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在孩子的亲密关系和沟通能力取得显著进步后,就可以进入到一个更高水平的干预阶段,即象征意义的能力形成阶段。利用游戏,尤其是象征或象征性游戏,帮助孩子以灵活而有创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图,理解社会环境。
1.1象征游戏对于自闭症儿童干预的重要性
象征能力的有限性是自闭症儿童的一个特征。所以,能够进入象征游戏对一个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发展阶段的转变。各种创造性的象征游戏,是游戏的最高形式。充分利用象征游戏进行心理发展的干预,是地板时间疗法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
象征的能力在象征游戏阶段,孩子可以用某个替代物来代表生活中另一个更为抽象、或者难以把握的东西。例如把一块橡皮泥想象为面包,一个木头盒子是烤炉,孩子便可以用动作表达烤面包的劳作。这种象征能力可以使他摆脱对现实的具体世界的依赖,而开始能够以更加自由的方式来思考。象征的能力使我们可以试验脑海中的各种观念,而不必借助于实物,或付诸行动;可以使我们把握那些不在眼前的人和物,并把它们观念化;可以使我们看到想象中的行动结果。借助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做长远规划,不再只是做被动的机械反应。
建立情绪、行为与符号之间的联系具有象征能力的孩子可以创造出对各种物品的多种观念,并能在游戏中自如地运用这些观念。由于自闭症儿童在心理表征方面存在缺陷,他们很难使用象征表达自己的经验。另外,要进行象征游戏,孩子就必须能够描述自己的愿望,并且能够将愿望与行动及符号联系起来。由于理解和表达有障碍,自闭症儿童无法建立情绪与行为、符号之间的联系,缺乏社会认可的意义沟通框架。
要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规范的意义联系,就必须把他的活动与其愿望及意图联系起来。比如,他伸手要拿一支画笔,父母可以说:“画笔,你想要拿画笔!”孩子因为吃不到糖果而生气时,父母可以说:“你生气了,因为没有吃到糖果。你想吃糖果!”这样随时随地的契机式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儿童把“生气”、“吃糖”的观念以及内心的感受联系起来,是观念联想和意义表达的重大进步。把学习、训练的重点放在儿童兴趣或感受的表达上,就可以帮助孩子逐渐进入概念和人际交往的丰富意义世界。象征游戏和日常对话的情景,都可以成为训练的机会。
1.2协助孩子练习象征游戏
进入象征游戏阶段的最好方法,是在活动中加入想象的元素。例如孩子在地板上反复滚动玩具汽车,爸爸可以要求扮演司机,或者放一个玩具娃娃在车上:“我要坐车!”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来处理游戏和生活的细节,是“地板时间”疗法的灵魂。
象征游戏的概念将“象征”的概念引入孩子的游戏时,要跟随孩子的活动兴趣。只需将一些想象性的元素加入孩子原本正在进行的活动,就改变了活动的性质。如果身边有一些现成可用的生活日用品,都可随手加入到“剧情”中。这些开放性的玩具用品代表了孩子所理解的真实生活,能够引领儿童联系真实的生活景象,让孩子发展自己的游戏内容。
象征性游戏多以孩子的真实生活经验为基础。平时家长应尽量设法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可以去超市、公园、搭乘各种交通工具,然后在家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再现这些经验。比如绕客厅奔跑,重新体验在公园骑旋转木马的感受。通过这些生活经验的反复体验和表达,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使用想象力。
还可针对孩子的某些特殊行为,赋予象征性的含义和意图。比如孩子总是作飞翔动作,就应设法确定他是否在想象自己乘飞机。这样做,不仅会改变这些动作的意义联想,也可以帮助孩子超越简单的心理动作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父母成为游戏中的角色父母认真投入到游戏中,成为其中的某个角色,这是促进孩子参与游戏的最有效方式。孩子如果在玩玩偶,就可对着他的玩偶或自己手中的玩偶说:“我渴了,我要喝果汁!”而不是站在他的身边做观察,或直接问玩偶:“你要喝果汁吗?”
