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读者今日专属福利-戳链接前往Health&官网免费获取Health&会员,阅读更多预防医学资讯
已超过冠状病毒大流行三年来,能够保持 COVID-19 检测阴性记录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无论是有症状的还是无症状的。有些人已经被感染过两次甚至三次。
当出现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时,是否是因为这次感染(新冠)后感染还未恢复?还是二次、三次再感染(reinfection)? Health&跟你聊聊“再感染”和“新冠”。
新冠病毒感染人数
感染人数的准确性与数据收集方式和报告系统的性能以及病毒感染后无症状人群的数量有关。例如在澳大利亚,自2022年4月出现Omicron变异毒株以来,进入了报告感染人数增长最快的阶段,最高峰出现在2022年初,随后的波形越来越越来越低。现在到 2023 年初,官方报告的感染人数为 1135 万。以澳洲2574万总人口计算,感染率为44%。但是,这个数字低于实际感染人数。如果考虑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大多数人都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
一个比较准确的感染率数字是血清学调查,即从血液中检测抗体[1]。澳大利亚国家免疫和检测中心与柯比研究所的一项血清学研究结果表明,约80%的澳大利亚人曾在某个时间点感染过新冠病毒[2]。
又有多少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所谓再感染Infection(再感染)是指被感染痊愈后,再次感染病毒的情况。大多数人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防止再感染的能力,但有些人仍然会再感染。新冠病毒再感染的问题还在研究中,包括再感染率有多高,谁再感染的风险更高,距离上次感染的时间有多久,严重程度是否与上次感染不同,再感染者的传染性等等。
英国研究发现。人口再感染率为每 10 万人 42.8 人。绝大多数再感染病例发生在以美国变种为主的流行病期间。初次感染症状很轻,三个月前接种过第二剂或第三剂疫苗者,病毒载量相对较低,或年轻感染者可能再次感染[3]。因为这些人意味着免疫力比较低。
再比如,冰岛分析了之前感染Omicron病毒株(PCR检测阳性)60天后再次感染(PCR检测再次阳性)的人,发现病例的再感染率为11.5%。 18~29岁年龄段再感染率最高,老年人再感染率较低[4]。
病毒学常识是,第二次或多次感染病毒时,症状明显比第一次轻,或并发少量或没有并发症。然而,这一一般规则是否也适用于 COVID 目前尚不确定。因为新冠病毒有一个更突出的能力,那就是免疫逃逸,使得再感染更加普遍。
美国对高龄老人和白种人的研究发现,被再次感染的人未来的健康风险相对较高,每增加一次再次感染,风险会增加一次。这可能是相互作用的:由于健康状况较差而更容易被再次感染;并可能因再感染而出现疲劳和特定器官问题。对于其他年龄和种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有多少人感染后出现长期症状
与再感染不同的是,有些人只感染过一次,但症状持续的时间更长,称为Long COVID。新冠是病毒感染体,病毒载量低,无法检测,但至少三个月(12周)内出现各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非特异性身心症状。
有人将这种情况称为新冠感染。措辞不当。所谓后遗症,是指疾病对人体造成的永久性、不可逆的损害或伤害。新冠病毒感染或新冠引起的后遗症有哪些?目前还不清楚。因此,如果感染后症状持续很长时间,还不如称之为新冠。
虽然目前大部分关于长期新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而且大多涉及到疫情之前的情况Omicron,估计有 5-10% 的 2019-nCoV 感染者报告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 [5]。国际上报告的数据差异很大,主要是新冠的定义和统计口径不同。如果仅考虑慢性疲劳、认知问题或呼吸急促症状,新冠约占有症状的 COVID-19 感染的 6%。
哪些人容易患新冠?感染新冠病毒时出现严重症状是新冠的重要预测指标。从年龄上看,新冠多见于中年人。女性感染者更容易患上新冠。此外,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基础健康状况也与新冠有关。
有些新冠是病毒感染的并发症,或者感染导致新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神经系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
通常所说的“脑雾”是指表现为认知功能改变以及注意力和记忆力受损的神经系统症状。病毒感染后的长期疲劳和肌肉疼痛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密切相关。
新冠的其他常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嗅觉或味觉丧失、抑郁或焦虑等[6]。
新冠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持续的症状会影响他们参加工作和劳动,延迟他们重返工作岗位,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或学习能力。
长期新冠是一个社会术语,不是正式的医学术语。它表达了患者对新冠病毒感染对健康的长期影响的体验。英国国家卫生与服务卓越研究所(NICE)称之为“后COVID综合症”,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COVID长期影响”。
无论是再感染还是新冠,人类对此的认识都在不断发展。对于个人而言,保护自己免受再次感染或新冠影响的最佳方法是尽一切可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包括接种疫苗和遵守公共卫生预防措施,包括:
· 尽可能保持身体和社交距离,
· 在无法保持身体距离的地方或在特定环境中(医院) , 诊所, 疗养院)戴口罩,
每天开窗保持房间清洁,
· 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
· 用肥皂和水仔细洗手,没有水时使用洗手液
· 轮到你接种疫苗时接种疫苗。
请到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