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中土世界”是新西兰如今最引以为傲的文化产品,得名于《魔戒》电影三部曲,它呈现了世外桃源般的新西兰风景,也将这个人口仅有440万的岛国带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 《霍比特人》剧照 在新西兰航空的航
“中土世界”是新西兰如今最引以为傲的文化产品,得名于《魔戒》电影三部曲,它呈现了世外桃源般的新西兰风景,也将这个人口仅有440万的岛国带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霍比特人》剧照 |
在新西兰航空的航班上,点击座椅靠背前的“安全须知”,你也许会在万米高空得到意外的惊喜:乘务长是“精灵”、飞行员是“矮人”,乘客则是《魔戒》里千奇百怪的角色……这段由彼得·杰克逊亲自执导并偶露小脸的视频,正在提醒游客“中土世界”之旅已经起航。
“中土世界”是新西兰如今最引以为傲的文化产品,得名于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十年前轰动世界影坛的电影三部曲——《魔戒》,它呈现了世外桃源般的新西兰风景,也将这个人口仅有440万的边陲小国带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
“魔戒”效应无需赘言,1998年到2003年,光是欧洲市场,赴新西兰旅游的人数年增长率均超过10%。从那时起,新西兰也明确了以电影拉动旅游的新经济模式,并享受了超过十年的“红利”。但彼得·杰克逊捧起11座奥斯卡小金人的辉煌时刻毕竟有些久远,“中土世界”急需戴上第二只“魔戒”——《霍比特人》。
电影中“魔多”的拍摄取景地——汤加里罗山 |
《霍比特人》可以看作《魔戒》的前传,讲述了老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年轻时与13位“矮人”险象环生,收复孤山故土的冒险故事。剧组花费10周时间奔波于新西兰南北两岛40个不同的地点同步拍摄,素材被切割为三部曲上映,并分别定名为《霍比特人:意外之旅》、《霍比特人:史矛革荒漠》以及《霍比特人:去而复返》。在北美率先登场后,2月22日,《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以3D/IMAX 3D形式登陆内地大银幕,首日票房就超过3650万元。
英国影评家科林(Robbie Collin)质疑彼得·杰克逊的三部曲之举有“注水”的嫌疑,理由是《魔戒》的小说有三部,而《霍比特人》的原著只有一部,且仅为310页,每一页的内容用超过1分钟的时间去陈述,太过冗长。但考虑到《霍比特人》系列可能具有的衍生效应,三部曲的篇幅就显得再正当不过,比如,新西兰旅游局就预计,作品将在未来6年内为新西兰带来28%的访客量增长。
全民狂欢
2012年10月底,也就是《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全球首映的6周之前,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大使剧院的高墙上,悬挂起一口崭新的巨钟,用作倒计时的播报,提示整个惠灵顿都进入“中土”时间。而自11月28日起,惠灵顿还发起了一项更名活动,在之后三个星期内,市内的邮政系统、报纸等诸多机构都以“中土之都”这个称谓代替“惠灵顿”旧称。更名仪式上,惠灵顿市长西莉娅·韦德·布朗表示,将花费总共110万新西兰元支持电影首映相关活动。
位于玛塔玛塔的霍比特人家园——霍比屯 |
不仅仅惠灵顿,在新西兰全境,“霍比特人”都被视为值得全民狂欢的大事件。打开电视,主播一早便用“精灵语”向全国人民问好;连气象主持人都扮成了电影中的精灵来播报天气,甚至说起了精灵语,观众想要得知准确的气象状况,只能看字幕。“对那里的人而言,2011年全年的宣传重点是橄榄球世界杯,2012年之后则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霍比特人》。”英国媒体打趣道。
机场是“霍比特人”的宣传重镇。惠灵顿机场的航站楼大厅上空安置了一个《霍比特人》中的重要角色——高13米的怪物咕噜姆,供游客与之互动。新西兰航空还与大名鼎鼎的新维塔工作室合作,将一架波音777-300和一架波音777-200改装成《霍比特人》的“空中广告牌”,分别用于第一部和第二部电影的宣传。
真正的高潮是11月28日的电影首映礼,热烈程度堪比国庆。连日阴雨的惠灵顿突然放晴,十万居民涌上大街,盛装为“霍比特人”庆贺,人数接近惠灵顿大区四分之一的人口,连总理约翰·基也亲自致辞,为电影打气。明星云集的红地毯足足持续了1个小时,“围观人群中,有许多披着斗篷、尖耳朵的霍比特人,当他们发现这个穿蓝裙子的家伙也是尖耳朵的霍比特人时,激动地又挥手又尖叫,我摆了摆尖耳朵,表示郑重回礼。”作为新西兰旅游局中国大陆地区的品牌形象大使,姚晨也在微博上写道。
