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奥克兰的月亮很圆
就在四个小时之前,我还在新西兰航空的飞机上。应 World of Wearable Art (可穿着的艺术)组委会的邀请,我将用五天的时间,走访新西兰的三个城市。中国与新西兰之间只有4个小时的时差,如果能在飞机上在适当的时间睡上几个小时,便几乎感觉不到时差的存在。和其他国家动辄时差八九小时相比,新西兰的时差算是一个大大的安慰了,毕竟是飞过了半个地球。 在空乘人员的安排下,我们享用了新西兰航空上的美食,午餐和晚餐一般都有一中一西两种选择,尤其是红白葡萄酒,都是产自新西兰的,让你在双脚踏上新西兰土地之前就嗅到新西兰的酒香。在餐中你还会发现几种不同类型的小奶酪,有味道浓郁的也有味道清淡的,新西兰独特的阳光、草原是各种牛羊的温柔乡,牛羊舒服了,自然也成为奶制品品质的保证。在旅途中小睡一会,睁眼看窗外已经是满天星斗,月亮悬在半空中,云层垫在身底下。
到达奥克兰机场,正好是凌晨五点左右,一位和蔼可亲的新西兰大叔正在机场出口迎接我。他行事谨慎,彬彬有礼,仔细地询问了我的日程安排并帮我确认,径直把我送进了Mollies酒店——奥克兰最小也是最精致的设计酒店。他们以结合百年历史的古董加上时尚现代家具的装饰著名。 Mollies有12个豪华别墅套房,每套都有宽敞的客厅,卧室和单独的套房浴室,或带有私人花园露台的休息室和卧室,有的甚至还备有一个壁炉和钢琴。 刚进酒店大门的时候,迎接我的是虚幻缥缈的电子乐,一张软榻,以及软榻上躺着的一只紧紧盯着我的黑猫,要不是那个唯一的侍应生窜出来,我真的要怀疑我是不是走进了某个哥特风格的沙龙了。
几乎没有休息几个小时,奥克兰的阳光就把我吵醒了。因为行程的安排,我今天可以在奥克兰自由行动。灌下肚一杯咖啡,手里拿张地图,简单地询问了下酒店服务生,得知转过几个小街,就是link bus的车站,这是奥克兰人最喜欢使用的城市专线。 走过一栋栋花园式的小别墅(这里只是普通人的住所),几乎没有见到几个人,大家不知道都在哪里藏着,偶尔有几个人站在门口取报纸,只要目光有接触,你就会得到一句热情的问候:早上好,多好的太阳啊。是啊是啊我回应着,并奇怪地发现这里经常有人光脚在街上走路,或者顶多是一双人字拖。人字拖是这里的特产,无论上身是穿毛衣、棉服,下身是穿牛仔、短裤,再往下都是一双错不了的人字拖。这样的搭配在我们看来古怪异常,但是在新西兰人看来确实最舒服不过了——上面迎着寒风,脚下踩着阳光。
“哦,我去过纽约,那里24小时通宵达旦,任何时候酒吧餐厅都是人满为患,我们这些当兵的眼都花了,简直是天堂。不过我现在年纪大了,对酒啊女人也提不起兴趣,一点点太阳就满足了。”他指着天,对我咧开几乎没有几颗牙的嘴笑着。那么,为什么我会在一个奥克兰难得的阳光早晨对着一个几乎快一百岁的二战老兵傻笑呢?因为我把巴士的方向坐反了。 在这个坐在车站晒太阳老人的指引下,我终于坐上了开往维多利亚市场的巴士。本来我可以逛一下商业大道皇后街,但是飞跃了半个地球,难道还要在这里重逢那些在国内就天天见的品牌吗,与其这样,我宁愿选择那些特色的杂品小店。
位于210 Victoria Street的维多利亚市场,应该是算得上奥克兰历史最久的购物广场之一,它的位置就在维多利亚公园的对边。在大街两边有各式各样的花店、精油店,每逢周末还有自由集市——就是二手市场及主题文艺表演,非常热闹。我没有赶上有什么表演,不过在店铺里购得了很多新西兰的特产,比如奇异果香皂和奇异果果酱,里面浸着一大块蜂巢的蜂蜜,用火山灰做成的香皂,用木板制成并带有毛利族图案的明信片,还有混在白葡萄酒里有放松效果的药草,对于第一站来说,我其实已经有些超载了。
随着夜幕降临,奥克兰开始沉浸在夜色之中,来到Eden山顶,整个奥克兰夜景尽入眼中。南半球最高的syktower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是新西兰最高的餐厅,有时间的话真想在上面俯瞰下新西兰的夜景啊。由于经纬度的原因,今晚新西兰的月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靠着这洒下的月光,我坐上了最后一班巴士。
尼尔森,古堡中的脚步声
从奥克兰转机,我前往位于南岛北端的Nelson。由于人少,各种设施也就小得多,机场和候机大楼基本相当于国内一个城镇的火车站大小。候机楼只有一层,而行李提取处干脆就放在室外。转机的时候,我们甚至不需要安检,我确认了好几遍,还是不放心,找到了一个正在执勤的老人,问:“您的意思是我确实不需要检查吗?”老人看了我一眼,说:“我觉得你挺安全的啊。”奇怪的是,奥克兰国际机场候机厅内,竟然有小鸟在栖息,在这里,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使得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不怕人,不害羞。
