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内阁联席会议听取了新数据的简报,这些数据预计新州从很快要发生的压垮重症监护病房的短期“灾难”转向对医院系统压力持续“很长一段时期”的情况。
尽管最初的模型是基于一个月左右的危机建立的,对于系统的压力可能要持续半年。这对于已经筋疲力尽的医务人员意味着什么尚不得知。
周五对国家内阁联席会议的简报代表着在70%和80%成人疫苗率下逐渐解封的全国计划很有可能将会给卫生系统带来长期的冲击。
尽管尚不清楚医院系统可在一贯的加压下持续多久,澳洲和新西兰重症监护协会 (ANZICS) 向180多个重症监护主任和护士站经理发出调查,测量系统跑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的能力。
《星期六报》(The Saturday Paper)了解到这些预测将会比去年疫情规划中提出的“乐观”数字更为“现实”,这恰恰是因为医院系统需要在更长期间面对压力。在这些安排下,重症监护病房之外也会越来越多地出现短缺,并波及到医院系统的其他部分。
大悉尼地区的非紧急择期手术从7月底就开始暂停。因为约6000名私立医院员工被派往公立系统以及一些公立病人被转往私立,8月末一些主要的私立医院仅限于进行“一类”手术。
自从去年中以来维州是断断续续在进行此类手术,但是从8月23日开始公立系统仅恢复进行最为紧急的手术,其余暂停。维州的所有二类和三类手术仅可根据“风险评估”决定是否进行,并且面对病毒的威胁也一直波动。此类手术包括髋骨和膝盖置换,白内障手术、结肠镜检查,甚至手指截肢等。
维州卫生信息局指出这么做的连锁效应:“回应疫情采取的限制措施对医院进行的择期手术的数量,类型和时机产生了重大而长期的影响。”
在悉尼西南,Campbelltown医院一位知情人士说:“现在有四个住满病人的Covid病房,是以前手术病房改建的。” 而这只是变化的开始,他们说“还有计划再开两个(Covid)病房。”
重要的是需要把资源转向管理Covid病人给以医疗系统的其他地方带来问题- 这会持续数月,可能会对导致护理的减弱。
在修改过的数据递交给全国内阁联席会议之前一天,新州州长贝瑞吉克莲宣布从10月22日开始将为完全接种的居民开始逐渐给予“自由”。
“如果更多人更快打疫苗的话,那么无疑我们将不用被迫决定到底该救谁。事实就是如此。”
全国来看,尤其在德尔塔爆发超过抑制努力的新州和维州 - 人们正在进行关于短期灾难管理以及长期可持续问题的双速辩论。
周一贝瑞吉克莲发布了未来几个月的医院能力预测,到11月初重症监护达到顶峰时需要947张ICU病床。模型表示届时会有560个ICU重症病人。Burnet 研究所制定的这个模型显示住院人数最高峰时为3434人。
但是那个模型是基于新州保持目前所有限制的假设。它没有考虑持续的问题以及贝瑞吉克莲周四宣布的(关于逐渐给予自由)消息会如何影响数据。
州长之前说不管任何时候(哪怕大流行前)新州ICU病房都约有400人。模型就以387人为假设。但是根据昵称为 CHRIS的实时监测平台,比如说9月2日在新州医院里有519名非Covid病人使用着ICU.