要想方设法加入孩子的活动。如果他在地板上玩一辆玩具车,妈妈就可以拿一个小塑料人放到车里面,再配上台词:“哦,带我到公园去玩吧!”或“我们可以回家了吗?”或拿一个玩具房子在车子前面,大声说:“噢,现在到家了!”或者拿另一个玩具车,说:“我们比赛谁跑得快!”围绕玩具车,不断尝试各种对话主题,想象和编织各种情节,调动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
扩展游戏情节 大多数自闭症孩子会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动作,这让许多父母倍感苦恼。在孩子活动的范围内,父母可以使用象征游戏的方式,在孩子的游戏脚本中加入一些额外的新元素。例如将孩子熟悉的卡通人物、动物等融入到新的场景之中。孩子拿玩具火车不断地转圈子,父母可以拿另一辆小火车挡住他,说:“火车要休息了!”或者拿一个玩偶放在火车上,说:“我要乘火车!”
不要因为孩子的生理障碍而限制他的想象力。动作有障碍的孩子更需要通过象征游戏来练习动作能力。成功的活动和喜悦的体验对于自闭症儿童树立信心具有外在强化物不能替代的内在激励作用。
在“剧情”中加入冲突或挑战 游戏中,在顺应孩子兴趣的前提下,也可以提出新颖的建议。尝试制造一些冲突情境让孩子来解决,促其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断地激励他进入一个更高层面的任务,促进孩子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例如,如果孩子把他的玩偶放进飞船玩具中,父母就让自己的玩偶说:“该轮到我了,我要飞上月球!”如果孩子把爸爸的玩偶推到一边,爸爸就可以说:“不要推我啊,我手里有枪呢!”需要在“剧情”中尽可能多地加入新内容,让这些自发性的“剧情”顺利进行,耐心地为孩子制造学习和体验的机会。在添加“剧情”内容时,可以试着加入孩子感到困难的感觉经验、动作以及信息处理的技能。例如,对于不喜欢动手触摸、不喜欢泥沙材料的孩子,可以用沙子、泥土、面粉来“烹制食物”;可模仿声音做游戏,如玩具火车和汽车可以鸣笛,洋娃娃会唱歌;还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加入台词,来介绍“剧情”。
游戏语言和情绪表达紧密结合 孩子的游戏内容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现。在游戏过程中要跟孩子对话,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用简单、清晰的字、词和短语,说出孩子正在做的事,或内在感受。帮助孩子学习游戏过程中所用词汇的意义,随时随地在孩子感兴趣的情境中加入新的词汇;并把这些词汇和情境中的各种情绪感受紧密结合起来。
1.3通过游戏协助儿童在真实生活中表达感受
孩子在游戏中表达出来的情绪主题可能会和实际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一致。孩子让玩具熊睡觉之前,可能互相拥抱,可是晚上入睡前妈妈和他拥抱时,可能会被他一下推开。心理干预的任务就是要让儿童把游戏中学会的情感表达方式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财富。在游戏内容逐渐丰富、语言能力逐渐提高之后,父母就可以找到许多方法,协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一些困扰或内心不舒服的感受,从而扩展情绪体验和表诀的范围和深度。
了解潜藏在游戏中的负面情绪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表达方式具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在焦虑时并不会依偎在父母的身边;也可能把积木推倒。可以说:“哦,这座塔太高了,必须推倒。”如果孩子不会讲话,妈妈可以用手比划“很高”的样子,同时说:“哦,太高了!”并做推倒积木的动作。当孩子情绪狂躁时,要帮助他慢慢平静吓来,必要时可以拥抱他,既可以表达关心和安抚,又及时防止可能出现的更剧烈的伤害。成人及时并真切地了解孩子隐藏在游戏中的负面情绪,可以有效地安抚孩子,帮助他们获得安全感。
接受负面情绪对于儿童的负面情绪,父母不必讨论它们,只需要用一些简明的词句、生动的表情或夸张的动作,描述孩子经验的内容,设法保持并延长和孩子或游戏主角之间的对话。当玩偶们相互拥抱时,妈妈可以微笑着说:“大家都喜欢你!”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如果孩子把妈妈推开,拒绝她加入游戏,妈妈可以说:“我知道,你要一个人玩。”然后退后一步,用身体语言表明给他留出个人空间。
