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还是纠结于应该换哪个学区的房子
在新西兰
开始买房子的时候没想到生孩子的问题,只考虑到离上班的地方近就行了。现在孩子两岁了,想考虑换个校区房子了。但纠结于应该是东区北岸。我想小学和初中的校区应该比较重要吧,毕竟这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高中努努力让孩子读个私立好了。所以妈妈们,都觉得哪里的小学和初中好呢。还打算让孩子在国内读个小学三四年级再过来。哎有了孩子愁事真多!
评论
关注一下。。。也在想这个
评论
东区北岸都不错了...能负担得起就买咯....Macleans那边的很不错
评论
喜欢东区macleans,但是交通不是很方便。
评论
喜欢东区多过北岸,至于交通问题北岸也不好,但最重要的是你上班的地方离哪儿近。平时生活圈和朋友圈在哪儿。生活上东区更方便
评论
一個比較留意學校的老爸,迷途路過,多口兩句。
學校、校區要以長遠的眼光來選擇。老實說,小學只要分數比較高的,都沒有問題。雖然分數根據居民經濟情況算。但是經濟情況好的,對小孩學習的要求也會高。
初中開始是要嚴加重視的。就算計劃讀私校。初中兩年不突出,想讀一流的私校是沒什麽可能的。不要老以為華人才重視教育。不少白人,所謂歐裔更實實在在地重視教育。所以一些著名私校,基本上保持80-90%的歐裔比例。亞裔大概就10%。所以,以一個大學校1500人左右,分5-7個年級,每個年級就200-300人。每年新生招收的亞裔學生就20-30多個。包括5個左右乒乓球、羽毛球、音樂、數學幾個華人小孩特長的項目拿過國際或全國奬的,得全獎或半奬學金進去的以外。再減去少數亞裔海外生。其他20個左右的名額就看學習好加能負擔的爭了。
所以,個人認為。應該從初中,開始選好學校。能在公立名校區中的,最好。進可攻,退可守。
以上是個人看法。至於如何看學校。老夫有個怪癮。喜歡跟朋友參加小孩的家長會,觀察學校。
所以,要看好地區,比較區內學校。找到具體有傾向的心儀學校,選擇就有方向了。希望能有幫助。
最后,提醒一句。世界上沒有完美。雖然華人多想小孩懂點中文。但是,要小孩在中國讀完4年級再來。危險。過來就上初中了。對小孩太不容易了。別折騰他們。
评论
喜欢东区多过北岸,至于交通问题北岸也不好,但最重要的是你上班的地方离哪儿近。平时生活圈和朋友圈在哪儿。生活上东区更方便
评论
如果計劃讓小孩高中讀私立名校。一定要早準備。連面試、攷試都要提前半年到一年。
评论
那您觉得,女生是从初中转私校好呢,还是从高中转?是否初高中的私校都要看你考试成绩?不明白这里的面试制度。家在Epsom 校区,但总惦记着呢 st cuthberts 和kings. 唉。。纠结啊
评论
留爪!等待前辈。
评论
如果夶city 上班,macleans 區有fuller 坐船出city只需35min
评论
喜歡東區,上館子吃飯很多選擇又多華人超市又多大又新的shopping mall
评论
不客氣。大家討論。
首先,開宗明義,如果負擔ok。肯定越早越好。都知道,小學一般都是玩為主,就5、6年級有點像樣的活。進初中的攷試也就比較簡單。
不過,最好有目標的選擇。個人瞎猜,女兒的話,相對比較幸福。因為相對出色的女校較多。特別在中區Epsom,2家著名女校St cuthberts和Diocesan是最好之選。上學近,比較舒服。我沒有閨女,所以沒有親身的體驗。只是觀察過朋友的女兒,讀Diocesan的。一起吃飯時腰板挺直,兩手輕放,彬彬有禮的優雅儀態和教養,已經覺得物有所值。而且,相對華人優秀生不少。至於kings,不知道最近有沒有變,過去是只招11年級以上的少部分女生。
回到初中還是高中讀的問題。還是要看學校的編製。不是所有學校都有初中。沒有初中的,老實講,可以省2年就是5萬多了,更好。但是要注意,如果有初中的,因為大部分學生會直接升上高中。所有名額會更少。競爭更激烈。
评论
再談一下自己覺得私校教育的特點。
最大的優勢就是資源。從大家口袋里拿的錢,形成私校的巨大資源。這點是公立名校的短板。
資源巨大,首先可以選擇好老師。當年面試的時候,校長説過。學校不一定請到最好的老師,但一定不會請差的老師。實際上,師資是很好的。而且老師流動性不高,這點明顯比公立好。第二,可以分派更豐富的資源給孩子。一流的私校都是實現小班教育。小孩20-24個學生一個大班上大課,12-15個學生小班輔導。能具體觀察每個人的情況。因人施教。
最后,華人家長比較糾結的,也是我最滿意的。就是功課比較多。呵呵。適合我們“怪獸家長”的胃口。
评论
前辈讲讲要怎么样准备进私校吧。谢谢。
评论
这个帖子好,请六楼前辈多指教...