这个关键卫生资源信息系统是去年研发以帮助州和联邦领导人用于决策的工具,并经常被用来向全国内阁联席会议更新全国重症监护病房的情况。在Burnet模型预测9月初的某一天有515人在新州ICU里时 - 包含Covid和非Covid病人 - 实际上那天的数字是689人。
周三晚维州也发布了自己对医院需求的预测,他们预计到10月中维州会共有18000例,800人需要住院。根据 CHRIS平台周四上午的数据,维州ICUl里有31个Covid病人。
尽管官员们说维州可以和新州一样把ICU扩容到约1500张病床,这对于维州来说是翻四倍,而对于新州则不到翻倍。
政府已经制定了针对最坏情况的计划。新州的医生和护士们被医院经理告知,在”不堪重荷“阶段 - 预计10月底到11月初 - 对中位年龄72岁以上的病人或将不提供或撤销维生支持。
新州卫生局7月时为这波疫情更新的重症监护资源分级流程指出”当疫情中医护需求超过供应时,会出现复杂的伦理和临床治疗问题。“
指引说:“可能在某个时点开始需要把有限的重症监护资源优先提供给那些需要治疗的,最有可能存活的人。"
"此类优先决定需要考虑所有病人的生存几率,以及有多少重症监护资源可用。”
这个将在全州范围内激活的流程是基于2010年关于流感大流行时的详细安排的政策文件制定的。
尽管为这次爆发已经制定了指引和其他政府文件,找到员工实现这些目标又是一个问题。
新州护士和助产士协会秘书Brett Holmes 说工会“仍然在和新州卫生厅讨论”了解他们的现状。
“我们仍然在寻求更多细节。我想他们在制定更多细节。州长说一切都有计划,那就是一个计划,一张纸。而关于如何实行计划,他们显然还未能充分运作。”
他说困难在于得从某处找到医护人员。比如目前有2000多个注册护士在新州卫生局的疫苗中心工作。
“所以他们得找到人去取代这些护士。他们显然无法让所有注册护士脱手,因为本科医科生在打疫苗,他们需要某种程度的指导。”
这些注册护士中有些可能是重症监护方面的护士,但是仍然需要尽可能多的ICU护士。
新州卫生局还未公布在扩容计划下病人和护士的比例会如何,但是在之前的流感大流行计划中“预计不会在需求达到高峰时维持现有的员工比例。”
《星期六报》了解到有些重症监护的员工病人比例已经从1:1降到了1:2,但是扩容计划可能通过使用相对资质较低的员工可保持人数的比例。
在普通的安排下,上呼吸机或需要复杂护理的病人需要由一个专门的重症监护护士在多层监管下护理。根据6月底更新的新州卫生指引,紧急计划的第二阶段中这些护士将管理两个重症监护护士,后者是从医院其他部门- 比如麻醉,急诊,手术房,康复和冠心病监护病房-调来的。
在扩容计划的第三和最后阶段 - 当“本地医护人员筋疲力尽,产生极端的妥协和不堪重负的影响”时触发 - 这些护士可能由ICU专家和重症监护员工组合组成,他们监督着从系统其他调来的 另外四名护士。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全院值班重症监护顾问医生”将与其他专科医生一起,支持重症监护分流以及康复和护理目标的决策。
至少在部分情况下,这些顾问医生口头通知ICU护士对分流稀缺资源的截止标准。
一名要求匿名的重症监护专家说这些流程并不是新的,在全球的卫生系统都使用过。
“而不同的是,尤其对新州这样的新进系统而言,是需要这种决策的频繁度以及可能需要直接而快速地做出那些关乎生死的决定。”
澳洲和新西兰重症监护协会去年在自己的指引中写了会员所需的“复杂的医疗决定”并指出“无法避免做具有挑战性的决定”。
在做这样的决策时,先要从临床上考虑病人,比如“长期存活率,以及评估那种生存的可能长度和质量。”
但是有可能出现一系列临床上情况相似的病人,这是医生们可能要考虑“优先那些经历人生阶段较少的年轻病人而非较老的病人。"
很多分流程序使用某种矩阵,包括衡量器官衰竭、年龄和其他并发症,或者用澳洲卫生更新中的常用语:“潜在(健康)状况”。