1.4增进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一些方式,拓展并加深游戏的“剧情”,协助孩子体验更多的感受。即使孩子还不会讲话,父母也可借助游戏尝试增进情绪表达的深度及广度。例如,如果孩子只会让玩具娃娃拥抱,父母就可以尝试让娃娃互相亲吻,或者代替娃娃提出“我要吃苹果”的要求。
可以把真实的生活经验带入游戏,也可以在游戏中制造冲突。例如,孩子让玩具们互斗来表达他的愤怒。一个玩偶被打倒了,爸爸可以假装看看它是否“受了伤”,然后以玩偶的口气说:“我以后要多喝牛奶,好变得更强壮。”这样不仅合乎孩子游戏的“攻击”主题,还增加了新颖的身体发育的主题,使“剧情”产生有意义的转折。
表达“生气”的情绪,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焦虑,这时他会放弃和父母的互动。可以运用基础阶段的干预方法,帮他重新进入游戏。父母可能会担心,触及一些负面的情绪如“愤怒”时,会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具有攻击性呢?实际上,攻击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冲动,不可能完全避开。父母所能做的事,就是帮助孩子将愤怒情绪提升到“观念”的层面,并且可以通过语言和象征游戏表达出来,而不是仅仅用外在的行为去表现愤怒。孩子可以学会运用自己的“观念”,去面对自己的各种负面情绪。
1.5扩展主题和情绪表达的范围
自闭症儿童情绪分化程度不够,可能只习惯于很少的几种笼统的情绪表达,例如顺从、挫折和发怒。利用象征性游戏,可以有效地帮助儿童体验不同的情绪,并学会真切而从容地面对各种感受,清晰而真实地表达情感,把握更加丰富的生活情境。一个孩子喜欢用积木搭建出精致的高楼,然后用玩具恐龙来摧毁它。这种攻击性的游戏让孩子似乎很开心。在这里,干预的具体目标是:高楼里的人们要互相帮助,妈妈要拥抱受惊吓的孩子。需要把亲密感和依恋的主题加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从真实生活中体验父母的关爱,还需要利用象征性游戏,处理好攻击性的主题,让孩子领悟到依恋的关系和情感的共鸣。游戏和实际生活的体验在年幼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地板时间”心理干预技术的魅力就在于其“见微知著”的洞察力,以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
1.6从用行动过渡到用口语表达感受
自闭症儿童可能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生气时只会用拳头捶地板,受挫时只会哭;换言之,行动或身体的状态还不是情绪的表达手段,而是笼统的情绪本身。情绪的体验与身体状态还没有分化。在进入“观念”世界之前,他还没有能力理解什么叫“感受”。
通过象征性游戏,利用言语来标识经验,可以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儿童以较分化的方式了解自己的感受。父母可以把有关感受的对话融入游戏活动,可以用多项选择问题的方式问孩子的感受。“你感到高兴还是难过?”来帮助孩子清晰地分辨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期,孩子可能不理睬这样的问题,父母要长期坚持。这种提问可以给孩子和他的身体感觉之间隔离出一个心理意义的空间,暂时终止儿童的冲动情绪,使他有时间从身体的感受中退后一步进行思考,然后做出更复杂的回应。这种延迟反应的学习机会,能够使儿童逐渐明白:身体的感受可以被接受和认可,但不一定要把它立即付诸行动。
2 发展情感和观念相联系的逻辑智慧
“地板时间”疗法的最高阶段是发展情感和观念相联系的逻辑智慧。这个阶段,要协助孩子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表达观念和感受:跟孩子一起讨论怎样做事情;探讨隐藏在观点后面的情感;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儿童自己想办法;帮助孩子认识情境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想法;让孩子参与各种类型的活动;鼓励儿童发展自己的兴趣。
2.1完成象征性的沟通
要随时随地抓住互动机会,协助孩子建立包含感受和观念的游戏“剧情”,学习扩展逻辑能力。孩子把一个玩偶放进玩具车里,父母也可以放一个玩偶进去,并问他:“我可以跟着你吗?”一直问下去,直到他愿意回答。如果几次问话孩子都不回答,那就换一种幽默、好奇的口气问玩偶:“你怎么不说话呢?”要尽量延续和孩子的对话。孩子的玩具车被撞倒了,爸爸可以说:“撞车了!有没有人受伤?快叫救护车!”可以响警笛,表演警察和医生。最后处理游戏的直接后果:“你的车还能跑吗?”这样可促进儿童扩展逻辑思考能力。
