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我认识的霍建强:不停奔驰的骏马,一步一个惊


在新西兰


不停奔驰的骏马,一步一个惊叹号 ~~~我所认识的霍建强 •作者:胡致华Eva Hu (曾任台湾联合报记者及编辑。著作:「寻访中土世界~纽西兰电影之旅」、「新西兰的影视与数位制作」。认识霍建强,远溯至1996年。 当时他还是纽西兰英文先驱报编制下的中文先驱报记者,而我则是台湾联合报记者,奉派远道而来奥克兰,采访亚太影展。记得当年台湾代表参赛的电影是「今天不回家」,编剧正是大导演李安的弟弟李冈,他也得到当年最佳编剧奖。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是因主演李安的「喜宴」等电影而世界知名的归亚蕾。 透过朋友介绍,我和霍建强成为了采访搭档。他以地主之便,协助我东奔西跑找新闻,我则以台湾「影视通」的角色替他「补习」,协助他为先驱报采访影展消息,包括专访归亚蕾、杨贵媚等明星。一周的「新闻战友」建立了革命情感,不过再次见面则是两年之后的1998年,我也移民到了纽西兰。再次见面,还是为了新闻。 落地奥克兰,东西南北还摸不着头绪的时候,联合报就派给了我第一个采访任务---英美两大流行巨星Elton John与Billy Joe的联手演唱会。第一时间就想到向这位已经在英文先驱报工作的「老战友」求助,而他也毫不犹豫伸出援手。我邀请霍建强与我一起欣赏演唱会,这是一向只听古典音乐的他,第一次被拉进喧闹的西洋流行演唱会场,我们各端着一杯红酒,随着音乐起舞,他笑称是上了人生的第一堂“摇滚”音乐课。 同时间,我进入奥克兰大学影视系攻读硕士学位,他则半工半读在奥大进修媒体学硕士,我们不时在奥大校园碰面,互相打气鼓励;在新闻工作方面,我们也不时交换意见。我来自新闻系科班,在台湾有十多年新闻工作经验,他则是透过直接进入西方媒体的工作历练来补足新闻学分。我知道霍建强的英文在此地华人圈堪称属一属二,但他总还是认真地跟我讨论新闻写作,虚心地告诉我,他的英文到了新闻实务上还有许多学习改进的空间。从这里,我了解到他的优秀是来自于他的永不自满,永不停止学习。 近看霍建强 远看霍建强,他优秀带着骄傲,礼貌带着距离。近看霍建强,优秀是因为他既有先天的学习资质,像海绵一样的吸纳能力,又有后天不畏惧自我挑战的人格特性;「到位」是他常挂嘴上的字,他觉得做什么事都要「到位」。 骄傲和距离感,其实是因为那一点点棱角,产生对人际关系的一丝不安。他无法为了八面玲珑而放弃原则,无法为了讨好每一个人而委屈坚持。不过做事严谨的他,做人并不呆板,而且还颇具幽默感,有时带有阿Q式的自我解嘲精神,说学逗唱起来,常让身边的朋友拍案叫绝。 由于小时候与兄姐年龄差距大,也缺乏同龄的朋友,他总是一个人孤独地往返学校和家里,走在长长的乡间小路,看着壮阔的山水,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与自己对话多过与他人对话、敏感、易感的本质。不过优秀的学习成绩,让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进入中央部委工作,成为拔尖的口译人材,还编辑出版过英文字典,其间又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修得一个法学位。 霍建强入生第一个自我挑战,应该就是决定放弃在北京人人称羡的成就,只身漂洋到纽西兰。不过俗话说,钻石放在那里都同样发光。不出几年,他就成为纽西兰主流媒体的第一个华人记者。 然而这份让所有华人都仰慕的工作,并未满足他。在修得奥大传媒硕士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向奥大法律系提出申请,重回校园当大学生,因为他说来自大陆法系,只熟悉「民法体系」下的成文法,对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实在弄不清楚,所以决定在奥大法学院从头学起。这是霍建强丢给我的第一个震撼。这种毅力,让人不得不折服。 