在由皇家墨尔本医院重症监护的Jai Darvall医生领导的8月份的研究指出目前的ICU的大流行分流流程包括诸如”排除那些接近80%医院存活率以及超过30%的5年存活率”等打分。
换句话说:分流流程可能剥夺那些有80%生存希望的病人。
这份发表在科学期刊《胸科》的文章说:“在这些人群中观察到与死亡率相关的较短入院时间,意味着在低优先策略中减少了很多对最终会死的病人的ICU病床的‘浪费’。”
“最终我们的发现显示需要更为复杂的ICU收治病人的评估流程,包括根据脆弱度,年龄,并发症,器官功能障碍和入院诊断等对风险打分,来形成分流决定。”
Nepean医院重症监护专家Dr Nhi Nguyen周一告诉记者们整个新州都被视为一个单一的ICU设施。阮医生参与了高层的“社区实践”工作组为新州政府指定备用方案。
她说把病人从一个医院转向另一个是系统在运作的标志。
“过去一周我们接到信号说病例数会增加。这让重症监护社群担心吗?当然。这是我们作为医疗系统将遭遇的最大挑战吗?我们会陷入危机吗?我相信我们已经有计划了。”
“我们知道医务人员对被要求做的事情有些不舒服,但是我相信我们有良好连接的支持性的环境,病人会继续得到他们需要的护理。”
新州政府本周发布的模型忽略了一点,它根本没有提到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一名知情人士说得从什么地方获得车辆和人员。在扩容计划的除了最后阶段的其他阶段,“关键管理策略”之一就是让重症病人转院。但是这只能由救护车来做。
前所未有的住院和重症监护病人,连同在相对较小地理范围内的大感染数,给救护车带来了新州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压力。
新州救护车开始以12周合同招募学生和毕业生,以满足员工需求,但是没有新的救护车。这种资源在新州是有限的。
上周五光是在悉尼西南就有60多个急救事项等着救护车员工回应。周一上午一名员工在一个任务上就花了11个小时。周二晚一名病人在急诊室等了90分钟等待救护车。
还有其他不明显的影响。悉尼一家医院的出生部的知情人士说感染了病毒的孕妇必须用救护车运送。这是新州政策。有的人在正式被出院后还在病房里困了两天,因为系统里没有救护车能送他们回家。
“伴侣一般也是阳性的,所以无法离家来接。”
随着全国内阁联席会议把注意力转向在半开的,很多人打过疫苗的世界中管理医院能力,在各州州长们同意这个过渡计划2个月出后头,新州关于所需的谨慎度仍有激烈的讨论。这种紧张关系也存在于其他州。
周四《澳大利亚人报》报道说新州CHO Kerry Chant强烈向新州危机内阁主张在达成80-85%疫苗率后再开放。显然她被说服放弃这个目标,以病毒复制率低于1为条件同意在70%的疫苗率情况下开放。
当被问道她的建议是否被无视了,Chant没有回答。“我对社区拥抱接种的方式感到激动,但是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要冒险。我们要做一切努力让病例数下降,并以疫苗率为基础衡量我们的回应。”
哪怕急性灾难过去后,医院系统仍然将面临严重压力 - 并有可能维持数月乃至半年这种情况。
目前很多讨论是关于维持重症监护的能力,但医务人员担心在关键的由危机转向和Covid"共存”的过渡期中所需的妥协。
“当你推迟一般不紧急的择期手术时,那仍然是有后果的。一名医生说。”我们仍然需要打疫苗的队伍,员工需要休息。为了支持紧急的需求,我们在掠夺医疗系统的其他部分”。
如阮医生所说,系统是相连的。当这个疾病的负担由各医院分担时,这是系统在运作的标志。但是这并非是一个享有平衡的系统。
澳洲的领导人们现在要问答的问题是:我们的医疗系统在这种加压的长期的需求中能撑多久?
http://www.thesaturdaypaper.com.au/news/politics/2021/09/11/exclusive-national-cabinet-told-hospital-crisis-could-last-six-months#mtr
评论
lz辛苦!