在这一阶段,要注意从日常生活的互动中延伸出与儿童的对话;用开放式的问题;动作和言语紧密结合;避免独白式的话语;利用冲突和挑战来促进游戏的逻辑联结。
2.2建立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
自闭症儿童观念流动性强,话题快速转移而缺乏稳定性。要帮儿童明确观念之间的差别,意识到话题的转变;能够回到原来的活动主题,并适当切换到观点。
例如,孩子正在谈着幼儿园的滑梯,忽然话题变成了小猴子,妈妈可以问:“刚才是幼儿园,现在是小猴子,我们到底在谈什么呢?”如果不回答,接着问:“小猴子怎么了?是小猴子玩滑梯吗?”帮助孩子看到话题的改变,并协助他在两个话题之间建立联系。
要在象征游戏和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孩子要给妈妈拿巧克力,忽然又开始玩起玩偶来,妈妈可以说:“等一等,我要吃巧克力!”继续要求,一直等到孩子拿来巧克力,或者结束这个交往的循环:“没有巧克力了。先玩游戏!”话题本身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游戏情节的逻辑联系。
2.3在游戏中创造复杂的角色
在游戏中创造各种各样复杂的人物角色,而不只是单纯的好人坏人,是帮助儿童建立各种观念间联系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果孩子要爸爸扮演剧中的“坏蛋”,那么爸爸不必是彻头彻尾的“坏人”。比如一个坏蛋从超市偷走了罐头食物,他告诉自己:“公园里有只猫受伤了,我需要帮助它!”儿童需要了解多种复杂角色,并获得交往的经验,以便学会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并在游戏中创造复杂的角色行为。
干预者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人物外在形象表演和说话的声音,来帮助孩子了解角色的复杂性。例如用假嗓音代表角色,用真嗓音代表自己的身份。巧妙利用自我身份与象征角色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换位互动,来启发儿童的观察和反省。比如说:“豆豆,看呀,小猴子从滑梯上摔下来了!”如果孩子没有适当的反应,妈妈接下来用象征角色的身份(用尖锐的发音并加大动作的夸张程度):“豆豆,快来救我啊!救我啊!”同时,妈妈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降低声音,用和缓的语气):“豆豆,小猴子受伤了,你怎么办呢?”两种声音区别十分显著,让孩子容易分辨不同的角色及其行为的逻辑。
2.4学会情感表达的逻辑
儿童能够辨别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之后,还要了解情绪的变化,比较情绪间的差异,学会表达感受的逻辑。这是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关键的干预技巧是:在交往中通过语言、声调或身体姿态呼应孩子的具体感受,询问并期待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如果在哭,可以揽住他,用关切的语气问:“你怎么了?”鼓励孩子详细描述惹他生气的事情。也可以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告诉他类似的事情也可能会发生在他身上。孩子表达得越清楚,就越能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引发情绪的情境,能够以反省的方式处理情绪。
给孩子一些选项,帮他表示自己的情绪。在孩子大喊时,问他:“你这会儿情绪很强烈,你是生气呢?还是沮丧?”把握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各种机会,是“地板时间”疗法发挥效用的诀窍所在。孩子谈到幼儿园的事情,妈妈可以问:“这件事让你开心吗?”把事件和感受联系起来,孩子感到容易讨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日常生活和游戏的情境可以为孩子提供许多机会,来处理与感受相关的主题。可以用角色表演来表现强烈的情绪,并尝试把感受带入对话过程。妈妈拿着手里的小熊说:“穿上新衣服,我好开心啊!”然后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没有反应,妈妈可以问:“你呢?你觉得怎样?”
