,此前恒天然在消费品牌方面经验不足,随着对本土市场的熟悉,以及消费者对进口液态奶的青睐,恒天然这块业务增幅明显。”此外,在餐饮业务方面,恒天然也很好地把握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恒天然在中国协助商家打造出奶盖茶这样的网红产品。
为了加强对消费端业务的拓展,恒天然还投资了中国婴幼儿奶粉企业贝因美,不过收到大环境、渠道变革、自身运营策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恒天然投资的贝因美表现并不理想,恒天然目前是贝因美的第二大股东,根据贝因美2月28日发出的业绩快报,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2亿元,同比下降38.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98亿元,同比下降869%。恒天然方面认为,投资贝因美是战略投资而非财务投资,因此需要更多耐心去推动贝因美发展。
对于下半财年,威尔逊表示:“我们对原奶收购价的预测仍持有信心,但我们会继续建议奶农谨慎做出预算,乳业的基本面仍强劲,但全球市场将处于持续波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