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对于现代人而言,除了工作单位、家庭居所,往往还有一个经常去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第三空间”,它可以是咖啡馆、也可以是健身房、亦或者是餐厅、酒馆、教堂、理发店等等。
对于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华人而言,第三空间成为了他们融入当地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疫情笼罩之下,一些华人谈到自己失去的第三空间百感交集,一些华人则对第三空间的重新开放心存焦虑。
1
雷的第三空间——中餐厅
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社交疏离给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居民带来了很多痛苦,第三空间的破坏即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用以表示不同于住宅(第一空间)或工作(第二空间)的公共空间,被定义为书店、健身房或博物馆等等,甚至是星巴克,一切人们可以在其中感受到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转变的空间。
移民澳大利亚多年的雷女士已经习惯了在澳大利亚的生活。
雷所在的公司有四十多个人,同办公室还有一个叫Cathy的女孩也是中国人。
下班之后,两人会经常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去附近的一家中餐厅聚餐,时不时用中文聊天。西人朋友则会一起刷Facebook和Twitter,聊时事谈八卦,不时迸发出吵人的笑声。
这种聚餐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久而久之,中餐厅成为了雷的主要社交场所之一,熟悉的环境让雷产生了一种所谓的“场所依恋感”。
如果隔一段时间没去这家中餐厅,自己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然而,疫情来了之后,大片的餐馆已经倒闭,其中就包括雷经常去的这家中餐厅。
当接到Cindy的电话通知时,雷有种“心里很不是滋味”的感觉。
对于雷而言,中餐厅早已不是餐厅,而是融入澳大利亚社会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澳大利亚宣布关闭餐厅,仅允许做外卖之前,雷还和一众华人/西人朋友在这里聊天,谈起国内的情况。
就连疫情爆发初期,雷还在这家餐厅和朋友见面,吃饭的同时也敲定了采购口罩寄回国内的事情。
一切来得太快。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的最新数据,疫情影响至今,澳大利亚境内有数千家企业倒闭,4月份有594,300人失业,失业率创下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单月增幅。
就行业而言,餐饮业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尽管是满足“衣食住行”的基础需求的行业,餐饮行业却再难以“一手遮天”。
受疫情影响,澳大利亚百姓被迫宅在家中,保持社交距离,没有了人情往来,没有了亲朋相聚,也没有了商务往来,大量餐厅饭馆停止营业,餐饮行业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因此,雷所依赖的第三空间——中餐厅倒闭并不意外。
2
李先生的第三空间——咖啡厅
对于李先生而言,他既是生活在澳大利亚120万华人之一,同时也是成功人士的代表。
毕业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化工系的李已经是澳大拉亚行业内小有名气的学者。
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之后,李也逐渐适应了西方的咖啡文化,有时间便会去咖啡馆坐坐。有的时候是和朋友聊聊天,有的时候是在咖啡馆工作,还有的时候则是纯粹喝咖啡的同时感受一下“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澳大利亚,咖啡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澳大利亚人自称血液里流淌着咖啡。
如果中国人见面第一句是“你吃了吗”一样,澳大利亚人会说:“Would you want to have a cup of coffee(要喝杯咖啡吗?)”
