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最近随着房价的调整,投资房的回报率又开始变的吸引人起来。但另一面,政府宣布将于2019年取消投资房负扣税(negative gearing),此提案目前仍在proposal阶段,这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计算,有没有什么影响呢?我今天就给您细致的说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净投资回报率时怎么计算的
按照书本定义:
净投资回报率(ROI)=(年租金收入-年度支出)/房价(含房子售价、律师费用、银行费用、检验费用等)
(*按只还利息的情况计算)
其中重点就是哪些支出可以减去呢:
房屋出租相关费用: 包括房东支付的地税,水费(固定部分),维修,保险,会计费,测毒屋费,空屋期预算(我一般一年会留出两周,新购房第一年留出四周),物业管理费(公寓和单元型物业),其他等等
问题一,计算公式不加入贷款利息吗?
答:是的,投资回报率计算里并不包含贷款利息,但回报率会拿来和贷款利率进行比较,如果收入大于还款支出,通常这种情况成为“积极杠杆”, 反之则称为“消极杠杆”。这一步的计算往往是购置投资房时必做的功课。回报率高于贷款利率,说明买投资房不会对你的现金流情况产生负面影响,供房比较轻松。相反如果回报率低于贷款利率,那么要慎重考虑你是否可以承受额外的负担。
问题二,负扣税取消对回报率有影响吗?
负扣税是一种税务红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特有,投资者税务红利仅发生于一种情况就是:总支出(包含还贷)大于总收入,也就是说,我经营出租房不赚钱还赔钱,那么可以把赔的部分算在个人总收入中,抵消应付税。2019年取消负扣税之后,则不能从个人应纳税收入中减去了。
比如投资者买了一套房,在抵押贷款及其他支出上花了5万纽币,但在租金上仅收入4万纽币,那么他就可以从应纳税总收入中扣除1万纽币,这样需要纳的所得税就减少了。
所以负扣税本身跟回报率的计算并没有关系,而是一个由支出和收入的差异,产生的一个变量。其实一句话总结如果负扣税通过,房产投资的税务原则就是:
赚钱要上税,不赚钱不上税,赔钱原来还能抵税,但负扣税取消以后投资房子赔钱则不能抵税了。(注:税务局提交的建议中,建议亏损仍可以用来抵消以后的出租房投资收入,但不可以抵消总的个人应纳税收入,关于这部分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对于大部分长期投资者来说,如果租金收入不仅可以付贷款和其他支出,还有盈余,那么他们其实是丝毫不受取消负扣税的影响的。
所以其实大部分投资者大可以不必恐慌,赚钱了就要上税,不光房地产,做别的生意不也是一样的吗?即使要上税,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够构建一个“积极杠杆”,减少现金流压力吧?
原创:Jane Yu, CA, RFA
评论
会计费能算入成本吗?
评论
利空也能给解释成利多,见解独到,角度新颖,高!
评论
除非您可以指出我哪里说的不对了,否则不要乱扣帽子,我明确指出对于积极杠杆的人是没有影响的,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谢谢
评论
肯定可以的啊
评论
楼主的说法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但现在, 即使在房价有所下跌的情况下, 在奥克兰能够做到“积极杠杆”也是相当困难。
我们举个例子,以奥克兰一个普通地区, Mt Roskill为例,这个地区的房价Median Price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 最新的价格为875000, 而该地区的Median Rent 为每周650。
我们不去算ROI, 只算Gross rent yield, 并且假设52周全部出租并且租金全部收到, Gross rent yield=650 X 52/875000=3.86%。 目前贷款利率普遍超过4%, 即Gross rent yield已经低于贷款利率了, 更不用说ROI了。
评论
所以我说的是“长期投资者”嘛
积极杠杆与否我觉得在奥克兰个体差异还是挺大的,看投资策略,房产类型,地段,租金的趋势,房客的稳定程度等等,积极和消极的杠杆都存在,没有数据谁也估计不出来真正的比例
有的人更注重回报率, 可以牺牲capital gain的一些因素,比如大地,freehold,等等,积极杠杆的还是很有可能的,尤其15年以前入市的,收租为主的,如果不加入新的物业进portfolio, 还能做成负扣税,只能说明当时眼光不好,或者买的时候错误的估计租金回报和管理成本控制的不好,比如租给坏房客或者空屋期太多
评论
不过你说的倒是提醒我了,现在保险费和地税涨的不少,这个也是成本增长
评论
我会计费从来没有算入成本啊。看来是会计忽略了。
评论
和投资房相关的部分完全可以啊
评论
如果你资金到位,即使在16年中(大家嘴里的顶峰)买的双校网大地投资房,也可以做到“积极杠杆”,因为市场上能和你竞争的人比例很小,这就是“小投资者”的悲哀。