但不出半年,他又给了我第二个震撼。就在得到了不易得的奥大法律院入学申请之后,他突然决定打包回中国一年时间。原因是父亲生病中风了。自青年时期离开安徽老家到北京工作求学,再移民纽西兰,霍建强感怀陪伴父母的时间太少,「就花一年时间全心陪老人家,给他端茶、按摩、倒洗脚水,一定让他好起来」。 远看霍建强,他悠然自处于洋人主流社会,顾盼生辉。近看霍建强,却保有如此传统的中国人价值观。他喜欢吟诗作词,高兴起来就做一首诗词送给朋友;最喜欢的文人是钱钟书,「围城」时时挂嘴边;而他往往从佛学禅理寻求入生问题的解答,省修自己。 即使在已经成为名律师、准政治入物的今天,霍建强的个人网站上,仍保有一个「鑫如诗集」,与大家分享他多年来的诗作;乍看这个柔软感性的单元,似乎与刚硬的律师、政治行业风格不太搭调;但就我看来,与其说是提醒别人他所拥有的文采,却更像是提醒他自己,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不要放弃心中这亩人文的田地,中国的根本。 期许霍建强 走上从政这条路,对霍建强来说,既是无心插柳,也是水到渠成。 如果十年前有人告诉我,霍建强会成为政治入物,我可能会大笑三声。不是怀疑他的能力,而是了解他的个性。相对于一般长袖善舞的政治入物,他更像是独善其身的文人。 我想,成为一个执业律师改变了霍建强。他真正走进人群,探触到社会底层的呼吸。他选择游走各大洋人律师楼,而不是自己开业,「因为这样才可以真正脚踏两个社会,吸吮更多主流的精华,配备自己更强的能力,来为华人社区服务」。从形形色色的法律案例中,霍建强看到了广大华人的需求,体会到过去不易察觉的细微脉动,也更清楚明白,如何在他的位置上帮助两个社区的良性互动。从这个基础上,华人社区开始发出声音,认为以霍建强这样的资历与能力,应该要更跨出一步来做事。而外在大环境上,正好也是两大政党都觉得需要注入新血的时候了。国家党及工党在寻觅华人新秀人选时,不约而同都找上了霍建强。最后选择工党,除了理念,还有“华人不相残”的厚道因素,在此不细述;他半开玩笑对我说:我在工党民调最低迷的时候选择了它,可见我为人之诚吧? 不过,这一次弃律师而从政的决定,可不像之前容易;霍建强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才说服自己,说服家人。从政不从政?选择那一个政党?每次我们见面,他总要问我:你觉得如何?而当外界已经吵得沸沸扬扬时,他总告诉我:还没准备好呢!但是,他没准备好,别人可等不及了。总理海伦克拉克远在西班牙为美洲杯帆船赛加油时,亲自传送一则简讯给霍建强,表达工党的诚意。 内阁部长Chris Carter告诉霍建强,工党高层对他的评估,并不只是「优秀华人」,而是「优秀纽西兰人」。他认为把霍建强放在同一般kiwi候选人里评比都可胜出,不必要用「华人」的少数民族保护伞。工党内部的提名作业是完全透明的民主程序,需要经过一场场的辩论,一次次的演说,来争取基层党员的支持。几个月来,在一批工党和政府高层「教练」的指导下,霍建强放弃所有工余闲暇与家人相处的时间,马不停蹄地奔走基层,扎实历经民主淬炼。而印证最后公布的提名名单,霍建强高居第21位看来,Chris Carter所言不假。 十年来,我看着霍建强戴上奥大文学硕士方帽,又看他戴上奥大法学学士方帽,接着看他戴上高等法院执业律师的那顶“假发”,一步一个惊叹号。从霍记者到霍律师,接着即将成为霍议员;我所认识的霍建强,像匹不断向前奔腾的骏马,寻找驰骋之林;下一个旅程,他更承载了纽西兰华人的重托与期许。让我们一手拍抚鼓励,另手执鞭敦策,策马入林!                          2008年9月奥克兰

新西兰新闻

澳洲反对党:胜选将建7座核电站

新西兰澳洲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表示,他将在明年的联邦大选中承诺建造七座核电站,并承诺首批核电站将在2035年至2037年间投入运营。这些核电站的选址都是即将或已经退役的火力发电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