我女儿现在还小,儿子孩子肚子里,不过我跟他爸爸已经在考虑以后孩子的学校...
其实我们并不希望孩子以后成龙成凤,只是希望他们过得开心,也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不过我们同时也很介意孩子的生长环境,交往的同学的家庭。。。不希望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会跟一些不良嗜好的孩子误入歧途。。。所以选择名校或者好的学区是非常重要的。。。
听了六楼的话,感觉应该多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特长生再进名校也容易啊!呵呵
评论
前辈给大家指点下啊。我看好多家长都很迫切的想了解这边的教育。
评论
我個人經歷,小孩在小學5-6年級。就秉承華人一貫“惡習”,給小孩加作業和補習。雖然不是力度很大,同時保證較充足的,有時間段規划的運動和玩的時間。幸運地,小孩還能愉快地完成學習。在小學每次的測評中保持較前。幸好,小孩要靜的時候能坐得住。不然怎麽壓也壓不進。
此外,盡早瞄準目的學校。在開放日多帶小孩去幾次。問清楚小孩是否真的喜歡,是否有競爭的準備。是否願意接受嚴格甚至嚴厲的管教。一切得到肯定后,盡早跟學習聯繫。並提前一年至一年半遞交申請。
评论
谢谢前辈指点。
评论
谢谢您的经验,家里倒是有儿有女,女的才2岁半,儿子还没出来。但对于女儿幼儿园选择上已经有较多感慨,觉得孩子跟什么样素质的孩子玩就会成为什么素质的小孩。将来肯定更是如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我们家态度一直徘回在挖掘潜质和顺其自然之间,老公认为既然已经花大价钱买了好区的房子,就没有必要花在私校。我道听途说来的两件事,一是一个私校的小女孩小学一年级时放学回家问妈妈知不知道莫耐,家长感觉还是私校学的上档次啊;二是说公校师资也不差,但是你得碰上好老师,万一碰上差的那也水平不高,耽误孩子。 非常羡慕您朋友家孩子吃饭有教养得体大方这一点,家中小女天生顽劣啊,坐没坐像,站没站相,天生大嗓门,完全不是我教育的路线啊。。。头痛。依您看,这些举止言谈也是能在私校熏出来的么?还有不知道您对孩子在特长业余爱好的培养方面有什么看法。
评论
前輩不敢當。大家聊聊而已。
這個說道一個點上了。
其實,我也是住在公立名校网。我是移民來的,沒有留學經驗,沒有經歷過這裡的教育。對這裡的教育沒有一點認識。所以只好花不少時間去比較和探討。
雖說知子莫若父,但是小孩到底能有什麽能力,對我兒子這種比較普通的小孩,基本上沒有估計的方法。這個也是普遍父母糾結的點。不期望成龍成鳳,不接受低三下四,這是我們一般人的概念。
在這個基礎上,總是貪心地希望能盡量發揮到最好,這也是我們的通俗想法,對吧?
不愛讀書,或者讀不進書的小孩,可能什麽學校差別都不大。讀書特別好,天才般的小孩。也是什麽立的學校都能成龍成鳳的。這些不在我們關注的範圍。
所以我選擇能比較因人而教的學校。希望能盡量推他一下。讓小孩做到自己的最好狀態就行了。
评论
想请教一下,不知道前辈在私校校风方面有没有体会。
我们华人父母一贯作风就是砸锅卖铁都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可是在新西兰毕竟大多数华人家庭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而已,家庭年收入税前7万以上就算平均水平了吧,要说在这个收入里面给孩子挤出2万多上学应该还是可以的,不过绝对不轻松。可是相信那些洋人不会这么克扣自己为了送孩子去上私校,所以那些洋人们上私校的孩子家庭肯定都很富有,如果人家个个百万豪宅,奔驰宝马的,那我们工薪阶层的孩子在里面会不会受到歧视,被老师轻看,被同学排挤嘲笑什么的? 那会不会反倒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让他们从小就自卑呢?
