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ZT 向上吧,华裔学生
在新西兰
向上吧!華裔學生
来源:新西兰先驱报-2012年 作者:康妮
下周,5名新西蘭優秀少年即將啟程德國,參加國際青年物理錦標賽(Young Physicists'Tournament),而其中有三名是華裔。
在他們征戰前夕,記者採訪了來自奧克蘭文法學校(Auckland Grammar School)13年級A班的這個優秀團隊,他們是:傅子聰(Howell Fu)、張澤西(JesseZhang)和楊奇珩(Yang Qiheng)。
他們在去年世界青年物理錦標賽新西蘭選拔賽中獲得第二名。在今年的選拔賽中,獲得新西蘭第一名。傅子聰和張澤西被選拔到國家隊,其中傅子聰還擔任新西蘭隊隊長。
新西蘭每年大約有近百個中學團隊參加世界青年物理錦標賽的選拔賽,這近百個團隊都是全國各地學校選拔出來的物理尖子,能在這中間勝出,代表新西蘭隊參加國際競賽,實力非同一般。
優秀青年之間的超級較量
今年的國際青年物理錦標賽有28個國家參加,共140個物理奇才。新西蘭參加這個競賽的成績一向優異,成績一直穩定在第一名和第二名。
國際青年物理錦標賽創立於1989年,其設立目的是選拔出色的物理界青年奇才。比賽通常在高中生團隊之間展開競爭,考察他們提出、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展開科學討論,論述觀點的技巧。
每個團隊由5人組成,通過一系列物理實驗,逐步由簡入深、循序漸進。比賽內容包括基本的物理現象,包括聲、光、電各種物理實驗,要求選手們知識面很廣,必須觀察、解釋其中的物理現象,並能夠計算和論證自己的觀點。
競賽題在7個月之前向選手發出,共17道實驗項目。平均每個選手做3-4個實驗。傅子聰說:“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幾乎每天都要去學校的物理試驗室。我喜歡這個競賽的地方是,它更像是一個課題研究,而不是一場考試。”
競賽通過陳述和答辯來顯示實力,選手向對方提出質疑和問題,選手們要解釋這些質疑以及回答問題。整個競賽過程,包括實驗步驟、理論分析、現場陳述、答疑、辯論。
選手對於物理原理的掌握、實驗技能以及表述能力都須達到一定的水平,以全面顯示自己的實力。競賽採用淘汰制,全部競賽時間約為一個多星期。
對於競賽題目的難度,一位參賽者的家長說:“通過做實驗和論述可以呈現學生們的水平。這些解釋可深可淺,比如,拿一根繩子系一個物體,旋轉,然後分析聲音的形成,分析不同質地、不同重量的物體發出的聲波,以及能量的傳播。
還有一個實驗是通過一個圖釘落入水中的實驗。參賽者可以通過浮力、重力,包括水表面的張力,分析和解釋其中的物理現象。把這個實驗用高速攝像機錄下來,然後回放,進行計算和解釋。
這兩個實驗如果從表面看,似乎都很簡單,如果做深入的分析,也能做得很深。優秀的學生立刻就顯示出他們的實力了。”
既然競賽題是提早發出的,那麼可否就這些競賽題向專家請教呢?傅子聰說:“這些實驗是專為競賽而設計的,也就是說,除了參賽者,沒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他說其中一道液體力學的實驗解釋需要用到高等數學的知識,而他們是中學生,這些高深的數學知識還沒有學到,因此,他就要嘗試用另外的方式解釋。
在淘汰制競賽中,這些青年們論證的課題或者會達到相當的難度,這是一場高手之間的角逐和較量,也是幫助青年人進入科學大門的道路之一。
傅子聰說,他將帶領他的團隊爭取一個優異成績,以配得上新西蘭隊的一直以來的榮耀。
優秀少年們
這三位優秀的17歲華裔青年發展非常均衡,各科成績都非常優秀。他們在學校裡是同一年級,同班,也是好朋友,成績在A班也是名列前茅。他們都特別喜歡數學和物理,對科學表示出相當的愛好和熱情,動手能力以及實驗的能力很強,常常自己做各種科學實驗。
他們三個都喜歡樂器,傅子聰和楊奇珩喜歡小提琴,而張澤西則喜歡鋼琴,他們曾經在學校裡組建過小樂隊,他們的中文都非常好。