评论
应该不止6个月
评论
强制打疫苗是唯一办法
评论
整整2个小时
评论
规律是说一年的事至少3年,医院说6个月,估计要2年。
评论
划重点:
除了多次提到的ICU人员不足的问题外,
1 对ICU资源倾斜“掠夺”系统的其他部分,会造成其他病人的治疗或护理被妥协
2 紧急到不得已的情况下ICU资源分流的年龄可能是72岁
3 救护车会是很大的瓶颈,因为系统协同运作需要很多病人搬运
4 等最难的时段过去后,连锁效应带来的病人的积压,医务人员的疲惫等可能需要半年才能解决
评论
阿斯辛苦了
评论
在危机状况下,将不对72岁以上的危重病人作维生支持。
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
评论
1: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怎么解决的?
结合自己的实际抄点作业?按澳洲的行事规则,针对疫情的解决方案需要十年以后解决。
2:澳洲一直生活在安逸状态,没有经历过细菌武器的袭击,在中国过去,就遭受过,所以针对突发的强力传染病面前,中国直接简单粗暴,直接隔离,直接上方仓..考虑到西方人权第一的形势下,不可能抄中国作业。
个人见解,一家之言
评论
好长,辛苦了
评论
根本原因就是医护人员不够
评论
“我们仍然在寻求更多细节。我想他们在制定更多细节。州长说一切都有计划,那就是一个计划,一张纸。而关于如何实行计划,他们显然还未能充分运作。”
压力测试都没做好,就号称有计划!只怕这张纸只是无字天书!
评论
这么多问题的前提下就这么粗暴得躺下了?格格巫可是说有世界上做好的医疗系统,每个有需要的人都会得到适当的看护。哎,好担心开放后的日子。
评论
医护人员已经筋疲力尽了
评论
ICU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是死人的地方所以特别抓眼球。实际上整个医疗供应链都会出问题。
有很多人连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里的猴子都不如。只要朝有四,暮有没有都顾不上考虑了。反正一直都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没有了去闹去找政府要就行了。
疫苗普及率达标了放飞自我的那个时间点社区里的基础病例数量很关键。不看好nsw,说不定到时候会有疫情难民转场去其他州抢医疗资源。
评论
如果唯一的办法不管用,那就是没办法!
评论
今天看到急诊外等了不止10辆救护车
评论
半年???
我是在土澳吧?沒聽錯吧?
评论
政府要有准备,不能重蹈武汉米兰纽约印度一床难求之复辙
评论
我有一次怀疑跟腱断裂,排队见specialist都等了半年。
评论
咱们中国来的都懂,这就是决定一生的录取分数线....
评论
曾经有报道那些去医院看别的病结果人被感染了,而且有死亡的,因为需要住院的身体肯定不健康了。随着后面感染病例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估计会更多。
评论
對呀,,,
我想現在是該多準備點太平間了,樓也別炒了,炒墓地迎潮流。
评论
格格巫下台,没有二话
评论
这个是无解的问题,不控制感染,尤其是病毒在医疗系统的感染,大多数医护只能带病毒工作了,有人会辞职,有人会累倒,现在都是拿刚毕业的护士往上顶
评论
看来真要在淘宝订制氧机了
评论
澳洲政客就是这样,永远不看世界其他国家曾经发生过什么,现在正在发生什么,所有的坑都要自己去踩一遍,不撞南墙不回头
评论
自求多福了
评论
赶紧打疫苗
非疫情的时候有时候也有这种情况,不过以后可能会是常态了
评论
近期很多临近退休或不缺钱的护士都顺势退休了。特别那些高危的科室,急诊、ICU、 新冠病房,或将要变新冠的科室。
目前ICU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ICU的人员必须配齐了,否则很容易被推上风头浪尖;
然后医院开始从各个科室调人去支援ICU, 才不管普通科室人员够不够,ICU人必须得够,关键是这些被调去ICU的大多也看不了插管的病人,或者对ICU流程不熟悉。
而从agency/casual 调去普通科室的护士也是新手,不熟练,恶性循环...
