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不知道39年后自己有多少钱?但你现在可以知道39年后宁德时代值多少钱了。
8月4日,国信证券分析师王蔚祺、周俊宏、唐旭霞发布了一份宁德时代的深度研究报告《宁德时代系列之二——储能篇:第二“增长曲线”的终局探讨》。
该篇大胆的研报,通过对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2060年宁德储能业务营收体量约为1500-2000亿元,中枢1714亿元。
今年是2021年,2060年是39年后的事情,去年刚庆祝完“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周年”的中国股民,立刻意识到自己“格局”小了。
更有意思的是,发布上述报告的三位分析师,是一群平均年限3年多的年轻分析师,他们一位是2017年中完成行业协会注册登记,两位是2018年中完成注册登记。
3~4年的资历,就敢于对2060年的上市公司业务前景做出细致预测,不能不让人由衷的感叹——“初生牛犊不怕虎”!
还有网友表示,想起了王总的名言:
这颗研报“卫星”是怎么放出来的?这个39年后的预测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们仔细来“学习”下。
01
“大胆假设、大胆结论”
其实,上述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很复杂。
首先备注下,得出惊人结论的报告是上述券商分析师关于宁德时代系列深度报告中的一篇。
2021年6月,分析师团队发布了第一篇《宁德时代系列之一——复盘篇:动力电池龙头十年万亿成长路》。8月初发表第二篇《宁德时代系列之二——储能篇:第二“增长曲线”的终局探讨》。
而就是后面这篇报告里,分析师在讨论该公司储能业务发展前景时,做出了“超长周期”的预测。
39年后的1700亿预测的逻辑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上述报告认定,作为新能源赛道“先锋”,宁德的储能业务将继动力电池后成为宁德第二条“增长曲线”。
此外,在考虑诸多确定不确定因素后,该研报通过假定宁德的储能业务与动力电池业务有相似的增长势能与发育曲线(2021H1宁德全球市占率26%,预测远期动力电池市占率在25%~35%),并且结合储能市场特征,得出重要结论:
未来宁德时代储能的全球市占率约为15%~25%。
有了这个市占率数字后,分析师又通过重重“认真仔细”的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储能市场的未来规模:以2060年为预测区间终点(即2060对应市场情景为终局);根据“电源侧+电网侧+用处侧”各储能应用情景,预计全球2030/2060年新增储能需求……;价格上分乐观与保守情境,则2060年储能新增市场空间中枢为0.86万亿元上下。
于是答案出来了,用这个2060年的储能市场规模和市占率进行运算,最终得到了2060年宁德储能业务营收体量约为1500-2000亿元,中枢1714亿元。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02
39年后的预测能有多大成功概率?
那么39年后的预测有多大成功概率呢?
一些业内的知名基金(投资)经理认为,概率完全无法判断。
他(她)们认为目前能够放入估值模型并得出结论,且有相当把握的预测区间是:从现在往后的3~5年,有些投资人谨慎的表示,3年以后的业绩预测,准确率就大为下降。
一些业内优秀的上市公司高管亦表示:在做战略规划时,通常也只能围绕企业3~5年来安排。但到底5年后能做到多少业绩,企业能发展成什么样的状况?他们也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另一个从历史出发的角度看,如果从今天往前倒退39年,看看当时对现在的情况预测是否能够准确呢?
今年2021年,39年前是1982年,那时甚至还没有中国的证券市场,没有沪深证券交易所!
但也有投资经理认为,从更加严谨的角度看,也无法就此判断这个预测是错误的,真正的结果必须等到2060年去验证。
但分析师在做预测时,假设的“储能业务与动力电池业务有相似的增长势能与发育曲线”这一点可能是逻辑推导中,最能引起争议的环节之一。
而且几乎可以肯定,2060年后的业务数字,即便真的拿来做估值模型,其结论也只能是参考而已。
03
为何预计市值空间?
国信证券的分析师团队,为何对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做如此长期的预测的真正动机还有待了解。
但随着长期业务结论的出现,他们也对宁德时代的未来价值做出了积极的判断。
同一份研报里表示,考虑到当下储能市场尚未放量,储能系统相关标产销规模较小,不同批次产品因储能电池系统单价、单位成本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变动,现有公司当下毛利率不具参考性,缺少“锚”准确比对和预测未来毛利率区间。而净利率主要受各项费用(三费、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支等)、组织能力等公司个体属性的因素影响。
最终,分析师决定继续参考宁德动力电池业务的情况对储能业务做出预测,考虑到动力电池业务(占比近8成)较为成熟,净利率趋于稳定,预计终局宁德储能业务的净利率为9%-11%,对应2060年储能净利润中枢171.4亿元。
而参照国内能源企业,采用PE估值法,取25x为估值中枢,分保守(20xPE)、中性(25xPE)、乐观(30xPE)三种情况,中性假设下储能业务的市值空间为4285亿元。
研报中还谈到,“当前市场对于宁德储能业务的研究较少,本文站在终局视角,以数据说话,预判未来储能业务的拿单模式,测算宁德储能业务的体量天花板,并预计其市值空间,较有意义。”
04
平均从业3年多
敢于做出爆炸性结论的分析师,本身也引发大家关注多兴趣。
据悉该研报有3位分析师署名。
从登记编号查询的证券业协会登记信息显示,三位的第一次登记日期最早在2017年7月,最晚在2018年7月,算下来平均任职时间3年多。
大致一位是4年以上的资历,2位是3年以上的资历,平均下来,资历年限3年多的分析师,预测了近40年后的企业业绩,作出了如此长期的终局判断,着实令人惊叹。
05
预测翻车
来自业内反馈的信息,一般分析师常见的只会预测未来3至5年的情况。
即使有时提到十年十倍,往往也是预测行业发展前景。直接预测40年后个股的业绩,并做出市值结论,这样做法极为少见。
这张研报里也写了一页纸的风险提示,包括储能相关测算可能存在偏差,估值的风险,盈利预测的风险等。其中涉及到的种种因素,足见对长时间维度的预测之难度。
对于分析师来说,预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长期预测增加容易“翻车”。
比如,2018年4月,某券商一份关于康得新的研报,预测2020年康得新营业收入超过213亿元。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21年,康得新就已经退市了。2020年年报的营业收入不足当时那份研报预期的十分之一。
这还仅仅是预测了大概3年左右的数据。
再比如,2011年还有研报谈到,如果按照未来中国人均消费量可以达到目前日本的80升,青啤的市场份额达到30%,利润水平达到百威英博目前的800元/吨,届时青啤的市盈率回落到15倍,则届时青啤市值可以达到3700亿,相比现在的500亿总市值,还有7倍多空间。
这一个市值目标,在2021年,青岛啤酒也尚未实现。不知道当时那位券商分析师看的未来,又有多远。
又比如,即使短期的业绩预测,甚至都非易事。
2017年,方大炭素就一度得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
其中,对有关证券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谈到的种种进行反驳:
研究机构所称“7月份公司净利润预计达到5亿元左右”,此数据与事实不符。
研究机构所称“高利润大概率持续到明年3月”,此结论缺乏事实依据。……目前,没有事实表明公司高利润持续到明年3月。
研究机构称“年化盈利能力已达70亿元”,此结论缺乏判断依据。
显然,对于未来的预测,确实需要罕见的勇气、能力,甚至是运气。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