2.5促进自我觉察
帮助孩子实现自我觉察或者自我认识,是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为关键的训练环节。
假如孩子总是重复看同一本书,妈妈可以问:“你这么喜欢它,它哪儿吸引你呢?”面对孩子的防御反应或刻板行为,可以问:“你打算做多少次呢?”这样就让孩子有机会想一想自己能够忍受的限度。
借助游戏,可以让孩子观照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处理刻板行为。父母进入游戏活动,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捉弄孩子,让他清楚自己的想法。例如,孩子看了《超人》电影,每天总是扮演在天上飞来飞去的超人,并拒绝做其他事情。这时,父母可以要求自己来扮演超人,设法让孩子明白:超人是一个象征的角色,谁都可以扮演!通过这样的领悟,就可能把一种强迫性的观念,转变成具有创意的人际互动的象征空间。
3 结语
亲密关系、双向沟通、象征游戏、逻辑智慧,构成“地板时间”疗法的完整体系。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孩子早期阶段的发展能力,并积极引导孩子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干预者的身心投入的程度和时间,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地板时间疗法开辟了这样一种前景:经过临床心理专家的培训,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都可以成为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师,家庭、游戏场所、幼儿园和学校的生活和训练紧密结合,自闭症儿童打开心扉的机会就可以创造出来。引自:http://www.xiexingcun.com/teshujiaoyu/cjse2008/cjse20081212-2.html
评论
Part 1: 游戏类型分类
1. 感知运动游戏
有研究者指出, 自闭症儿童喜欢重复一种行为或游戏是因为他们需要时机去了解周围环境,获得控制感, 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的低水平重复游戏是具有适应性功能的。
研究者也能从中看到康复的契机:通过提高自闭症儿童感知操控能力, 增加游戏过程的愉悦体验并增进游戏的动机,使他们在感知运动游戏中提高游戏技能。Maaike Wermer在项研究中指出, 在水中进行运动游戏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在水中与海豚游戏,更能促进其与动物之间的互动, 以这种愉快的方式来促进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动机。
也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在进行感知运动游戏时,可以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2. 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很重要,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儿童会互相探索游戏角色、主题、责任、协商和妥协。自闭症儿童在假装游戏中有明显障碍,缺乏想象, 特别是缺乏自发性的假装游戏。
一系列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和象征游戏的研究表明, 自闭症儿童象征行为的增加可以促进其社会交往,因此,在很多游戏干预实践中研究者不约而同地将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象征性游戏水平作为干预目标。
Gerardo Herrera 等人在研究中进一步了解到:虚拟现实的环境可以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方法提供一系列的有利条件, 特别是对自闭症儿童假装游戏的教育和想象力的理解有帮助,在非结构、自发性情境中, 自闭症儿童假装游戏的出现有障碍;在提示情境下,自闭症儿童的假装游戏较少障碍, 给予引导与提示, 自闭症儿童的假装游戏表现比自发性情境要好。
游戏干预理论基础分类
1. 行为主义取向行为主义取向的游戏干预最初是由洛瓦斯( O. Ivar Lovaas) 将斯金纳( B. F. Skinner) 的理论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游戏技能被视作自闭症儿童必须获得的技能之一, 成人作为领路人帮助自闭症儿童在游戏中发展某个技能,例如:模仿、说出词汇、听指令。
2. 发展性干预发展性游戏干预是指根据个体的发展水平和现有经验,游戏化地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提高共同注意、假装游戏的能力、主动性和回应性以及沟通水平的干预模式。
Part 2: 具体疗法介绍“地板时光”疗法