转机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毛利族人。从外貌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来。新西兰的历史并不久远,但是变化迅速,在不到一千年的时间里,新西兰岛上生活过两群人,波利尼西亚毛利人和欧洲来的移民。直到今天,关于毛利人的来历还是个谜,他们到底是来自波利尼西亚群岛东部,还是库克群岛,或者是马克萨斯群岛?确切的考古证明,他们大概来自于公元1200年,因为这时的环境中已经有了人的生活痕迹。甚至有人猜测他们来自台湾岛。 如果你亲眼见过毛利族人的话,你也许会同意这种说法。他们和台湾高山族确实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仅仅就面相而言,活脱脱就是一个高山族人。在新西兰,我多次看过他们的战舞,都是男性在跳,毛利人各族战争前会先跳一种震慑敌人的舞,名字叫Haka。哈卡的目的是宣战或把敌人吓怕和赶走。一般为首的赤膊光足,系着草裙,脸上画了脸谱,手持长矛,或者怀抱着本族的的图腾雕塑,在唱歌跳舞的时候,不停地吐舌头,鼓起腮帮,使劲跺脚并且显示自己身上的肌肉。毛利人的音乐很有鼓动性,节奏强烈,而且在新西兰国内颇有几个很有威望的歌手。有意思的是,也许是由于棕色皮肤和良好的节奏感的原因,毛利血统的歌手在嘻哈音乐界发展得更好。 关于我们下榻的Warwick House ,可是有很多好说的。这是一家拥有一百五十年的小古堡,最早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期。在七十年代的后期,城堡还保存着三个塔、螺旋楼梯和宴会厅,在后期的改造中稍有变动,但是整体的风貌还是被保留下来。Warwick House 的主人是个十分和善的绅士,喜欢从世界各地收集古董,我在他的收藏室看见了来自越南的屏风,西安的木门,维多利亚时期的澡盆。信不信由你,那里的马桶都是包着铜铁皮,仿佛来自一个遥远的年代,当然,轰隆隆的冲水声也可以验证这一点。但是我要说的是,在下榻的这几天,我们竟然遇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我们住在古堡的地下一层,上面就是那个空旷的有150年的老舞厅,晚上,我听到了楼上的脚步声,还有水流声(在大厅摆放着一个古老的浴盆),但是谁会凌晨两点在上面洗澡呢。而主人一家则住在古堡的另一个塔里面,这个时间根本就不可能有人在上面。第二天起床,我询问了向导,是否晚上也听到了古怪的声音,她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表情,好了,就此打住,剩下的故事自己回味吧。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到本地的咖啡厅用早餐。吃饭的时候,向导指了指我背后一个正在和人说话的白发绅士,告诉我这位是他们的市长。堂堂市长在清晨就这么和人挤在一起喝咖啡,这种亲民的作风不禁令我肃然起敬。吃完饭,我们便前往Vivienne的家。她在尼尔森可是一个风云人物,当然她可不是希拉里那样的政治明星,而是一位好厨娘。Vivienne Fox在年轻的时候,立志当美发师,经过一番拼搏后竟开成了连锁店,然后放弃事业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在料理家务的时候又喜欢上了做饭,和老公联手闯进餐饮业,期间波折多多,历经股市崩盘,被迫到外地去做房产中介,穷到女儿要从大学辍学。结果她却挺过一切,成为现在七间餐厅的大老板 。本来也可在家享受成果的她,还在自家经营起私房菜馆兼私人烹饪教室的生意,开设了一个名为“Loaves and Fishes”(这是一个双关短语,字面的意思是“面包和鱼”,连在一起又有“物质利益”的意思)的烹调课程。于是成为了新西兰国宝级的人物,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媒体来采访试吃,她倒也不亦乐乎地接待这群来自四面八方的美食家和记者,按照中国的话讲,无非是多双碗筷。 她的家在小山上,整个峡谷宛如明信片上的花园,被花草覆盖。正在吃草的牛群投下长长的阴影,远处几匹骏马在阳光下奔跑,旁边是Vivienne家开辟出的一个足球场,有多少人能在自己家的后花园拥有一个足球场呢?