评论
现在去急诊也很容易被close contact , 能不去就不去吧
评论
或者更长的时间
评论
一个个精着呢,装傻,当闷饱驴
评论
现在的重点不光是防止自己和家人得新冠,还要保护好身体不要得所有病。
今天打球打着十二万分精神不要崴脚,上次去看急诊就是因为崴脚。
评论
昨天的推特 GregKelly悉尼 ICU的医生 @ drgregkelly。SkyNews的Andrew Clennel关注了他,我假定这个账号是真的且是这个医生本人。
写于18:58 11/9/2021
“Spoke to a cardiologist from a major Sydney hospital today - their department has had 4 patients die so far who they believe wouldn't have died of the health system was functioning normally. Not captured, not reported. Another hidden cost of this avoidable # COVID19 outbreak“
我和一个悉尼的心血管医生聊了聊,他们的科室到9月11日为止已经有4名病人死于医疗系统不能正常运作。没有记录,没有报道。新冠爆发的另外一个隐形后果(成本)。
让我想起了哈佛公开课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里面的一个案例,东欧国家算了吸烟减寿给国家带来的福利支出的减少。难道新州政府也是有意无意的消灭一批“福利支出”韭菜?
评论
躺平的后果 决定躺平之前记就应该知道这些 而不是放任传播了再告诉民众 72岁以后的人最可怜了 直接被放弃了
评论
评论
我上周在另外一个贴里面的回帖。
确实在发生了
评论
我很好奇
居然没人翻译这个
http://youtu.be/iJJWpLQLbqw
评论
好长的文章,楼主辛苦!
现在看来连病不能生了,哎
评论
【I watched the NSW PAC Pandemic Hearing so you don't have to!】
新州领导层对议会质询的BS回答
评论
你有本事让她下台?
评论
翻了会被气死,尤其是So What部长带着蔑视口气的回答
评论
做好准备一个月不出门,个人估计医疗崩溃时间最快可能在十一月,物流崩溃在圣诞节左右。
不出门避免一切意外,可以想象当医疗系统崩溃以后,因为小小一个类似跌倒骨折这种小病而无人救治的惨状。还好我不是女人不会因为要分娩找不到医生而发生意外。
评论
倒霉的是那些已预定手术却被推迟的那些病人。
评论
翻译这个的都在翻译过程中气死了吧。
评论
确实要提早准备
评论
评论
还有吃蒸鱼不能让鱼刺卡住喉咙
虽然只在小时候有过一次,后来鱼刺自己下去了,平时可以的意外现在都不可以虽然人很难控制意外,只能分外小心了
评论
72岁就分流儿了?
评论
还好澳洲的主流鱼类刺都不多也不碎,而且还好澳洲是基于GP网络处理日常病疾的。90%的人可能一年都不会去一趟医院。
评论
67岁才退休,72岁就分流!
评论
在关于疫苗和封城的论战中,经常有人把车祸死跟COVID死对比。
我想说的是:在疫情高峰期,最好连严重车祸都不要出,出了严重车祸,被送到医院,不一定接受正常水平的救治,跟COVID病人争ICU也没戏。最惨的是因为车祸入院,在医院里面被交叉感染COVID。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评论
看完胸闷气结
评论
澳洲基本没有受到第一波病毒的冲击,即使现在疫苗率达到70%,死亡率也会比现在的英美高一倍
评论
有道理,英美的弱势群体在第一第二波疫情的时候已经被牺牲一部分了,幸存的一部分也可能有了自身抗体。
澳洲的绝大多数弱势群体是第一次直面病毒。
评论
http://www..com.au/bbs/ ... ead&tid=1690585
http://www..com.au/bbs/ ... ead&tid=1690498
评论
就是疫苗有用,澳洲不像其他国家已经淘汰一批了,澳洲的死亡率肯定比较高
可惜文字翻译的好,也不能重现So What部长蛮横蔑视的语气
评论
所以英美瑞典以色列现在死亡率低很正常
评论
不抄作业没问题,接受后果即可。
病毒不长眼,不看人权。
评论
不止,文章结尾暗示了,总之就是越年轻的越有机会获得抢救。
评论
那是我和evo在其中一个帖子里的讨论。因为上周某一天,因为ICU没床位有两个病人的紧急心脏搭桥手术被取消了。
这种手术多耽搁一天对病人都是生命威胁。
更不用提现在即使做了手术,很有可能要被一群没有ICU背景不会用呼吸机的护士照顾,不过也已经顾不上了。
评论
支持躺平的怎么不来叫好呢,要不支持边境解封然后出国治病去?
