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于魁智、李胜素:让新西兰观众看到纯正的京剧


在新西兰


由于魁智、李胜素两位艺术家领衔的国家京剧院一团演职人员来到奥克兰,即将为新西兰的观众带来一场原汁原味的京剧盛宴。周三下午,网对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进行了专访。

于魁智、李胜素在奥克兰接受网的采访
  周二(11月1日)晚间,由于魁智、李胜素两位艺术家领衔的国家京剧院一团演职人员来到奥克兰,即将为新西兰的观众带来一场原汁原味的京剧盛宴。周三下午,网对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进行了专访。

  网:欢迎两位老师来到奥克兰。这次演出在安排上,是否会为奥克兰的戏迷带来和以往不同的京剧曲目?

  于魁智:因为我们是来海外演出,应该说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到。一方面,京剧是很全面、很综合的一门艺术形式,传统京剧的很多经典唱段都是脍炙人口的,我们的华人戏迷也都非常熟悉。现代京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鼎盛时期,比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都影响了一代到两代人,我们很多的同胞、侨胞都是从国内移居到新西兰,我们考虑到他们的欣赏习惯,所以特意安排了现代京剧一些经典的唱段。另外也要安排一些传统唱段来满足观众的口味,比如提起贵妃醉酒就能想起京剧大师梅兰芳,提起野猪林就能想起京剧大师李少春,听到赵氏孤儿、赤桑镇就能想起裘盛戎先生。

  李胜素:这些剧目对五十岁以上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听样板戏长大,一些唱段都能哼唱。

  网:这场演出在细节上会有哪些特别的安排?

  于魁智:应该说,这是国家京剧院首次派整团的阵容来新西兰演出,是专场演出。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我们希望做好京剧的推广工作,包括把中英文字幕都做好,现在我们到海外演出都打英文字幕。这样做,是要服务好当地主流社会和外国朋友,让洋人朋友对京剧也能有所了解。

  以往来新西兰,都是综合性演出。我们来过几次,都是跟着歌舞器乐在一起来演出,纯京剧的专场演出,这在新西兰还是头一次。

  网:把京剧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观众还是第一位的。

  于魁智:这次演出,还是力求把京剧经典唱段的特色、流派的特点和韵味更好地表现出来。

  网:二位这些年在国外的演出,无论是日本、英国、法国,外国观众都表现出非常大的热情,虽然京剧对他们很陌生。

  于魁智:国家京剧院一团刚刚从英国演出回来,我们到欧洲也好,到大洋洲也好,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向西方观众、向外国友人推广我们的文化,所以在奥克兰的演出和在欧洲、北美的演出是一样的,无论是文化部的重视程度,还是剧院周密的安排,都是非常谨慎而且认真的,只是演出的曲目和剧目有所变化。

  网:我们注意到,京剧也要卖票,也要走市场化道路。国家京剧院的海外演出是否会有这方面考虑?京剧不光要弘扬,也要有可持续的商业化考虑。

  于魁智:我认为这两者都是要兼顾的。首先,我们在海外推广京剧艺术,国家和政府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我们所有的出访,每一次到国外演出,这些外事的经费,包括路费、道具运输费用,国家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但是对于演出当地的主办方来说,他们也要考虑自身状况,因为他们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经济上的投入。卖一部分票有助于了解市场,以便今后能更持续的推广。但是,商业化并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还是推广和弘扬国粹。主办方卖票也是为了填补承接、组织方面的负担。

  网:京剧观众集中在五十岁,很多年轻人对京剧仍然缺乏兴趣。有没有什么举措,把这些年青一代培养成戏迷,让他们成为未来京剧票友的主力人群?

