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pac和CBA上周再一次提高了自己的固定利率,而在上周末,悉尼的清空率也降至75%,这使得有些置业者开始犹豫起来,这里面也包括我的一些客户。
这两天我的几位客户都在和我讨论时表示:“Sonny,我买房子的进程是不是可以再等等,再观察观察?”我说,就在去年的时候一些银行还在预测房价会跌多少多少呢,
但对于自住买家而言,最重要的是挑到好货,能早上车就尽快早上车,遇到合适的就下手,过几年之后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对的。
趋势对于普通人来讲可遇不可求,别太把清空率太当回事。每周的交易数额,上市房产数,平均售出天数都比这个数字重要的多, 宏观的数字参考一下就可以。最重要的去实地拍卖场去看,去感受。 “道”往往要向低处寻,高处不好找。
回答完提问之后,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难道价格涨的慢或者回落的时候他们就会坚决入市吗?
答案真的不一定,“从众心态”和“羊群效应”一直都会让买家在涨与跌之间犹豫。
涨跌观念是源于股票投资市场概念,这是一种短期操作模式,在股票投资领域里,有着所谓“跟大盘”“跟庄家”的操作。
在大盘拉升的通道上,任何一个点买入都能赚钱(除非你运气特别不好地踩到顶点);而在大盘下降的通道上则正好相反,除非你能确定已经到了最低点,在任何一个点进入都是赔钱。
所以,对于非专业股票投资人来说,大盘上涨让他们相信此时进入一定能赚钱,大盘下降让他们害怕自己被套牢,“涨跌”模式就形成了。
然而房产和这种模式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长期趋势。
如果故事倒推回2011年,刚刚过去的2010年涨幅不错,紧接着却马上迎来了2011、2012两年的房价调整,我相信那个时候很多人的心态一定也像现在一样,继续观望或者等待下跌的那一刻。
然而故事结局,通常都是事与愿违。
当很多置业者缓过神来后,他们已经华丽地错过了13~15年20.8%、17.5%、17.5%三年的涨幅。
如果故事回到2018年和2019年,已经是最低点位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入市呢?
等置业者缓过来的时候,他们又错过了2021年逾25%的涨幅。
股票买涨不买跌,是以“天”为时间单位的投资方式;而房产是一种长期性的投资,它的涨跌要以“年”为计算单位,你最少要用7年宏观地看待房价的涨幅。
只要物业持续持有就不会错过未来可能的机会,一旦置业者用宏观的心态去看待市场,一年两年的得与失也就显得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笑到最后的都是平均涨幅。
如果说纯投资房买家不愿意在楼市波动的环境下买房,也许还有他们的理由,毕竟投资者买房是为了赚钱,利率和租金收益都是他们的考虑点。
但是自住者最好的时间点,就是你唯一能够买得起的那个时间点了!特别是第一次买房的首次置业者,你的首要目的就是居住,解决自己的生活需求。
如果始终以所谓的“低价”“涨幅““捡漏” “抄底”为买房的目的,那么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置业的初衷。
我在贷款行业已经12年,我真的见过不少客户,由于当年的价格高出那么一点点或是一些其他的所谓小毛病而错过了整个房产周期。
我也知道这种悲剧还在继续上演着,因为这里有人性弱点的存在,但是,我还是衷心建议,以自住为目的房产,能买得起就早点买,不要总想着找一个最佳的购房时机。
毕竟,那些想要抄底买房的人为了买房,有多少最后不得不接受越来越高的房价,还有多少离买房的距离越来越远。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