评论
70多岁就不救啦,你们还敢在土澳养老?
评论
幸福的新州人最好是可以去欧美,也不能去西澳!新州州长到时一定会说: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sos机队负责转运国外!
评论
我想到一个模型的笑话,之前Perth的mining boom导致很多项目开工,导致人口流入。
因此政府基于最近两三年的人口流入,预测20XX年人口规模将达到XXXX.
其实,矿业运营后就不需要施工人员了。但是做模型的人,估计永远不会想弄明白,人口流入的原因,以及背后的逻辑。
现在政府又来搞另外一个医疗压力的模型。。。。。
评论
在琢磨怎么到这个贴里面洗地,可是难度有点大啊,最后可能决定来胡搅蛮缠一通,说说经济,mental health什么的
评论
私院還是可以做Angiogram 跟bypass的,,,錢的問題。
目前還沒用盡ICU,說苦,還太早呢。
等著年輕人把病毒都帶回家給老人年時,真的就等死了。西區ICU已經基本清掉所有70歲以上的病人了,過了這年齡段,估計最多呆在ICU一兩天,沒好轉直接NFR, NFI,step down了。
评论
谢谢 我居然miss了
评论
没错,苦的还在后头,现在才220个covid ICU病人,等到560个那天,真正已经没力气诉苦了。
评论
我现在真佩服这家伙 估计现在是破罐子子破摔
评论
相信这事肯定已经发生了。有朋友说,有人打疫苗几小时后心脏病死亡,这都不算疫苗事故
评论
格格巫会说so what, it’s your choice
评论
什么破罐子,早就是渣渣了,全靠厚脸皮糊在一起
评论
好长的一篇文章,辛苦了
评论
还真是职场真理 脸皮越厚越混的好。
评论
人至贱则无敌
评论
赶紧向瑞典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取经。
评论
急救车→慢救车→不救车
急诊室→慢诊室→无诊室
急救病人→慢救病人→不治病人
见证时刻
评论
比较文雅的说法是心里素质好
评论
恭喜你发现了政府的真实目的,他们就是想要借机淘汰老弱病残,以此省下福利开支填补亏空,搞不好还在嫌死亡数不够高呢。
评论
我去的急诊,通过急诊室安排见的specialist, 3 天就排到了。下次再有这种事,直接去急诊等半天
评论
墨尔本还要延迟一个月,但墨尔本的医护经历过去年的疫情,许多人还没从PTSD恢复过来,哎。
评论
疫苗率到了,发布会再没有借口不停的让打疫苗打疫苗,知道接下来的情况和记者一定会问的的问题,所以取消了常规发布会。扔了一个烂摊子,潇洒的飘然而去,不知晚上有没有去敲她门的
评论
请教 NFR, NFI,step down 是什么意思?谢谢
评论
不是百分百确定,我认为是在病危时:不做心肺复苏(resus),不插管(intubation),和放弃治疗的意思
注:只猜对了第一个,正解看93楼
评论
唉,那些人没良心了,混淆概念
意外有很多是不可避免的,而今年变种新冠导致的新州医疗挤兑本来是可以尽量避免的,比如提前建设隔离设施,比如东区有病例的时候早点封城“我们知道医务人员对被要求做的事情有些不舒服,但是我相信我们有良好连接的支持性的环境,病人会继续得到他们需要的护理。”
只是不舒服?当医务人员不得不把一个病人的氧气管拨了塞到另个一个人的身上。
评论
前一阵经常能听到救护车的声音,最近一周明显少了,不知是因为需要入院的少了,还是救护车不够用来不了
评论
NFR 不作搶救
NFI 不送ICU
step down就是從ICU轉HDU, COU或普通病房
评论
感謝分享
评论
正解啊 没听说过谁跟腱断了等半年去看的 扯犊子
评论
练天残脚
评论
在澳洲算正常操作啊。我朋友手筋被划断,需要缝合,去emergency等了几小时后安排了3天后的手术。3天,筋都缩了。后来花了大钱在私立当晚做了手术。
评论
右媒总结的很到位,新州政策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个人自由高于公共健康。
不打疫苗,后果自负。
反正新州引领的澳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医疗实验也需要对照组。
Others give the Premier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 for trying to sustain the public’s support for what constitutes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social and medical experiments in Australian history.
