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养育婆媳矛盾重重怎么办?
作者:赵忠心
赵教授:您好!
我们家自从有了宝宝之后,围绕宝宝吃、睡、教育等一些细节的事情,经常发生争执。比如说吧,我觉得宝宝不能给她吃甜食,婆婆却总喜欢塞巧克力,这样宝宝就不吵了。老公觉得奶奶做得没错,我说的也有道理,一直在那儿和稀泥。
还有就是,我觉得让宝宝看电视对眼睛很不好的,可公公婆婆都说看电视也是接受教育(老人喜欢看烹饪、综艺类节目)。我举出很多例子、搬出很多道理都没法说服他们,毕竟宝宝白天还是得由老人帮着带的。
为此,我很火气大,担心宝宝因此会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可总为这些事情吵架又不是个事儿,怎么办?
——菜菜
解答:
老人帮助带孩子那是伦理行为
孩子由家里的老人帮助带,隔代抚养,这是中国的一个很独特的现象。这在国外是很少见的。外国人认为,孩子必须自己带,要不然就不要生,祖辈人没有这个法律义务。
其实,中国的法律也有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并没有规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这种法律责任。只是极为特殊的情况下:父母双亡,且祖父母有能力,才由祖父母带孙辈人。
老人给带孩子,这不是尽法律责任的行为,而是一种伦理行为。中国很注重亲情,老人心疼儿女,喜欢孩子,为减轻儿女的生活负担,让孙辈人生活得舒适才这样做的。这是浅层次的原因。
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的养老保险的现状,绝大多数老年人将来或多或少需要依靠儿女,身体尚好时帮助儿女带孩子也算是“感情投资”吧。“投资”就预示着要有回报。
老人带孙辈人是辅助性的
老年人是过来人,带小孩子有经验,有耐心,有比较充沛的时间和精力。但老年人的经验,毕竟是几十年前取得的,现在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难免会显得陈旧、过时,不见得能让儿女认同、满意。两代人带孩子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的差异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小鸭子孵出来后,哪个大鸭子最先带,哪个就是小鸭子心目中的“妈妈”。小孩子也如是。
小孩子跟妈妈的感情类似是先天的,长时间离开父母,会产生情感性饥饿,表现出对母爱的渴望,对孩子的感情或多或少地会有伤害,比如对父母冷漠,对人不热情。当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时,要重新建立感情,一般要费很大的气力。有的人到成年都跟父母感情淡漠,这跟小时候与父母长时间隔离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父母要明确,孩子能自己带最好自己带,即或是有老人“帮着带”,也要以孩子的父母自己带为主,老人带只是“辅助性”的。老人不能“喧宾夺主”。
年轻父母第一次带孩子难免过度紧张
如果孩子的父母的确无力亲自带,应当经常与老年人交流思想,向老人传播现代科学的养育知识,统一认识,不要等出现矛盾才争执,才解决。
至于小孩子多少吃点甜食、看看电视的危害,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夸大,只要不多吃、不多看,还是可以的。非原则问题,孩子的父母没有必要那么较真,不要让老人感到“费力不讨好”。
年轻父母是第一次生育,第一次抚养教育孩子,而且一般也是“一次性的”,没有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再来的机会。因此,在心理上往往过度紧张。在具体的养育方式方法上,太过谨小慎微,过多的担心,过多的挑剔,过多的不满,使得协助带孩子的老人感到无所措手足。
其实没有必要太过较真。孩子多少吃点儿甜食,多少看点儿电视,不见得有多大的危害,没准儿这还能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呢!只要不是没完没了就行,适可而止最好。
我也是经常给家长写书、写文章的,书上、文章中所说的,都是原则性的要求。其实,原则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的,没有必要死扣书本。一切都原原本本地按照书本上说的、不走样地全盘照搬,那就是典型的“本本主义”,那孩子就没法养了。
有的育儿书上提出的养育孩子的环境、条件和原则,好是好,但那是“超现实”的,脱离实际的,现实生活是提供不了的。比如环境的污染,声音的嘈杂,是谁也不能彻底摆脱,逃脱不了的。除非让孩子离开地球,生活在真空里。
要注意培养、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
家长还要明白一个道理,相对来说,孩子的身心是稚嫩的,脆弱的,经不起什么大的折腾。但我们也要知道,小孩子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往往比我们大人想象的要大得多。
比如,小孩子打针,家长带着去医院,一般都会哇哇大哭;别人带着去,很可能不会哭。小孩子治牙,家长在旁边孩子就紧张得不得了;没有家长在旁边,孩子自己也能够排除紧张情绪。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强壮,实践经历的丰富,他们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也是逐步增强的。
年轻父母一方面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科学,保护孩子的视力;与此同时,也要培养、锻炼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对环境、条件太过挑剔,是很不现实的。
年轻父母是要保护孩子身体健康,但不能“过度保护”。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过度”,过度了就要走向反面。如果保护得孩子越来越娇气,越来越缺乏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风衣吹就发烧,吃一点儿不卫生的东西就跑肚拉稀。那样,就违背了我们保护的初衷。孩子还是“皮实”一点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的父母跟老人在养育观念上有原则性的分歧很难完全避免,应该正视。但出现分歧,也要在尊重长辈的前提下,通过平心静气的讨论解决,一定不要让老人既费力又伤心。
评论
大学问
评论
学问大
评论
求同存异。
评论
互帮互助
评论
扯了半天,关键处都没抓到本质。
评论
说得好
评论
"父母要明确,孩子能自己带最好自己带,即或是有老人“帮着带”,也要以孩子的父母自己带为主,老人带只是“辅助性”的。老人不能“喧宾夺主”。". ------- 这才是本质。但对有些不懂道理的老人讲不通,这种情况还是把老人送回去自己带好很多。
评论
直接断绝来往啊
评论
其实我觉得这篇还是写的满有道理的。这种文体的国内文章少有这样接地气的。
评论
切,啰嗦。就直接自己带不就了了吗!我们自己带俩娃,双职工。拒绝双方老人的掺合。累但非常快乐。
评论
自己带,省时省力省废话。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