1.“地板时光”地板时光(Floor Time)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史丹利·格林斯潘(Dr. Stanley Green Span)和沙丽娜·韦德(Serena Wieder,Ph.D.)于上个世纪80年代所创,是一套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效果得到研究证明的方法。
“地板时光”疗法是一种系统的、以发展为取向、以家庭环境和人际互动为主的自闭症干预和治疗模式。顾名思义,地板时光就是坐在地板上和儿童互,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让儿童通过游戏互动和做事互动来学习,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建立眼神的交流、逻辑思维交流、语言交流以及情感之间的交流。换言之,地板时光可以说是一种游戏训练法,通过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游戏来增加互动。
地板时间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也被广泛使用。地板时间的创始者曾对200个接受该方法训练的自闭症儿童进行追踪(开始时间为2-4岁,训练时间2-8年),报告其中有58%的儿童经过训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能够与他人建立热情、互动、互信的关系,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并且抽象思维能力也有提高);另外35%的儿童也取得了进步,但并不特别巨大(发展出了语言,但语言能力较弱,思维能力也较弱);还有大约17%的儿童进步非常慢,但在问题行为上表现出了减少的趋势(这些儿童的神经系统伴有癫痫等症状)。
2. “地板时光”的目标“地板时光”疗法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实现心理发展的六大基础性任务,或六个基本能力:
- 对周围的环境、情境、声音等刺激能有效表达自己的兴趣和感受,具备情绪体验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与父母等
- “重要他人”在互动性的日常经验中体验到亲密感的能力;
- 与他人进行密切接触、相互影响的双向沟通能力;
- 丰富、复杂的表情表达(动作或言语)能力;
- 通过想象和游戏产生观念的想象能力;
- 在各种不同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即现实构想和逻辑建构的能力,包括游戏活动的规划,话语的逻辑表达、情绪感受、个人意见的确切表达、形成周密的问题解决程序的能力。
3. “地板时光”操作步骤
4. 方式及技巧模仿孩子的技巧
模仿孩子这项技术可以鼓励孩子加入你。模仿孩子的话或牙牙学语声能够帮助他发展自发的语言和发声法,同时还可以提高他的游戏技能。当你模仿他时,从“跟随孩子的引导”出发,特别是要让孩子选择活动,并确保他能够看到你。然后,模仿孩子所有的声音和行为。
模仿孩子玩玩具
模仿孩子玩玩具。如果你有两套一样的玩具最好。孩子会更加意识到你正在模仿他的行为。例如,如果孩子正把汽车放在地上来回滚动,你就来回滚动另一辆车。
[size=12.800000190734863px]
模仿手势和身体动作
模仿孩子的手势和身体动作。这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并且可以影响你的行为。模仿手势和身体动作在孩子没有玩玩具的时候尤为有用。
模仿发声
如果你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或者刚刚开始说话,模仿他所有发声和字词。对于一个会说话的孩子,只需对与游戏有关的语言进行模仿。
(2)追随孩子的技巧跟随孩子的引导是“地板时光疗法”基础。在这项技术中你可以让孩子选择玩具或活动。研究表明,与由成人选择相比,当由孩子选择活动时,他们表现出更加适当的社交和游戏行为,并且破坏行为也相对更少。即使成人选择的是一项孩子喜爱的活动,也是如此。通过让孩子选择玩具或游戏活动,你能够确保孩子参与并被激发。孩子的参与度越高,动机越强,他所学到的也就越多。跟随孩于的引导,问时也给他一个机会发起与你的互动,他是如何进行沟通的。这里有几个关键的步骤,可以让你有效地使用这项技术。
让孩子选择活动
一旦你的孩子选择一件玩具,等着看他怎么玩。通过等待,你让孩子获得了发起游戏并引导游戏的权利。对父母来说,让孩子来指挥所有的活动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孩子快速变活动动时尤为如此。许多父母试图教导孩子如何进行游戏,或者当孩子对游戏失去兴趣后要求他们继续玩。然而,为了有效地运用这项技术,你要确保总是监测到孩子的关注焦点。如果孩子捡起一个新玩具,跟随他玩新玩具,即使不得不停止玩他刚才喜爱的那个玩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逐渐增加孩子停留在任何一个活动中的时长。
与孩子面对面