A virus deadly to the most vulnerable, the elderly, homeless, Indigenous and chronically sick, will then be allowed to circulate more-or-less freely across society, including at professional sporting events with 5000 spectators.
Rightly or wrongly, the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he moment has arrived where individuals’ freedom will take precedence over public health.
In other words, if you don’t get vaccinated and die, don’t blame Berejiklian.
http://www.afr.com/politics/why ... ngs-20210912-p58qyy
评论
政府已经制定了针对最坏情况的计划。新州的医生和护士们被医院经理告知,在”不堪重荷“阶段 - 预计10月底到11月初 - 对中位年龄72岁以上的病人或将不提供或撤销维生支持
这种条件还有资格说躺平?
评论
In other words, if you don’t get vaccinated and die, don’t blame Berejiklian.
AFR这个媒体绝对是Berejiklian的死忠粉。
评论
有人鼓动躺平,有人真心想躺平,有人将会被躺平
评论
是啊。
写的是不是很煽情。
州长制定聪明的计划,带领新州群众参与澳洲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医学实验。
读的我都燃了,????为自己成为实验组一员感到骄傲。
评论
半年?别逗了。。
就凭新州州长留下的这个烂摊子,特效药问世之前混乱会永无止境。。
评论
不管愿不愿意,维州也要加入这个试验了
先走的还没有探出水有多深,后来的已经下水了
评论
“对中位年龄72岁以上的病人或将不提供或撤销维生支持”---太可怕了!
评论
你要说3天我信 但是这位阁下等了半年 可能筋都自己长好了
评论
最后就是啥也不够,,包括氧气供应,,
评论
我第1次听到原来50%开放,而且这个50%到底是什么概念也没有解释清楚。听下来感觉这个政府见不得人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评论
我的想法也是这样, 因为之前S人太多,处理不及所以出现很多令人不安的新闻画面, 什么冷冻车装尸体等等。 为了让大家安心, 这样看来,政府最省钱的方法不是起方舱医院, 而是扩大停尸房就好了。 如果有些行业收到COVID打击严重, 从业人员改行去殡仪行业就好了。
看看BONDI今天的人山人海, 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无知还是破罐子破摔。 对于政府和商家来说, 只要有韭菜,任何时候都是收割的好季节。
大家自求多福了。
评论
不是这个 而是每一个政府都是一堆见得不得人的事情。
评论
这自由也是假的,是经济高于一切。
评论
說實話,再過一個月就會覺得一天死十個,太平常了。
當一天因新冠而死的人去到50+,就會有壓力了,現在十個二十個還是吃得消的。
评论
不要怕 全世界都是这个标准 把医疗机会给最大限度能回下来的。就算是40岁。如果有基础病也是被放弃的。
评论
考虑政府财政赤字是个大黑洞, 可能我们的下一代要70退休, 然后马上被分流。 这就是韭菜的命运啊!
评论
用年齡分段太粗暴了。
至少綜合病人過往病史比較好。好比一個70歲的,沒病史跟一個40歲的已經躺了養老院幾年的,沒可比性呀。就算這40歲的能救活過來(機會很低),下半生還是躺床上呀,病人真願意嗎?
大家假封城3個月都快瘋了,躺床上一日真是渡日如年的呀。
评论
怎么没人提紫外线了?说不定紫外线能杀Delta
评论
Delta 還沒出招呢,說不好變個抗紫外線的呢?