到了Vivienne的家后,我们把自己的车停在她家门口,Vivienne Fox身材高大,笑容温和,看上去也很年轻,我估计也就四十到五十岁之间,谁知道已经六十有余,外面逛的那个半大小子不是儿子而是外孙。她的家是开放式的,基本没有怎么用电灯,电器连着太阳能发电机,室内光线全部来自自然光,连炉灶也是烧的木柴,即使停电也不会影响生活。维多利亚风格的走廊,可以直接走出去,门廊上铺有经过防腐处理的木头地板,上面有咖啡桌、咖啡椅,以及几盆花。 第一道菜是鱼肉饼,首先她把买来的新鲜鱼做成鱼肉糜,成品是配上新鲜切片的哈密瓜,腌渍的大黄瓜薄片,酱汁用的是泰式咖喱,很简单但是口感独特,没有牛肉羊肉做起来这么油腻和柴,恰到好处。接下来是她教我们亲手做面包,先把面粉搅拌好倒出来,用手掌底部来施力揉面团,期间不停地往上撒面粉,然后就是醒面。这些步骤对于中国人自然是驾轻就熟了。然后就是把面团不断重复交叉的过程,最后就是把盘好的麻花卷,放在喷好烹调油的烤盘上进行烘烤。甜点是正宗的新西兰口味,估计中国人不大会吃得惯,真的很甜。Vivienne是用蛋白,把蛋白打成霜拿去和奶油一起烤,烤完之后外面是很酥的奶油壳,里面是很软的奶汁。 在整个行程中,最合我心意的,还是青口,也叫做绿贝。这是新西兰特有的贝类。绿贝的外壳为鲜绿色,裙边也是绿色,肉质细嫩饱满,味道鲜美。青口在新西兰许多地区都已成功养殖,大而野生的青口是上乘的美味,Vivienne的做法也并不复杂,而且很有借鉴作用,一开始把活的青口(你会反对吗?)简单腌一下,锅里放进甜椒和洋葱,用黄油爆出香味,把青口放到锅子里,再加白葡萄酒,接着加上椰汁,直接煮。最后的时候,连汤盛出,配上烤好的面包吃。新西兰的烹调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原料讲究,处理也是以保持原汁原味为第一要务,所以其他国家很难效仿。总体来说,新西兰人拥有煮饭而非烹调的历史,在一百年前,他们还吃着英国移民祖先的食物,而大英帝国的烹调水准则是尽人皆知的。真正的发展则在Vivienne这一代人的手中,他们吸收了各个民族的烹调手法,并对太平洋区域国家的烹调技艺进行本土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流派。新西兰有一流的牛羊肉,它们来自室外野生放牧的动物,大量的牛奶和奶酪也是来自于此。新西兰有无数的果园,你吃到嘴里的果子是昨天刚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这里还有数百个生产美味葡萄酒的庄园,空气中都弥漫着酒香。圣经中说应许之地就是“奶与蜜之地”,新西兰确实只有一步之遥。
可穿在身上的威灵顿
整个威灵顿只有小可以形容,平地很少,港湾附近的平地外都是山坡了,市区就在平地上的几个街区,山坡上是一间又一间的民房及公园,花几个小时走了市区及港湾一遍就差不多了。这里的人穿着打扮很简单,男孩大都是踏着滑板在街道上呼啸而过,女孩子则耳朵里塞着ipod在慢跑。城市的一半都在海边,走在路上,左手边是海,右手边就是山,酒店和民居就建在山上,真是天赐的美景。威灵顿的居民很喜欢享受海水,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一开始我很奇怪,为什么在很多码头会有一个通往水里的梯子,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因为这里的居民很喜欢在好天气往海里跳,于是政府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就安装了一个梯子,为的是跳进去的人可以爬上来。这真是奇怪的理由啊。我正在纳闷的时候,旁边的两个赤膊上身的小伙子突然一声大吼,从桥上径直跳了进去,旁边的女孩们呼声四起,使劲拍手,这次真是见识到了威灵顿人民独特的健身方式了。
一直不明白,彼得·杰克逊怎么会诞生在新西兰,这个以血腥电影起家,拍出了令人作呕的《肥宝秀》,血肉横飞被视为邪典电影的代表作《群尸玩过界》的怪才导演,竟然接连拿出《指环王》和《金刚》两部可以载入史册的电影。正如他所说:“新西兰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也有奇幻的感觉,最适合拍摄《指环王》三部曲。”当他拿着在新西兰拍摄的几个镜头,展示给洛杉矶新线影业的高层们观看的时候,他们都被震惊了。没想到世界上真的有托尔金笔下的“中土大地”。风景如画的荷比故乡夏尔、参天遮日的树人森林、壮观的中土世界、奇幻的末日山脉,电影《指环王》把新西兰的美景一览无遗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新西兰本土壮丽的风光,加上许多工艺卓越的人才,使新西兰成为一个拍摄和制作电影的理想地点。