从这一刻起,新西兰旅游局的宣传标语从“100%纯净”变成了“100%中土”。
政府保卫战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把宝剑,那是弗罗多·巴金斯在《魔戒》中所用,每当遭遇半兽人时,剑身就会发出幽幽的蓝光。它用于提醒新政府,把国之经济与制造电影相结合的生意还在继续。
十几年前,《魔戒》三部曲的拍摄和制作共耗时7年半,耗资约3.6亿美元,大约2.3万新西兰人参与拍摄,票房总值接近30亿美元。而新西兰的数字特效技术也在《魔戒》之后迅猛发展,彼得·杰克逊成立的威塔工作室和威塔数字公司,成为这个领域的翘楚,吸引《阿凡达》等多部烧钱大作在这里拍摄和后期制作。旅游经济和电影制造,串联起了新西兰的经济命脉。
打铁需要趁热,于是,新西兰政府积极谋划《霍比特人》的拍摄,几乎是倾其国力地助阵,但过程远非一帆风顺。先是彼得·杰克逊表示,《霍比特人》只是一本童书,与《指环王》的故事基调差异很大,不愿意执导;再是继任者吉尔·摩托罗筹拍流产、版权方米高梅破产重组、华纳影业接手项目,一系列的不顺让新西兰人几度心惊。
最大的困难出现在2010年,一名临时聘用的剧组人员为争取自己的劳动权益而与片方诉讼,引起了罢演风波。华纳影业以转移外景地至捷克为要挟,要求新西兰政府保证“永绝后患”。作为应对,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不惜修改劳工法来挽留《霍比特人》。
此外,新西兰政府同意为影片提供9900万新西兰元的制作补贴——这是在普通情况下政府提供最高15%退税优惠之外给予的额外待遇;以及1000万新西兰元的推广赞助。作为附带条款,新西兰旅游局计划在当年的财政年度里挪出800万新西兰元,和华纳联手开发与《霍比特人》相关的电影乐园。
新西兰人终于留住了“霍比特人”。
中土之忧
从奥克兰驱车160公里前往位于北岛怀卡托地区的玛塔玛塔小镇,沿途穿过无数青翠的牧场和绵延起伏的山峦——这里是“中土世界”中夏尔郡的所在地。由于已入春,寸草劲生如同给这山里山外披上了一层绒毯,霍比特人的家园——霍比屯就隐匿于美丽的群峦之间。
影片中霍比特人的故乡作为《霍比特人》的主场景地,本是过境点的村落如今是著名的观光胜地,不仅保留了17个霍比特人的洞穴,还在这个基础上精心建造了一个霍比特人村。“欢迎来到霍比屯”的字牌醒目竖立,每隔15分钟,导游便带领一组游客前往44个霍比特人洞穴参观巴金斯之家。
在这里,“霍比特人”效应初现,而经济学家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似乎也在论证新西兰保卫战的物超所值。据统计,《霍比特人》三部曲的拍摄创造了约3000个就业机会,每周约150万新西兰元支付给了剧组人员,酒店床位占用约9.3万个,1800辆汽车和1650辆其他车辆被租用……
但炮制《霍比特人》的代价是否太大也备受讨论。新西兰人抱怨政府与彼得·杰克逊以及好莱坞过从甚密。当彼得·杰克逊选中一个12英亩的偏远牧场作为外景地,他居然征用了一支新西兰军队修建通往牧场的道路。2010年,彼得·杰克逊又被新西兰政府授予骑士爵位,就连霍比屯一半的产权也属于爵爷本人。
“新西兰已经被好莱坞绑架了,它沦落为美国的51个州了”,工会组织和工党方面言辞激烈。不久前,新西兰申诉专员要求,政府应该公开与电影《霍比特人》相关的一批秘密文件,以核查政府在挽留《霍比特人》的过程中是否行为失当。奥克兰的独立电影人也指责《霍比特人》挤压了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破坏了电影业的平衡发展。
在格林诺奇,坐上马背体验电影中奇幻场景 |
留给约翰·基的“霍比特”困扰需要时间来解答。这个耗费时力的系列是否能如预期般拉动经济?电影对于旅游产业的推动能否持续?6年后,下一个“魔戒”又在哪里……都是未知。解约翰·基燃眉之急的只能是一种情况——电影得足够卖座,最好能捧走几座小金人。《哈利·波特》拉动伦敦旅游,《杯酒人生》打响南加州葡萄酒之路的名号均基于此。反之,则危矣!
2008年,澳大利亚耗资1.3亿美元,邀得名导巴兹·鲁赫曼、演员休·杰克曼和妮可·基德曼参与史诗巨作——《澳大利亚》的拍摄,光是澳大利亚旅游局就赞助了电影3800万美元。澳大利亚旅游局副主席米歇尔更是直言:“拍这部电影就是希望大家看完了,都有兴趣到澳大利亚来旅行”。之前三年,当地旅游业处于停滞状态,以赴澳美国游客为例,2006年只增长了2.2%,而2007年只有可怜的0.6%。市场专家期待《澳大利亚》拍摄地成为影迷的朝圣之地,并不惜重本营销电影。
《澳大利亚》并没有成全澳大利亚的期待,影片于北美圣诞档上映后票房惨淡,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也一无所获。当电影被遗忘后,“喜欢电影,就来旅游吧!”的宣传口号再也无人提及。
而现在,悬在约翰·基头上的利剑是,《霍比特人》在刚刚结束的奥斯卡颁奖礼中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