评论
我不敢説完全是學校培養出來的教養和舉止。但也可以肯定,嚴格的管教對此影響甚大。
學校一些東西,可能也是公立不敢做的吧。比如上課不留心,自己搞這搞那弄出聲音影響其他同學。用電腦上課時偷偷開窗口上china2au呵呵。都會馬上被趕出門口,罰站到下課。3次小過見家長,一學期見3次家長會被警告將要勸退。
所以不擔心會出現有些人以國內所謂貴族學校那種經驗,推斷審視這些學校的官富二代互相攀比的現象。
至於特長培養,沒有什麽經驗。但是知道如果在音樂上,可能太多人學鋼琴、提琴。所以聽說優勢不大,除非到了專業演奏水平。反而一些冷門一點的樂器,可能有幫助。朋友的女兒當年就是憑吹奏得好黑管,被錄取的。
反而如果小孩有特長,進私立名校對這個有好處。學校一般會聘請專業的老師教。比如網球,高爾夫等等,學校的體育老師都是有名的專業教練。
评论
是啊!用心良苦。
我们也是上完大学才过来的。虽然在这边也上过大学,可是对于这边的中小学也是一无所知。。。
天才小朋友,能有几个呢?
大部分小朋友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就希望能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让孩子的优点能尽可能挥出来。让他们一辈子受益于自己的天生的长处。
我跟我老公得努力啊,在名校网买房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好一点的环境。
评论
不必太擔心這個。
沒接觸之前。我也有擔心,我們喜歡用國內的所謂貴族學校,權貴學校來想象。所以去了多次學校open day。每次帶問題去觀察和交流。就可以瞭解多一些。
當然,壹部分家長很富有,壹部分家長官很高。但其實很多白人家長也是中產及以上。只是他們對教育的理念促使他們就算不是大富大貴也選擇了這些學校。學校多數是有宗教信仰的英式老校。能百年屹立不倒,也不可能靠趨炎附勢,依附權貴來維持。我們都知道,洋人的作風,雖然可能高價,但收得下,一般會交出滿意的活。所以別擔心存在歧視。
至於官富二代的圈子,大家背景不同,除了平時的hi 和bye。一般人也不會刻意進去,他們也不會刻意炫燿影響別人。華人小孩普遍明白父母的付出。也不會跟他們攀比。而圈子往往也是按學習好,體育、音樂喜好等分。
至於開什麼車。學校為了交通問題,鼓勵乘坐校巴。雖然每月多交費用,也免卻接送的浪費。
早年kings的問題,是小圈子的問題。那些小圈子,因為我們本來就不會參加部分官富家長小圈子的派對,所以小孩也自然不會參加那種混亂的場合。
反而,另外一個問題到是要考慮。我也曾頭疼了一會。萬一小孩讀書好,被英國什麽(都沒有獎學金制度的)名牌大學錄取了。那個費用真的大大地。呵呵。
另外,我老是開玩笑地叫老二多跟學校的毛利和島民同學交朋友。因為他學校的這些同學。部分有可能就是未來萬人景仰的全黑隊員了。到時要拿個簽名什麽的,就容易多了。呵呵。
评论
谢谢前辈,这些学校的内部情况没体验过的还真是不清楚,这下心松了不少,谢谢了!
评论
不客氣。
可憐天下父母心。
大家交流交流。
另外大家不要前輩前輩地了。后背冷颼颼的。呵呵
评论
哈哈,因为在这坛子里面,儿女上初、高中的,就算是前辈了吧。
评论
本人从新西兰小学开始,个人感觉,新西兰小学差不了太多。我一共上过四个小学。
rotorua过渡期一个小学上了一个学期?
rotorua glenholme从year 2到year 5的一半
remuera primary yr 5 second half
mt roskill primary yr 6
后期mt roskill int, mt roskill grammar
自己学Secondary teaching实习过两个学校sacred heart college还有macleans
个人感觉小学差异真的不是很大。所谓洋人多的学校学习看重少那么一点点,社区活动等多那么一点点。mt roskill学习多一些些,社区活动少一些。remuera当初没感觉学习特别重,但是反而各种活动啊特别多。
至于高中,我个人来说还是非常反对去single sex school的。我觉得不太利于孩子发展。正常和异性社交是好事。当初我妈让我去epsom girls我就很反对。
好的co ed高中还是在东区和北岸。macleans是个不错的学校。不过作为老师,而且还有朋友在macleans读书,我的总结是,在macleans你要是有特长,就容易被重视。反而如果孩子普普通通,五年就被埋没在学校。其实挺悲哀的。
纯属个人意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