举例。我知道一个双校网的盘,640地,四个1房1厅的盘,16年8月流拍多次,所以不属于捡漏性质。最后我朋友买的,201万,花4万装修,一个租425,四个1700,毛回报率4.3% 怎么样,顶级区的大地HOUSE,照样积极杠杆。
小投资者,在房产领域,都是韭菜,和自己阶层的人抬价,因为你有的那些钱,大家基本都有,贵的你买不起,这就是无可奈何的悲哀
评论
非常棒的例子,谢谢,所以房产投资真的是个案差异很大的,资金是必须的,房产知识,投资眼光,贷款结构安排,税务等等,技术含量并不低呢
评论
很多现在的“大投资者”, 其实也是从“小投资者”开始的。这些“小投资者”一开始资金实力并不雄厚, 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做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且审时度势,有耐心, 有策略的一点一点积累财富, 到一定的时候量变到质变,由“小投资者” 变成了“大投资者”。
所以, 我并不认为“小投资者”就需要悲哀, 当然没有脑子的随便跟风的除外。
评论
看lz介绍应该是投资经验丰富啊,不知道二八定律在房地产投资行业成不成立。就是只有两层的人赚钱,其他八层的人是纸面财富看着涨了,但实际上只是跟着不赔或者是亏的人。
评论
我个人觉得不成立,因为周围长线投资者,非投机者,并且把equity比例控制在风险可控范围内的,基本都高枕无忧,即使是在07年金融危机高位接盘的,只要没有把贷款比例做到承受不起需要贱卖,现在大部分都是积极杠杆了,总之呢,我觉得房产投资只要求稳,不要太贪心和太冒险,在所有投资渠道里算是相对安全的
不过,你说的定律在特定时期也许不仅存在,而且还更高,比如16年后入市的投资者也许90%现在都亏着呢,但如果把时间跨度加长,2年,3年,5年,10年,结果都不一样
评论
如果工党把投资房的地税提升10倍呢?
评论
我觉得二位说的都有道理,资金少杠杆高的小投资者在一个点上输不起,那就是入市的时机,点踩对了就成了,没踩对就有点难办
评论
周末还是追追剧吧,明天再来翻贴哈哈
评论
这种事情就算是最左的政府、应该也做不出来,您还是挺有幽默感的哈哈。真要那样其实最紧张的不是房产投资者,大不了破产房子送银行,银行要哭了
评论
是你自己不会做book keeping。
投资房的收支应该是独立的,最好是分开户头,租金收入和一切支出经过这个账户,当然会计费也从这个账户提取,负现金流(也就是消极杠杆)的话,你把钱存进这个账户标明是funding。年结时下载这个账户的资料上载到软件里分类打印送会计做年结。软件可用microsoft money(免费)
评论
定律是死的,市场是活的
评论
你不如说如果共党把私有财产从新分配呢?
评论
楼主麻烦把最后一句,带名字的那句编辑掉,要不这个帖子会被当广告处理。谢谢合作
评论
房产投资确实是比较安全的,只要能熬的过去就是条好汉。
不过能从一个周期里面做到像海哥那样的,应该是少于5%的。
评论
有两个政策可以永久打碎租房市场,一个是设立租金上限,一个是把地税加到美国的程度。
设立租金上限是美国做的比较多,是局部实施的,于是在局部造成了翻不了身的穷人区,治安毒瘤,比政府公房区更加可怕。这局部之外的房租就高得惊人。
高比例地税的副作用是房价波动幅度大,例子也是美国,美国房产的波动幅度不是新西兰能比的,持有房产的人坐过山车是家常便饭,因为房产上市交易的实际只是它全部价值的一小部分,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美国的房子是没有地的,因为地税的数额相当于地租。这样理解明白波动幅度比例为什么大了,原来因为房子便宜。
新西兰的国力经不起这么折腾,工党出台上述政策不是不可能,如果它出台这样的政策,我们也没有办法,只有放弃养老金去澳洲了。
评论
美国是级差地税。
评论
我知道的地税不高的地方房价很多年不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评论
地税是地方政府的收入,和中央政府无关。
地税的高低,是地方政府根据维持正常运营来核算的。地税通常是占政府支出的70%左右的费用。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关系到人口的迁徙和就业。
美国的城市发展还有它的独特性------大公司的迁移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生死。房价涨的好的城市,基本是大公司发展好的城市。经济发展不好的城市,房价基本没有什么上涨空间。
评论
地方政府部分跟新西兰是一样的,所以美国的基础设施比新西兰好一些。迁徙让我想起一个表哥住在克利夫兰,以前在一家大公司,好像是军工企业,后来迁走了。他们的房子千年不涨。好在工作还是有。
评论
感觉依赖大企业,或单一产业比例,依赖性比较高的地方,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就比较高,好像底特律
然后实体经济特别强的地方,反而风险也比较高,好像日本政府都敢自己戳破房地产泡沫,美国也敢收重税
就新西兰这个实体经济,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