  李胜素:我们有京剧进校园活动,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小学生的课文里都有京剧一课。

  于魁智:振兴京剧艺术,从娃娃抓起,我们的上级很早就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国家京剧院有很多的京剧演员,包括一些资深演员,像小川(宋小川)、刁丽,都在像朝阳实验小学这些学校里培养京剧人才,收效很好。很多孩子开始喜欢上京剧,现在可以像模像样地表演。每年的全国少儿京剧比赛,都涌现出很多“神童”,唱得都很好。

  李胜素:我身边就有一个小戏迷(笑)

  网:两位老师都在国外有过大量的演出经历,从您的感受来看,国际友人对京剧的接纳度如何?

  于魁智:过去,西方观众对京剧还是知之甚少,京剧当时走出国门也不容易。当时带到国外的京剧演出都是小型的,像《三岔口》《拾玉镯》《闹天宫》。

  李胜素:都是武打戏,以肢体语言来表现故事情节。

  于魁智:对,是以武戏为主的。这些年,国家在文化走出去、对外文化交流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拿我们国家京剧院来说,一年大概有二十批次赴海外,几百人次在海外表演。对于西方观众来说,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整本大戏,我们在国外演出的大戏,基本上跟国内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舞台节奏上会根据当地观众的欣赏习惯删繁就简,但仍然会保证京剧的特色,这些年都是整本的大戏在海外演出。应当说,现在这种效果非常好。

  网:相当于讲一个完整的中国故事。

  于魁智:对,就是通过我们的京剧表演,向外国朋友去讲好中国故事,京剧也是非常适合讲故事的艺术形式。

  网:您二位在英国演出的时候,当地观众在欣赏戏剧时是不习惯在演出过程中鼓掌的,但是在看京剧的时候可能也保留了这一习惯。

  于魁智:2005年、2015年到2016年,我们团三次去英国演出,每一次在推广表演的同时,也是在观察了解当地观众的欣赏习惯。我们在宣传上,也给这些观众做了很好的铺垫。包括在字幕上也打出来:您认为精彩的地方可以鼓掌,甚至可以叫好。我们上个月去英国演出的时候,观众的表现和在国内演出时没有区别,连碰头彩都有。而且有时候观众的热情度超过国内。西方观众过去看戏时表现得非常绅士,当一个章节、一个剧目结束时,才会礼节性地鼓掌。当他们接触到京剧后,了解到京剧是这样一种表达形式,台上台下的互动非常好。在英国演出,百分之九十都是西方观众,华人不到百分之十,京剧的观众群代表了当地的主流社会。

  李胜素:西方观众们也跟着喊,学中文叫好(笑)。

  网:有观众称二位是“舞台伉俪”,一起合作了这么多年,常年在一起演出,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默契。

  于魁智:这也是缘分。我们都是从外地到北京,她(李胜素)是河北人,又到山西工作,从山西到北京。我是在东北,从沈阳到中国戏曲学院上学,我们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是同学。那时候经常有一些演出的机会,一起出访。

  李胜素:1998年开始第一次合作,到现在快20年了。

  于魁智:舞台上那种艺术上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有很多东西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两个人追求的艺术风格和理念是相同的,彼此之间有着很好的提醒、提示。另外,我们的合作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着力的加强和打造。

  花絮:奥克兰戏迷见面会

  周五(11月4日)晚上8时,于魁智、李胜素两位老师将带领国家京剧院在奥克兰都会博物馆举行京剧专场演出。3日下午,主办方特意举办了一次戏迷见面会。在见面会上,国家京剧院一团的演职人员为现场的戏迷朋友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现场掌声不断。难能可贵的是,奥克兰本地的华人戏迷、新西兰京剧社社长渠洋先生等代表票友,向国家京剧院的老师们举行了一场“汇报演出”。于魁智、李胜素两位老师对上台演出的华人戏迷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京剧院的老师为戏迷朋友现场演出

国家京剧院的老师为戏迷朋友现场演出

介绍国家京剧院的伴奏乐师

新西兰新闻

澳洲反对党:胜选将建7座核电站

新西兰澳洲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表示,他将在明年的联邦大选中承诺建造七座核电站,并承诺首批核电站将在2035年至2037年间投入运营。这些核电站的选址都是即将或已经退役的火力发电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