傅子聰從小學就是班上的學習尖子,在AGS一直名列前茅,獲得AGS“Top Scholar”的稱號,還被選為學校的學生領導。他2010年獲得全紐腦力激盪競賽冠軍(BrainBee),地區報紙Central Leader對他進行了採訪和報道。2010年參加國際劍橋考試獲得生物全新西蘭第一的成績。
傅子聰的理想是去英國學醫,以後能濟世救人,幫助人們解除病痛。
楊奇珩2010年參加全球劍橋考試,5門功課總分新西蘭第三名。喜歡巴赫的音樂,講起來滔滔不絕。他說,之所以喜歡巴赫,是因為他的音樂有一種對稱的如同數學一樣的美感。
巴赫的近千首曲子他都聽過,還研究巴赫的曲譜,他認為:“一些細微的音符僅僅靠聽是聽不出來的。”他對於各種槍支也有著癡迷的愛好:“不過自從喜歡音樂後,對於槍的喜歡程度就降低了。”
楊奇珩是一個做什麼事情都能鑽研下去的少年,對科學很感興趣,以後想從事科研工作,成為一個科學家。
張澤西數學成績非常好,他也非常喜歡數學,不過他認為還是選擇當一名醫生或者一名工程師更符合他的願望。
在孩子們都選擇網球或者足球的時候,他依然選擇保持了一個最能體現中國特色的球類,他喜歡打乒乓球,還喜歡聽中國風格的現代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他也非常喜歡語言類學科,喜歡中文和日語。中文是小時候跟爺爺奶奶學的。
怎樣成就一個優秀少年?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也許是天下所有父母的願望,這裡面有沒有什麼秘籍呢?傅子聰父親的經驗也許有著普遍的意義。
傅子聰的父親說:“我們特別注意讓他自由發揮,發現他的興趣和所長,順勢培養,啟發和激發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他自己從沒有感到任何壓力,這樣就形成了他廣泛的興趣,有上進心和責任感。”
父親說他從小喜愛閱讀,語言和寫作能力強,作文經常被當作班上的範文。很小便在NZ Herald上發表過詩歌並獲獎。他的文章也多次被選入校刊。他還擔任著AGS校刊編輯。
對於成長在新西蘭的孩子來說,學好英文也許不是問題,而學好中文才是問題,對此,傅子聰的父親說:“我們培養他閱讀中文的興趣。並努力保持他的這種興趣。
有了基礎認字後,馬上教他拼音和偏旁部首,教會他查字典,當他自己通過查字典認識一個新單詞後,有了成就感,也進一步促進了他的自學能力。
我們特別注意寓教於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對話,規定家裡只能講中文,交流時盡量多用成語、形容詞甚至俚語,擴大他的詞彙量。
為了配合他的中文程度,買國內流行的兒童期刊、童話故事書和影片,讓他大量閱讀和觀賞。我記得當他第一次完整看完《故事會》後,被其中的故事和笑話逗得前仰後合,從此後,他對中文的學習興趣大增。
高中以後我推薦了一些當代小說簡本和武俠小說,他就這樣不知不覺閱讀了大量金庸的武俠小說,鞏固了中文學習成績。”
除了學習,他的父母也很注重孩子在其它方面能力的培養,如演講能力、組織能力、自立性、自律性等。他是學校辯論隊的骨幹,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奧克蘭辯論大賽,取得很好的成績。
他同時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老人院做志願者,還當過家教。他父親說他也上網玩遊戲,但從不沉迷。自己限定時間,到時自動下線。形成良好習慣。
他的父親說:“我們中國有句老話:行萬里路看萬卷書。我們常常鼓勵他出去多看看,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藝術、人文地理,形成他自己的世界觀。讓他自己決定以後的人生道路。”
评论
AGS果然是人才辈出。
评论
感觉是人才往好学校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