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求助!有妈妈遇到类似情况吗?
在新西兰
今天是连续第三天了,孩子白天一切正常,但是晚上快睡觉前开始撕心裂肺的哭,疯狂抓着我们的手想让我们带他出去,最诡异的是大半夜突然坐起来,再次撕心裂肺的哭,也是抓着我们的手去拧门把手,示意我们要带他出去,不带的话就哭的昏天黑地,哭到断气,而且最长达90分钟!有没有妈妈们遇到类似状况?怎么安抚都无效,是不是要看心理医生了?快崩溃了都,不知道还要持续几天
评论
几岁啊?是不是受到了什么惊吓?
评论
事情听着就玄 看了2楼头像 心里更发毛 祝你宝宝好起来
评论
一岁半,没收到过惊吓,除了比较黏我们之外,没什么异常
评论
他之前也会做噩梦,但不会哭那么久,而且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出去,边哭边爸我们往大门方向拽
评论
这 这 还是问问有经验的老人家吧
评论
不懂,一岁半连门把手都够不着吧?怎么“抓着我们的手去拧门把手”?
评论
我抱着他,他拿着我的手,往门把手上放
评论
我儿子当初有段时间也是,哭的太吓人了,而且完全不听你说话,怎么哄也没用,就是哭,哭很长时间,怪瘆人的,大概过了几个月才好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自己又好了!
评论
不是吧?要几个月呀?每天他半夜这么哭都崩溃了我们
评论
楼主,孩子会说话没
评论
还没有呢....昨晚又是这样,已经连着4天了....
评论
如果没有做恶梦,没有生病,而且天天如此。认真地问楼主:他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前,你们有没有带他出门玩过?不管距离远近、时间长短。
评论
我妈教我的,拿剪刀放小朋友枕头下面,床上绑红绳会好的。
评论
之前天天带他出去玩,他都很开心的,就是出现情况那天把他放在二姥姥二姥爷家2个小时,自从那天开始,他天天晚上半夜醒了就疯狂的哭和想要出门
评论
呃....试过不?
评论
PM你了。我自己比较奇怪的个人经历。可以先试试看中医,不行再试这个法子。
评论
我女儿16个半月,前几天和你宝宝情况很像,半夜4点左右站小床里暴哭,试过不管她能哭一个多小时。一一排除和解决了很多原因,比如家里来朋友暂住,做噩梦,室内温度,感冒生病,长牙甚至光源刺激等等原因之后,最后猜测可能就是单纯希望父母安抚(我们开始试过后半夜起来我或者老公陪她睡在一张大床),我和比较有经验的妈妈和这边洋人专家问过,一岁半左右小孩会有一个时期特别粘父母,需要安慰,很多已经分床或分房的家庭就是在这个时期迫于无奈又睡回成了family bed。所以我的经验是,如果不是生病的话,她哭几分钟你进去安抚她一会儿出来,再过十几分钟进去安抚一下出来,也可以给她录你自己唱的催眠曲或者儿歌放给她听着睡。如果你怀疑有什么非自然的力量,想试试剪刀什么的,也不要放在枕头底下,他们这么大活动能力太强,万一翻出来很容易弄伤,而且那么硬孩子也不舒服,最多放床垫底下。我试过每晚按手在她身上为她祷告安睡,也为房屋做清洁祷告,求主亲自保护安慰孩子,让不是出于主的黑暗远离房间,不让恐惧,焦虑影响她的睡眠(网上有这样的祷告文)。反正最近三天她不等我祷告完就呼呼入睡了,每天哭起来的时间也越来越晚,从4点多变5点多变6点多,昨晚8点半睡下一觉睡到7点10分,晚上没有折腾因为小毯子都还好好的盖在身上。打了这么多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啦。
评论
可能是和这个多少有点原因,怕你们再把他一个人留给别人,所以加倍粘你们。白天多全身心地陪他玩,给他多讲爸爸妈妈好爱你之类的,送去别人照看或者去幼儿园,告诉他什么时候来接他并且说什么时间就一定要做到,小孩子是会懂的。
评论
试了,真的有用,还有晚上回家要口里说孩子的名字然后不怕我们回家喽,这样。。。。
不知道是真有用还是怎么了,真的就不哭了。。。
评论
晚上再哭我们试试!
评论
谢谢这位妈妈花那么长时间给我回复,我家宝宝还没有去过幼儿园呢,所以感觉怕是那次送去二姥姥家吓到了,怕我们不要他了。可是白天他好的很,只有在半夜才这样,非常匪夷所思。我们尽量试试各种方法吧,已经连续4天啦,每天还有上班,折磨啊。。。
评论
楼主,孩子半夜起来适当安抚即可,告诉他妈妈在身边,现在是睡觉时间,不要抱起来还抱到门那里去……这样是会让他觉得半夜起来我一哭喊,爸爸妈妈就会按照我要做的方式去做。
评论
是不是长牙,痛苦,又不能表达?
评论
我已经用一个小时告诉他爸爸妈妈在身边,可是他还是疯狂哭个不停,动作相当大,根本劝不来,等到哭累了他才睡觉
评论
有给他擦牙胶,希望他尽快Settle下来...
评论
建议楼主给Plunket打个电话,那里的护士经验丰富,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但是也不排除每个宝宝自身状况不同,毕竟他们都是个体。
评论
打过几次,都是给些不痛不痒的建议,所以就没有想过给他们打电话了,不过谢谢你的建议
评论
建议家长持续观察孩子 在白天他情绪平和的时候不要再提起他晚哭闹的事情 这是种负面强化 首先自己的心态要平和 孩子时很敏感的可以直接感受到你的焦虑和表情 所以家长自己的态度是否积极很重要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高质量的亲子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