李先生常去的这家咖啡馆是一家拥有40年历史的社区咖啡馆。附近的居民和常客成为了这里的一部分。
然而,疫情的到来破坏了一切。
李先生说,他只能买上一杯咖啡坐在公园、广场等开阔的公共场所喝。
他说,不能进入咖啡馆的日子很辛苦。他认识这里的咖啡师,偶尔还会聊上几句,就像老朋友一样。
但是,隔离限制的日子里,虽然咖啡还是那个咖啡,但是他只能将咖啡带到空旷的地方,有的时候是海滩,这种感觉“不一样”。
李先生说,在他心里,咖啡馆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关系。在一次一次的聊天中,自己的视野被拓宽。
除了家和工作空间,咖啡馆成为了他被认可和需求被满足的第三个家,即第三空间。
所幸的是,伴随澳大利亚病毒感染曲线的拉平,州政府逐步解除了相关的限制。
李先生的第三空间咖啡馆靠着多年的熟客艰难地幸存了下来。尽管目前店内仍实施1.5米的社交距离,但是能幸存已经足够幸运了。
事实上,在这场疫情中,澳大利亚很多咖啡馆因为利润薄,在人流停滞中纷纷倒下。
且不说澳大利亚各类小众咖啡品牌,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咖啡品牌之一,主打第三空间的星巴克在这场疫情中也损失惨重。
数据显示,在疫情的肆虐下,星巴克在全球关店数千家。这也是为什么说李先生的咖啡馆依然幸存已实属不易的原因。
3
张先生的第三空间——健身房
澳大利亚常年的蓝天白云,似乎就注定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是非常热爱生活的。尤其是健身,已经非常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澳大利亚的路上开着车,路遇最多的除了加油站,可能就是健身房了。
在澳大利亚,健身房品牌众多,例如Fitness First、VirginActive、Jetts Gym、Anytime Fitness等等。
很多人下班之后,通常会直奔健身房,听着音乐,享受属于自己的运动时光。
移民澳大利亚的华人张先生也不例外,每周雷打不动4天必去健身房,撸铁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换言之,对于张先生而言,健身房是名副其实的第三空间。
张先生在澳大利亚从事金融顾问的工作。平常见客户、作报告、讲座、包括疫情期间的直播,好身材给他加分不少,也为其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张先生说道,健身房不只是自己撸铁保持身材的地方。有的时候,在这里,基于共同的目的(锻炼身体),他会认识很多有趣的人。
如果不是在健身房这个第三空间,自己几乎没有可能和他们相遇。
但是,疫情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尽管当地政府逐步解除了聚集性活动的限制。但是,张先生直言不讳地说,疫情所带给人们的伤害不只是健康损害、经济损失、还有心理的健康。
谈到重新开放,张先生有一些焦虑。
他说:“我们喜欢去餐馆。我们喜欢去看电影。我们喜欢去剧院。我们喜欢去看音乐表演。我们也喜欢去健身房撸铁。但是,我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会这么做。”
4
重新开放后的焦虑感
调研显示,有41%的澳大利亚人认为距离“差不多恢复正常”还需要至少12个月的时间。
22%的受试者则认为,这段时间是六个月。
对于政府开始逐步取消限制的决定,以及对于那些在不确定中重新营业的企业而言,上述调研结果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尽管幸存下来的第三空间(酒吧、餐厅、健身房等等)运营商准备重新营业,但是如果消费者不出现,或者再来一次封锁,无疑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为这些商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备货,如果没有持续的客源,影响可想而知。
利亚姆?马修斯(Liam Matthews)在墨尔本经营着几间酒吧和一个音乐厅。除了一家提供外卖咖啡之外,其他店铺都没有开放。
Matthews说,光是酒吧备货就得花费10万澳元。如果要收回这一成本,就必须能够满负荷运转。
他说:“'好吧,下周或两周后就可以营业'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真的这么做,我们将不得不重新补货,然后投入营业。”
“要让酒吧重新开起来,我们需要客户,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他说,如果疫情反扑导致店铺歇业,那么这次歇业就有可能是永远关门了。
悉尼心理学家拉查尔?穆里希(Rachael Murrihy)博士指出,在走出隔离的环境时,人们往往会面临另一个挑战,即对于隔离前简单的事情(如外出就餐,观看体育赛事)等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恐惧。
他说:“同时具有两种对立的感觉很正常。”
结语
疫情之下,我们的集体孤独感暴露了我们为幸福而彼此依赖的程度,以及我们通过第三空间的相互联系。
健康的社会取决于以多种方式保持差异的人们之间的持续互动。第三空间则是此类互动的主要场所。
因为我们对服务的共同享受(热爱咖啡、音乐或锻炼身体),即便是陌生人也至少可以因为一个共同点而变得熟识。
当下,人们的“第三空间”正在被重新思考与设计。
人们对于“安全感”的追求愈发强烈,而“安全感”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空间与环境。
于是我们看到第三空间的变化:健身房开到了线上,家庭健身成为了常态;博物馆正在向数字化尝试;夜店也都来到了“云蹦迪”时代。
但是,正如电商不能完全替代实体门店一样,我们也离不开有形的第三空间。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