把你自已置于孩子的视线之内,这样他就能够轻易地与你进行目光接触并看到你正在做的事情。因为目光接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参与的迹象,我们希望增加孩子的目光接触。同样的,当孩子能够轻易地看到你时,他就有机会来注意你正在做什么,你可以更容易地成为他的游戏中的一个积极部分。如果你在孩子的后面,他就看不到你正在做何事,而且也意识不到你是互动中的一个部分。
加入孩子的游戏
在游戏中帮助孩子,让你成为游戏中的一个必要部分。当孩子正在建造一座城堡时,把石块递给他或者轮流把石块放在城堡上。如果孩子正在开玩具车,把一个玩具人放进车里。如果孩子有所抗拒,这也是一个沟通形式,适当地照着他的要求做。有些孩子虽然非常难以参与,但是他们对身体或感官游戏的反应非常好。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爬,让他参加打闹游戏:如果他喜欢旋转,把他放到转椅上,如果他喜欢触摸纹路,让他感觉干燥的豆或米,如果他喜欢盯着灯看,和他一起玩手电筒。为孩子提供积极的感官体验,同时你可以让自己成为体验中的一个部分。请记住,你的孩子是引导者,所以避免对孩子的游戏 进行指引或试图教他如何“正确地”游戏。
(3)提高训练激情的技巧表现得充满激情可以让你和孩子的互动更加活泼有生气。充满激情这项技术能够增加孩子对你的参与以及他在活动中的兴趣。此外,还可以让你强调重要的非言语沟通,诸如手势、面部表情,以及声调和声音。这些通常很微妙,因此自闭症儿童容易错过。充满激情包括以几个方面。
对活动表现得兴奋
并非孩子选择的所有活动都会让你感到有趣,尤其是那些重复性的活动。不过,如果你表现得非常兴奋的话,孩子将会更愿意与你分享活动,而这可以增他的社交参与。你也可以提供活动的新方法,并且让它显得令人兴奋。这可以激发孩子尝试新的游戏方式。
夸大手势
说话的时候运用夸大的手势,从而让你的意思更加明显。例如,如果你说“汽车在那里”,用一个“大大的”动作指着汽车。夸张的手势不那么精细便于孩子理解你的意思。
夸大面部表情
在谈话中运用夸张的面部表情来传达意思。如果你很高兴,做一个更大明显的微笑,同时拍手来表示你确实很高兴。如果你很疲倦、无聊或感到惊讶,夸大伴随这些感受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夸张的面部表情可以给孩子提供额外的信息,从而让他更容易理解你的意思。这样的表情也可以让活动变得更加令人兴奋。当你教孩子这些表情所代表的意思时,可以让孩子参与互动。
夸大声音品质
声音品质是指速度、声调和讲话的音量。自闭症儿童通常在运用和解释声音品质的变化时存在困难。当你夸大声音中的这些变化时,你可以帮助孩子注意它们。例如,你可以通过耳语来改变音量,从而增强孩子对你所说内容的关注。
使用引人注意的手段
说话时采用诸如“啊噢”、“噢,不”、“哇噢”或者能够被听见的吸气声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这些可以提示孩子你正在与他分享事情。这些词语还能增强他对你面部的关注,这可以鼓励他进行目光接触。
满怀期望地等待
在等待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个充满期待的注视并夸大你的手势。在日常活动中运用这个策略,比如挠痒痒、躲猫猫、追逐,等等。这可以鼓励孩子表达出继续游戏的想淮例如,在做挠痒痒游戏时,你可以举起手指说“我要开始挠了”,然后在你挠他痒痒之前等待孩子进行沟通。通过调节你的激情水平来调整孩子
如果孩子显得疲倦并且不感兴趣时,你可以通过增强自己的激情来提升他的唤起水平。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过于兴奋,你可以通过安静的声音并降低你的激情来让他平静下来。
(4)拓展式互动训练技术拓展式的互动训练技术是建立在基本互动训练基础之上的。继续运用互动式技术来设置孩子需要向训练师提出要求或建立关系。一旦孩子发起一次互动或沟通,训练师就能运用基本互动训练技术提示孩子用一种稍微复杂的或扩展的方式来表达。
第一步:跟随孩子的带领及参与其中。
第二步:为孩子创造一个参与与沟通的机会。
第三步:等待孩子的参与或沟通。
第四步:对正在发生的孩子的关注事物,扩展、扩展、再扩展,致使孩子使用更为复杂的(发展的)语言、模仿或游戏互动中来。
第五步:必要时给予一个更具支持性(有帮助的)提示。
第六步:不要把孩子的回避(离开的行为)或“不”当做拒绝的意思。
第七步:帮助孩子完成他们想做的事情或动作。
(5)加入式互动训练技术加入式互动训练技术经常与基本互动训练技术配合交替使用,能够对自闭症孩子展开多方位的互动训练。通过加入式的互动训练技术,能够对沉迷自我、反复自我刺激(刻板行为)或者不配合训练师的孩子,迅速形成与训练师互动关系。这项技术非常有助于孩子第二到第四阶段功能性的情绪发展。
第一步:跟随孩子的带领及参与其中。
第二步:为孩子创造一个参与与沟通的机会。
第三步:等待孩子的参与或沟通。
第四步:直接进入孩子发起的或仿作的活动中来,无论他在做啥。
第五步:参加孩子(无法停止的)持续不断的玩耍活动。
第六步:坚持孩子要有回应。
第七步:只要孩子与训练师交流,就不要中断或者改变主题。
第八步:继续追寻其他行为上的乐趣,不要妨碍中断如何愉快的体验。
Part 3: 早期丹佛模式(ESDM)