坐看北半球這半年能變出多少個來吧
评论
去年意大利最紧张的时候,是60岁
评论
可以选择学冰岛,重新lockdown,
可以选择学新加坡,不要放太猛+严格法律约束大众,
可以选择以色列,第四五六七八针,硬刚魔法对抗魔法。
当然也可以学英国,改死亡统计口径,反正改一下死亡统计口径又不是大事,很多读了点BA和LAW的政客又不懂数学,还能降低covid死亡人数,何乐而不为。
评论
看你这么有兴趣讨论,就还原下实情:
某日起床,脚踝突然疼,之前也没有过什么剧烈运动,所以我就去看了gp。(如果是运动急性创伤,我会立马去急诊)
gp让去照ultra sound和X-ray,我就去了。xray只会说骨头没断;ultra sound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怀疑有几根筋断裂,还找到一堆骨头碎渣。(后来明白了,基本年轻运动多的,崴过脚的,这些都算正常)
拿着结果回gp,gp就帮着排队约specialist,我还是约的private hospital的(事实证明等待时间也没太大区别)
然后就还是断断续续的疼了两三个月,能走路,只是不能跑跳。中间还去gp那边看过,gp也给提高了优先等级。
等半年后发信给我说预约上时,我脚已经不疼很久了,见了specialist我都没法描述病症。也是他跟我说,ultra sound的都会小题大做,写的很严重。这都是随着年纪增长的常见问题,然后假模假式的给安排了几次复健课。
所以我原帖是说“怀疑跟腱断裂”,至于是真断裂我自行复原了(specialist说这是有可能的),还是自始至终没断过,就无从考证了。瞎计划!三周后打疫苗的2000护士基本上就很快不需要那么多了,5-6周后GP打打疫苗加上医科学生就足够打疫苗了
评论
评论
替家里有老人的捏把汗。
这种消息就不告诉我爸妈了,否则他们空担心。
唉!
评论
3月听说delta卷土重来之后,赶紧预约到5月一个小手术,手术后再去复查,医生说所有手术现在都停止了
现在已经不是公立私立的问题了,是很多手术根本没机会做了.
评论
这放国内大城市当天去三甲看专家门诊当天拍片看结果了
评论
我也数次起过念头买机票回国看病,那时机票多便宜啊,经济舱三四百,商务舱两千有找。
现在生病,这个念想都没法有了。
评论
还要算上回国隔离的时间和回澳隔离的时间
评论
猜测可能是跟腱炎吧!我跟腱断过,断了的话是路都走不了的...也是在澳村断的,所幸那时在布村,医疗资源比较充足,去看gp当天就照了ultrasonic,(我自己也已经判断是跟腱断裂了,因为当时听到了很响的pop,之后完全无法走路)然后去急诊室,手术也是直接安排两天后,但是自己研究了一些医学报道后也在医护的建议下,取消了手术,靠non-surgical rehab康复了。康复时间比手术恢复要长些,但免去了手术伤到神经的风险。现在恢复得也还不错,也能继续打球,但是不敢再像以前那样100%跑动了。
评论
目前来看父母留在中国反而比较安全… …
评论
已经开始征召消防员去开救护车了!
评论
等待特效药吧,再次之前做好防护,不要被感染,无论你是否打了疫苗,都有可能 被感染,都有可能是重症,最好的选择就是避免被感染,等到有高效的治疗方法,所有人就解脱了。
评论
惨是惨。
但是没有更好办法了
就如此吧。
评论
嗯。我的不是急性损伤,更可能是陈年老病发炎。虽然影响移动,但似乎也到不了动手术的程度,所以优先级别低。
这边的治疗思路大致是能自我康复的就别占用医疗资源。自行康复不了的,基本也是拖了很长时间才得出的结论,小病也拖成大病了,然后就给你大刀阔斧的治一通!对于慢性病,并没有什么发病早期动用医疗资源尽快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的可能性。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