想遍游威灵顿的《指环王》场景,可以参加当地旅行社举办的一天游,有车接送,还有导游为你介绍,是省时省力的好选择。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彼得·杰克逊旗下工作室——weta cave的人作为向导。他带领我们来到了当年彼得·杰克逊拍摄《指环王》的森林——Mount Victoria,这是一条长长的小路,通往高耸入云的森林,走着走着,旁边有人滑下来,原来是越野自行车手在陡峭的坡度上进行训练。向导指着一个树洞说,这个就是《双塔奇兵》部分镜头的拍摄地点,几个哈比人在躲避半兽人的进攻时,就藏身在这个树洞之中。导游一边说,一边拿出了影印版的电影剧照叫我们对应,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拿出了对精灵耳朵,让我们扮哈比人拍照。一时间森林里鬼影重重,笑声不断。去完森林,再去Weta Cave资料馆,Weta是负责《指环王》、《纳尼亚传奇》、《金刚》等电影制作及道具的公司,一入门就见到獠牙怒张的半兽人和眼神阴森的咕噜,对电影感兴趣的朋友会在这里发现很多恐怖片里的主角,要是有兴趣还可以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这次旅行的终点,是以World of Wearable Art (可穿着艺术服装秀大赛)作为收尾。这个活动的创办者是尼尔森当地的雕刻家Suzie Moncrieff,起始于1987年,以“纽西兰穿着艺术公司”(New Zealand Wearable Art company)为名。当初的想法是要推广尼尔森本地的艺廊活动,但是十五年后的今天,这个活动已经成为了新西兰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每一年,Suzie Moncrieff和她的工作团队都掏尽心思,让服装秀大赛的比赛主题内容推陈出新,刺激创意人的思考,也给观众更大的刺激。Suzi Moncrieff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各界的肯定,1998年时还成为英国女王生日会上荣誉名单中的一员。这个活动更是自1991年以来,新西兰年度举办的旅游大奖中的得奖常胜军,被一致认为是全新西兰最棒的节庆活动之一。 “可穿着艺术博物馆”(World of Wearable Art and Collectable Cars Museum)就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博物馆之一。这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既然是艺术,自然意味着你会看到五花八门的东西。这个博物馆展出的是历年“可穿着艺术秀”的作品。这几届服装秀大赛结合了前卫的艺术概念、时代感、故事性,甚至和科技、灯光、音乐元素结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飨宴。你只需要站在那里,甚至不需要触摸,就可以感觉到那些服装流露出的神秘气息,它们有的取材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边角下料,有的则是各种稀奇古怪的高科技材料。最有趣的是,在博物馆展览的另一部分中,是老爷车展。许多珍贵的老爷车都是世界仅存的几辆,我们钻进这些车内,留下了照片,谁知道下次见到这些车,将是何时。我们终将老去,而这些车却会历久弥新。博物馆外,正是阳光灿烂,导游和我们说:“看这新西兰难得的好天气,我苦苦等了数月,最后都叫你们赶上了。” Tips: 1、新西兰的入境检疫相当严格,规定不允许携带食品,植物种子,土壤、未经处理的动物毛皮等,如果携带须申报。还有,因为新西兰的检验人员不认识中国本土的一些药品如麝香虎骨膏和药丸等,解释起来会挺麻烦,所以尽量也不要携带。回想这一路,经常需要用到笔、护照、机票,所以这些东西最好准备一个随身的小包携带。 2、除了惠灵顿以外,新西兰的每一个大城市论面积都与北京不相上下,人口却没有北京的一个区多,人口密度低造成了公共交通系统的不发达,平时公共汽车大约半小时一班,这儿的公车不用挤,但你得等,有的车下午三四点就没了。一般旅游者都是通过旅行团租用大型客车作为交通工具,如果你是自助旅游者,租一辆汽车费用也不是很高,每天租车费用从50-150元不等。奥克兰很容易找到汽车租赁公司,费用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