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始建于1854年维多利亚“淘金热”时期的墨尔本唐人街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唐人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唐人街之一。历经150多年变迁,这些中国人最初的落脚之地,如今已不单单是居住之所,而是演变成集社会、经济、文
“古城”里的历史沉淀墨尔本的华人足迹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1851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发现金矿,消息不胫而走,世界各国淘金者来到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大批中国广东人也蜂拥而至。墨尔本唐人街就是在这一时期营造的。 走过150年,如今的墨尔本唐人街被深深烙上历史的印记。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你会发现遍布街道独具中国风的建筑物。其历史超过半世纪,古雅却不沧桑。每到夜幕降临时,抬头就能望见建筑物旁红彤彤的中国灯笼,令中国游子暖意浓浓。除此之外,街道上还零星分布着好几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华人会馆,包括四邑会馆、潮州会馆、福建会馆和南番顺会馆(南海、番禺、顺德)。有些会馆的牌匾刻于清咸丰年间,颇具历史价值。
墨尔本唐人街夜景在唐人街心脏地带的中央空地上,有一座仿江苏南京市朝天棂星门的牌坊,成为通向澳华历史博物馆的标志。这座设在墨尔本唐人街的澳华历史博物馆里保留了唐人街建立之初以及华人移民澳大利亚时的历史印记。博物馆陈列厅中整齐有序地展示着早期华人服饰、劳动工具、餐具、家具等家庭用品,还有历史照片、新闻报纸、日记、信札、书籍、账簿和各类工艺品。参观博物馆,你可以从大量照片、文件、实物中目睹唐人街已逝年华的缩影,想象当年华人的生活情景和沉淀其中的历史文化。
150年风雨变迁
有着近150年历史的墨尔本唐人街当年只是中国侨民的聚居地。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变,居住在唐人街的中国人从唐人街搬迁出来,唐人街的居住功能开始弱化,商业街市的作用逐渐兴起。如今的墨尔本唐人街不再是传统华埠,经过当地华人和澳其他族裔居民的多年奋斗,它已演变成一条名副其实的商业街。
在这条不过6米宽的街道上,华人开的文具店、中药材店、书局、杂货店、免税店鳞次栉比,放眼望去都是中文招牌,充满中国风味。
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中文书报让你不觉身处异乡:台湾的《中国时报》、《联合报》及《传记文学》杂志,香港的《东方日报》、《明报》和《春秋》杂志等,大陆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羊城晚报》和《读者》、《女友》等杂志可谓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唐人街最多的就是食肆餐馆。随着中国移民增加,大江南北不同菜式入主唐人街:饺子、小笼包、麻辣火锅、北京烤鸭。无论是周一至周五上班族的午饭,还是周末三五知己的聚会晚餐,唐人街都能让澳人或游子找到自己喜爱的菜式。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无论今日的墨尔本唐人街内涵发生了多大的变异,它仍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着固有的精神风貌和美德。唐人街不长,但意义深远。马路不宽,却能容纳下32万华人,成为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大本营。
早在1983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地方政府与华人共同组成的社会团体——墨尔本唐人街协进会就成立了。20多年来,协进会广泛团结当地华人,加强华埠社团间联系,加强对唐人街历史的研究,为协调唐人街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墨尔本唐人街协进会的帮助下,这座古老的“中国城”正向世界人民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风采。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墨尔本唐人街就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春节前夕,宫灯高挂,彩旗飘扬,从不同地区移民来的中国人都聚集于此,请出“大龙”在城里巡回欢腾,群狮共舞,向龙的传人传递祝福。庆祝活动不仅吸引了大批华人,还吸引了澳大利亚本地居民前来观赏。
食品节、龙舟节、中华文房四宝、传统工艺制品、中医中药等等,唐人街文化含量的增强,对中国人来讲是凝聚力,对澳大利亚各民族而言是吸引力。毫不夸张地说,这条拥有150年历史的墨尔本唐人街不仅见证了华侨华人的奋斗,也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