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小县城,6岁随父母来到成都,14岁开始独自在奥克兰求学。他出国前的最高目标是西南财大,如今的他在考虑报考耶鲁大学。是什么使一个小留学生在两年时间里产生了质的飞越?
01
冬季的奥克兰总是很多雨。我约了小何同学在寄宿家庭附近的咖啡馆见面。我坐下不久,一个华人面孔的男生出现在门口,戴着黑框眼镜,举着一把黑色雨伞。尽管有大半年没见了,而且之前也见只过一面,但我还是认出来他就是小何,于是冲他招了招手。小何收起伞点了杯咖啡,走了过来坐在我身边。
第一次见他是2016年9月18日,奥克兰博物馆在中秋节后的第一个周日举行亚洲文化节,我看到了一个戴着眼镜很文静的中学生身着汉服在演奏古琴。
2016年9月18日在奥克兰博物馆举办的亚洲文化节上,小何演奏古琴
当时我觉得很好奇:古琴是一个很窄众的中国传统乐器,没想到在奥克兰这个只有区区20万华人的城市,还有这么小的孩子的会弹古琴。从他娴熟的指法上来看,应该是有几年的功底了。他是第二代移民?还是从国内来演出的?带这些好奇我扫了他琴桌上的二维码,加了他的微信。之后,我们就通过微信有了一些联系,知道他在这里读书的同时也在教古琴。
最近他在微信里分享了一些留学经历,读着这些成熟的文字我怎么也不能与印象中那张充满稚气的学生面孔联系在一起。从最初的好奇到现在的有点惊诧,驱使我再次与他联系,想看看究竟在这半年多的时间发生了什么,使他的“成熟度”让我这个不惑之年的人都觉得颇有人生阅历和理论高度。
通过一个上午的刨根问底发现,他在留学历程中所遇到问题应该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小留学生们正在或曾经遇到过的,而他成功解决问题和突破瓶颈的方法也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02
小何出生在四川成都附近的一个小县城。六岁时,他们举家迁往成都。当他即将读完初中准备升入高中时,他的妈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决定,送他出国读高中。
小何同学于2015年7月份来到奥克兰,当时他只有14岁。这个年龄段甚至更小的留学生在奥克兰逐年增加,大多数都是由母亲陪读的,但小何则是一个人在这里读书。
第一天走进一个陌生国家的学校里,小何心里还思念着国内的家人和同学。再加上没有父母陪读,英语沟通能力又有限,说中文还带有明显的四川口音,他的心情和状态都变得很低落。
此时,大多数留学生们会分成两批:一批迅速进入中国留学生的圈子,另一批则独自“沉迷学习无法自拔”。
按他当时的英语水平虽然能勉强进入欧裔学生的班级,但因为不善社交,也会很快成为后者。
在小何的经历中,只有极少数(不到2%)的中国小留学生能会迅速成为稀有的“混血族”:融入英语社群的朋友圈。
如果只看留学成绩的话,此三者似乎并没有什么差别:像他刚初那样一个人刷题也是刷,跟中国留学生刷题也是刷,跟欧裔同学刷题也是刷。(把“刷题”换成“打游戏”也未尝不可)
但这三条路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副作用”,且影响深远。
小何自己说,按他国内的成绩,将来高考时最多也就考个西南财大。而经过两年在奥克兰的学习,最近学校的副校长找他谈话时,问他要不要报考耶鲁大学?而在出国留学之前,不要说耶鲁,就是复旦这样的大学对他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什么使他在两年的时间里产生如此之大的飞越,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学霸?
评论
牛逼,华人学子的榜样。。。。。。。。。
评论
帮罗胖子卖教材把....太没节操了
评论
太阳真的从西边出来了?
评论
嗯…… 但是已经要秃头的节奏
评论
遥远的预言
评论
软文满满
评论
大师加个微信,帮我看看命吧
评论
继续忽悠…………
评论
并不觉得可以进yale?nz有几个高中生能进ivy league?真进了再说吧
评论
正常,中国人才太多了,随便过来一个人口大省,县城重点中学,排名中上游的学生,能考上211的学生,随便秒杀这边99%本地学生,就是因为中国人不是英文教育,所以说上什么耶鲁,牛津难度大一些,不是这些学校学生多么牛逼,考试多么难。这就跟一个北京考生,考了580分能上清华,但是假如在河南同样考580分,只能上一个一般本科,道理一样。
评论
这个孩子的自律性非常强,有自己的目标,而且为了目标不断的努力着,非常棒的小伙子!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