1.早期介入丹佛模式简介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ESDM)是由美国加州大学MIND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Sally Rogers和自闭症之声的首席科学官Geraldine Dawson共同开发的一种针对年龄在12 - 48个月大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综合性行为干预方法。虽然其来源于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丹佛模型式(Denver Model /DM),但这种方法的主要对象是更加年幼的自闭症儿童。该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自闭症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提高孩子的整体发展水平, 尤其是在认知能力、社会情感和语言方面。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根据每个孩子自己的需要和自身的优势来设计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的个性化课程。在干预前,治疗师及家长需要观察孩子在所有领域的发展情况(例如,理解和口头沟通、模仿、社交技巧、游戏技能、精细动作技能、自我照顾的能力等),据此设立治疗目标,并分解制定出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步骤。所设计的目标要求能够在12周的时间内达到或完成,12周以后再更新下一阶段的目标设计。课程尤其强调模仿、非语言沟通(包括共同关注力)、语言沟通、社会发展(包括情感分享)、和游戏五方面内容。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采用团队方式实施干预,主要干预人员包括治疗师、其他专业人士和家庭成员。由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可能影响到儿童多个领域的发展和运作,干预团队通常要求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士(例如,心理学家、语言病理学家、职业治疗师和教师等)组成。家长作为团队中的成员之一,直接参与整个干预过程的评价和实施,并发挥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是通过儿童游戏活动来开展实施的。教学植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以便使孩子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学习。早期介入丹佛模式要求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即一个治疗师/专业人员对一个孩子)。在家里或任何其它自然的环境下中,由家长按照既定的干预目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干预。
2.早期丹佛模式的核心理念
- 家庭在孩子治疗过程中起方向性作用;
- 每个自闭症人和他们的家庭都不一样,因此干预方法和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
- 自闭症儿童是成功的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缺乏进步是教学活动设计出现问题的信号,而不是孩子本身能力的问题。
3.早期丹佛模式的策略
- 寻找孩子感兴趣的活动
- 在活动或任务中获取并保持孩子的关注力
- 及时回应所有沟通尝试
- 在社交关系中促进语言发展
- 使用正向行为方法,强化替代性行为
- 拓展孩子的动作、行为或技能
- 跟随孩子的带领
- 给孩子提供选择
- 家庭的积极参与
- 跨越发展领域的多目标、密集教学
4.丹佛模式的效果
研究者称早期行为疗法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恢复正常的大脑模式。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通过参与“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Early Start Denver Model),其大脑显示出对人面孔和其他物体等处理方式的改变。这种模式包括了大量与儿童有关的社交和语言活动。通常,自闭症儿童在观看无生命物体,如玩具的图像时,会具有比看到人物图像更活跃的大脑活动。但在经过两年的ESDM疗法之后,自闭症儿童出现了相反的反应,并接近正常儿童中发现的情况。这项研究表明,中止甚至逆转与自闭症有关的大脑变化是可能的。
___
Part 4: 相关图书介绍
1. 《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训练》
2. 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